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脑科手持式颅内血肿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4121发布日期:2018-12-19 06:2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脑科手持式颅内血肿检测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脑科手持式颅内血肿检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颅内血月中的诊断通常采用ct扫描、颅内压(intracrania1pressure,icp)检测以及一系列神经学量表评定。但是,icp检测的结果与神经学量表评定的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不是很理想。迟发性颅内血月中的患者可能会在血月中出现一段时间之后才表现出异常的神经病理学异常,甚至有些人始终都表现出正常的神经病理学指征。

通过近红外光予普成像技术(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进行颅内血月中检测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它已经被证明对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及浅层的脑内出血都具有良好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和传统的ct扫描、颅内压检测等方法相比,利用nirs进行颅内血肿检测具有几个无法比拟的好处:(1)没有輛射的危险,非常适用于儿重患者;(2)因为安全无伤害,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检测,适合对损伤后及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月中的临床检测。

但是,目前所有的研究以及市场上所有的设各均采用単通道检测方式,即基于一个nirs检测通道分别在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的左右两側共8个区域轮流测量,单通道nirs检测范围局限在3-4cm内,因此在对脑血肿区域无法预估的情况下,如此粗尺度的单通道检测很容易造成对血月中区域的漏检,而且单通道测量也无法提供信息,检测报告只能停留在脑叶的尺度,不能对血月中的空间范围进行判断,而且耗时较长,不易携带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心脑科手持式颅内血肿检测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心脑科手持式颅内血肿检测器,以解决目前所有的研究以及市场上所有的设各均采用単通道检测方式,即基于一个nirs检测通道分别在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的左右两側共8个区域轮流测量,单通道nirs检测范围局限在3-4cm内,因此在对脑血肿区域无法预估的情况下,如此粗尺度的单通道检测很容易造成对血月中区域的漏检,而且单通道测量也无法提供信息,检测报告只能停留在脑叶的尺度,不能对血月中的空间范围进行判断,而且耗时较长,不易携带的问题。一种心脑科手持式颅内血肿检测器,包括导连线,头盔,控制器,显示屏,方向键,电源键和复位键,所述导连线的首端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与头盔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与导连线的末端连接;所述显示屏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控制器的上侧;所述方向键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控制器的下侧;所述电源键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控制器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复位键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控制器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头盔包括头盔主体和观测模块,所述观测模块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头盔主体的内侧底部位置,且观测模块采用八组;所述观测模块包括发光光源和检测探头,所述发光光源采用2个,且通过内嵌的方式固定在观测模块的左上侧与右下侧;所述检测探头采用2个,且通过内嵌的方式固定在观测模块的左下侧与右上侧。

所述控制器包括电路板,单片机,控制单元,保护单元,输出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报警器,蓄电池和壳体,所述电路板通过粘合的方式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保护单元,输出单元与信号处理单元之间均通过导线相连,且焊接在电路板中,其中单片机下端的电源端口通过电源线连接有蓄电池,且蓄电池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壳体内右下侧;所述报警器通过导线连接有输出单元。

所述显示屏具体为kd035c-1型显示屏,分辨率高成像清晰,能够准确呈现血肿部位。

所述单片机具体采用型号为stc12c5a60s2型单片机,传输速度快,低功耗,能够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但速度快8-12倍。

所述发光光源发出近红外光的波长在600-1000之间,穿透能力强,且对人体不造成伤害。

所述头盔采用无色透明的聚丙烯塑料,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较好阻隔性和耐辐射性,且具有比重小(0.9g/cm3)、无毒、易加工、抗冲击、抗挠曲性等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控制器和头盔的设置,对比与传统ct检测结构简单,易于携带,且易于普及,检查耗费时间较短。

2.本发明的观测模块的设置,采用多通道成像,检测率高,且不易漏检。

3.本发明的发光光源的设置,没有輛射的危险,非常适用于儿重患者,因为安全无伤害,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检测,适合对损伤后及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的临床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头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观测模块成像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导连线,2-头盔,21-头盔主体,22-观测模块,221-发光光源,222-检测探头,3-控制器,31-电路板,32-单片机,33-控制单元,34-保护单元,35-输出单元,36-信号处理单元,37-报警器,38-蓄电池,39-壳体,4-显示屏,5-方向键,6-电源键,7-复位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心脑科手持式颅内血肿检测器,包括导连线1,头盔2,控制器3,显示屏4,方向键5,电源键6和复位键7,所述导连线1的首端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与头盔2连接;所述控制器3通过焊接的连接方式与导连线1的末端连接;所述显示屏4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控制器3的上侧;所述方向键5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控制器3的下侧;所述电源键6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控制器3的右侧中间位置;所述复位键7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控制器3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头盔2包括头盔主体21和观测模块22,所述观测模块22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头盔主体21的内侧底部位置,且观测模块22采用八组;所述观测模块22包括发光光源221和检测探头222,所述发光光源221采用2个,且通过内嵌的方式固定在观测模块22的左上侧与右下侧;所述检测探头222采用2个,且通过内嵌的方式固定在观测模块22的左下侧与右上侧。

所述控制器3包括电路板31,单片机32,控制单元33,保护单元34,输出单元35,信号处理单元36,报警器37,蓄电池38和壳体39,所述电路板31通过粘合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9上;所述单片机32,控制单元33,保护单元34,输出单元35与信号处理单元36之间均通过导线相连,且焊接在电路板31中,其中单片机32下端的电源端口通过电源线连接有蓄电池38,且蓄电池38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固定在壳体39内右下侧;所述报警器37通过导线连接有输出单元35。

所述显示屏4具体为kd035c-1型显示屏,分辨率高成像清晰,能够准确呈现血肿部位。

所述单片机32具体采用型号为stc12c5a60s2型单片机,传输速度快,低功耗,能够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但速度快8-12倍。

所述发光光源221发出近红外光的波长在600-1000之间,穿透能力强,且对人体不造成伤害。

所述头盔2采用无色透明的聚丙烯塑料,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较好阻隔性和耐辐射性,且具有比重小(0.9g/cm3)、无毒、易加工、抗冲击、抗挠曲性等优点。

工作原理

本发明中,使用者将头盔2戴于患者头部,八个观测模块22对准预选位置,手扶控制器5,打开电源键6,发光电源221发出近红外线激光穿透头盖骨进入脑组织表面,然后红外线遇到障碍物时就会及时反馈,检测探头222就能发现颅内血肿位置,八个观测模块22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集,通过单片机32以及信号处理单元36进行处理,计算出颅内血块的面积通过显示屏4呈现给医务人员。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