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护栏式儿科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5095发布日期:2018-09-29 00:5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专用于护理的床,尤其涉及一种翻转护栏式儿科护理床。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现有的普通护理床均是由床体和支撑在床体四脚的床腿组成,而儿科护理床通常会在床体的四周固定设置防护栏,而防护栏最主要的作用是:患儿睡觉时容易在床上发生滚动,防护栏可以防止患儿从床上掉落。在患儿清醒需要从床上下来进行活动或活动完毕回到床上时,因为防护栏固定设置,需要护理人员将其反复抱起才能进行转移,其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儿科护理床防护栏固定设置而转移患儿存在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小的翻转护栏式儿科护理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转护栏式儿科护理床,其包括一床体和四支撑体,所述的支撑体分别固定在床体的四角上,并且支撑体的顶端分别延伸出床体顶部,其特征在于:在对应床体外侧的两两支撑体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在所述的支撑杆上分别转动连接有衔接套,在所述的衔接套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在所述的固定架内分别竖向固定连接有栏杆;在所述的支撑体与固定架之间设有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将固定架锁定在支撑体上。

优选的,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锁定杆、把手、限位块和第一压缩弹簧,在床体顶部的两两支撑体上分别对应同轴线连通开设有一锁定腔和一通过孔,所述的锁定杆的一端穿过通过孔且与所述的把手固定连接,所述的锁定杆远离把手的一端位于支撑体内侧且与所述的限位块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套装在锁定腔与限位块之间的锁定杆上;在所述的固定架的两侧端上分别开设一锁定孔;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经限位块迫使锁定杆趋向锁定孔。

优选的,在其中一固定架远离衔接套的一侧开设一滑槽,在所述的滑槽内滑动连接一滑架,在所述的滑架内横向固定连接有攀爬杆,在所述的固定架与滑架之间设有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将滑架定位在固定架上。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定位杆、拨动杆和第二压缩弹簧,在所述的滑架的两侧端上分别对称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块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滑架两侧的固定架上,在所述的定位块内分别开设有定位腔,在所述的定位块上开设连通定位腔的一导向槽和一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接近滑架且与所述折导向槽相连通;所述的定位杆的一端活动设置在定位腔内,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设置在定位杆与定位腔之间;所述的定位杆远离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位于定位块的内侧且在第二压缩弹簧的作用下趋向定位孔;所述的拨动杆可拆连接在位于定位腔内的定位杆上且该拨动杆自导向槽延伸出定位腔。

本发明是在床体外侧的支撑体之间的支撑杆上分别转动连接有衔接套,在衔接套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连同衔接套在支撑杆上翻转至支撑体之间,固定架连同竖向固定连接的栏杆形成防护栏,其设计合理;支撑体与固定架之间设有的锁定装置将固定架锁定在支撑体上,其使用方便;本实用新也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固定架与支撑体锁定,开阔患儿的视野,其适用性广;在其中一侧固定架与支撑体不进行锁定时,护理人员抱起患儿不需越过固定架将患儿转移到地面,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主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床体,2.支撑体,201.锁定腔,202.通过孔,3.支撑杆,4.衔接套,5.固定架,501.锁定孔,502.滑槽,6.栏杆,7.锁定装置,701.锁定杆,702.把手,703.限位块,704.第一压缩弹簧,8.滑架,801.定位孔,9.攀爬杆,10.定位装置,1001.定位块,10011.定位腔,10012.导向槽,10013.定位槽,1002.定位杆,1003.拨动杆,1004.第二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翻转护栏式儿科护理床,其包括一床体1和四支撑体2。其中,支撑体2分别固定在床体1的四角上,并且支撑体2的顶端分别延伸出床体1顶部。

在图1中,在对应床体1外侧的两两支撑体2之间分别焊接有支撑杆3(附图中只给出床体与支撑体其中一侧的结构情况)。在床体1与支撑杆3之间设有一定的空间,以方便其他部件的装配与活动。

在图1中,在支撑杆1上分别经轴承连接有衔接套4,在衔接套4上分别焊接有固定架5。固定架5连同衔接套4可以在支撑杆3上转动,从而翻转至两两支撑体2之间。

如图1所示,在固定架5内分别竖向焊接有栏杆6,固定架5连同焊接的栏杆6共同形成防护栏。

如图1所示,在支撑体2与固定架5之间设有锁定装置7,该锁定装置7将固定架5锁定在支撑体2上。

如图1所示,锁定装置7包括锁定杆701、把手702、限位块703和第一压缩弹簧704。

在图1中,在床体1顶部的两两支撑体2上分别对应同轴线连通开设有一锁定腔201和一通过孔202。锁定杆701的一端穿过通过孔202且与把手702焊接,锁定杆701远离把手702的一端位于支撑体2内侧且与限位块703螺纹连接,第一压缩弹簧704套装在锁定腔201与限位块703之间的锁定杆701上。

如图1所示,在固定架5的两侧端上分别开设有锁定孔501。

本发明在患儿需要睡眼休息时,将固定架5连同衔接套4在支撑杆3上转动而翻转至两支撑体2之间,第一压缩弹簧704经限位块703迫使锁定杆701趋向锁定孔501,使锁定杆701插接在锁定孔501内,从而将固定架5锁定在支撑体2上,则固定架5连同栏杆6共同形成防护栏,防止患儿从床体1上跌落。

限位块703与锁定杆701螺纹连接,既可以调节第一压缩弹簧704的作用力,又可以调整锁定杆701插接进入锁定孔601内的长度,提高锁定杆701与锁定孔601插接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患儿上下床的便利性,如图1、图2所示,在一固定架5远离衔接套3的一侧开设一滑槽502,在滑槽502内滑动连接一滑架8,在滑架8内横向固定连接有攀爬杆9。在固定架5与滑架8之间设有定位装置10。固定架5连同衔接套4在支撑杆3上翻转朝向地面时,滑架8从滑槽502内滑出,定位装置10将滑架8定位在固定架5上,患儿可以自己通过攀爬杆9从床体1上转移到地面上。

如图2、图3所示,定位装置10包括定位块1001、定位杆1002、拨动杆1003和第二压缩弹簧1004。

在图1、图2中,在滑架8的两侧端上分别对称开设有四个定位孔801。定位块1001分别焊接在对应滑架8两侧的固定架5上。

在图3中,在定位块1001内分别开设有定位腔10011。

在图2、图3中,在定位块1001上开设连通定位腔10011的一导向槽10012和一定位槽10013,定位槽10013接近滑架8且与导向槽10012相连通。

在图3中,定位杆1002的一端活动设置在定位腔10011内,第二压缩弹簧1004设置在定位杆1002与定位腔10011之间。定位杆1002远离第二压缩弹簧1004的一端位于定位块1001的内侧。定位杆1002在第二压缩弹簧1004的作用下趋向滑架8上的定位孔801。

在图2、图3中,拨动杆1003螺纹连接在位于定位腔10011内的定位杆1002上,并且拨动杆1003自导向槽10012延伸出定位腔10011。

在患儿需要从床体1上下来时,固定架5连同衔接套4在支撑杆3上翻转朝向地面时,抽拉滑架8从滑槽502内滑出,使滑架8与地面接触,操作拨动杆1003沿导向槽10012滑动并带动定位杆1002插接入滑架8上的定位孔801内,并通过不同的定位孔801使滑架8与地面具有一个适宜的倾斜角度,然后将拨动杆1003拨入定位槽10013,则滑架8定位在固定架5上,患儿通过攀爬杆9从床体1上转移到地面上。

在患儿不能自行通过攀爬杆9从床体1上转移到地面时,因固定架5与支撑体2不进行锁定,护理人员抱起患儿不需越过固定架5便可方便地将患儿转移到地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