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注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0399发布日期:2019-01-16 07:29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无针注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针注射领域,具体涉及无针注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注射器从正式用于医学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注射器曾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随着人类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如易造成传染病传播、针头感染、共用针头、疼痛、长期注射会产生皮下结节等不利因素。

国外报道显示,在美国440万的医务人员中,每年因针头或者医疗锐器刺伤的人数达80万,护士每年发生的针刺伤达80~100万次;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不安全注射导致的传染病例日益增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不胜数,而且87.5%的护士有注射锐器刺伤经历。同时,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补充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注射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而由于注射频繁,肌肉注射容易产生炎症、过敏、肌肉萎缩等不良反应。

安全注射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社会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儿童接受55亿次注射,其中10%的免疫注射是不安全的。我国每年包括免疫接种在内的各种注射约为30亿次,有些地区存在不经消毒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回流市场的现象,这对需要注射的患者构成较大威胁。

现有的无针注射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无针注射器包括注射笔、药管和取药接口,在使用的时候将药管尾部的活塞固定在注射笔的推杆上,药管头部与取药接口连接后即可从药瓶里吸附液体药品,把取药接口卸下后,将药管头部按压在人体注射部位上,使注射笔垂直皮肤表面,通过注射笔里的高压将药管内的药液注射至人体内。

在更换注射药液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安全,在下次使用前需要更换新的药管;而药管的费用较为昂贵,对患者而言不免是一种负担,而且每次使用完毕后均需要丢掉药管,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将注射器连接在注射笔上的连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无针注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推拉板和扒转机构,所述连接管的内管壁上设有两个第一弧形槽,每个第一弧形槽的槽壁上均设有第一卡口;所述推拉板滑动设置于连接管内,且推拉板的一端与注射笔的推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板的另一端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侧壁上固定有挡板,挡板一端与通槽侧壁形成第二弧形槽,挡板与通槽的槽底之间形成第二卡口;

所述扒转机构包括若干扒转单元,每个扒转单元包括连接杆、第一扒转爪和第二扒转爪,所述第一扒转爪固定在连接杆一端,所述第二扒转爪固定在连接杆另一端,且所述第一扒转爪和第二扒转爪异面,所述连接杆转动设置于连接管的管壁内,且连接杆与连接管之间设置有扭簧,扭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扒转爪位于第一卡口内,所述第二扒转爪位于第二卡口一侧。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1、通过在注射笔上固定连接管,在需要注射药液的时候,将针筒的卷边处推入第一弧形槽内,然后转动针筒,即可将针筒卡入第一卡口内固定。在转动针筒的过程中,针筒的卷边处与第一扒转爪接触并推动第一扒转爪转动,从而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扒转爪转动,当第二扒转爪与注射器的芯杆接触后,进而带动芯杆转动,并将芯杆卡入第二卡口内,以达到将注射器与注射笔的连接,实现了注射器对药管的代替,从而降低了患者支付的费用。

2、第一扒转爪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扒转爪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芯杆随针筒转动,从而达到防止注射器的芯杆被拧断的作用。

3、在注射药液的过程中,第二扒转爪能对推拉板进行限位,从而防止注射器的活塞冲破针筒,确保患者身体不受损伤。

4、第一扒转爪与针筒的卷边接触、以及第二扒转爪与注射器的芯杆接触时,均会在针筒和芯杆上刻印上标记,当取下注射器未及时丢弃时,很容易区分注射器是否使用过,从而有效防止注射器重复使用,确保患者身体健康。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设有条形孔,所述推拉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弹簧和锁紧条,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凹槽的槽底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锁紧条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条能从凹槽中弹至条形孔内。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注射器抽取药液后,通过锁紧机构对推拉板进行锁紧,从而将芯杆锁紧,在将针筒对准皮肤后再解锁注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靠近第二卡口一端,且通孔与条形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注射完毕后,锁紧条在弹簧的作用下弹至通孔内,从而防止推拉板继续移动,从而避免活塞冲破针筒,确保患者免受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管壁上设有滑孔,注射笔的推杆上固定有推拉杆,推拉杆穿过滑孔且滑动设置于滑孔内。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滑孔能对推拉杆的移动路径进行限定,确保推拉板以及芯杆平稳移动,从而实现顺利注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外管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能阻挡推拉杆滑动。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当患者需要分多次进行注射时,通过拨动阻挡块对推拉杆进行阻挡,从而实现对推杆、推拉板和芯杆的阻挡,进而实现一筒药液分多次进行注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一次性注射器取药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连接管的左视图;

图5为针筒进入第一弧形槽的示意图;

图6为针筒卡入第一卡口的示意图;

图7为芯杆进入第二弧形槽的示意图;

图8为芯杆进入第二卡口的示意图;

图9为扒转单元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连接管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连接管1、推拉板2、针筒3、活塞4、芯杆5、笔体6、第一弹簧7、推杆8、第一弧形槽9、第一卡口10、推拉杆11、通槽12、挡板13、第二弧形槽14、第二卡口15、凹槽16、第二弹簧17、锁紧条18、通孔19、条形孔20、连接杆21、第一扒转爪22、第二扒转爪23、扭簧24、滑槽25、阻挡块26。

如图1、2、3所示的无针注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1、推拉板2和扒转机构,连接管1的左端与一次性注射器连接,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3、活塞4和芯杆5,针筒3右端向上下凸出的部分称为针筒卷边;活塞4滑动设置于针筒3内,芯杆5与活塞4固定连接,芯杆5右端也有向上下凸出的芯杆卷边。连接管1的右端与注射笔连接,本实施例中,注射笔包括笔体6、第一弹簧7和推杆8,笔体6与连接管1右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右端与笔体6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左端与推杆8固定连接;当然注射笔也能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加压装置。

如图4、5、6所示,连接管1的内管壁上开有上下两个第一弧形槽9,位于上端的第一弧形槽9的右槽壁上开有第一卡口10,位于下端的第一弧形槽9的左槽壁上也开有第一卡口10。如图2所示,推拉板2呈圆形,推拉板2滑动设置于连接管1内,推拉板2的右端与推杆8的左端固定连接,推杆8的前后侧均固定有推拉杆11,另外推拉板2的左端开有通槽12。如图7、8所示,通槽12下端的左侧壁上固定有挡板13,挡板13右端与通槽12右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弧形槽14,挡板13与通槽12的槽底之间形成第二卡口15(第二卡口15见图2);同样的,通槽12上端的右侧壁上也固定有挡板13,挡板13左端与通槽12左侧壁形成第二弧形槽14,挡板13与通槽12的槽底之间形成第二卡口15。

如图2所示,推拉板2的侧壁上开有上下两个凹槽16,每个凹槽16内均设置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第二弹簧17和锁紧条18,弹簧的一端与凹槽16的槽底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锁紧条18固定连接。连接管1的管壁上开有通孔19,锁紧条18能从凹槽16中弹至通孔19内。如图3所示,连接管1的管壁上开有条形孔20,条形孔20与通孔19位于水平线上,锁紧条18也能从凹槽16中弹至条形孔20内。

扒转机构包括两个扒转单元,如图9所示,每个扒转单元包括连接杆21、第一扒转爪22和第二扒转爪23,第一扒转爪22固定在连接杆21左端,第二扒转爪23固定在连接杆21右端,相对与连接杆21所在竖直平面而言,第一扒转爪22向前倾斜,第二扒转爪23向后倾斜。如图2所示,连接杆21转动设置于连接管1的管壁内,连接杆21与连接管1之间设置有扭簧24;当扭簧24处于自然状态时,如图4所示,第一扒转爪22位于第一卡口10内;如图7所示,第二扒转爪23位于第二弧形槽14后侧,同时位于第二卡口15一侧。

另外,如图10所示,连接管1的管壁上开有滑孔,推拉杆11穿过滑孔,推拉杆11滑动设置于滑孔内,推拉杆11的自由端位于连接管1外。连接管1的外管壁上开有“凸”字形的滑槽25,本实施例中,滑槽25开设于连接管1中部,滑槽25内滑动设置有阻挡块26,向下拨动图10中的阻挡块26时,阻挡块26能阻挡推拉杆11向后滑动。

如图1所示,先将一次性注射器的针筒3固定在连接管1上,同时将芯杆5固定在推拉板2上,在固定的时候,如图5所示,将针筒卷边对准第一弧形槽9,此时如图7所示,芯杆卷边对准第二弧形槽14;然后向后移动如图5所示的针筒3,如图7所示的芯杆5会随针筒3向后移动,当芯杆5与通槽12相抵时,顺时针转动如图5所示的针筒3至如图6所示第一卡口10内。

如图5所示,顺时针转动针筒3的过程中,针筒卷边与第一扒转爪22接触,从而推动第一扒转爪22逆势针转动至如图6所示位置。如图9所示,第一扒转爪22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杆21带动第二扒转爪23逆时针转动;当如图7所示第二扒转爪23与芯杆卷边接触时,从而将芯杆5逆时针转动至如图8所示第二卡口15内(第二卡口15见图2)。

然后将如图1所示针筒3左端插入装有药液的瓶内,并拉动如图10所示推拉杆11向前移动,即拉动如图1所示推拉杆11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推拉板2向右移动,进而带动芯杆5和活塞4向右移动(此过程中第一弹簧7被压缩),当芯杆5和活塞4移动至如图3所示位置时,锁紧条18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从凹槽16中弹至条形孔20内,对推拉板2进行锁紧,此时药液被吸至针筒3内。

在注射药液的时候,将如图3所示针筒3垂直抵紧皮肤,然后按压锁紧条18,当锁紧条18完全进入凹槽16后,推拉板2在第一弹簧7产生的较强压力下向左快速移动,带动芯杆5和活塞4向左移动,进而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使针筒3内的药液穿透皮肤、注射至体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