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易吸收的超低酸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3666发布日期:2018-11-17 00:37阅读:14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银杏叶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稳定易吸收的超低酸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ginkgobilobal)是冰川时期存活在地球上的古老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中国是银杏的发源地,其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左右。近年来,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大脑退行性病变及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症等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国,行业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50%以上。2013年中国银杏叶提取物产量达到了348.6吨。2014年为468.5吨,为全球总产量的48.52%。我国虽然是银杏叶提取物产量大国,但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大大落后于欧美与日本。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抑制了我国企业议价能力的提升。

通过比较银杏叶提取物在各国药典现行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说明《中国药典》与欧美药典存在明显差距,最引人关注的有毒物质银杏酸的含量在《中国药典》限量为小于10ppm,欧美药典为小于5ppm,高于欧美药典限量的一倍。

银杏酸具有潜在的致敏,致突变的作用及细胞毒性,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基因突变。在国际市场上含量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因此降低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酸含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药典》规定中药口服液应澄清,但绝大多数中药口服液由多种中药材组成,成品中大多含有生物碱及其盐类、苷类、有机酸及其盐类、氨基酸、皂苷类、蒽醌类、黄酮类、无机盐、鞣质、色素、树脂、树胶、果胶、蛋白质、多糖等易影响中药口服液澄明度的成分,加上受诸多因素影响,成品放置一段时间易产生沉淀,出现澄明度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出现在银杏叶口服液上,现阶段对稳定性高,澄明度高的银杏叶口服液的需求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低酸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的制备方法,能够通过控制水溶性银杏叶溶液静置的温度和时间,将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中银杏酸的含量降到1ppm以下,同时生产出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具有较好的澄明度和稳定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向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中按照质量比为1:150~300的比例加入纯水,制备得到水溶性银杏叶溶液;

(2)将所述步骤(1)制备得到的水溶性银杏叶溶液在温度为5℃~12℃的条件下静置沉淀72小时~120小时,然后过滤取滤液,即得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

所述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采用脂溶性银杏叶提取物为原料,22%~28%的热乙醇为提取溶剂;用所述热乙醇充分溶解脂溶性银杏叶提取物后,冷却并放置过夜以沉淀出不溶性杂质,滤去滤渣得滤液a;将所述滤液a减压蒸馏除去提取剂乙醇的过程中要不断添加热水到所述滤液a中以使固体的重量含量占溶剂的体积的分数控制在7~9%,放置室温过夜,过滤得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所述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酸含量小于5ppm;所述脂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的提取溶剂为70%稀乙醇。

所述步骤(2)中所述过滤为使用钛棒过滤设备进行过滤。

优选地,所述水溶性银杏叶溶液在温度为5℃~8℃的条件下静置沉淀96小时~120小时;

优选地,所述水溶性银杏叶溶液在温度为8℃~12℃的条件下静置沉淀72小时~96小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溶性银杏叶溶液在温度为5℃的条件下静置120小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溶性银杏叶溶液在温度为8℃的条件下静置96小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水溶性银杏叶溶液在温度为12℃的条件下静置72小时。

所述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为银杏酸含量为1ppm以下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

所述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为透明澄清无沉淀物。

所述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在温度为10℃~25℃的条件下放置5~6个月不出沉淀。

所述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中银杏黄酮与银杏内酯的质量份数分别为总银杏黄酮24%~27%、银杏内酯6.0%~8.0%。

银杏酸为6-烷基或烯基水杨酸,其分子结构中虽有羟基和羧基等极性基团,但因6位上的侧链具有13-17的碳链,使得银杏酸为脂溶性成分,显弱极性,可溶于非极性溶剂,难溶于水。本发明将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配成的口服液在温度为5℃~12℃的条件下静置沉淀72小时~120小时,低温静置过程可以促使极性较小的脂溶性杂质及银杏酸因溶解度的改变,而得到沉淀,再通过钛棒过滤设备,进一步去除银杏酸。

低温静置过程可以促使极性较小的脂溶性杂质及银杏酸因溶解度的改变,而得到沉淀的机理在于:极性较小的脂溶性成分可以部分溶解于温度20℃以上的热水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这些杂质会不断被沉淀。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势:

1、在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的基础上,配成的口服液只需要静置沉淀就能去除绝大部分的银杏酸,使得口服液中银杏酸含量降低到1ppm以下,操作简便;

2、不需要加入试剂或过吸附柱的操作,节约了成本;

3、口服液中没有加入助溶剂,混悬剂等添加剂,制备出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的澄明度高,经过长时间的存储(6个月)不易发生沉淀,性状稳定。

4、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中银杏黄酮与银杏内酯含量都较高,经过长时间的存储(6个月)含量稳定,且生物利用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试剂来源:

脂溶性银杏叶提取物:购于山东仁和药业商家,规格型号总黄酮占24%,内酯6%。该脂溶性银杏叶提取物是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即该脂溶性银杏叶提取物(总黄酮)的提取溶剂为70%稀乙醇,其它如用盐酸、水提取等方法都存在质量风险。25%的乙醇为自行配制,25%乙醇是指其中所含乙醇体积百分比。

实施例1、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1)制备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

取脂溶性银杏叶提取物2000克,加50℃的22%的乙醇15立升(15000ml)充分搅拌使其溶解,放冷后放置过夜,过滤得滤液a,滤渣烘干保留。

将滤液a放置于减压罐内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在回收乙醇过程中要不断向滤液a中添加52℃热水10立升(10000毫升),使固体的重量含量占溶剂的体积分数控制在7%,放置室温过夜,过滤得滤液b,即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取样检测其总黄酮含量、内脂含量以及银杏酸含量,检测方法均按中国药典2015版银杏叶提取物项下的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结果:总黄酮含量25.5%,内脂含量7%,银杏酸含量小于5ppm。

(2)制备水溶性银杏叶溶液:

向上述步骤(1)制备得到的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中按照质量比为1:150的比例加入纯水,得到水溶性银杏叶溶液。

(3)制备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

将水溶性银杏叶溶液在温度为5℃的条件下静置沉淀120小时,低温静置过程可以促使极性较小的脂溶性杂质及银杏酸因溶解度的改变而得到沉淀,然后通过钛棒过滤设备进行过滤,取滤液,即得进一步去除银杏酸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制备得到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透明澄清无沉淀。将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水溶液用喷雾法浓缩干燥,得到配制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粉末。测定银杏酸、银杏总黄酮、银杏总内酯含量,其检测方法均按中国药典2015版银杏叶提取物项下的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生物利用度按照2015版药典《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测试。

结果:银杏酸含量为1ppm;冷水溶解度大于5g/100ml;总黄酮含量25.5%,银杏内酯含量7%,生物利用度95%。

实施例2、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1)制备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

取脂溶性银杏叶提取物2000克,加50℃的28%的乙醇15立升(15000ml)充分搅拌使其溶解,放冷后放置过夜,过滤得滤液a,滤渣烘干保留。

将滤液a放置于减压罐内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在回收乙醇过程中要不断向滤液a中添加52℃热水10立升(10000毫升),使固体的重量含量占溶剂的体积分数控制在9%,放置室温过夜,过滤得滤液b,即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取样检测其总黄酮含量、内脂含量以及银杏酸含量,检测方法均按中国药典2015版银杏叶提取物项下的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结果:总黄酮含量26%,内脂含量6.2%,银杏酸含量小于5ppm。

(2)制备水溶性银杏叶溶液:

向上述步骤(1)制备得到的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中按照质量比为1:250的比例加入纯水,得到水溶性银杏叶溶液。

(3)制备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

将水溶性银杏叶溶液在温度为8℃的条件下静置沉淀96小时,低温静置过程可以促使极性较小的脂溶性杂质及银杏酸因溶解度的改变而得到沉淀,然后通过钛棒过滤设备进行过滤,取滤液,即得进一步去除银杏酸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制备得到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透明澄清无沉淀。将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水溶液用喷雾法浓缩干燥,得到配制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粉末。测定银杏酸、银杏总黄酮、银杏总内酯含量,其检测方法均按中国药典2015版银杏叶提取物项下的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生物利用度按照2015版药典《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测试。

结果:银杏酸含量为0.8ppm;冷水溶解度大于5g/100ml;总黄酮含量26%,银杏内酯含量6.2%,生物利用度95%。

实施例3、制备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1)制备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

取脂溶性银杏叶提取物2000克,加50℃的25%的乙醇15立升(15000ml)充分搅拌使其溶解,放冷后放置过夜,过滤得滤液a,滤渣烘干保留。

将滤液a放置于减压罐内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在回收乙醇过程中要不断向滤液a中添加55℃热水10立升(10000毫升),使固体的重量含量占溶剂的体积分数控制在9%,放置室温过夜,过滤得滤液b,即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取样检测其总黄酮含量、内脂含量以及银杏酸含量,检测方法均按中国药典2015版银杏叶提取物项下的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结果:总黄酮含量25%,内脂含量6.5%,银杏酸含量小于5ppm。

(2)制备水溶性银杏叶溶液:

向上述步骤(1)制备得到的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中按照质量比为1:300的比例加入纯水,得到水溶性银杏叶溶液。

(3)制备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

将水溶性银杏叶溶液在温度为12℃的条件下静置沉淀72小时,低温静置过程可以促使极性较小的脂溶性杂质及银杏酸因溶解度的改变而得到沉淀,然后通过钛棒过滤设备进行过滤,取滤液,即得进一步去除银杏酸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制备得到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透明澄清无沉淀。将制备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的水溶液用喷雾法浓缩干燥,得到制备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粉末。测定银杏酸、银杏总黄酮、银杏总内酯含量,其检测方法均按中国药典2015版银杏叶提取物项下的规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生物利用度按照15版药典《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进行测试。

结果:银杏酸含量为0.8ppm;冷水溶解度大于5g/100ml;总黄酮含量25%,银杏内酯含量6.5%,生物利用度95%。

实验例4: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的稳定性测试

将按照实施例1、2和3方法制备出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装入与商业化生产相同的包装,即10ml棕色口服液玻璃瓶中,每个实施例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各60瓶;将每个实施例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分两组,每组30瓶,分别置于a,b两个条件中储存3个月,6个月,12个月;其中条件a:25℃±2℃/60%rh±5%rh,条件b:30℃±2℃/65%rh±5%rh。用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相同方法测试银杏酸、总黄酮、银杏内酯含量的平均数以及检测澄明度,结果表1所示:

表1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的稳定性测试结果

上述结果表明,在a和b两个条件下储存的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水溶性银杏叶口服液在6个月的存储中有效成分(银杏总黄酮和银杏内酯)含量稳定,在9个月的储存时,虽然产生微量沉淀,但是有效成分(银杏总黄酮和银杏内酯)含量也保持稳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知道,中药口服溶液制剂极易发生沉淀,产生沉淀极易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对产品的销量有很大影响,本发明公开的方法没有加入任何助溶剂等添加剂,就能做到产品至少6个月内不发生沉淀,对于银杏叶口服液制剂方法领域有显著的进步。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