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中药膏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2580发布日期:2018-08-28 22:36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中药膏剂,属于中药制备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关节疼痛主要是由于关节炎或关节病引起。轻度的关节疼痛可影响关节活动与睡眠,而重度的关节疼痛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长期持续的关节疼痛会给患者的情绪及心理造成巨大创伤,甚至导致患者罹患抑郁症。关节疼痛牵涉范围非常广泛并且种类繁多,因此关节疼痛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关节痛在中医病症中属于肢节痛、肢节肿痛、痹证、痛风等病症范畴。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缓解性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分子免疫药物等。然而,上述药物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只能减轻症状,不能控制病情发展;缓解性药物起效缓慢;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严重;分子免疫药物价格昂贵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许多关节疼痛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能会产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祖国传统医学对颈、肩、腰、膝疼痛的原因、病理、检查、治疗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在中药外用方面,而且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采用内病外治法可避免上述弊端。技术实现要素:针对西药治疗关节疼痛成本高、存在不良反应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疗效可靠、作用持久、价廉易得治疗关节疼痛的中药膏剂,具有改善微循环、舒筋活络、祛风通络的作用,对于颈、肩、腰、膝等骨性关节增生、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均具有良好的治疗和康复保健作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方便、成本低的上述中药膏剂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中药膏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川乌20-25份,草乌20-25份,羌活20-25份,独活20-25份,川芎15-20份,白芷20-25份,马钱子20-25份,补骨脂15-20份,威灵仙20-25份,乳香15-20份,没药15-20份,白附子10-15份,天南星15-20份,大黄15-20份,栀子10-15份,细辛10-15份,川椒1-2份,樟脑2-5份,冰片2-5份。进一步的,上述中药膏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川乌25份,草乌25份,羌活25份,独活25份,川芎20份,白芷25份,马钱子25份,补骨脂20份,威灵仙25份,乳香20份,没药20份,白附子15份,天南星20份,大黄20份,栀子15份,细辛15份,川椒2份,樟脑5份,冰片5份。上述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取植物油入铁锅微热,将川乌、草乌、羌活、独活、川芎、白芷、马钱子、补骨脂、威灵仙、白附子、天南星、大黄、栀子、川椒投入,大火炸至油沸腾后减小火力,控制油温约200℃-220℃,并不断搅拌,使药料受热均匀,待先炸药料炸至枯黄后,再将细辛入锅后炸,炸至药料外表深褐色、内部焦黄色时停止加热;然后滤除药渣,得到药油;(2)将药油置铁锅内继续加热熬炼至“滴水成珠”状态;(3)加热状态下将红丹缓慢均匀撒布于步骤(2)的油中,并不断地沿同一方向搅拌,使油增稠而成膏状,由棕褐色变为黑褐色的稠厚油膏;(4)将炼成的油膏以细流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待油膏冷凝后取出,挤出内部水分制成团块,再置冷水中浸泡3日,每日换水一次;取出挤净油膏内部水分;(5)将步骤(4)的油膏加热熔化,于60℃-70℃保温,加入乳香、没药、樟脑、冰片的粉末,搅拌均匀,定量摊涂于裱背材料上,折叠即成膏药贴。步骤(1)中,所述植物油与原料药的重量比为3:1。步骤(2)中,炼油温度为270℃-320℃。步骤(3)中,加热温度为320℃。油与红丹的质量比为500:150-210。所述红丹中四氧化三铅(pb3o4)的含量为95%以上。所述红丹经炒制过筛处理;优选为过五号筛。步骤(5)中,所述乳香、没药、樟脑、冰片的粉末细度为过6号筛。所述膏药贴每贴膏药量为5-8g。方解:本方根据中医辨证,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痹症为闭阻不通之意,不通则痛,使颈、肩、腰、腿关节疼痛肿胀,久之则郁而化热,风邪重则为行痹,寒邪则为寒痹,湿邪重为湿痹。本方以川乌、草乌、羌活、独活、威灵仙、川椒、细辛、补骨脂等温经散寒祛风湿为主,以川芎、乳香、没药、马钱子、大黄、栀子、天南星、冰片消肿止痛为辅,综观全方,风能清,湿能祛,寒能散,痹能通,临床应用颇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中药膏剂,具有改善微循环、舒筋活络、祛风通络的作用,对于颈、肩、腰、膝等骨性关节增生、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均具有良好的治疗和康复保健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膏剂制备(1)称取乳香20g,没药20g,樟脑5g,冰片5g粉碎,过6号筛;红丹炒制干燥后过五号筛;(2)将1000g植物油入铁锅微热,称取川乌25g,草乌25g,羌活25g,独活25g,川芎20g,白芷25g,马钱子25g,补骨脂20g,威灵仙25g,白附子15g,天南星20g,大黄20g,栀子15g,川椒2g投入,大火炸至油沸腾后减小火力,控制油温约210℃左右,并不断搅拌,使药料受热均匀,待先炸药料炸至枯黄后,再称取细辛15g入锅后炸,炸至药料外表深褐色、内部焦黄色时停止加热;然后滤除药渣,得到药油;(3)320℃下将400g红丹放入丹罗缓慢均匀撒布于步骤(2)的油中,并不断地用沿同一方向搅拌,使油增稠而成膏状,由棕褐色变为黑褐色的稠厚油膏;(4)将上述油膏以细流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待油膏冷凝后取出,用手反复搓揉,挤出内部水分制成团块,再置冷水中浸泡,每日换水一次,3日后除尽“火毒”,取出挤净油膏内部水分;(5)将已去火毒的膏药团块置铁锅中用文火或水浴上加热熔化,于65℃保温,加入乳香、没药、樟脑、冰片细粉,搅拌均匀,用摊膏药签插入熔化的膏料中,挑出5g膏料,摊涂于10×10cm的布上,折叠,得膏药贴。实施例2药效试验4.1病例选择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寒湿痹”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分为风痹、寒痹、湿痹。风痹(行痹):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寒痹(痛痹):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消,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湿痹(着痹):肢体关节重着,肿胀,痛有定处,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临床资料:选择病例90人,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性别分布为治疗组男性45例,女性45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治疗组年龄在35-75岁,平均(52±2.4)岁,病程1-2年;对照组年龄在36-75岁,平均(52±2.2)岁,病程1-2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程度等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2治疗方法治疗组:先用温水清洁患处皮肤,将膏药贴敷于痛点处,每2天换药1次,3帖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对照组:常规应用麝香壮骨膏贴患处,观察治疗。4.3疗效标准治疗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患部疼痛症状消失,肢体活动自如,局部无压痛。显效:患部疼痛症状消失,肢体活动偶有不适感,局部压痛明显减轻。有效:患部疼痛症状减轻,肢体活动略感不适,局部压痛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4.4治疗结果表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n(%)]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治疗组6033(55.0)16(26.7)9(15.0)2(3.3)58(96.7)对照组305(16.7)13(43.3)5(16.7)7(23.3)23(76.7)注:经χ2检验,p<0.01。4.5疗效分析由表1可见,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5.0%,总有效率为96.7%,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4.6过敏反应对50名患者进行过敏试验,统计过敏程度。操作如下:将膏药火烤充分烊化后,稍冷,贴于患处、腰部、颈椎或双肩等部位,48h后观察贴敷部位的临床表现及皮肤变化情况,结果见表2。局部皮肤出现轻微发红、瘙痒现象为轻度过敏反应;局部皮肤出现红疹、瘙痒现象为中度过敏反应;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痒、水疱、起疹子等现象为严重过敏反应。表2过敏程度情况分析(人)过敏程度人数轻度过敏3中度过敏1严重过敏0在本次试验中,有3人出现轻度过敏现象,1人出现中度过敏现象,4人中有3人为过敏体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