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4398发布日期:2019-07-13 09:3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关节矫形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膝关节矫形器。



背景技术:

膝关节骨关节病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均属常见的疾病,多见女性。继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病多发生于膝内翻、膝外翻畸形,使应力集中,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及半月板撕裂、韧带损伤、髌骨软化症、剥脱软骨炎等。这是由于保持膝关节稳定性的关节囊、内侧副韧带(或外侧副韧带)、内半月板(或外半月板)、十字韧带、髁胫束等某些出现问题,膝关节失去某方向的稳定,关节间隙的应力分布异常,软骨内应力分布不均衡,因而造成局部软骨退变、关节间隙偏移,加重了膝内翻或膝外翻,进而更加大了关节内的部分点的压强,使患者行走疼痛,行动不便,严重影响了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无明显畸形的患者,以往都采用保守治疗:要求不做过多的行走运动、减轻体重等。对于有明显畸形,尤其有软骨退变的患者多采取手术的方法治疗:采用截骨矫正,甚至采用置换人工膝关节的手术方法来解决病痛和畸形。这些手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体重、活动量、畸形程度、病变程度、近期是否有感染、以致韧带是否正常等都有一定限制,而且手术对患者精神上和经济上都有极大的压力。术后还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关节不稳定、假体松动、断裂、腓总神经损伤等。

授权公告号cn202161443u,授权公告日2012-3-1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体外人工膝关节——无创伤膝关节骨关节病矫治装置,它是由小腿支架、远端连接螺钉、调节系统、近端连接螺钉、大腿支架、调节扳手组成。调节系统是该专利的核心部件,其一端的蜗轮用远端连接螺钉与小腿支架的小腿支板做固紧连接,调节系统的另一端的旋转板用近端连接螺钉与大腿支架上的大腿支板做固紧连接,组成该专利的主体,调节扳手插套在调节系统的蜗杆上,转动调节扳手便通过调节系统改变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的角度,进而实现对膝关节的成角完成膝关节骨关节病的矫治。该专利是通过蜗轮蜗杆实现膝关节的成角,因而存在调节系统较为厚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不同的膝关节矫形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膝关节矫形器,包括大腿支板组件、小腿支板组件、能够根据膝关节外翻或内翻的角度调节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之间的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所述的膝关节矫形器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通过所述的连接组件相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之间能够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连接组件之间和/或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连接组件之间,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的长度和/或角度能够变大和/或缩小从而能够通过调节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的长度和/或角度来调节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之间的角度。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与所述的连接组件相转动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连接组件相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之间的角度的调节。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与所述的连接组件相转动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连接组件相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之间的角度的调节。

根据再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角度调节单元和第二角度调节单元,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角度调节单元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角度调节单元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相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之间的角度的调节。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优选方式,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通过第一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与所述的连接组件通过第二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与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连接组件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转轴的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二转轴的轴心线、所述的第三转轴的轴心线、所述的第四转轴的轴心线分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优选方式,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通过第五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与所述的连接组件通过第六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七转轴和第八转轴与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连接组件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五转轴的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的第六转轴的轴心线、所述的第七转轴的轴心线、所述的第八转轴的轴心线分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根据再一种实施方式的优选方式,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通过第九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通过第十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角度调节单元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十一转轴和第十二转轴与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通过第十三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角度调节单元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十四转轴和第十五转轴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九转轴的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的第十转轴的轴心线、所述的第十一转轴的轴心线、所述的第十二转轴的轴心线、所述的第十三转轴的轴心线、所述的第十四转轴的轴心线、所述的第十五转轴的轴心线分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部件和所述的第二部件相转动和/或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的第一部件和所述的第二部件之间的距离和/或角度能够变大和/或缩小的第三部件。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相滑动和/或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之间的角度能够变大和/或缩小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优选地,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能够将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的长度和/或角度锁定的锁定机构。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部件上形成有第一螺纹,所述的第二部件上形成有第二螺纹,所述的第三部件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的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三螺纹、与所述的第二螺纹配合的第四螺纹,所述的第一螺纹的旋向与所述的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三部件包括形成有所述的第三螺纹的第一节段、形成有所述的第四螺纹的第二节段,所述的第一节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二节段的直径;所述的第三部件的一端为无螺纹区域从而能够阻止所述的第三部件与所述的第一部件之间的过度旋转,所述的第三螺纹位于所述的无螺纹区域和所述的第四螺纹之间;所述的第一部件上形成有台阶孔,所述的第一螺纹形成在所述的台阶孔的直径较小的节段上,当所述的第一部件和所述的第二部件之间的距离最大时,所述的第三部件的无螺纹区域卡在所述的台阶孔的分界处。

优选地,所述的膝关节矫形器还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的角度调节组件的长度和/或角度的操作部。

优选地,所述的膝关节矫形器还包括伸展限位机构和最大屈曲角度限位机构,所述的伸展限位机构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相配合从而阻止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相对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继续向前转动,所述的最大屈曲角度限位机构通过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相配合从而阻止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相对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继续向后转动;

当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所述的第一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连接组件上,所述的第二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上,所述的第三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连接组件的后侧面上,所述的第四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的后侧面上;

当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所述的第一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上,所述的第二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连接组件上,所述的第三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的后侧面上,所述的第四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连接组件的后侧面上;

当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所述的第一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上,所述的第二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上,所述的第三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的后侧面上,所述的第四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的后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的膝关节矫形器还包括多个中间屈曲角度限位机构,所述的多个中间屈曲角度限位机构包括多个具有第五配合部的角度限位块、能够与所述的角度限位块上的第五配合部相配合的第六配合部,每个所述的角度限位块上的第五配合部的倾斜角度不同从而使得所述的第五配合部与所述的第六配合部相配合时能够将所述的膝关节矫形器限制于多个不同屈曲角度;

当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所述的角度限位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的连接组件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两个中的一个上,所述的第六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连接组件和所述的小腿支板组件两个中的另一个上;

当所述的连接组件与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所述的角度限位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的连接组件和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两个中的一个上,所述的第六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连接组件和所述的大腿支板组件两个中的另一个上;

当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所述的角度限位块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两个中的一个上,所述的第六配合部形成在所述的第一连接单元和所述的第二连接单元两个中的另一个上。

本文所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膝关节矫形器正常佩戴在人体腿上且人处于直立位置时的方位作定义的。

本文所涉及的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指的是膝关节的伸展和屈曲运动,大腿支板组件和小腿支板组件之间的角度指的是矫治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的矫治角度。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通过对膝关节矫形器结构的改进,使得结构整体厚度减薄47%左右,结构整体减重62%左右,并且耐久性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一;

附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二;

附图5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三;

附图6为本发明的局部侧视图;

附图7为本发明的局部主视图;

附图8为本发明的局部爆炸图;

附图9为本发明的局部主视图(最小矫治角度);

附图10为本发明的局部主视图(最大矫治角度);

附图11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图(最大矫治角度);

附图12为本发明的局部剖面立体图(最大矫治角度);

附图13为角度调节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14为角度调节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15为角度调节组件的透视图;

附图16为第三部件的主视图;

附图17为第三部件的立体图;

附图18为第一部件的透视图;

附图19为第二部件的透视图;

附图20为角度调节组件的透视图(最小矫治角度);

附图21为角度调节组件的透视图(最大矫治角度);

附图22为本发明的局部侧视图(伸展状态);

附图23为本发明的伸展状态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附图24为本发明的局部侧视图(最大屈曲角度);

附图25为本发明的最大屈曲角度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附图26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屈曲角度为0°);

附图27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侧视图(屈曲角度为15°);

附图28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屈曲角度为15°);

附图29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屈曲角度为30°);

附图30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屈曲角度为45°);

附图3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屈曲角度为90°);

附图3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屈曲角度为15°);

附图33为屈曲角度为15°的角度限位块的侧视图;

附图34为屈曲角度为15°的角度限位块的立体图;

附图35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屈曲角度为30°);

附图36为屈曲角度为30°的角度限位块的侧视图;

附图37为屈曲角度为30°的角度限位块的立体图;

附图38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屈曲角度为45°);

附图39为屈曲角度为45°的角度限位块的侧视图;

附图40为屈曲角度为45°的角度限位块的立体图;

附图41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屈曲角度为90°);

附图42为屈曲角度为90°的角度限位块的侧视图;

附图43为屈曲角度为90°的角度限位块的立体图;

附图44为小腿支板组件的局部主视图;

附图45为小腿支板组件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5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膝关节矫形器,包括大腿支板组件1、小腿支板组件2、角度调节组件3和连接组件4。

大腿支板组件1的具体结构不是本发明保护的重点,大腿支板组件1可以包括用于绑缚在大腿上的大腿框架11、与大腿框架11相固定连接的大腿支板12。

小腿支板组件2的具体结构不是本发明保护的重点,小腿支板组件2可以包括用于绑缚在小腿上的小腿框架21、与小腿框架21相固定连接的小腿支板22。

大腿支板组件1的大腿支板12和小腿支板组件2的小腿支板22通过连接组件4相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大腿支板组件1和小腿支板组件2之间能够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角度调节组件3可以实现根据膝关节外翻或内翻的角度调节大腿支板组件1和小腿支板组件2之间的角度。连接组件4和角度调节组件3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一至三。

实施方式一(如附图1至12、22至32、35、38、41所示):连接组件4与小腿支板组件2的小腿支板22通过第一转轴a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大腿支板组件1的大腿支板12与连接组件4通过第二转轴b相转动连接,角度调节组件3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三转轴c和第四转轴d与大腿支板组件1的大腿支板12和连接组件4相转动连接以实现大腿支板组件1与连接组件4之间的角度调节进而实现大腿支板组件1和小腿支板组件2之间的角度调节。第一转轴a的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转轴b的轴心线、第三转轴c的轴心线、第四转轴d的轴心线分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实施方式二(无图示):连接组件与大腿支板组件的大腿支板通过第五转轴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小腿支板组件的小腿支板与连接组件通过第六转轴相转动连接,角度调节组件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七转轴和第八转轴与小腿支板组件的小腿支板和连接组件相转动连接以实现小腿支板组件与连接组件之间的角度调节进而实现大腿支板组件和小腿支板组件之间的角度调节。第五转轴的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六转轴的轴心线、第七转轴的轴心线、第八转轴的轴心线分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实施方式三(无图示):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角度调节单元和第二角度调节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通过第九转轴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大腿支板组件的大腿支板和第一连接单元通过第十转轴相转动连接,第一角度调节单元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十一转轴和第十二转轴与大腿支板组件的大腿支板和第一连接单元相转动连接,小腿支板组件的小腿支板和第二连接单元通过第十三转轴相转动连接,第二角度调节单元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十四转轴和第十五转轴与第二连接单元和小腿支板组件的小腿支板相转动连接以实现大腿支板组件和第一连接单元之间的角度调节,小腿支板组件和第二连接单元之间的角度调节进而实现大腿支板组件和小腿支板组件之间的角度调节。第九转轴的轴心线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第十转轴的轴心线、第十一转轴的轴心线、第十二转轴的轴心线第十三转轴的轴心线、第十四转轴的轴心线、第十五转轴的轴心线分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角度调节组件3的长度和/或角度能够变大和/或缩小从而能够通过调节角度调节组件3的长度和/或角度来调节大腿支板组件1和小腿支板组件2之间的角度。可实现上述功能的角度调节组件3的结构有多种,例如下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

如附图20和21所示,角度调节组件3实现大腿支板组件1和小腿支板组件2之间的角度调节的原理为:第二转轴b和第三转轴c之间形成三角形的一条边且该条边的长度不变,第二转轴b和第四转轴d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第二条边且该条边的长度不变,第三转轴c和第四转轴d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第三条边且该条边的长度可变,通过调节上述第三条边的长度实现第一条边和第二条边之间的夹角的改变,实现大腿支板组件1和小腿支板组件2之间的角度的调节。

角度调节组件3包括能够将角度调节组件3的长度和/或角度锁定的锁定机构。

膝关节矫形器还包括用于调节角度调节组件3的长度和/或角度的操作部5。

实施例一(如附图8至21所示):角度调节组件3包括第一部件31、第二部件32、分别与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相转动和/或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之间的距离和/或角度能够变大和/或缩小的第三部件33。

实现第三部件33分别与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转动和/或滑动连接的方式有很多,例如:第一部件31上形成有第一螺纹311,第二部件32上形成有第二螺纹321,第三部件33上分别形成有与第一螺纹311配合的第三螺纹331、与第二螺纹321配合的第四螺纹332,第一螺纹311的旋向与第二螺纹321的旋向相反从而使得旋转第三部件33时,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使得角度调节组件3的整体长度能够伸长或缩短,最终实现大腿支板组件1和小腿支板组件2之间的角度的变大或缩小。

当采用螺纹的配合来实现角度调节组件3的伸长或缩短时,螺纹即可实现锁定功能,因而无需额外设置锁定机构。

本实施例中,操作部5为设置在第三部件33上能够供其他工具插入带动第三部件33转动的槽,例如六角形槽、十字型槽等。

优选地,第三部件33包括形成有第三螺纹331的第一节段333、形成有第四螺纹332的第二节段334,第一节段333的直径大于第二节段334的直径;第三部件33的一端为无螺纹区域335从而能够阻止第三部件33与第一部件31之间的过度旋转,第三螺纹331位于无螺纹区域335和第四螺纹332之间;第一部件31上形成有台阶孔,第一螺纹311形成在台阶孔的直径较小的节段上,当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之间的距离最大时,第三部件33的无螺纹区域335卡在台阶孔的分界处从而能够防止由于过度旋转导致的结构破坏。

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31为螺栓套,第二部件32为轴套,第三部件33为双头螺栓。

实施例二(无图示):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相滑动和/或转动连接从而使得大腿支板组件和小腿支板组件之间的角度能够变大和/或缩小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例如,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为插接且能够沿着长度方向相对滑动的套管。

为了符合正常人的行走需求,膝关节矫形器还包括伸展限位机构和最大屈曲角度限位机构,伸展限位机构通过第一配合部41和第二配合部23相配合从而阻止小腿支板组件2相对大腿支板组件1继续向前转动,最大屈曲角度限位机构通过第三配合部42和第四配合部24相配合从而阻止小腿支板组件2相对大腿支板组件1继续向后转动。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一(如附图22至25所示):当连接组件4与小腿支板组件2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第一配合部41形成在连接组件4上,第二配合部23形成在小腿支板组件2的小腿支板22的上表面上,第三配合部42形成在连接组件4的后侧面上,第四配合部24形成在小腿支板组件2的小腿支板22的后侧面上。具体为,第一配合部41和第二配合部23为相互配合的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其中,第一配合部41和第二配合部23配合时,大腿支板组件1和小腿支板组件2之间可以不是完全的竖直状态,而是小腿支板组件2可以相对大腿支板组件1略微向前倾斜。第三配合部42为自下而上向后倾斜延伸的斜面,在伸展状态时,第四配合部24为自下而上向前倾斜延伸的斜面。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二(无图示):当连接组件与大腿支板组件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第一配合部形成在大腿支板组件上,第二配合部形成在连接组件上,第三配合部形成在大腿支板组件的后侧面上,第四配合部形成在连接组件的后侧面上。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三(无图示):当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第一配合部形成在第一连接单元上,第二配合部形成在第二连接单元上,第三配合部形成在第一连接单元的后侧面上,第四配合部形成在第二连接单元的后侧面上。

为了对膝关节损伤的患者进行弯曲角度限制,从而利于膝关节的逐渐恢复,膝关节矫形器还包括多个中间屈曲角度限位机构,多个中间屈曲角度限位机构包括多个具有第五配合部61的角度限位块6、能够与角度限位块6上的第五配合部61相配合的第六配合部7,每个角度限位块6上的第五配合部61的倾斜角度不同从而使得第五配合部61与第六配合部7相配合时能够将膝关节矫形器限制于多个不同屈曲角度。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一,当连接组件4与小腿支板组件2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中间屈曲角度限位机构有两种实施例,分别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

实施例1(如附图26至31所示),角度限位块6可拆卸地设置于小腿支板组件2的小腿支板22上,第六配合部7形成在连接组件4上。具体地,第六配合部7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通过更换不同的角度限位块6可以实现不同屈曲角度的限制,例如,0°、15°、30°、45°、90°等。

实施例2(如附图32至45所示),角度限位块6可拆卸地设置在连接组件4上,第六配合部7形成在小腿支板组件2的小腿支板22上。具体地,第六配合部7包括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72,如附图44和45所示,第一部分71形成在小腿支板22的上部后侧,第二部分72形成在小腿支板22的后侧,通过更换不同的角度限位块6可以实现不同屈曲角度的限制,其中,屈曲角度为0°、15°、30°、45°的角度限位块6与第一部分71配合,屈曲角度为90°的角度限位块6与第二部分72配合。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二(无图示),当连接组件与大腿支板组件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角度限位块可拆卸地设置于连接组件和大腿支板组件两个中的一个上,第六配合部形成在连接组件和大腿支板组件两个中的另一个上。具体结构参见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三(无图示),当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相转动连接以满足正常运动所需的弯曲时,角度限位块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两个中的一个上,第六配合部形成在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两个中的另一个上。具体结构参见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此处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发明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