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的方法及其疫苗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14644发布日期:2018-11-02 22:31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疫苗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一种细胞系生产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苗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我国鸭存栏量每年约40亿只。从2010年春季开始,我国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和北京等地区相继暴发了一种以鸭产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疫病,雏鸭发病后期出现精神沉郁、体重减轻、仰翻、侧翻和死亡等临床症状,若细菌继发感染,出现肝周炎、心包炎和气囊炎等,死淘率增加。2010年,根据产蛋下降和卵泡出血,将该病命名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hemorrhagicovaritis,dho),后经病原学研究证实该病是由黄病毒科坦布苏病毒(ducktembusuvirus,dtmuv)引起,将该病命名为鸭坦布苏病毒病。北京鸭、樱桃谷鸭、金定鸭、麻鸭和康贝尔鸭等均可发病,该病给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预防传染病有效和经济的方法之一,疫苗制备方法与疫苗的质量和成本密切相关,能够生成出抗原含量高、批间差异小、低成本和易放大等工艺是研究的重点,是行业发展方向。

在疫苗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就全病毒灭活疫苗和致弱活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和活疫苗(wf100)先后获得新兽药注册证书。目前资料表明,研究人员或疫苗生产企业主要利用鸭胚、鸡胚、鸡胚成纤维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bhk-21、vero细胞、df-1细胞等细胞增殖病毒。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无血清全悬浮bhk-21细胞反应器培养的鸭坦布苏病毒含量低,利用微载体灌流法悬浮培养vero细胞培养的病毒液,其病毒含量可达到制备疫苗的标准,但是由于微载体和血清昂贵,存在成本高和不易放大的缺点,不适合养鸭企业适用。采用无血清全悬浮何种细胞培养病毒含量高、培养成本低的鸭坦布苏病毒培养工艺,是我们多年来一直研究和摸索的工作。

eb66细胞来源于鸭胚干细胞,经驯化后形成的一种遗传稳定、纯净、可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大规模悬浮培养、广泛用于人或动物疫苗生产用细胞系。国内外尚未见建有利用鸭胚干细胞eb66和无血清全悬浮反应器培养鸭坦布苏病毒的报道或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利用鸭胚生产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抗原批间差异大和现有细胞培养的病毒含量低等缺点,提供一种用鸭胚干细胞系eb66生产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的方法及其疫苗。

本发明所述技术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制备鸭坦布苏病毒病出血性卵巢炎灭活疫苗的方法,所述细胞系为eb66(一株鸭胚胎干细胞衍生细胞株),病毒培养采用生物反应器以无血清全悬浮方式培养。

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育毒株:将鸭坦布苏病毒鸭胚适应株在eb66细胞系中连续传代至病毒适应细胞,经鸡胚有限稀释克隆法,取病毒含量最高的适应毒株继续经eb66细胞培养,培养出病毒含量高、免疫原性好的毒株作为候选病毒株(基础种毒株);

2)建立毒种种子批:将步骤1)所得候选株病毒接种eb66细胞,用细胞培养三角摇瓶传代培养至第11代,处理细胞培养液,各代次毒种的病毒含量应≥106.5eld50/1ml。以1~10ml/冻存管的剂量分装,-70℃保存。确定无菌检验、特异性检验、病毒含量检验和外源病毒检验合格的f2~f7代作为毒种种子批,其中f2~f5代病毒为基础毒种,f6~f7代为生成种毒(工作种子);确定病毒感染复数(moi):测定f6和f7代生成种毒的病毒含量(eld50,鸡胚半数感染量),通过1个eld50接种10000、1000、100、10、1个细胞后增殖的病毒含量,按照≥107.1eld50/1ml的标准,确定了f6和f7毒种接种eb66细胞的moi为0.1~0.001;

3)制备细胞毒液:在激流式生物反应器中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全悬浮培养eb66细胞,培养条件为温度30~37℃,ph7.2~7.5;当反应器中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全悬浮培养的eb66细胞数量达到400~1000万时,接种f6或f7代毒种,作用2h后,加入2倍细胞体积维持液,30~37℃继续培养,30~120h后,当细胞活力下降到80%以下时收获细胞毒液,该细胞毒液病毒含量应≥107.1eld50/1ml;

4)灭活病毒:取步骤3)所得细胞毒液采用反复冻融、高速组织捣碎机处理、超声波处理或高压细胞破碎机处理,加入细胞毒液总量(v/v)0.1~0.2%的灭活剂,2~37℃振荡灭活16~144h;成品检验:取所得灭活病毒,以0.2ml/胚的剂量经cam途径接种10枚易感鸭胚或鸡胚,观察144小时,无特异性鸭胚或鸡胚死亡,判定毒液灭活完全;同时,取样,接种细菌检验用tg、ga和gp培养基,观察10日,无细菌生长,判定灭活毒液无细菌污染;

5)乳化:向步骤4)所得细胞毒液加入(v/v)4%~8%吐温80,搅拌均匀为水相,按照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1.5~3:1进行乳化,乳化后即得成品。

上述方法,所述细胞为鸭胚干细胞系(eb66);

上述方法:所述培养方法为细胞培养三角摇瓶或生物反应器,全悬浮细胞培养工艺;

上述方法:所述培养基为无血清培养基;

上述方法:毒株选育技术为鸡胚有限稀释法纯化技术;

上述方法,所述病毒感染复数(moi)为0.1~0.001;

上述方法,所述培养工艺为接种病毒后,作用2h,再加入2倍体积的细胞维持液,30~37℃继续培养30~120h;

上述方法,细胞毒液采用反复冻融、高速组织捣碎机处理、超声波处理或高压细胞破碎机处理;

上述方法,所述灭活剂为质量浓度37%的甲醛溶液,2~37℃振荡灭活16~144h;

上述方法,所述灭活检验方法为以0.2ml/胚的剂量经cam途径接种10枚易感鸭胚或鸡胚,观察144小时,无特异性鸭胚或鸡胚死亡;

上述方法,所述乳化成疫苗的方法为按照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1.5~3:1进行乳化,乳化后即得疫苗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的有益效果:

(1)鸭坦布苏病毒用本发明确定的鸭胚干细胞系eb66培养,病毒适应性好和病毒含量高;

(2)经鸡胚有限稀释法筛选出的毒种免疫原性好;

(3)用反应器培养鸭坦布苏病毒,显著降低了病毒的扩散风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4)不采用鸭胚培养病毒工艺,不需要专门饲养种鸭和避免了挑选易感鸭胚的繁琐;

(5)培养的病毒液中仅含有病毒和细胞碎片,与鸭胚增殖病毒方法相比,不需要无害化处理鸭胚组织物,对环境影响小;

(6)利用鸭胚干细胞系eb66无血清全悬浮培养的病毒液,其病毒含量不低于鸭胚,显著高于(10~100倍)bhk-21细胞培养的病毒。由于不使用微载体,成本显著低于微载体灌流法vero细胞培养工艺。

(7)无血清全悬浮工艺培养的病毒液成本不到鸭胚工艺的一半。

(8)由于不需要鸭胚孵化车间、逐枚接种、逐枚收获、组织到随机捣碎等优点,该方法占用空间小,制备流程简单。

用鸭胚干细胞系eb66细胞生产的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安全,副反应小,免疫效力更高,疫苗批间质量差异小。该生产工艺简单稳定、易操作、产量大、培养的半成品病毒含量高、成本低和外源病原污染几率小等特点,具备工业化大生产的可行性和可放大性,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制备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的方法,所述细胞系为鸭胚干细胞系eb66。

上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育毒株:将鸭坦布苏病毒(鸭坦布苏病毒-hb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分离、鉴定和保存,基因登录号为jf523187)鸭胚适应株在eb66细胞系(该细胞株于2015年由甘肃健顺生物购自法国valneva公司,并拥有中国独家代理权)中连续传代至病毒适应细胞,经鸡胚有限稀释克隆法(即将病毒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最高稀释度毒液接种鸡胚后收获的病毒),取病毒含量最高的适应毒株继续经eb66细胞培养,培养出病毒含量高、免疫原性好的毒株作为候选病毒株(基础种毒株);

2)建立毒种种子批:将步骤1)所得候选株病毒接种eb66细胞,用细胞培养三角摇瓶传代培养至第11代(疫苗研究过程中,对生产毒种的传代进行限定,由于传代次数增加,毒种的免疫原性会降低。本发明选择f6和f7作为生产毒种,f8代是疫苗代次。根据疫苗研究要求,一般往后在传3代,即f11代,如果f11代的免疫原性良好,表明f8代疫苗的保护效果会理想。处理细胞培养液,各代次毒种的病毒含量应≥106.5eld50/1ml。以1~10ml/冻存管的剂量分装,-70℃保存。确定无菌检验、特异性检验、病毒含量检验和外源病毒检验合格的f2~f7代作为毒种种子批,其中f2~f5代病毒为基础毒种,f6~f7代为生成种毒(工作种子);确定病毒感染复数(moi):测定f6和f7代生成种毒的病毒含量(eld50,鸡胚半数感染量),通过1个eld50接种10000、1000、100、10、1个细胞后增殖的病毒含量,按照≥107.1eld50/1ml的标准,确定了f6和f7毒种接种eb66细胞的moi为0.1~0.001;

3)制备细胞毒液:在激流式生物反应器中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全悬浮培养eb66细胞,培养条件为温度30~37℃,ph7.2~7.5;当反应器中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全悬浮培养的eb66细胞数量达到400~1000万时,接种步骤2)f6或f7代毒种,作用2h后,加入2倍细胞体积维持液,30~37℃继续培养,30~120h后,当细胞活力下降到80%以下时收获细胞毒液,该细胞毒液病毒含量应≥107.1eld50/1ml;

4)灭活病毒:取步骤3)所得细胞毒液采用反复冻融、高速组织捣碎机处理、超声波处理或高压细胞破碎机处理,加入细胞毒液总量(v/v)0.1~0.2%的灭活剂(质量浓度37%的甲醛溶液),2~37℃振荡灭活16~144h;成品检验:取所得灭活病毒,以0.2ml/胚的剂量经cam途径接种10枚易感鸭胚或鸡胚,观察144小时,无特异性鸭胚或鸡胚死亡,判定毒液灭活完全;同时,取样,接种细菌检验用tg、ga和gp培养基,观察10日,无细菌生长,判定灭活毒液无细菌污染;

5)乳化:向步骤4)所得细胞毒液加入(v/v)4%~8%吐温80,搅拌均匀为水相,按照油相(油佐剂marcol52+司盘制备而成)与水相的体积比1.5~3:1进行乳化,乳化后即得成品。

实施例2

使用实施例1所用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外观乳白色均匀乳剂;剂型油包水型。取一清洁吸管,吸收少量疫苗,滴于清洁冷水表面,除第一滴外,均应不扩散;黏度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进行检验,应符合规定;稳定性吸取疫苗10ml加入离心管中,以3000r/min离心15分钟,应不分层,管底析出的水相应不超过0.5ml;无菌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进行检验,应无菌生长;安全检验取28日龄dhov抗体阴性健康北京鸭(或樱桃谷鸭)5只,每只颈部皮下注射1ml。隔离饲养,观察14日,应不出现由疫苗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效力检验取20只42~120日龄dhov抗体阴性健康北京鸭(或樱桃谷鸭),10只为免疫组,每只胸部肌肉接种0.5ml疫苗,另10只作为非免疫对照。首次免疫14日后,按照同样的剂量和接种途径对免疫鸭进行二次免疫。二次免疫后28日,免疫组和对照组,采血,测定hi抗体效价,且每只鸭各肌肉注射dhov-hb株病毒液0.5ml(100个did50)。攻毒后2日,采集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对照组hi抗体效价应均小于1:10,免疫组应至少7只hi抗体效价不低于1:20。对照组应至少9只鸭病毒分离阳性,免疫组应至少7只鸭病毒分离阴性。

甲醛残留量测定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

我们在利用鸭胚研制成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的基础上,将疫苗生产用毒种hb株接种eb66细胞培养,连续培养11代病毒的含量表明,利用eb66细胞可以培养出高滴度的病毒(均不低于106.1eld50/0.1ml)。8个代次病毒制备疫苗免疫鸭的结果表明,经eb66培养的病毒,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无明显的改变。利用eb66细胞悬浮培养工艺克服了利用鸭胚生产存在的工艺复杂问题,达到了工艺简单稳定、易放大、节省人力和疫苗批次差异小的目的。利用反应器无血清全悬浮eb66细胞工艺培养的鸭坦布苏病毒,制备成的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质量高、价格低,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防疫用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