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诊断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6055发布日期:2018-09-07 23:2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诊断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放射诊断是指利用x线、超声和核素的γ线等,透过人体后,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在荧光屏上或胶片上显出影像,从而了解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特别是在内科和骨科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探知人体内部的伤情而不对人体造成损害。放射诊断装置包括影像接收器和能产生x线、超声和核素的γ线等的光源,影像接收器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在放射诊断过程中,需要病人长时间的站立在影像接收器前,并尽可能的使身体压住影像接收器,但是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如骨骼老化,同时影像接收器旁没有对身体的限位和支撑装置,导致病人无法长时间的保持站立,发生摇晃或移动,这样会造成诊断准确度大大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放射诊断用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病人无法保持长时间站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射诊断用固定装置,包括右侧为敞口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内壁从左到右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一侧穿过底座的侧壁并伸出到底座外,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啮合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的一侧穿过底座的侧壁并伸出到底座外;所述底座的内底壁水平滑动连接有梯形台,所述梯形台远离底座的一侧从左到右逐渐降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轴线和第一齿轮的轴线之间有夹角,夹角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所述第一连接杆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梯形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有竖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竖直滑动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横向段和用于挤压病人的连接段,所述横向段的一侧和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横向段的另一侧伸出到敞口外并和连接段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段水平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远离横向段的一侧和梯形台的顶部抵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方案中的固定装置是这样实现对病人的固定的,在使用时,本方案中的底座位于影像接收器的左侧,连接段位于影像接收器的正前方,使病人站到影像接收器前,病人位于连接段和影像接收器之间,连接段靠近病人的腿部,连接段和病人之间还留有距离。

由于病人的身高和体型的不同,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连接段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连接段压向病人后,能够有效的对背部进行支撑,首先升高连接段的高度,因为底座从左到右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啮合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杆,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啮合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的一侧穿过底座的侧壁并伸出到底座外,此时通过拉动第二驱动杆,使第五齿轮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脱离,这样当电机驱动第二齿轮转动时,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存在一段距离,第二齿轮不会驱动第三齿轮转动,此时使电机启动,电机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四齿轮驱动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轴线和第一齿轮的轴线之间有夹角,夹角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第一连接杆铰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梯形台固定连接,梯形台可在底座的内底壁上水平滑动,这样逆时针转动的第一齿轮驱动第一连接杆逆时针转动,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朝向敞口移动,第二连接杆推动梯形台朝向敞口滑动,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有竖直的连接板,连接板竖直滑动有支撑杆,支撑杆包括横向段和连接段,横向段水平滑动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远离横向段的一侧和梯形台的顶部抵持,梯形台朝向右侧敞口移动的过程中,因为梯形台远离底座的一侧从左到右逐渐降低,升降杆受到梯形台抵持逐渐升高,即升降杆顶住横向段在连接板上朝上滑动,这样横向段带动连接段朝上滑动,当连接段到达病人背部的位置后,使电机停止工作,梯形台顶住升降杆,使横向段和连接段固定在指定高度。

其次还需要调整连接段和病人之间的距离,使连接段压向病人,因为第四齿轮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杆,第一驱动杆的一侧穿过底座的侧壁并伸出到底座外,此时拉动第一驱动杆,使第四齿轮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脱离,这样第二齿轮转动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有距离,第一齿轮不会转动,同时推动第二驱动杆,使第五齿轮重新啮合在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此时启动电机,电机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五齿轮驱动第三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三齿轮带动连接板顺时针转动,横向段的一侧和连接板滑动连接。

连接板带动横向段朝向底座的左侧移动,横向段带动连接段朝向病人移动,并使连接段压向病人,因为升降杆可在横向段上水平滑动,因此朝向底座左侧移动的横向段不会带动升降杆朝向左侧移动,这样便能保证横向段固定在指定高度上,通过连接段压向病人,此时电机停止转动,电机限制第二齿轮转动,因为第二齿轮和第五齿轮啮合,第五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第二齿轮能够限制第五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限制第三齿轮转动,这样便能够限制横向段的移动,连接段便能够固定并能有效的压住病人的背部,连接段给予病人一个支撑力,使病人能够长时间的保持站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方案中调整连接段高度时,第五齿轮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脱离,第二齿轮通过第四齿轮和第一齿轮带动梯形台朝向右侧敞口移动,这样梯形台的侧壁抵持升降杆,使其升高,升降杆带动连接段升高,这样便能使连接段升到病人的背部位置,再使第四齿轮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脱离,第五齿轮重新啮合在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第二齿轮通过第五齿轮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通过连接板带动连接段朝向人体移动,使连接段挤压病人的背部,这样连接段便可以给予病人一个支撑力,使病人能够长时间保持站立。2、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身高和体型,精确调节连接段的高度,连接段和影像接收器之间的距离,适应性强。

进一步,所述梯形台上设有多个台阶,多个所述台阶依次连接,相邻台阶之间设有斜坡,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和台阶抵持。当梯形台朝向底座的右侧移动时,升降杆的底部通过一个台阶和斜坡后,滑入到另外一个台阶上,升降杆逐渐升高,升降杆的底部位于台阶上时,台阶是一个平面,能够有效的支撑住升降杆,使连接段保持一定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升降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通过滚轮,减少升降杆底部和台阶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所述连接段倾斜设置。连接段压向病人的背部时,因为其倾斜设置,对病人的支撑范围更大。

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上均设有外螺纹。通过设置外螺纹,便于将拉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

进一步,所述敞口处设有用于密封敞口的右侧板,所述右侧板上设有竖向的滑槽,所述横向段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横向段在滑槽内上下滑动时,滑槽能够限制横向段的运动方向,其运动更为平稳,同时右侧板也可以防止灰尘等进入到底座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放射诊断用固定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升降杆1、滚轮2、斜坡3、台阶4、梯形台5、第二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7、第一齿轮8、第四齿轮9、第一驱动杆10、第二齿轮11、电机12、第五齿轮13、第二驱动杆14、第三齿轮15、连接板16、连接段17、横向段18、底座19、滑槽20、右侧板21。

实施例基本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放射诊断用固定装置,包括右侧为敞口的底座19,底座19的内壁从左到右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11和第三齿轮15,第二齿轮11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12,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11之间啮合有第四齿轮9,第四齿轮9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杆10,第一驱动杆10的一侧穿过底座19的侧壁并伸出到底座19外,第二齿轮11和第三齿轮15之间啮合有第五齿轮13,第五齿轮13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杆14,第二驱动杆14的一侧穿过底座19的侧壁并伸出到底座19外,第一驱动杆10和第二驱动上均设有外螺纹;底座19的内底壁水平滑动连接有梯形台5,梯形台5远离底座19的一侧从左到右逐渐降低,第一齿轮8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7的轴线和第一齿轮8的轴线之间有夹角,夹角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第一连接杆7铰接有第二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6远离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和梯形台5固定连接,第三齿轮15固定连接有竖直的连接板16,连接板16竖直滑动有支撑杆,支撑杆包括横向段18和用于挤压病人的连接段17,连接段17倾斜设置,横向段18的一侧和连接板16滑动连接,横向段18的另一侧伸出到敞口外并和连接段17的一侧固定连接,横向段18水平滑动连接有升降杆1,升降杆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2,梯形台5上设有多4个台阶4,4个台阶4依次连接,相邻台阶4之间设有斜坡3,滚轮2和台阶4抵持,敞口处设有用于密封敞口的右侧板21,右侧板21上设有竖向的滑槽20,横向段18滑动连接在滑槽20内。

本方案中的固定装置是这样实现对病人的固定的,在使用时,本方案中的底座19位于影像接收器的左侧,连接段17位于影像接收器的正前方,使病人站到影像接收器前,病人位于连接段17和影像接收器之间,连接段17靠近病人的腿部,连接段17和病人之间还留有距离。

由于病人的身高和体型的不同,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连接段17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连接段17压向病人后,能够有效的对背部进行支撑,首先升高连接段17的高度,因为底座19从左到右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11和第三齿轮15,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11之间啮合有第四齿轮9,第四齿轮9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杆10,第二齿轮11和第三齿轮15之间啮合有第五齿轮13,第五齿轮13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杆14,第二驱动杆14的一侧穿过底座19的侧壁并伸出到底座19外,此时通过拉动第二驱动杆14,使第五齿轮13从第二齿轮11和第三齿轮15之间脱离,这样当电机12驱动第二齿轮11转动时,第二齿轮11和第三齿轮15之间存在一段距离,第二齿轮11不会驱动第三齿轮15转动,此时使电机12启动,电机12带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通过第四齿轮9驱动第一齿轮8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8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且第一连接杆7的轴线和第一齿轮8的轴线之间有夹角,夹角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第一连接杆7铰接有第二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6远离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和梯形台5固定连接,梯形台5可在底座19的内底壁上水平滑动,这样逆时针转动的第一齿轮8驱动第一连接杆7逆时针转动,第一连接杆7带动第二连接杆6朝向敞口移动,第二连接杆6推动梯形台5朝向敞口滑动,第三齿轮15固定连接有竖直的连接板16,连接板16竖直滑动有支撑杆,支撑杆包括横向段18和连接段17,横向段18水平滑动连接有升降杆1,梯形台5上设有4个台阶4,4个台阶4依次连接,相邻台阶4之间设有斜坡3,滚轮2和台阶4抵持,因此梯形台5朝向右侧敞口移动的过程中,升降杆1底部进入到上一个台阶4并逐渐升高,即升降杆1顶住横向段18在连接板16上朝上滑动,这样横向段18带动连接段17朝上滑动,当连接段17到达病人背部的位置后,使电机12停止工作,梯形台5顶住升降杆1,使横向段18和连接段17固定在指定高度。

其次还需要调整连接段17和病人之间的距离,使连接段17压向病人,因为第四齿轮9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杆10,第一驱动杆10的一侧穿过底座19的侧壁并伸出到底座19外,此时拉动第一驱动杆10,使第四齿轮9从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11之间脱离,这样第二齿轮11转动后,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11之间有距离,第一齿轮8不会转动,同时推动第二驱动杆14,使第五齿轮13重新啮合在第二齿轮11和第三齿轮15之间,此时启动电机12,电机12驱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通过第五齿轮13驱动第三齿轮15顺时针转动,第三齿轮15带动连接板16顺时针转动,横向段18的一侧和连接板16滑动连接,

连接板16带动横向段18朝向底座19的左侧移动,横向段18带动连接段17朝向病人移动,并使连接段17压向病人,因为升降杆1可在横向段18上水平滑动,因此朝向底座19左侧移动的横向段18不会带动升降杆1朝向左侧移动,这样便能保证横向段18固定在指定高度上,通过连接段17压向病人,此时电机12停止转动,电机12限制第二齿轮11转动,因为第二齿轮11和第五齿轮13啮合,第五齿轮13和第三齿轮15啮合,第二齿轮11能够限制第五齿轮13转动,第二齿轮11限制第三齿轮15转动,这样便能够限制横向段18的移动,连接段17便能够固定并能有效的压住病人的背部,连接段17给予病人一个支撑力,使病人能够长时间的保持站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