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0864发布日期:2018-10-12 20:3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医疗救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



背景技术:

航空条件下应用的医疗床一般应具有以下特征,满足极限载荷、振动、阻燃、电磁兼容、安全性、人机环境工程等航空适应型要求,满足振动、噪声、低气压以及狭窄空间条件下伤病员监护救治卫勤操作要求,可以在飞机上可靠安装固定,具有快速装卸能力,满足供氧、供电、医疗设备接口、伤病员固定要求。

现有技术中,航空条件下使用的医疗床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集成度低,不具有独立供氧、供电、器材敷料存放能力;

第二、可配备医疗设备少,不能满足中重症伤员空运救治要求;

第三、人机功效差,不能完全满足医疗勤务使用要求;

第四、不具有快速拆卸能力,不满足常备加改装模块化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满足独立供氧、供电、可靠系固要求,解决了航空条件下中重症伤病员的空运后送难题,同时实现了集成医疗床的快速拆卸。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包括安全带、负过载带、上床体、下床体、医疗设备固定支架、救护担架;其中,下床体为设置在底部的中空矩形壳体结构;上床体短边比下床体短边宽45-55mm,且上床体固定安装在下床体的上表面;救护担架固定安装在上床体的上表面;医疗设备固定支架竖直固定安装在上床体和下床体的长边侧壁处;上床体上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负过载带;通过负过载带实现对救护担架的限位固定;救护担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安全带,通过安全带实现对外部伤员的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所述的上床体包括2个辅料箱抽屉、电源配电箱、4个抬手、2个上下床连接件和电动吸引器托盘;其中,电源配电箱设置在上床体的中部;2个辅料箱抽屉对称固定安装在电源配电箱的两侧;且2个辅料箱抽屉均实现抽拉和推进上床体;4个抬手对称设置在上床体的短边两侧壁;通过抬手实现对上床体的搬运;电动吸引器托盘固定设置在上床体的短边侧壁;2个上下床连接件对称设置在上床体两短边底部的侧壁;上下床连接件同时与上床体和下床体固定连接,实现对上床体和下床体的一体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所述下床体包括2个氧气箱、压力观察窗和4个地轨连接板;其中,2个氧气箱对称设置在下床体内部;每个氧气箱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压力观察窗;4个地轨连接板固定安装在下床体下表面的四角处;下床体通过地轨连接板与外部限位导轨对接,实现对下床体的限位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所述医疗设备固定支架包括2个纵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呼叫报警灯、第三横杆和输液挂钩;其中,2个纵杆对称竖直固定安装在下床体的侧壁;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从上至下依次水平固定安装在2个纵杆之间;其中,第一横杆上设置有插电插孔;输液挂钩固定安装在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之间;呼叫报警灯设置在第三横杆和纵杆的接触拐角处。

在上述的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所述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的上表面设置有滑轨;输液挂钩实现沿第二横杆和第三横杆的滑轨水平移动。

在上述的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所述氧气箱容量大于2000l。

在上述的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所述辅料箱抽屉承载能力不小于20kg。

在上述的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所述电源配电箱实现将ac115v/400hz的输入电源转换成ac220v/50hz或dc28v或dc12v的输出电源。

在上述的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所述救护担架采用阻燃海绵材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模块化集成医疗床的安装固定方式,解决了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拆装不便与战场适应性的难题,为用户搬运伤病员快速登离机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2)本发明通过优化设置模块化集成医疗床安全带布局,满足不同受伤部位伤病员空运治疗要求,解决了航空条件下伤病员可靠系固的难题;

(3)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安装座,实现便携支架、便携桌的安装固定,解决了伤病员登离机时的医学监护、输氧输液以及紧急救治医疗器材摆放问题;

(4)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辅助支撑点,满足适航条款中极限载荷要求,迫降条件下伤员不会受到二次损伤;

(5)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海绵垫及皮革具有阻燃防火要求,能够解决航空适应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模块化集成医疗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本发明通过优化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总体设计方案,满足独立供氧、供电、可靠系固要求,解决了航空条件下中重症伤病员的空运后送难题;通过优化设置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整体布局,满足人机功效要求,解决航空适应性和医疗勤务使用需求矛盾问题;通过合理设计模块化集成医疗床各组成部分的连接方式,实现了集成医疗床的快速拆卸,解决了医疗构型转换、常备加改装模块化难题。

如图1所示为模块化集成医疗床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一种航空条件下使用的模块化集成医疗床,包括安全带1、负过载带2、上床体8、下床体11、医疗设备固定支架24、救护担架25;其中,下床体11为设置在底部的中空矩形壳体结构;上床体8短边比下床体11短边宽45-55mm,便于医护人员站在床前医疗操作。且上床体8固定安装在下床体11的上表面;救护担架25固定安装在上床体8的上表面;医疗设备固定支架24竖直固定安装在上床体8和下床体11的长边侧壁处;上床体8上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负过载带2;通过负过载带2实现对救护担架25的限位固定;救护担架25的上表面设置有安全带1,通过安全带1实现对外部伤员的固定。救护担架25采用阻燃海绵材料。

其中,上床体8包括2个辅料箱抽屉9、电源配电箱14、4个抬手17、2个上下床连接件18和电动吸引器托盘21;其中,电源配电箱14设置在上床体8的中部;2个辅料箱抽屉9对称固定安装在电源配电箱14的两侧;且2个辅料箱抽屉9均实现抽拉和推进上床体8;辅料箱抽屉9承载能力不小于20kg,在关闭和全部打开状态具有锁紧功能。4个抬手17对称设置在上床体8的短边两侧壁;通过抬手17实现对上床体8的搬运;电动吸引器托盘21固定设置在上床体8的短边侧壁;2个上下床连接件18对称设置在上床体8两短边底部的侧壁;上下床连接件18同时与上床体8和下床体11固定连接,实现对上床体8和下床体11的一体固定。电源配电箱14实现将ac115v/400hz的输入电源转换成ac220v/50hz或dc28v或dc12v的输出电源。

下床体11包括2个氧气箱10、压力观察窗13和4个地轨连接板19;其中,2个氧气箱10对称设置在下床体11内部;两个氧气箱10具有快速拆卸能力,满足机下充氧安全性要求。氧气箱10容量大于2000l,可以满足1名危重病人4小时连续供氧需求。每个氧气箱10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压力观察窗13;模块化集成医疗床氧气系统提供氧气瓶压力观察窗13及氧气压力与使用时间对应表格以判断剩余氧气使用时间。4个地轨连接板19固定安装在下床体11下表面的四角处;下床体11通过地轨连接板19与外部飞机两平行限位导轨对接,实现对下床体11的限位固定。

医疗设备固定支架24包括2个纵杆、第一横杆27、第二横杆29、呼叫报警灯30、第三横杆33和输液挂钩34;其中,2个纵杆对称竖直固定安装在下床体11的侧壁;第一横杆27、第二横杆29和第三横杆33从上至下依次水平固定安装在2个纵杆之间;设备固定支架24提供医疗设备上下两根10×25机械接口第二横杆29、第三横杆33系固接口。其中,第一横杆27上设置有插电插孔;输液挂钩34固定安装在第二横杆29和第三横杆33之间;呼叫报警灯30设置在第三横杆33和纵杆的接触拐角处。

第二横杆29和第三横杆33的上表面设置有滑轨;输液挂钩34实现沿第二横杆29和第三横杆33的滑轨水平移动。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