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白菊内酯用作骨形成蛋白9抑制剂的生物医药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2199发布日期:2018-08-24 20:0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小白菊内酯用作骨形成蛋白9抑制剂的生物医药用途。
背景技术
:骨形成蛋白9(bmp9)又称生长分化因子2(gdf2),是bmp家族的一员。研究表明,bmp9参与骨形成、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苟理尧等发现,bmp9在人膀胱癌细胞中高表达,bmp9可以促进人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bmp9被抑制后人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均显著降低(骨形成蛋白9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年3月)。因此,bmp9的抑制剂有望用于膀胱癌等肿瘤的治疗。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小白菊内酯用作骨形成蛋白9抑制剂的生物医药用途。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小白菊内酯用作骨形成蛋白9抑制剂的生物医药用途。小白菊内酯用于制备抑制膀胱癌转移的药物的生物医药用途。小白菊内酯用于制备治疗膀胱癌的药物的生物医药用途。一种抑制膀胱癌转移的药物制剂,以小白菊内酯为活性成分,还含有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学上可以接受的剂型。一种治疗膀胱癌的药物制剂,以小白菊内酯为活性成分,还含有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学上可以接受的剂型。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贡献:本发明发现,小白菊内酯为骨形成蛋白9的有效抑制剂。根据文献记载,骨形成蛋白9参与包括膀胱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抑制骨形成蛋白9可以抑制这些肿瘤的增殖和迁移。本发明发现,用新发现的骨形成蛋白9的抑制剂小白菊内酯作用于人膀胱癌细胞后,其增殖和迁移能力确实显著降低,小白菊内酯可以用于制备抑制膀胱癌转移的药物,可以用于制备治疗膀胱癌的药物。附图说明图1为小白菊内酯和对比化合物木香烃内酯的化学结构式;图2为小白菊内酯对bmp9mrna含量的影响;图3为小白菊内酯对bmp9蛋白含量的影响;图4为小白菊内酯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图5为小白菊内酯对人膀胱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介绍本发明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小白菊内酯对bmp9的抑制作用一、实验材料小白菊内酯和对比化合物木香烃内酯的纯度在98%以上,化学结构式如图1。膀胱癌t-24购于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购于hyclone公司。trizol购于invitrogen公司,逆转录及pcr相关试剂购于takara公司,westernblot及蛋白质提取相关试剂均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公司,鼠抗人β-actin单抗购自santacruz公司,兔抗人bmp9多克隆抗体购自abcam公司,兔抗人β-catenin单抗购自cst公司,hrp标记山羊抗兔(鼠)igg购自中杉金桥公司。二、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使用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1640培养基,将膀胱癌t-24细胞在含5%co2的37℃培养箱中常规培养传代。2、分组和给药实验分为小白菊内酯低浓度组(10μm)、小白菊内酯高浓度组(20μm)、木香烃内酯低浓度组(10μm)、木香烃内酯高浓度组(20μm)和对照组(不含药)。3、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bmp9mrna含量取对数生长期膀胱癌t-24细胞,按上述分组培养48h。培养48h后,trizol法分别提取各组细胞rna,取0.15μg逆转录成cdna,进行q-pcr分析。β-actin正向引物为5'-gatgacccagatcatgtttgag-3',β-actin反向引物为5'-agggcatacccctcgtagat-3';bmp9的正向引物为5'-ctgcccttctttgttgtctt-3',bmp9反向引物为5'-ccttacactcgtaggcttcata-3'。以β-actin作为内参,以bmp9mrna/β-actinmrna作为各组bmp9mrna相对含量,并且设定对照组bmp9mrna相对含量为1。4、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mp9蛋白含量取对数生长期膀胱癌t-24细胞,按上述分组培养48h。培养48h后,收集各组细胞后,使用蛋白裂解液4℃裂解30min,4℃高速离心15min,提取细胞总蛋白并定量。取50μg已加入上样缓冲液及煮沸变性的蛋白,在120v电泳分离,210ma转移蛋白至pvdf膜;转膜后用50g/l的脱脂奶粉37℃封闭60min;加兔抗人bmp9mab(1:5000),小鼠抗人β-actinmab(1:1000),4℃过夜;洗膜10min×3次,分别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igg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鼠igg(1:5000),37℃孵育1h;使用1×tbst洗膜10min×3次,ecl显影,最后用quantityone4.6.2软件,以β-actin为内参对照对各组条带进行分析,以bmp9蛋白条带灰度/β-actin蛋白条带灰度作为各组bmp9蛋白相对含量,并且设定对照组bmp9蛋白相对含量为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one-wayanova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实验结果结果如表1和图2-3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小白菊内酯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中bmp9mrna含量、bmp9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木香烃内酯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中bmp9mrna含量、bmp9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1各组细胞中bmp9mrna、bmp9蛋白含量bmp9mrna相对含量bmp9蛋白相对含量对照组11小白菊内酯低浓度组0.690.65小白菊内酯高浓度组0.520.50木香烃内酯低浓度组0.950.94木香烃内酯高浓度组0.960.95实施例2:小白菊内酯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一、实验材料小白菊内酯和对比化合物木香烃内酯同实施例1。膀胱癌t-24购于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购于hyclone公司。噻唑蓝(mtt)购于美国sigma公司。二、实验方法1、细胞培养同实施例1。2、分组和给药同实施例1。3、细胞增殖活力测定采用mtt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按5×103个/孔密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100μl细胞悬液;待细胞贴壁后按上述方法进行分组给药培养,每组设3个复孔,培养48h后弃上清,每孔加入20μlmtt溶液(5mg/ml),37℃孵育4h,弃培养液,每孔加入150μl二甲基亚砜,置摇床上低速振荡10min,用酶标仪测定490nm处吸光度(a)值,实验独立重复3次。按如下公式计算各给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增殖抑制率=1-[(a用药组-a空白孔)/(a对照组-a空白孔)]×l00%4、细胞迁移能力测定取对数生长期膀胱癌t-24细胞,按上述分组培养48h。培养48h后,收集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至2.5×105个/ml,将200μl细胞悬液到加入包被matigel基质胶的transwell上室,下室加入600μl含10%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将其放到培养箱中再培养24h。取出小室,弃上室中的培养基,用4%多聚甲醛将滤膜固定10min。丢弃甲醛,再用1%结晶紫进行染色3min。擦掉未穿过transwell小室膜的细胞,在显微镜高倍镜下随机挑选5个视野并进行计数,然后将给药组除以对照组得到抑制率。5、统计学方法同实施例1。三、实验结果结果如表2和图4-5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小白菊内酯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木香烃内酯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迁移能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2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迁移抑制率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迁移抑制率(%)小白菊内酯低浓度组48.245.1小白菊内酯高浓度组70.568.3木香烃内酯低浓度组6.86.5木香烃内酯高浓度组7.06.9实施例3:小白菊内酯的药物制剂1、小白菊内酯片剂小白菊内酯200mg,淀粉88g,硬脂酸镁3g。制备工艺:取小白菊内酯加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压片,即得。2、小白菊内酯胶囊小白菊内酯200mg,淀粉88g,硬脂酸镁3g。制备工艺:取小白菊内酯加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装胶囊,即得。3、小白菊内酯注射液小白菊内酯47mg,注射用氯化钠7mg。制备工艺:取小白菊内酯加1.9ml注射用水溶解,加入注射用氯化钠至等渗,调节ph值至7-7.1,滤过,冷藏24小时,加注射用水至规定量,滤过,灌封,灭菌,即得。4、小白菊内酯片剂小白菊内酯由小白菊内酯和氢氧化钠成盐制备得到。小白菊内酯200mg,淀粉88g,硬脂酸镁3g。制备工艺:取小白菊内酯加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压片,即得。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具体介绍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不应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