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动力药液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0089发布日期:2018-11-20 19:2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动力药液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动力药液输送装置,属于临床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康复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适当给予病人在术中、术后疼痛治疗,可以消除病人焦虑、恐惧,改善失眠,减少肺部、心血管并发症,促进病人的康复。医生在给病人进行疼痛治疗时,通过输注泵输注镇痛药物,使病人血液中保持一个及时的稳定的血药浓度,达到安全治疗的目的。由于镇痛药物属于麻醉类药物,所以输注时必须是以持续恒定的速度微量输注,目前医院应用的机械式输注装置主要是将药液注入装置体内部弹性药囊或硅胶球囊内,通过弹性药囊或硅胶球囊材料的弹力收缩力为动力使药液持续输出。

中国发明专利cn204890800u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可调压输注泵,包括贮液柱、加药口、输液导管;所述贮液柱内底部位置设置有活塞,所述加药口带有防回流阀,通过加药口向活塞下的贮液柱内注入药物;所述贮液柱内还设置有螺柱,螺柱旋入贮液柱上部设的内螺纹内,活塞和螺柱间设有弹簧。这种一次性使用可调压输注泵,主要是靠弹簧的弹力对活塞提供动力,缺点在于弹簧的弹力会随着弹簧的压缩形变而改变,当弹簧压缩量大时,反弹力大,当弹簧压缩量小时,反弹力减小,导致提供的动力不恒定,影响输注流速也不恒定。现医院还有采用弹性药囊或者硅胶球囊提供动力的输注泵,利用贮存药液部件材质弹力形变提供药液输注动力,缺点在于这种弹性药囊或硅胶球囊贮药囊在充满药液的输注初期,由于药液的充盈作用,使贮药囊填充最大时,弹性收缩压力最大,随着药液不断输出过程,贮药囊内的药液不断减少,囊性收缩压力也不规则的慢慢减小,造成输注过程中药物输注速度不稳定的减慢。当药液剩余不多时,贮药囊对药液的压力微乎其微,药液输注速度大幅下降或自动停止输注,造成药液的残留过多引起输注量减少,影响治疗效果。弹性球囊由于自身弹性收缩不稳定的特点,导致输出压力不恒定,引起输出流量不稳定,治疗效果差,而且医护和患者不能准确评估已输注入人体和剩余药液量,可能造成输注过量或输注药量不足,威胁生命安全或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的空气动力药液输送装置,能够动力恒定的输出药液。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动力药液输送装置,包括圆筒形的外壳体,外壳体包括圆筒形侧壁和下端壁,外壳体下端壁有药液通孔,药液通孔与管路一端相连通,管路的另一端与微量管的一端相连接,微量管另一端设有鲁尔接头,微量管与药液通孔之间依次设有止流夹和加药单向阀,其特征在于,外壳体侧壁中部设有透气孔,外壳体内设有一个助推器,助推器包括第一活塞、顶杆、内壳体和第二活塞,圆筒形的内壳体固定设置于外壳体上端,内壳体下端壁中部设有通孔,第一活塞可滑动的设置于外壳体内部内壳体下方,第二活塞可滑动的设置于内壳体内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垂直设有顶杆,顶杆连接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外壳体上端口设有带有通气孔的保护盖,第二活塞下表面和内壳体构成负压腔,第一活塞下表面和外壳体构成药液腔。

为了使负压腔内空气尽量排尽、最大限度接近真空和方便安装,所述第二活塞上表面设有一个向上排气的排气单向阀。

为了平衡第一活塞上表面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使第一活塞能沿外壳体内壁滑动,所述透气孔紧邻内壳体下表面,为了达到透气且保证进入装置的空气中的细菌不污染外壳体内壁,不污染药液,所述透气孔上设有一层透气阻菌膜。

为了简化结构,节约成本,将内壳体固定在外壳体内壁,内壳体不会沿外壳体下滑,所述外壳体侧壁包括上壳体侧壁和下壳体侧壁,上壳体侧壁内径大于下壳体侧壁内径。

为了限定使顶杆上端水平偏移量,使第二活塞与顶杆连接更加稳定,所述第二活塞下表面中部设有一个凹槽,顶杆上端与凹槽相连。

为了加固顶杆和限定第一活塞上升的最大高度不能覆盖外壳体侧壁的透气孔,保证密封性,所述内壳体下端壁下表面中部设有一个带内孔的凸起,顶杆能沿该凸起内孔壁滑动,该内孔壁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中设有密封圈。

为了加固保护盖和外壳体连接,且快速简单,节约成本,所述保护盖与外壳体上端通过螺纹连接。

为了增强第一活塞和外壳体之间,第二活塞和内壳体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外圆周面上的密封槽中设有密封圈。

为了保证外壳体内药液通过药液通孔进入管路,并加固外壳体和管路连接,所述外壳体下端壁下表面中部设有一圆筒形凸起,凸起与药液通孔和管路形成通路。

本发明的制作材料只要符合医用要求即可,如密封圈可以选用医用级硅橡胶密封圈等等。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排气单向阀的使用使装置便于安装,第二活塞受到的压强一定,受力面积一定,第二活塞受到的压力恒定,药液输出流速持续恒定,受外界干扰较小,良好的密封性能和阻菌透气透气阻菌膜的使用,保证药液的无菌性,输注治疗效果好,便携式设计使治疗过程不受体位和空间的限制,没有特殊技能要求限制,便于患者和医护操作,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空气动力药液输送装置示意图。

图2是助推器示意图。

图3是外壳体侧壁透气孔放大图。

图中:1.保护盖;2.通气孔;3.外壳体;4.内壳体;5.第二活塞;6.排气单向阀;7.顶杆;8.第一活塞;9.密封圈;10.密封圈;11.密封圈;12.助推器;13.药液通孔;14.透气阻菌膜;15.透气孔;16.管路;17.加药单向阀;18.止流夹;19.微量管;20.鲁尔接头;21.负压腔;22.药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空气动力药液输送装置所示。

一种空气动力药液输送装置,包括圆筒形的外壳体3,外壳体3包括圆筒形侧壁和下端壁,外壳体3下端壁有药液通孔13,药液通孔13与管路16一端相连通,管路16的另一端与微量管19的一端相连接,微量管19另一端设有鲁尔接头20,微量管19与药液通孔13之间依次设有止流夹18和加药单向阀17,其特征在于,外壳体3侧壁中部设有透气孔15,外壳体3内设有一个助推器12,助推器12包括第一活塞8、顶杆7、内壳体4和第二活塞5,圆筒形的内壳体4固定设置于外壳体3上端,内壳体4下端壁中部设有通孔,第一活塞8可滑动的设置于外壳体3内部与内壳体4下方之间,第二活塞5可滑动的设置于内壳体4内部,第一活塞8与第二活塞5之间垂直设有顶杆7,外壳体3上端口设有带有通气孔2的保护盖1,第二活塞5下表面和内壳体4构成负压腔21,第一活塞8下表面和外壳体3构成药液腔22。

所述第二活塞5上表面设有一个向上排气的排气单向阀6。

所述透气孔15紧邻内壳体4下表面,透气孔15上设有一层透气阻菌膜14。

所述外壳体3侧壁包括上壳体侧壁和下壳体侧壁,上壳体侧壁内径大于下侧壁内径。

所述第二活塞5下表面中部设有一个凹槽,顶杆7上端与凹槽相连,内壳体4下端壁下表面中部设有一个带内孔的凸起,顶杆7能沿凸起内孔壁滑动,该凸起内孔壁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中设有密封圈10。

所述保护盖1与外壳体3上端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活塞8外圆周面上的密封槽中设有密封圈11,第二活塞5外圆周面上的密封槽中设有密封圈9。

所述外壳体3下端壁下表面中部设有一圆筒形凸起,凸起与药液通孔13和管路16形成通路。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本发明一种空气动力药液输送装置安装时第一活塞8推到外壳体3最底部,第二活塞5推到内壳体4最底部,负压腔21空气通过排气单向阀6排出,使用时关闭止流夹18,向加药单向阀17加药,药液通过管路16进入外壳体3下部的药液腔22,第一活塞8在受到药液外力作用时向上运动,运动时将第一活塞8上表面空气通过外壳体3侧壁的透气孔15排出,同时顶杆7带动第二活塞5克服大气压沿内壳体4的内壁向上移动,该装置内第二活塞5上表面空气通过通气孔2排出,负压腔21形成负压状态,当向病人体内输注药液时,打开止流夹18,第二活塞5在大气压强作用下受到恒定压力,第二活塞5沿内壳体4内壁向下运动,带动顶杆7和第一活塞8向下运动,外界空气通过外壳体3侧壁透气孔15的透气阻菌膜14进入装置,第一活塞8挤压药液腔22内的药液注入管路16和微量管19,通过微量管19限流后流入鲁尔接头20连接的病人身体上的导管,进入病人体内。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