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72470发布日期:2018-08-28 22:3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及止痛药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常见的肋间神经痛、胃痛、腹痛等各类疼痛症,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口服或注射各种止痛药物予以治疗。按来源不同,止痛药物可分为西药和中药两类,止痛西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扑热息痛、保泰松、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中枢性止痛药(曲马多等)和麻醉性止痛药(吗啡、杜冷丁等);止痛中药则包括中药提取物(山莨菪碱等)和中药复方止痛药。然而,上述药物大多为口服药物,均有可能引发特定的不良反应,如非甾体抗炎药可引发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嗳气、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肝损害、凝血障碍等不良反应;而中枢性止痛药和麻醉性止痛药则属于受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长期使用极易诱发药物依赖性;另外,长期口服中药也不尽安全,因为止痛中药由于成分较为复杂,作用机理大多并不明确,而且中药组方强调辨证论治,当辩证不清时盲目服用药物不仅无助于疾病治疗,甚至可能带来加重病情的风险。综上可以看出,目前临床上非常需要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止痛药物。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外用止痛药物,在保证其有效性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其使用安全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在现有止痛中药组方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配比和提取试验,进一步优化了止痛药物的配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制得了一种新的外用止痛药物。由于本发明采用外用药物剂型,因此能够在保证其有效性的前提下,大幅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从而更适宜长期使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荜菝1.4-1.6;甘松1.4-1.8;桂枝0.8-1.1;吴茱萸0.8-1.1;大茴香0.95-1.05;白芷0.9-1.25;艾叶0.8-1.1。优选地,本发明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为外用药物。进一步地,本发明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经以下步骤制得:(1)将荜菝、甘松、桂枝、吴茱萸、白芷和艾叶混合、粉碎后加入10倍量水,浸泡2小时后煎煮1小时,药液滤过,滤液备用,然后向滤渣中加入12倍量乙酸乙酯﹕30%乙醇=1﹕10.5混合溶剂,浸泡30分钟后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即得到药物提取液;(2)将大茴香烘干后粉碎成160-200目的粉末,即得到大茴香细粉;(3)将大茴香细粉加入上述药物提取液中,持续搅拌1小时使其完全混匀,然后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26,即得到本止痛药物。优选地,制得本发明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是:荜菝1.4;甘松1.4;桂枝0.8;吴茱萸0.8;大茴香0.95;白芷0.9;艾叶0.8。上述原料的重量份还优选:荜菝1.5;甘松1.5;桂枝1;吴茱萸1;大茴香1;白芷1;艾叶1。上述原料的重量份还优选:荜菝1.6;甘松1.8;桂枝1.1;吴茱萸1.1;大茴香1.05;白芷1.25;艾叶1.1。进一步地,本发明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还可按本领域常规的制备散剂、膏剂、软膏剂或膜剂的方法,制得本止痛药物散剂、膏剂、软膏剂或膜剂。本发明止痛药物系采用多种中药原料组方后制得,具有温通经脉、理气止痛、行气化瘀、驱寒除湿之功效,经试验,本发明药物可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胃胀、胃痛、腹胀、腹痛、痛经、肠胃积寒、积湿、积气、消化不良以及过食生冷或风寒入里引起的其它各类型腹部胀痛。因此,本发明还涉及上述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在制备治疗下述疾病药物中的应用:肋间神经痛、胃痛、腹痛、痛经。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的使用方法,系将所述止痛药物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成软膏剂,将所制得的软膏剂直接外敷于中脘穴、肚脐处或腹部疼痛部位。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的第二种使用方法,系将所述止痛药物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成软膏剂,然后粘附在自发热型磁疗带上,并将所述磁疗带贴于中脘穴、肚脐处或腹部疼痛部位。经试验,本发明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对肋间神经痛、胃胀、胃痛、腹胀、腹痛、痛经、肠胃积寒、消化不良以及过食生冷或风寒入里引起的其它各类型腹部胀痛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鉴于本发明止痛药物系由多种常用中药材组方制成,且本药物采用膏剂等外用药物剂型,从而使其使用安全性大幅提高,同时不易引发药物依赖性,适宜疼痛症患者长期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在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技术领域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除实施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设备、材料外,根据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发明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荜菝1.5;甘松1.5;桂枝1;吴茱萸1;大茴香1;白芷1;艾叶1。制备方法如下:(1)将荜菝、甘松、桂枝、吴茱萸、白芷和艾叶混合、粉碎后加入10倍量水,浸泡2小时后煎煮1小时,药液滤过,滤液备用,然后向滤渣中加入12倍量乙酸乙酯﹕30%乙醇=1﹕10.5混合溶剂,浸泡30分钟后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即得到药物提取液;(2)将大茴香烘干后粉碎成160目的粉末,即得到大茴香细粉;(3)将大茴香细粉加入上述药物提取液中,持续搅拌1小时使其完全混匀,然后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26,即得到本止痛药物。实施例2一种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荜菝1.4;甘松1.4;桂枝0.8;吴茱萸0.8;大茴香0.95;白芷0.9;艾叶0.8。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一种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荜菝1.6;甘松1.8;桂枝1.1;吴茱萸1.1;大茴香1.05;白芷1.25;艾叶1.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1一种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荜菝1.5;甘松1.5;桂枝1;吴茱萸1;大茴香1;白芷1;艾叶1。制备方法如下:(1)将荜菝、甘松、桂枝、吴茱萸、白芷和艾叶混合、粉碎后加入10倍量水,浸泡2小时后煎煮1小时,药液滤过,滤液备用,然后向滤渣中加入12倍量30%乙醇,浸泡30分钟后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即得到药物提取液;(2)将大茴香烘干后粉碎成160目的粉末,即得到大茴香细粉;(3)将大茴香细粉加入上述药物提取液中,持续搅拌1小时使其完全混匀,然后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26,即得到本止痛药物。对比例2一种疏通经脉的止痛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荜菝1.5;甘松1.5;桂枝1;吴茱萸1;大茴香1;白芷1;艾叶1。制备方法如下:将荜菝、甘松、桂枝、吴茱萸、大茴香、白芷和艾叶混合、粉碎后加入10倍量水,浸泡2小时后煎煮1小时,药液滤过,滤液备用,然后向滤渣中加入12倍量30%乙醇,浸泡30分钟后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26,即得到本止痛药物。临床试验【病例选择与分组】腹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治疗组(实施例1药物)、对照组1(对比例1药物)和对照组2(对比例2药物),每组各30例。各组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病因、疼痛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1)年龄18-65周岁;(2)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症状,症状持续至少3天,可伴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肋间痛等症状;(3)试验前1周内未进行过其他镇痛治疗;(4)无药物过敏史及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治疗方法】治疗组(实施例1药物):将实施例1药物制备成软膏剂,将所制得的软膏剂直接外敷于肚脐处和腹部疼痛部位,每日用药2次,连续使用5日。对照组1(对比例1药物):使用方法同治疗组药物。对照组2(对比例2药物):使用方法同治疗组药物。【观测指标】(1)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2)临床指标: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不良反应监测。【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总体改善程度分为四级: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生活状况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生活状况明显好转;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改善,患者生活状况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患者生活状况未好转。【试验结果】经过5天治疗后,各试验组临床疗效统计结果参见下表1。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照表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59160100%对照组1301621293.3%对照组2300318970.0%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治疗腹痛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由于对照组1和2与治疗组药物配方相同而制备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异,从而说明了制备工艺在保障本发明药物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