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0890发布日期:2018-10-12 20:3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是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外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医院外科的专科设置原则与内科类同,通常与内科相对应。外科疾病分为五大类: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

在外科护理工作中,部分病人术后会出现呕吐现象,由于患者身体伤口疼痛和行动不便等,则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进行护理,非常麻烦,并且在处理呕吐物时,增加了护理难度,而且洗漱对于行动不变的病人比较困难,因此亟需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病人护理装置设计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包括支撑壳体,所述支撑壳体顶部一侧外壁焊接有护理壳体,且支撑壳体顶部另一侧外壁焊接有竖直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壳体顶部中央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储水壳体,且储水壳体位于护理壳体和支撑柱的中间,所述支撑壳体顶部中央一端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收集壳体,且第二收集壳体位于护理壳体和支撑柱的中间,所述支撑壳体底部四角外壁均焊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底部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控伸缩杆,所述支撑壳体底部一侧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蓄电池,且支撑壳体底部另一侧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处理器,所述支撑壳体底部中央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收集壳体,且第一收集壳体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一侧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护理壳体两侧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一支撑架,且护理壳体顶部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紫外线消毒灯,所述护理壳体顶部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空气调节器,所述护理壳体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口,且第一安装口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一端外壁焊接有第一把手,且第一把手圆周外壁套接有防滑皮垫。

优选地,所述储水壳体底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撑架,且第二支撑架顶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加热板,所述储水壳体一侧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储水壳体底部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抽水泵,且抽水泵输出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顶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头,所述储水壳体一端外壁开设有第二安装口,且第二安装口内壁安装有观察窗,所述储水壳体一端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显示屏,且显示屏位于观察窗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第二收集壳体顶部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连接有端盖,且端盖顶部外壁焊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端盖顶部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紫外线消毒灯,所述端盖顶部内壁焊接有保护罩,且第二紫外线消毒灯位于保护罩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一端外壁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延伸到第二收集壳体的内部,且第二连接管底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高压喷嘴,第二连接管顶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第二收集壳体底部外壁开设有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延伸到第一收集壳体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顶部焊接有洗漱壳体,且洗漱壳体底部外壁开设有第四通孔,且第四通风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软管,软管延伸到第一收集壳体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一侧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阀,且进水管和第二调节阀的连接处缠绕有密封带。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控伸缩杆底部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万向轮,且万向轮带有脚刹。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设置电控伸缩杆,可以将装置升高和降低,能够适应各种高度的人群,使病人和医护人员使用方便,通过设置有蓄电池,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使装置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

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设置护理壳体中设置的第一紫外线消毒灯和空气调节器,能够将壳体中的护理工具进行消毒,有利于保证病人的安全,避免伤口因细菌感染,并且有利于壳体中的药物长久保存。

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设置洗漱壳体,方便行动不便的人洗漱,通过设置有第二收集壳体,方便将病人的呕吐物收集,壳体带有自清洗功能,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保障了患者有一个干净清洁能够自理的护理装置,也有效保证了医院的环境卫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万向轮、2电控伸缩杆、3支撑壳体、4蓄电池、5护理壳体、6第一支撑架、7第一紫外线消毒灯、8储水壳体、9温度传感器、10第二支撑架、11加热板、12抽水泵、13喷头、14洗漱壳体、15支撑柱、16软管、17排水管、18第一收集壳体、19处理器、20固定块、21显示屏、22观察窗、23门板、24第一把手、25第一连接管、26第二收集壳体、27端盖、28第二紫外线消毒灯、29保护罩、30第二把手、31第二连接管、32高压喷嘴、33第一调节阀、34第二调节阀、35空气调节器、36进水管、37第三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外科医疗用病人多功能护理装置,包括支撑壳体3,支撑壳体3顶部一侧外壁焊接有护理壳体5,且支撑壳体3顶部另一侧外壁焊接有竖直放置的支撑柱15,支撑壳体3顶部中央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储水壳体8,且储水壳体8位于护理壳体5和支撑柱15的中间,支撑壳体3顶部中央一端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收集壳体26,且第二收集壳体26位于护理壳体5和支撑柱15的中间,支撑壳体3底部四角外壁均焊接有固定块20,且固定块20底部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控伸缩杆2,支撑壳体3底部一侧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蓄电池4,且支撑壳体3底部另一侧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处理器19,支撑壳体3底部中央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收集壳体18,且第一收集壳体18底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排水管17,且排水管17一侧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阀33。

本发明中护理壳体5两侧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一支撑架6,且护理壳体5顶部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一紫外线消毒灯7,护理壳体5顶部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空气调节器35,护理壳体5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安装口,且第一安装口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连接有门板23,门板23一端外壁焊接有第一把手24,且第一把手24圆周外壁套接有防滑皮垫;

储水壳体8底部内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支撑架10,且第二支撑架10顶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加热板11,储水壳体8一侧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温度传感器9,储水壳体8底部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抽水泵12,且抽水泵12输出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进水管36,进水管36顶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头,储水壳体8一端外壁开设有第二安装口,且第二安装口内壁安装有观察窗22,储水壳体8一端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显示屏21,且显示屏21位于观察窗22的上方;

第二收集壳体26顶部一侧外壁通过铰链连接有端盖27,且端盖27顶部外壁焊接有第二把手30,端盖27顶部内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第二紫外线消毒灯28,端盖27顶部内壁焊接有保护罩29,且第二紫外线消毒灯28位于保护罩29的内部;

进水管36一端外壁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管31,第二连接管31延伸到第二收集壳体26的内部,且第二连接管31底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高压喷嘴32,第二连接管31顶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阀37;

第二收集壳体26底部外壁开设有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5,第一连接管25延伸到第一收集壳体18的内部,支撑柱15顶部焊接有洗漱壳体14,且洗漱壳体14底部外壁开设有第四通孔,且第四通风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软管16,软管16延伸到第一收集壳体18的内部;

进水管36一侧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阀34,且进水管36和第二调节阀34的连接处缠绕有密封带,温度传感器9通过信号线与处理器19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电控伸缩杆2底部外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万向轮1,且万向轮1带有脚刹;

在使用本发明时,通过万向轮1将装置移动到工作地点,然后工作时,工作人员往储水壳体8中加入水,通过加热板11加热储水壳体8中的水,患者需要洗漱时,通过调整电控伸缩杆2的高度,来使自己洗漱舒适,启动抽水泵12将热水抽往洗漱壳体14,方便患者洗漱,如果患者术后想呕吐时,通过第二把手30打开端盖27,患者将在第二收集壳体26中呕吐,呕吐后,关闭第二调节阀34打开第三调节阀37,抽水泵12将水抽往第二连接管31,高压喷嘴32将呕吐物清洗流往第一收集壳体18,医护人员通过第一紫外线消毒灯7消毒护理壳体5,然后将医护器械和药物放入到护理壳体5,方便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