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机能康复训练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8165发布日期:2018-11-20 19:0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身体机能康复训练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长时间没有进行体能锻炼,或是病患人员在病愈初期进行体能康复时,均需要借助一些器械进行体能康复训练,以使身体机能达到一定的强度,尤其是病患人员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不适宜使用普通常规的锻炼装置。一般的利用磁力进行体能锻炼时,结构和功能均较为简单,使用方式单一,训练效果较差。针对病患人员在锻炼时,由于身体可能处于虚弱状态,身体的扶持就需要陪护人员付出较多的体力,费事费力,病患人员无法处于较好的锻炼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身体机能康复训练桩。能够对患者进行阻尼训练或引导锻炼,能够对病患人员进行身体的固定,锻炼时可产生震动按摩,并同时产生气流增强气体流动,提高舒适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身体机能康复训练桩,包括训练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的训练单元包括训练桩机构和多个佩戴机构;佩戴机构穿戴于使用者的身体上;

所述的训练桩机构包括底盘;底盘上端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有螺纹轴;螺纹轴上沿高度方向螺纹连接有多个方形的定位盘;每个定位盘上均同轴设置有多个磁力训练装置;所述的磁力训练装置包括方框形的安装基体;安装基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安装有若干个水平电磁线圈;安装基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竖直电磁线圈;

所述的佩戴机构包括环形的弹性绑带;弹性绑带的外侧边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安装壳;安装壳内滑动密封安装有永磁铁;安装壳的前部和后部均连通有导气管;导气管上均匀开有通风孔;两个导气管在弹性绑带内部均匀分布;

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多个调控按钮;调控按钮均与一个处理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处理器模块信号输出端与水平电磁线圈和竖直电磁线圈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身体机能康复训练桩的定位盘上插接连接有至少两个限位杆;限位杆沿安装基体的方形对角线分布;限位杆为伸缩杆结构。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身体机能康复训练桩的每个定位盘上均同轴设置有至少三个磁力训练装置,且最下端的磁力训练装置的安装基体与定位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身体机能康复训练桩的安装基体的四个内侧壁上均插接连接有配重块。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身体机能康复训练桩的所述的调控开关至少包括模式选择按钮、磁力调节旋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身体机能康复训练桩的底座上安装有操作台;所述的控制面板安装于操作台上。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训练桩机构和佩戴机构的磁力配合,可实现使用者的体能康复训练,能够对患者进行阻尼训练或引导锻炼,能够对病患人员进行身体的固定,锻炼时可产生震动按摩,并同时产生气流增强气体流动,提高舒适性。

佩戴机构穿戴于使用者身体上的形式,非常便于改变使用者施力或受力的主要点位置,而该位置的改变,造成不同的肌肉群等的不同程度的训练;佩戴机构固定在使用者手臂、胸部等适当位置时,通过永磁铁与对应的水平电磁线圈的强力吸附,可对使用者整个身体进行固定,以对虚弱的病患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当水平电磁线圈周期性的改变磁极时,与相对接的永磁铁作用,可带动永磁铁的往复运动,造成振动形成按摩效果,同时在安装壳内引起气压变化,提高导气管内气体流动性,可起到通风降温的作用,使束缚带的捆绑位置更加舒适。

通过磁力之间的吸附或排斥,可存在多种使用模式,使用者克服两个相邻磁力训练装置的竖直电磁线圈之间的吸力或排斥力,或是克服永磁铁与水平电磁线圈之间的吸力或排斥力而进行推动或拉动等动作时,即可进行阻尼训练;当利用相邻的磁力训练装置的竖直电磁线圈之间的排斥力而使安装基体抬升时,即可带动使用者跟随运动,进行肢体随动的引导锻炼;

安装壳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水平电磁线圈,为单人训练提供更多的训练姿势,同时可实现双人同时使用一个训练单元进行体能训练,有利于提高训练的积极性。

定位盘与螺纹轴为螺纹连接,具有很好的自锁性,能够方便的调节定位盘的高度,以达到更好的适应性,同时,定位盘具备了可旋转效果,当使用者与磁力训练装置固定连接时,转动对应的定位盘,则可较为轻松的带动使用者进行转体等舒展活动。

控制单元可实现对竖直电磁线圈和水平电磁线圈的调节控制,采用电磁线圈,利用电力控制,使模式的转换和训练用阻力大小的调节控制更加方便。

2、限位杆的设置可起到限位的作用,在进行锻炼时,可限制磁力训练装置水平移动距离,限位杆插接卡位在安装基体内侧的对角位置,可避免磁力训练装置水平移动过大而脱离磁力作用范围,限位杆采用插接连接和伸缩杆结构,均可提高其实用性;

3、安装基体内侧可插接配重块,可提高自身重力用于锻炼,阻尼训练时减少电力的使用,磁力调节可进行相对细致的调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训练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佩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佩戴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限位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逻辑电路框图;

图中,1、底盘;2、螺纹轴;3、定位盘;4、安装基体;5、水平电磁线圈;6、竖直电磁线圈;7、弹性绑带;8、安装壳;9、永磁铁;10、导气管;11、通风孔;12、控制面板;13、限位杆;14、配重块;15、模式选择按钮;16、磁力调节旋钮;17、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8所示,身体机能康复训练桩,包括训练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的训练单元包括训练桩机构和多个佩戴机构;佩戴机构穿戴于使用者的身体上;所述的训练桩机构包括底盘1;底盘1上端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有螺纹轴2;螺纹轴2上沿高度方向螺纹连接有多个方形的定位盘3;每个定位盘3上均同轴设置有多个磁力训练装置;所述的磁力训练装置包括方框形的安装基体4;安装基体4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安装有若干个水平电磁线圈5;安装基体4的左右两侧分别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竖直电磁线圈6;所述的佩戴机构包括环形的弹性绑带7;弹性绑带7的外侧边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安装壳8;安装壳8内滑动密封安装有永磁铁9;安装壳8的前部和后部均连通有导气管10;导气管10上均匀开有通风孔11;两个导气管10在弹性绑带7内部均匀分布;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上设置有多个调控按钮;调控按钮均与一个处理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处理器模块信号输出端与水平电磁线圈5和竖直电磁线圈6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定位盘3上插接连接有至少两个限位杆13;限位杆13沿安装基体4的方形对角线分布;限位杆13为伸缩杆结构;每个定位盘3上均同轴设置有至少三个磁力训练装置,且最下端的磁力训练装置的安装基体4与定位盘3固定连接;安装基体4的四个内侧壁上均插接连接有配重块14;所述的调控开关至少包括模式选择按钮15、磁力调节旋钮16;底座上安装有操作台17;所述的控制面板12安装于操作台17上。

本发明在使用时,训练桩机构的高度以一般身高为准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以一个训练机构包括三个定位盘3为例,且分别与人体的背部、大腿和小腿三个位置高度大致对应,每个定位盘3上设置上、中、下三个磁力训练装置,每个磁力训练装置中,水平电磁线圈5和竖直电磁线圈6均设置在安装基体4的框体内部,每侧的水平电磁线圈5数量为三个,每侧的竖直电磁线圈6的数量为两个,以实现较为合适的磁力分布,以腿部锻炼为例,解释体能康复训练原理,其他部位,以及多个部位同时训练的方法可由此推出。

在进行训练时,可根据需要,在使用者上身穿戴束缚带,调节安装壳8的方位,(不同的站立体位,则需要不同的安装壳8方位以实现与水平电磁线圈5的对接相吸)并使其安装壳8与背部的水平电磁线圈5相吸固定,以便于更安全稳定的发力锻炼,尤其对体弱的病患人员进行康复训练时,固定后更安全,减少陪护人员的付出。训练方式可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阻尼训练方式以及引导训练方式。

阻尼训练方式一:采用背靠体位,将一个佩戴机构的束缚带紧固于需要锻炼的小腿部,且安装壳8朝向后侧并与小腿部的磁力训练装置相对,且与中部的磁力训练装置的水平电磁线圈5磁力相吸固定,此时另一条腿可采用斜支撑的姿势,与安装基体4隔开一定的可移动空间,此时,可开启小腿部对应的磁力训练装置的竖直电磁线圈6,上下相对的竖直电磁线圈6异极相吸,产生吸力,最下端的磁力训练装置与安装盘固定连接,同时对中部的磁力训练装置产生磁力吸附定位,而在用力带动小腿向前移动时,则需要克服磁力相吸而产生的阻力,以此达到锻炼的目的。

阻尼训练方式二:采用侧立体位(或侧身体位,坐姿),转动佩戴机构以改变安装壳8方位,实现腿部的永磁铁9与对应的水平电磁线圈5对接相吸固定后,同样开启小腿部的竖直电磁线圈6产生吸力,使用者上抬腿部时,则需要克服上下之间的吸力以及磁力训练装置自身的重力,从而进行训练。

阻尼训练方式三:采用阻尼训练方式二相同的方式,但是控制小腿部的磁力训练装置的竖直电磁线圈6时,使相邻的竖直电磁线圈6产生相互排斥的力,此时,中部的安装基体4与下端的安装基体4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此时小腿与中部的安装基体4固定连接,腿部向下用力需要克服竖直电磁线圈6之间的排斥,且越靠下排斥力越大,达到训练的目的。同理,当佩戴机构的永磁铁9与水平电磁线圈5同极相斥时,用力靠近时则需要克服排斥力进行锻炼,且在电力控制下,排斥力大小可调,且调节方便。

引导训练方式一:对腿部进行抬升锻炼,采用阻尼训练方式二同样的侧身体位,并进行连接,此时可将小腿与上侧的磁力训练装置进行磁吸固定,以便获得较高的抬升范围,对小腿部的磁力训练装置进行调控,控制其竖直电磁线圈6周期性的改变磁力,且相对的磁极为同极,依靠同极排斥抬升上侧和中部的磁力训练装置的高度,带动腿部的移动,磁力逐渐升高,使高度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少磁力,带动腿部逐渐下降,反复周期性的变化,实现肢体引导锻炼。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定位盘3上设置三个磁力训练装置,当每个定位盘3上三个磁力训练装置磁极相斥获得抬升时,上方的定位盘3的最下侧的磁力训练装置能够对下方的磁力训练装置产生吸力,以获得较稳定的高度抬升。

以上所述的训练方式,可通过控制单元进行控制,根据设置需求,设置对应的调控开关以及调控电路进行控制,可进行手动控制调节或是智能调节,磁力调节可进行分组调节或是单独调节,为现有的常规技术手段,控制的具体结构以及数量等可根据需要进行多种选择。

如图2、6所示,限位杆13与定位盘3插接连接,方便于拆装,限位杆13在方框形的安装基体4内侧,且沿其同条对角线至少设置两个,至少设置两个即可实现较好的水平限位,通过在定位盘3上设置多个插接孔的形式,即可方便的选择位置进行插接设置,限制不同的水平的移动距离大小。限位杆13限制安装基体4的水平移动,则安装基体4上下移动时,无法自适应身体的移动变位,此时则需要人体根据需要进行自身的用力调节适应,或关节转动进行适应,可起到身体多部位同步适应锻炼的效果。

当永磁铁9与水平电磁线圈5对接时,控制该水平电磁线圈5周期性的变换磁极,则能够依靠磁力吸附或排斥带动永磁铁9在安装壳8内的往复运动,快速运动下能够造成振动,产生按摩效果,同时使安装壳8内形成注射器的结构,带动气体的流动,通过导气管10的导气作用,较为均匀的提高束缚带周围的气体的流动性,提高佩戴舒适性。

在进行双人训练时,两个人分别在训练桩机构的前后两侧准备即可,可利用不同位置的磁力训练装置进行不同的训练,也可利用同一个磁力训练装置进行同步的抬升等训练。

在单人训练中,使用者的双腿或双臂可同时与训练桩机构的前后两侧进行连接,然后进行可执行的相对应的训练内容,比如抬升训练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