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00369发布日期:2018-11-20 19:22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所用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只有二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直电极阵联,另一种是预弯电极阵联,还有一种是微弯电极阵联。直电极植入后由于弹力作用,不能抱紧耳蜗内轴边,造成电流扩散,功耗大,影响刺激效果,而且容易挤压耳蜗内组织,对耳蜗造成损伤,而预弯阵联电极由于弯度太大,植入非常不方便,采用支撑丝导入,支撑丝抽出后,会在电极上留下一个孔,且植入时控制不好也会损伤耳蜗。

目前世界上所用的人工耳蜗电极阵联采用的触点有三种,一种是球形,另一种是环形,还有一种是片形。球形触点电极阵联暴露面积小,功耗大,刺激不充分。环形触点电极阵联是整圈刺激,暴露面积虽然大,但是它会引起听觉神经以外的神经产生兴奋,影响刺激目的。片形触点电极阵联暴露面积介与球形触点电极阵与环形触点电极阵联之间,且不是整圈刺激,刺激效果好,功耗小。现有技术采用片形触点阵联,其触点为圆弧形片,粘附在硅胶表面,没有倒扣,容易脱落,且底部是圆弧形,植入时方向性不好,容易产生扭转,达不到对近蜗轴方向激效的目的,影响刺激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侧向孔的回勾形或u形电极触点,与硅胶体结合更牢固,裸露面积更优化,功耗小,电刺激充分的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包括依次设置电极前段、电极中段和电极后段,所述电极前段包括设置在电极前段最前部的柔性电极头、微弯电极内弯侧等间隔排列的若干个电极触点、在微弯电极外弯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深度标记、第二深度标记和第三深度标记;所述电极中段包括第一助推环第二助推环、电极引线纤细螺旋部、电极引线螺旋部;所述电极后段包括回路电极、与回路电极连接的回路电极引线、与电极触点连接的刺激电极引线和分线器,分线器上设置与电极触点加回路电极数量一致的槽孔,供回路电极引线和刺激电极引线穿过;整个微弯电极都由硅胶体注塑定型。

优选地,所述电极中段还包括方向标识和方向标识上设置的圆角。

优选地,所述回路电极两端设置第一硅胶环和第二硅胶环。

优选地,所述电极触点为回勾形电极,其回勾处设置第一侧向孔和第二侧向孔,底部内侧通过第一焊点与刺激电极引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极触点为u形电极,其u形两侧设置第三侧向孔和第四侧向孔,底部内侧通过第二焊点与刺激电极引线连接。

与上述电极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电极触点;

制作刺激电极引线,将电极触点与刺激电极引线焊接、超声波清洗和等离子处理;

用硅胶将焊接好的电极触点与刺激电极引线注塑,铂铱合金丝成束、绕螺旋成电极引线纤细螺旋部和电极引线螺旋部;

制作回路电极;

制作回路电极引线,将回路电极与回路电极引线焊接、超声波清洗和等离子处理;

与电极引线螺旋部一同固定于模具中,加入硅胶注塑,表面进行自润滑硅胶涂层;

电极触点裸露面激光切割、清洗和电气检验;

所述制作电极触点包括以下步骤:

将铂铱合金坯料进行退火、轧制为铂铱合金片;

对铂铱合金片激光切割后,冲压成型;

所述制作刺激电极引线包括以下步骤:

将铂铱合金坯料进行退火、冷拔和矫直为铂铱合金丝;

对铂铱合金丝进行涂层和波浪形处理;

将铂铱合金丝剪线,两端去涂层;

所述制作回路电极包括以下步骤:

将铂铱合金坯料进行退火、冷拔、矫直、研磨为环形的铂铱合金片;

进行激光切割和去毛刺;

所述制作回路电极引线包括以下步骤:

将铂铱合金坯料进行退火、冷拔和矫直为铂铱合金丝;

对铂铱合金丝进行涂层、剪线,两端去涂层。

优选地,所述制作电极触点还包括电极两侧激光切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人工耳蜗微弯电极,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一、微弯形电极整体形状结合两个助推环和方向标识,在植入过程中更加方便,对耳蜗损伤小,也不会对电极整体造成不必要的扭曲;

二、带侧向孔的电极触点与硅胶体的结合更加牢固,不易脱落,电极触点暴露面积合适,人工耳蜗植入可靠性和安全性大提高,确保植入电极在人体内长期正常工作,对人工耳蜗制造技术具有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人工耳蜗微弯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人工耳蜗微弯电极的电极触点(回勾形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人工耳蜗微弯电极的电极触点(u形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制作方法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所示,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包括依次设置电极前段01、电极中段02和电极后段03,电极前段01包括设置在电极前段01最前部的柔性电极头1、微弯电极内弯侧等间隔排列的若干个电极触点5、在微弯电极外弯侧依次设置的第一深度标记2、第二深度标记3和第三深度标记4;电极中段02包括第一助推环7第二助推环8、电极引线纤细螺旋部11、电极引线螺旋部12;电极后段03包括回路电极13、与回路电极13连接的回路电极引线17、与电极触点5连接的刺激电极引线18和分线器19,分线器19上设置与电极触点5加回路电极13数量一致的槽孔20,供回路电极引线17和刺激电极引线18穿过;整个微弯电极都由硅胶体6注塑定型。柔性电极头1处的硅胶硬度为25a-50a,硅胶体6的硬度为35a-80a。分线器19可以为矩形或圆弧形,由硅胶或橡胶制成。

电极中段02还包括方向标识9和方向标识9上设置的圆角10。

回路电极13两端设置第一硅胶环15和第二硅胶环16,对回路电极13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做助推使用。

电极触点5为回勾形电极28,其回勾处设置第一侧向孔21和第二侧向孔22,底部内侧通过第一焊点26与刺激电极引线18连接,。

电极触点5为u形电极23,其u形两侧设置第三侧向孔24和第四侧向孔25,底部内侧通过第二焊点27与刺激电极引线18连接,u形的角度为25-135°。

带侧向孔的回勾形电极28或u形电极23与硅胶体6的结合更加牢固,电极裸露在硅胶体6外的面积也十分合适,对电刺激的效果也有提升。

与上述电极对应的,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参见图4,一种人工耳蜗微弯电极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制作电极触点;

s20,制作刺激电极引线,将电极触点与刺激电极引线焊接、超声波清洗和等离子处理;

s30,用硅胶将焊接好的电极触点与刺激电极引线注塑,铂铱合金丝成束、绕螺旋成电极引线纤细螺旋部和电极引线螺旋部;

s40,制作回路电极;

s50,制作回路电极引线,将回路电极与回路电极引线焊接、超声波清洗和等离子处理;

s60,与电极引线螺旋部一同固定于模具中,加入硅胶注塑,表面进行自润滑硅胶涂层;

s70,电极触点裸露面激光切割、清洗和电气检验;

s10中,制作电极触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铂铱合金坯料进行退火、轧制为铂铱合金片;

对铂铱合金片激光切割后,冲压成型;

s20中,制作刺激电极引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铂铱合金坯料进行退火、冷拔和矫直为铂铱合金丝;

对铂铱合金丝进行涂层和波浪形处理;

将铂铱合金丝剪线,两端去涂层;

s40中,制作回路电极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铂铱合金坯料进行退火、冷拔、矫直、研磨为环形的铂铱合金片;

进行激光切割和去毛刺;

s50中,制作回路电极引线包括以下步骤:

将铂铱合金坯料进行退火、冷拔和矫直为铂铱合金丝;

对铂铱合金丝进行涂层、剪线,两端去涂层。

s10中,制作电极触点还包括电极两侧激光切孔。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