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77894发布日期:2018-09-07 23:40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风,又称脑卒中,卒中等,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中风目前是仅次于心血管病及肿瘤的第三位致死疾病。中风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其中缺血性中风发病比例较高。缺血性中风是血流减少导致脑组织的损伤,并继发引起神经功能改变,其病理机制极其复杂,通常是由于缺血和血液再灌注引起的复杂联级反应的综合结果。在中医药领域中,现代多数医家认为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起居失常、过劳、思虑过度有关,病因病机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火、痰、虚、瘀、毒等类型。当前国内外在治疗脑缺血及其后遗症方面还缺少有效的化学治疗药物。而近年来,中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治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研究,且中药种类繁多,组方配药,相互补充,择时用药,疗效优越,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调节,具有西药所无法替代的综合治疗功效。中风病人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大多仍然存在后遗症,即中风后遗症,常见一侧上下肢瘫痪无力,皮肤不仁,肌肉麻木、口眼歪斜,流口水,面色萎黄,舌强语謇、筋骨疼痛。如果不及早治疗,则肢体渐渐痉挛僵硬,产生肢体废用性强直、挛缩,造成肢体畸形与功能丧失等,所以提高脑中风的预防治疗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加强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和调理是当务之急。中草药外治法是中医治疗中风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外用可使药力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肢体康复有明显帮助作用。但是目前普通经皮给药制剂较难以透过皮肤进入腔内或病变部位,难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存在经皮累积透过量低的瓶颈,因而研发累积透过量大、释药平稳、疗效确切的中药外用剂型成为目前本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中风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药剂为外用剂型,既可使药力直达病所,又可避免因药性偏温内服后可能出现的热邪内生、温热伤阴的情况,且使用方便,避免口服的痛苦,尤其适合中风患者使用。本发明药物通过透皮吸收,持续给药,透皮释放吸收好,治疗风邪中络所致中风的口眼歪斜、流口水、舌强语謇、肌肉麻木、筋骨疼痛等有显著疗效。本发明治疗中风的外用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当归50-60份、黄芪40-50份、旋复花10-15份、白芥子10-15份、炒桑枝10-15份、独活6-12份、松针20-30份、川芎5-10份、甘草2-5份、冰片2-5份。优选地,本发明治疗中风的外用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当归55份、黄芪45份、旋复花12份、白芥子12份、炒桑枝12份、独活10份、松针25份、川芎8份、甘草3份、冰片3份。中风致半身不遂,系由气虚血瘀所致。中医认为肝主风又主藏血,喜畅达而行疏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为血之帅。因此,中医认为中风半身不遂,一属中气不足则邪气中之,二属肝血瘀滞经络不畅,气虚血瘀发为半身不遂。故,治宜补气活血为主。另,血气瘀滞,痰热内蕴,气血上逆,直冲犯恼,蒙蔽清窍。故,在补气活血祛瘀基础上加以祛痰通窍,治疗中风有显效。本发明综合现有中医药对于该病机的认识,总结出用益气养血、温经通络、祛痰通窍之方来治疗中风并中风后遗症。故本发明方中重用当归、黄芪,补益气血;二者共为君药补气血、活血祛瘀,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血瘀属肝,除风先活血,故配伍松针、独活等,行瘀活血,疏肝祛风;旋复花、白芥子祛痰、散结消肿,同为臣药;独活、松针、炒桑枝共助当归、黄芪补气活血、祛风通络;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增强逐瘀之力;共为佐药。甘草通经脉利血气;冰片,性辛热,通窍止痛、通行十二经为引药。本方中补气药与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且采用外用剂型,因此重用也不会致热邪内生。再加上化痰、通窍药,佐使得法,共奏益气养血、温经通络、祛痰通窍之功。达到气顺痰清,血行风灭的效果。本发明所用诸味中药的药理作用说明如下:当归:温、辛肝,归心脾肝经。功效作用: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效主治: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独活: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松针:苦、涩,温。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用于流行性感冒,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夜盲症,高血压病,神经衰弱;外用治冻疮。炒桑枝: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白芥子:辛、温,归胃经、肺经。功效作用: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旋复花:咸,温,归胃经、肺经、肝经;功效作用: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冰片:辛苦,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本发明治疗中风的外用中药制剂,可以制备成橡胶膏剂、巴布膏剂、软膏剂、膏药或水凝胶贴剂;优选为水凝胶贴剂。本发明治疗中风的外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物制备除冰片外,其余组分研碎成细粉,加5-6倍量75%-85%碱性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静置24h,取上清液浓缩,合并浓缩液,减压真空干燥至干浸膏;加入预先粉碎成超微粉的冰片混匀。即得药物组分。优选地,所述碱性乙醇溶液为75%乙醇磷酸盐溶液,ph为9-11。(2)制剂制备①橡胶膏剂、巴布膏剂、软膏剂或膏药制备:将药物组分与膏剂基质一起精炼制成胶膏,胶膏涂布在背衬布上,切段,盖衬(隔离层),切片,封装。所述膏剂基质是橡胶膏剂基质、巴布膏剂基质、软膏剂基质或膏药基质。所示基质的材料组成按本领域现有技术即可。例如:a.橡胶膏剂基质:橡胶、松香、氧化锌和凡士林和/或羊毛脂的混炼物;b.巴布膏剂基质: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聚维酮、甘油和微粉硅胶;c.软膏剂基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甘油、聚山梨酯和三乙醇胺皂类;d.膏药基质:麻油和铅丹。②水凝胶贴剂制备:将交联骨架与保湿剂混合低速搅拌混合均匀,加入步骤(1)制备的药物组分、交联剂、增粘剂、透皮促进剂,低速搅拌混合均匀后作为a相;将交联调节剂溶于水中作为b相。在转动搅拌下将a相和b相混合,充分搅拌成粘稠状水凝胶,稍放置一段时间后,均匀涂布于生物纤维膜材上,盖上基底层(背衬),将水凝胶面上覆隔离层(盖衬),室温放置24h,冲切、包装、辐照、灭菌。本发明水凝胶贴剂处方为:交联骨架5-8g、交联剂0.1-1g、交联调节剂0.1-1g、保湿剂45-60g、增粘剂1-3g、透皮促进剂5-10g、药物组分2-5g、水补足100g。制备50贴,每贴2g。所述交联骨架为聚丙烯酸钠或聚丙烯酸np-700;所述交联剂为:氯化铝、甘羟铝、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交联调节剂为柠檬酸、酒石酸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保湿剂为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600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粘剂为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卡波姆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透皮促进剂为丙二醇、氮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地,本发明水凝胶贴剂最佳处方为:聚丙烯酸np-7006g、甘羟铝0.5g、酒石酸0.6g、甘油55g、聚乙烯吡咯烷酮2.5g、氮酮3g、丙二醇3g、药物组分3g、水补足100g。制备50贴,每贴2g。所述生物纤维膜材是指经微生物发酵生成的纤维膜,所述的微生物包括土壤杆菌属、八叠球菌属、根瘤菌属、醋酸菌属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发酵生成纤维膜的方式为本领域常规方法。所述基底层(背衬)为无纺布、聚氨酯薄膜、塑料膜的一种;所述隔离层(盖衬)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类等高分子离型膜或离型纸;本发明使用时揭掉隔离层,将水凝胶层面贴敷穴位和/或患部局部用药,通过透皮吸收,持续给药。目前,现有医学手段中风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手术解决的只是暂时的状态,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机体的状态,复发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因此,随后的药物治疗更有必要性。中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反映中风病的一个外在表现。主要表现为以四肢远端精细运动损害为主的功能障碍,而在后期能够部分恢复。改善机体的状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能进行康复治疗,防止复发,又能满足患者长期服药的需要,减少患者肠胃肝肾等负担,研发本发明外用药剂具有重大意义。中风后遗症期由于多种原因而致“气虚血瘀”。而气虚血瘀是中风后遗症主要的病因病机。气虚血瘀是指由于气虚推动无力而致瘀的病理状态。而本发明能够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改善脑循环,使气旺血行,促使机体各项功能得以恢复,从而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大鼠的精神状态,改善血液流变系统的状态,从而有效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药制剂组方合理、各药物功效协同互作,效果显著。方中补气药与活血药相配,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再加上化痰、通窍药,佐使得法,共奏益气养血、温经通络、祛痰通窍之功。达到气顺痰清,血行风灭的效果。可用于治疗风邪中络所致中风的肌肉麻痹,面肌麻痹及经挛症,症见口眼歪斜、流口水、舌强语謇、肌肉麻木,筋骨疼痛等,其治疗效果显著。2、本发明剂型即可以采用常规膏剂也可以制备成新型水凝胶剂,透皮吸收效果好,无刺激。敷贴穴位或/和患部局部用药,通过透皮吸收,持续给药,药物通过经络而达到全身,具有安全性高,无副作用,使用方便的优点。贴敷四白、迎香、太阳、下关、人中等穴位治疗口眼歪斜,贴敷尺泽、合谷、手三里、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治疗肌肉麻木,贴敷阿是穴治疗筋骨疼痛等,与现有的中药相比起效快,作用范围广。经药效学试验表明:该药物经皮肤吸收后,对局部大小血管有明显扩张使用,使血流量增加,对局部肌肉有着生理特性的影响。而且药物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减轻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抗自由基损伤,减轻神经细胞损害,对大脑皮层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或修复作用,可降低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3、本发明的水凝胶剂贴服性好,揭下时不粘损肤发,舒适度高。本发明的敷料无菌无毒,无过敏反应。对皮肤组织无任何毒性及损伤作用,无过敏反应,安全性高,使用非常方便。本发明工艺过程较为简单,制备更方便。经过质量控制和研究表明,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得得到的剂型质量合格。4、本发明无明显毒副作用,经动物毒理实验证明。给小鼠灌服本发明药物后,对体重和进食基本没有影响,各主要脏器经肉眼观察,颜色、质地等无明显异常,说明本发明对机体无明显毒害作用,安全性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验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中风的外用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当归55份、黄芪45份、旋复花12份、白芥子12份、炒桑枝12份、独活10份、松针25份、川芎8份、甘草3份、冰片3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物制备除冰片外,其余组分研碎成细粉,加5倍量75%乙醇磷酸盐溶液(ph9-11),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静置24h,取上清液浓缩,合并浓缩液,减压真空干燥至干浸膏;加入预先粉碎超微粉的冰片混匀,即得药物组分。(2)水凝胶贴剂制备:根据处方称取各组分:聚丙烯酸np-7006g、甘羟铝0.5g、酒石酸0.6g、甘油55g、聚乙烯吡咯烷酮2.5g、氮酮3g、丙二醇3g、药物组分3g、水补足100g。制备50贴,每贴2g。将聚丙烯酸np-700与甘油混合低速搅拌混合均匀,加入步骤(1)制备的药物组分、甘羟铝、聚乙烯吡咯烷酮、氮酮、丙二醇,低速搅拌混合均匀后作为a相;将酒石酸溶于水中作为b相。在转动搅拌下将a相和b相混合,充分搅拌成粘稠状水凝胶,稍放置一段时间后,均匀涂布于生物纤维膜材上,盖上基底层(背衬),将水凝胶面上覆隔离层(盖衬),室温放置24h,冲切、包装、辐照、灭菌。实施例2.一种治疗中风的外用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当归50份、黄芪50份、旋复花15份、白芥子10份、炒桑枝15份、独活6份、松针20份、川芎10份、甘草5份、冰片2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物制备除冰片外,其余组分研碎成细粉,加6倍量80%乙醇磷酸盐溶液(ph9-11),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静置24h,取上清液浓缩,合并浓缩液,减压真空干燥至干浸膏;加入预先粉碎超微粉的冰片混匀,即得药物组分。(2)水凝胶贴剂制备:根据处方称取各组分:聚丙烯酸钠7g、氢氧化铝0.6g、柠檬酸0.8g、聚乙二醇600060g、海藻酸钠2g、氮酮5g、药物组分3g、水补足100g。制备50贴,每贴2g。将聚丙烯酸钠与聚乙二醇6000混合低速搅拌混合均匀,加入步骤(1)制备的药物组分、氢氧化铝、海藻酸钠、氮酮,低速搅拌混合均匀后作为a相;将柠檬酸溶于水中作为b相。在转动搅拌下将a相和b相混合,充分搅拌成粘稠状水凝胶,稍放置一段时间后,均匀涂布于生物纤维膜材上,盖上基底层(背衬),将水凝胶面上覆隔离层(盖衬),室温放置24h,冲切、包装、辐照、灭菌。实施例3.一种治疗中风的外用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当归60份、黄芪40份、旋复花10份、白芥子15份、炒桑枝10份、独活12份、松针30份、川芎5份、甘草2份、冰片5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物制备除冰片外,其余组分研碎成细粉,加5倍量85%乙醇磷酸盐溶液(ph9-11),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静置24h,取上清液浓缩,合并浓缩液,减压真空干燥至干浸膏;加入预先粉碎超微粉的冰片混匀,即得药物组分。(2)水凝胶贴剂制备:根据处方称取各组分:聚丙烯酸np-7008g、甘羟铝1g、酒石酸1g、丙二醇45g、羧甲基纤维素3g、氮酮2g、丙二醇6g、药物组分3g、水补足100g。制备50贴,每贴2g。将聚丙烯酸np-700与丙二醇混合低速搅拌混合均匀,加入步骤(1)制备的药物组分、甘羟铝、羧甲基纤维素、氮酮、丙二醇,低速搅拌混合均匀后作为a相;将酒石酸溶于水中作为b相。在转动搅拌下将a相和b相混合,充分搅拌成粘稠状水凝胶,稍放置一段时间后,均匀涂布于生物纤维膜材上,盖上基底层(背衬),将水凝胶面上覆隔离层(盖衬),室温放置24h,冲切、包装、辐照、灭菌。实施例4.一种治疗中风的外用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当归58份、黄芪48份、旋复花14份、白芥子11份、炒桑枝13份、独活9份、松针22份、川芎6份、甘草2份、冰片3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物制备除冰片外,其余组分研碎成细粉,加6倍量75%乙醇磷酸盐溶液(ph9-11),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静置24h,取上清液浓缩,合并浓缩液,减压真空干燥至干浸膏;加入预先粉碎超微粉的冰片混匀,即得药物组分。(2)橡胶膏剂制备取橡胶进行预处理,在炼胶机中塑炼成网状薄片,然后与松香、氧化锌、凡士林、羊毛脂进行混炼,得橡胶基质。取混炼后的橡胶基质,加入步骤1制得的药物组分。取胶膏涂布在背衬布上,切段,盖衬(隔离层),切成小片,封装,即得。实验一、本发明药剂对缺血性大鼠模型的作用研究本次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参考现有文献报道,采用的是血管内栓线阻断法。这种模型缺血部位恒定,且可进行再灌注,模拟了人类永久性及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的不同状态。由于对缺血及再通时间能进行准确控制,而便于分析神经元对缺血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便于评价再灌注作用以及治疗时间窗的选择,同时该模型勿需开颅,术中不引起血压、血气分析、体温的异常变化,对全身影响最小。1.实验动物spf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50-300g,购于实验动物公司。每组动物分别饲养在两个鼠笼里。将大鼠分别做好标识,逐一进行称重。25℃适应环境1周,并于术前6h开始禁食。2.实验方法2.1动物分组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20只大鼠。2.2实验操作方法治疗组与模型组均以线栓法阻断一侧mca,术中维持体温37士5℃。大鼠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麻醉,颈部正中切开,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外分支一翼腭动脉。结扎颈总动脉近心端、颈外动脉起始端和翼腭动脉起始端后,经颈总动脉插入线栓,线栓采用单股尼龙线,预先在尼龙线上作好标记刻度,头端磨钝,并用10%l-赖氨酸浸泡。以颈动脉叉为起始标记,插入深度为1.8士0.5cm,到有轻微阻力感为止,扎紧动脉残端,缝合皮肤。假手术组操作与上述2组操作相同,但不插线。术后动物单笼饲养。并外涂兽用青霉素消毒伤口。手术过程操作顺利,动物清醒后具备同侧homer氏征,提尾时右前肢屈曲内收者即为大鼠大脑表面软脑膜动脉网缺血造模成功。2.3治疗方法对造模成功者,治疗组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组分进行治疗,灌服,每天一次,连续七天。所述药物组分为实施例1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临用前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浓度0.3g/ml(提取物量)备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喂等量蒸馏水。对三组大鼠进行临床体征观察、大鼠存活率及神经症状指标进行观察。2.4观察检测指标2.4.1大鼠造模后,对中风指数进行评分,所有缺血再灌注术后大鼠均在10-14分之间。中风指数25分制评分:0-3分,无症状;3-9分,可能损伤;10分以上,症状明显,有损伤。2.4.2临床体征观察手术前后观察大鼠的生命体征每天测体重,观察皮毛光滑程度,口鼻唇红润程度,精神状态,攻击性,饮食及大便。2.4.3大鼠存活率及神经症状(1)提起鼠尾,观察前肢有无异常表现。凡有左前肢内收、内旋者,视其轻重评为1-3分。如果大鼠表现为躯体向右侧旋转,评为4分。(2)将大鼠置于一金属网上,向后轻拉鼠尾,观察大鼠两前肢张力。根据其左前肢肌力下降程度评为2分。(3)将大鼠置于光滑平面上,观察侧向推挡阻力。根据向左侧推挡阻力下降程度评为0-2分。(4)大鼠出现左眼上睑下垂、左眼分泌物增多者评为2分。记录大鼠死亡只数及时间。2.4.4大鼠运动观察走横木实验:1块150cm×2cm的木板,一侧有强光刺激,另一侧为黑笼子,造模前一周每隔一天,测试训练一次,并观察各组术后大鼠其爬行动作,测爬行时间,并进行评分。beamwalkingtest的评分为1-7分,依其是否顺利爬过平衡木及瘫痪肢体起作用的情况评分。正常7分,能够保持平衡且四爪均置于木条表面,能顺利爬过平衡木:6分,动物将爪子握于木条的侧面或动物在木条上摇晃,爬过平衡木瘫痪肢体起作用达50%:5分,有一或两个肢体滑下木条:4分,三个肢体滑下木条:3分,动物在平衡木上试图保持平衡但滑下:2分,动物试图平衡失败吊在木条上然后跌落:1分,动物直接自木条跌落而无试图平衡的过程,并完全不能爬过平衡木,且无法将后肢放在水平位。2.4.5脑组织含水量及水肿程度治疗结束后,麻醉,迅速断头,冰浴中取脑,去除嗅球及低位脑干,清除软脑膜,用预冷的生理盐水冲洗脑表面,滤纸吸干水分,在-20℃保存5min,取出后用锋利刀片从脑矢状缝垂直将脑分成左右两半,精密称重,记录湿重。称重后的半脑迅速放入105℃恒温干燥箱中,烘烤48h后称取干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水肿程度。脑组织含水量(%)=(半脑湿重一半脑干重)/半脑湿重×100%。2.4.6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ldh是标志脑血管疾病时脑组织损害最敏感的酶,而且与梗死面积大小有关。动态观察ldh可判断疾病的进展预后,并可作验证药物疗效的可靠指标。大鼠针刺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应用比色法进行ldh的检测。2.5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显著性差异。3.实验结果3.1大鼠中风指数评分造模后,根据中风评价指标,模型组与治疗组造模成功大鼠评分均在10以上。说明可进行后续实验。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造模后模型中风指数评分统计组别总只数术后只数中风指数假手术组20160模型组201513.4±2.9治疗组201513.8±2.13.2大鼠的临床体征观察各组大鼠在手术后2-4小时均处在深昏迷之中,触摸拍打均无明显反应,时有抽搐发生,口角流涎吐沫;第6-12h逐渐转入浅昏迷或昏睡状态,触拍后有反应,少数大鼠可苏醒,但无活动企图;第12-24h大多数动物苏醒,有活动企图,但难以实施,四肢活动艰难,以双下肢为重,因无法支持躯体活动故向两侧歪倒,前肢最先恢复轻微活动能力,口眼周围有秽垢残留,且伴眼睑闭合不全,36h后大鼠一般状况转好,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大鼠后肢虽仍活动不便,但可支持躯干,前肢活动较灵活,可产生爬行动作,少数大鼠成yar状态,可快速移动。总体上术后鼠以精神萎顿、嗜睡不思饮食和肢体活动不便,感觉迟钝为主要特征。说明造模成功。3.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模型组与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大鼠于治疗结束时神经功能缺损有所恢复,即缺损评分有所下降,而模型组没有降低的趋势。表2.术后及治疗结束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3.4治疗结束后进行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水肿程度、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血清acl-lgg浓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表3.脑组织含水量、ldh浓度、acl-lgg浓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如表3所示,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表明造模后可导致脑含水量增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发现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假手术组。说明经过7天的治疗,大鼠中风后脑水肿的情况有所好转。另外,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血清ldh含量、acl-lgg浓度、血浆fg(g/l)比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说明手术造模成功。同时治疗组ldh含量、acl-lgg浓度、血浆fg(g/l)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说明本发明药剂可改善小鼠中风后脑组织供血不足和预防血栓形成。此外,大鼠运动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及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速度更快。大鼠造模后的运动评分为模型组3.51士0.15,治疗组为3.67士0.13;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的运动评分为4.0士0.24,治疗组为5.7士0.2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发明药物对于中风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有显著疗效。综上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中风,治疗和改善中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本发明能够改善脑循环,促使机体各项功能得以恢复。根据本发明研究结果结合现有中药治疗中风的相关研究,可以确定本发明中药具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颅内血肿吸收及消除,改善病灶周围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提高神经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乳酸堆积和自由基反应的功能。从而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大鼠的精神状态,改善血液流变系统的状态,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实验二、体外透皮实验采用实施例1方法制备3批水凝胶,体外透皮效应实验参考现有文献方法:1、实验小鼠昆明种雌性小鼠,spf级,体重20~23g,购买自实验动物公司。2、小鼠皮肤处理将小鼠脱颈处死,用剪刀剪下其完整皮肤,刮除其腹部表面毛发,剔除其皮下结缔组织及脂肪,先用蒸馏水清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即得到离体小鼠腹部皮肤。用滤纸吸除残留的生理盐水,要求无破损,置于生理盐水中,4℃条件下保存备用。3、体外透皮实验首先将处理好备用的离体皮肤固定于双室扩散池中,双室扩散池分为供给室与接收室两部分,两部分之间放上备用的皮肤(皮肤的横截面积约3cm2)。使小鼠皮肤真皮层与接收液接触;角质层与供给液接触。将ph=7.0的pbs缓冲液加入接收室(20ml)中作为接收液,然后,置于恒温匀速转动的磁力搅拌器上(保持恒温32℃,恒速300r·min-1搅拌)。将水凝胶膏剂填满供给池并且紧贴小鼠皮肤角质层。分别于0.5、1、2、4、6、8、12、24h时间点取样1ml,并及时补充等体积新制备的pbs接收液。24h后观察小鼠皮肤并无破损,红肿现象,说明对小鼠皮肤无局部刺激作用。将取得的样品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精密吸取20μl注入hplc色谱仪,测定其峰面积并计算累计释放透过率,结果见表4。表4.三批次水凝胶剂各时间点的累计透过率%2h4h6h8h10h12h24h批次130.345.560.375.480.184.296.7批次231.146.461.775.481.283.996.5批次330.845.960.576.381.684.396.6由表可见,24h时平均透过率为96.6%。说明为本发明制备的水凝胶剂皮肤透过量高,具备良好的释药特性,为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提供一种效果良好的制剂。实验三、急性毒理实验参考文献方法对本发明药物进行安全性评价。1.实验动物健康km小鼠,spf级,6-8周龄,体重22-26g,雌雄各半,购自实验动物中心。在22±2℃环境下适应饲养2周,实验前4-6h禁食不禁水。2.实验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步骤1得到的药物组分,分别按照100mg/kg(给药1组)、500mg/kg(给药2组)、1000mg/kg(给药3组),给药前禁食4-6h,灌喂给药,0.4ml/10g,空白组服用相同剂量的蒸馏水。每组小鼠10只,雌雄各半。3.实验观察指标与方法灌服药后的小鼠分别在30、60、120、180、240分钟观察行为变化及死亡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如果灌服药物4小时后,没有小鼠死亡,则第二天起,灌服相同剂量的药物一天2次,灌服药后观察小鼠的行为特征的改变,如立毛、打颤、角膜反射消失、自主活动情况等,体重变化及进食饮水情况,连续观察3天。当药物浓度为1000mg/kg,每天2次仍不引起死亡,则按0.4ml/10g体重,每天灌胃3次,间隔8小时,仍不引起动物死亡,继续观察2-3天,还是正常的话即可认为该受试物对受试动物无急性毒性。4.实验结果小鼠服药观察期间无死亡情况,精神状态良好,各项行为特征无异常,当药物浓度达到1000mg/kg按0.4m1/10g体重,每天灌胃3次,仍无死亡出现,体重、精神状态、行为等也无异常出现,体重及进食情况见下(表5)。由此可得出本发明药物无急性毒性。4.1灌服药物后小鼠外在表现情况小鼠灌服药物后观察期间无死亡情况出现,大小便正常,无腹泻、腹胀、便秘发生,活动自如,对刺激反应敏捷,毛发整洁有光泽,肤色、呼吸、鼻、眼球等均无明显改变。4.2对小鼠体重增长和进食量的影响灌服药物的小鼠,在观察期间,精神状况良好无拒食、消瘦等情况出现,体重增长、进食量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也无明显差异。4.3对小鼠各个脏器的影响灌服药物后,解剖称量各个脏器的重量,计算其脏器指数,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的脏器指数相比,无明显差异。解剖后肉眼观察期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肺脏,未发现明显的体积、颜色、之地等的改变。经过病理切片分析发现,各个脏器均无病理改变。表5.灌喂本发明药物对小鼠体重及进食量的影响实验四、质量控制实验中药复方中对药物的质量控制以君药的含量为主要指标,本实验选取君药之一黄芪的有效成分进行考察。黄芪中有效成分包括黄芪总苷、总黄酮等,本实验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苷为代表。对于实施例1、2、3中制备得到的提取物编号,进行检测。黄芪总皂苷粗品和总黄酮类总含量平均为2.99%。经过纯化后检测,黄芪甲苷iv的平均含量达到6.51%。说明本发明提取方法合理,有效成分含量高。表6.提取物样品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苷含量检测实验五、水凝胶剂质量研究1.影响因素试验取同一批水凝胶贴剂,除去外包装,置适宜的开口容器中,进行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和强光照射试验。1.1高温试验水凝胶贴剂去除外包装至干净容器中,60℃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考察水凝胶贴剂的剂型性状和含量变化。含量如果低于规定限度,则在40℃温度下进行同法试验,若60℃无明显变化,则不用进行40℃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对水凝胶剂基本没有影响,有效成分含量变化不大,最大变化量为-10%,在规定范围内。1.2高湿度试验水凝胶贴剂去除包装至恒湿密闭容器中,在25℃分别于相对湿度90%±5%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考察水凝胶贴剂的剂型性状和含量变化,同时准确称量试验前后水凝胶贴剂重量,以考察吸湿潮解性能。若吸湿增重5%以上,则在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若吸湿增重5%以下,其他项目符合要求,则不进行此项试验,恒湿条件可在密闭容器或干燥容器下部放置饱和盐溶液,根据不同相对湿度的要求,可以选择nacl饱和溶液(75%±1%,15.5-60℃)。结果表明,高湿对水凝胶剂有效成分和剂型基本没有影响,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很小,范围在-0.05%~-4.31%。1.3强光照射试验水凝胶贴剂去除外包装放在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其他适宜的光照装置内,于照度为4500lx±500lx的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考察水凝胶贴剂的剂型性状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强光对水凝胶剂有效成分和剂型基本没有影响,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很小,范围在-2.1%~1.3%。2.加速试验取水凝胶贴剂各3批,水凝胶贴剂用锡箔自封袋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所用设备应能控制温度±2℃,相对湿度±5%,并能对真实温度与湿度进行监测。在试验期间第0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取样一次,考察水凝胶贴剂的剂型性状和含量变化,在上述条件下,如6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制定的质量标准,则因在中间条件下及温度30℃±2℃,相对湿度65%±5%的情况下进行加速试验,时间仍为6个月。结果表明,加速试验第6个月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均小于5%,剂型性状稳定。3.长期试验取复方水凝胶贴剂各3批,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取样,考察水凝胶贴剂的剂型性状和含量变化。由于数据的分散性,一般应按95%可信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合理的有效期。如3批统计分析结果差异较小,则取平均值为有效期限。若差别较大,则取其最短的为有效期。结果表明,长期试验第6个月时,水凝胶贴剂中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均<5%,剂型性状稳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