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折式轮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0818发布日期:2019-03-05 20:0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折式轮椅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椅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可缩减宽度及缩小体积的收折式轮椅架。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乘坐车辆长途远行十分的便利,由于行动不便人士行走时较一般人困难、甚或不能自由行走,因此若要外出至一个距离较远的地方且无法单靠轮椅等辅助工具就能到达,行动不便人士就只能以汽车、面包车或复康巴士等车辆作为主要的代步工具,如此一来,当行动不便人士上车之后,照护人员需将轮椅搬运到车上,但是传统的轮椅由于无法收折,因此照护人员在搬运及摆放至车上时相当不便,且车辆的空间有限,因此还需要留意是否有空间能供轮椅摆放。

于是,针对上述的问题,便有业者研发了一种可做收折的轮椅结构,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275834号的“可收折式轮椅之卡固构造”及台湾公告第m263928号的“轮椅之结构改良”等,其中,所述中国台湾公告第m275834号的“可收折式轮椅之卡固构造”主要包括有卡固片及连动索,以设置于收折式轮椅的骨架上,所述卡固片是枢设于骨架上形成枢接点,并于卡固片上设具定位凹口,另所述连动索则与卡固片固结,用以连动卡固片使其以枢接点为中心而旋动,而以其定位凹口相对骨架扣合卡固。另所述中国台湾公告第m263928号的“轮椅之结构改良”,主要包含有两前支脚、两后支脚、一对背杆、一座杆、一扶手支杆、四滚轮及一对辅助滚轮、扣合组件所组成,前支脚与后支脚相枢接成倒v型体,以一连杆枢接前支脚与背杆,所述连杆设有扣合组件,背杆底端有一辅助轮,顶端以一转折机构接设扶手支杆,所述扣合组件具有上、下扣板,下扣板以勾住背杆所设的底杆,使展开轮椅得以定位,当下扣板脱离底杆而反向以上扣板扣住背杆所设的定位杆时,则为收折状态。

然而,上述中国台湾公告第m275834号的“可收折式轮椅之卡固构造”及中国台湾公告第m263928号的“轮椅之结构改良”等专利案虽可解决传统轮椅无法收折缺失;然,两案主要是将车体的椅座往椅背方向折迭,因此实施上须将椅座上掀至椅背处已相当费力,且收折时还须以一手按压控制器或按钮,以使其卡固组件维持脱勾状态,再同时以另手将椅座往椅背折迭,而此操作方式对主要为老弱残疾的轮车使用者而言,更为困难不便。

另一方面,所述中国台湾公告第m275834号的“可收折式轮椅之卡固构造”主要是利用设于轮椅椅背上方延伸至轮椅座椅处的连动索经弹簧拉动卡固片,以使卡固片与后轮杆的定位段活动卡固或脱离,达到将轮椅收折或展开固定的效果,由于其连动索是延长相当长的长度且裸露于外,如此,极容易发生连动索与外物勾掣,而造成轮椅行进时的障碍,甚至于拉扯之中发生受连动索作动的卡固片与后轮杆其定位段卡固产生脱离的情形,且由第二图可看出,连动索带动卡固片前是须经由弹簧作动,所述裸露在外的弹簧于使用一段时间后便极容易生锈现象,而造成卡固片卡固后轮杆定位段的不确实,导致轮椅无法达到良好做展开及收折的效果。

有鉴于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发展出一种具有左、右收折功能,可缩减宽度及缩小体积,以便于收纳的收折式轮椅架,便成为本发明创作者的意念与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左、右收折功能,可缩减宽度及缩小体积,以便于收纳的收折式轮椅架。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收折式轮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折式轮椅架包括:两相对应设置且相互对称的左侧架、右侧架;一支分别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一端枢接,并能左、右枢转的左把手结构、右把手结构;一设置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之间,能供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伸缩滑动的伸缩调整杆;至少一组设置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之间,能供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呈撑开或收合状态的收折装置;一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前端底部的左前轮、右前轮;一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前端顶面的左踩踏板、右踩踏板;以及一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后端两侧边的左后轮和右后轮;所述左侧架和所述右侧架分别是由一与所述收折装置枢接的第一杆件;一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件一端的第二杆件;以及一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之间,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连接,另端与所述第二杆件连接的加强杆件所组成;所述收折装置是由两支交叉设置且一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架、所述右侧架枢接,另一端为自由端的撑杆;以及一支穿过所述撑杆的中心处、能将所述撑杆枢接在一起、使所述撑杆可彼此撑开或收合的轴杆所组成。

更优选的是,所述左把手结构、所述右把手结构上,各别具有一对应所述左后轮和所述右后轮而设置,用以止动所述左后轮和所述右后轮的剎车把手。

更优选的是,所述伸缩调整杆包含有一横向设置于所述左侧架内侧、并与所述左侧架连接的第一伸缩杆;一横向设置于所述右侧架内侧、且与所述右侧架连接、并穿套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外的第二伸缩杆;以及一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外、用以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作相对伸缩滑动的按压件。

更优选的是,所述按压件是由一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外、并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卡固的按压件外壳;一由所述按压件外壳底端内侧向上突起、并穿过所述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定位凸柱;以及一设置于所述按压件外壳顶端内侧与所述第二伸缩杆顶端外侧之间的弹性组件所组成;所述按压件外壳的两侧更分别设置有一狭长孔,而所述第二伸缩杆对应所述狭长孔的位置处,更向外突出有一供所述按压件外壳卡固用的凸柱;又所述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对应所述定位凸柱的位置处,更各别设置有供所述定位凸柱穿过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

更优选的是,所述收折式轮椅架更包括有一垂直设置于所述左侧架、右侧架之间、且底端与所述收折装置连接的升降装置;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一侧、并与所述升降装置连接的座椅顶高装置。

更优选的是,所述升降装置是由一与所述收折装置连接的底座;一设置于所述底座顶端的气压杆件;一设置于所述气压杆件顶端、并与所述气压杆件螺锁的底座;一设置于所述底座顶端、且底端与所述底座顶端连接、可供轮椅座椅锁固的锁固板所组成;所述底座的前、后侧面,更分别向外突出有两能供撑杆嵌入、用以限制所述撑杆撑开的角度的限位凸柱,而所述撑杆嵌入所述限位凸柱的位置处,更向内凹陷有一嵌槽;又所述底座的两侧更分别设置有一螺孔,所述螺孔可分别利用一螺栓a螺锁,以供将所述底座锁设于所述气压杆件上。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发明能获致的作用及功能如下:

第一点:本发明的收折式轮椅架需收纳时,仅需将左把手结构、右把手结构、朝内侧度枢转,让左把手结构、右把手结构、按压到伸缩调整杆上的按压件,接着将第一伸缩杆滑动至第二伸缩杆内,此时收折装置会跟着交叉转动,并带动左侧架、右侧架、相对移动靠拢,使收折式轮椅架整体呈收合状态,如此一来,即可以缩小收折式轮椅架整体的宽度及体积,以达到便于收纳、操作简单、且收纳后又不占空间的功效。

第二点:本发明的收折式轮椅架可藉由升降装置进行高度的调整,让照护者可于不用弯腰的状态下,容易地将行动不便者从轮椅上搬移到床铺或车内等处,以大幅降低搬移过程中对照护者腰部的负担,可减少照护者发生腰背拉伤等意外。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伸缩调整杆的实施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伸缩调整杆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与座椅结构组合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升降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左侧架41撑杆

11第一杆件411嵌槽

12第二杆件42轴杆

13加强杆件5左前轮

1’右侧架5’右前轮

2左把手结构6左踩踏板

21剎车把手6’右踩踏板

2’右把手结构7左后轮

3伸缩调整杆7’右后轮

31第一伸缩杆8升降装置

311第一穿孔81底座

32第二伸缩杆811限位凸柱

321凸柱82气压杆件

322第二穿孔83底座

33按压件831螺孔

331按压件外壳84锁固板

3311狭长孔9座椅顶高装置

332定位凸柱10收折式轮椅架

333弹性组件20座椅结构

4收折装置a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图中揭示出本发明的收折式轮椅架10,其包括:两相对应设置且相互对称的左侧架1、右侧架1’;一支分别与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一端枢接,并能左、右枢转的左把手结构2、右把手结构2’;一设置于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之间,能供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伸缩滑动的伸缩调整杆3;至少一组设置于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之间,能供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呈撑开或收合状态的收折装置4;一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前端底部的左前轮5、右前轮5’;一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前端顶面的左踩踏6、右踩踏板6’;以及一分别设置于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后端两侧边的左后轮7、右后轮7’;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分别是由一与所述收折装置4枢接的第一杆件11;一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件11一端的第二杆件12;以及一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件11与所述第二杆件12之间,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11连接,另端与所述第二杆件12连接的加强杆件13所组成;所述收折装置4是由两支交叉设置且一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枢接、另端为自由端的撑杆41;以及一支穿过所述撑杆41的中心处、能将所述撑杆41枢接在一起、使所述撑杆41可彼此撑开或收合的轴杆42所组成。

其中,通过所述伸缩调整杆3与所述收折装置4的搭配应用,当所述收折式轮椅架10需收纳时,仅需将所述左把手结构2、右把手结构2’朝内侧90度枢转,让所述左把手结构2、右把手结构2’按压到所述伸缩调整杆3上的按压件33,接着将所述第一伸缩杆31滑动至所述第二伸缩杆32内,此时所述收折装置4会跟着交叉转动,并带动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相对移动靠拢,使所述收折式轮椅架10整体呈收合状态,如此一来,即可以缩小所述收折式轮椅架10整体的宽度及体积,以达到便于收纳、操作简单、且收纳后又不占空间的功效。

其次,所述左把手结构2、右把手结构2’上,各别具有一对应所述左后轮7、右后轮7’而设置、用以止动所述左后轮7、右后轮7’的剎车把手21,由于此部份非本发明特征,故仅述于此不再累述。

如图4所示,所述伸缩调整杆3包含有一横向设置于所述左侧架1内侧、并与所述左侧架1连接的第一伸缩杆31;一横向设置于所述右侧架1’内侧、且与所述右侧架1’连接、并穿套于所述第一伸缩杆31外的第二伸缩杆32;以及一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32外、用以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杆31、第二伸缩杆32作相对伸缩滑动的按压件33,所述按压件33是由一套设于所述第二伸缩杆32外、并与所述第二伸缩杆32卡固的按压件外壳331;一由所述按压件外壳331底端内侧向上突起、并穿过所述第一伸缩杆31、第二伸缩杆32的定位凸柱332;以及一设置于所述按压件外壳331顶端内侧与所述第二伸缩杆32顶端外侧之间的弹性组件333所组成;所述按压件外壳331的两侧更分别设置有一狭长孔3311,而所述第二伸缩杆32对应所述狭长孔3311的位置处,更向外突出有一供所述按压件外壳331卡固用的凸柱321;又所述第一伸缩杆31、第二伸缩杆32对应所述定位凸柱332的位置处,更各别设置有供所述定位凸柱332穿过的第一穿孔311及第二穿孔322。

其中,所述伸缩调整杆3的作动方式,是先按压所述按压件外壳331,使所述按压件外壳331底端的定位凸柱332脱离所述第一伸缩杆31、第二伸缩杆32的第一穿孔311及第二穿孔322,此时去推抵或拉动所述第一伸缩杆31、第二伸缩杆32,即可使所述第一伸缩杆31、第二伸缩杆32相对伸缩滑动,反之,放开所述按压件外壳331,所述按压件外壳331会因所述弹性组件333的弹性力而向上回复,如此一来,仅需将所述第一穿孔311及所述第二穿孔322重迭并对准所述定位凸柱332,接着再放开所述按压件外壳331,所述定位凸柱332则会因所述弹性组件333的弹性力而穿过所述第一穿孔311及所述第二穿孔322,使所述第一伸缩杆31、第二伸缩杆32呈现卡固的状态。

如图5、6所示,所述收折式轮椅架10更包括有一垂直设置于所述左侧架1、右侧架1’之间、且底端与所述收折装置4连接的升降装置8;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8一侧、并与所述升降装置8连接的座椅顶高装置9,所述升降装置8是由一与所述收折装置4连接的底座81;一设置于所述底座81顶端的气压杆件82;一设置于所述气压杆件82顶端、并与所述气压杆件82螺锁的底座83;一设置于所述底座83顶端、且底端与所述底座83顶端连接、可供轮椅座椅锁固的锁固板84所组成;所述底座81的前、后侧面,更分别向外突出有两能供撑杆41嵌入、用以限制所述撑杆41撑开的角度的限位凸柱811,而所述撑杆41嵌入所述限位凸柱811的位置处,更向内凹陷有一嵌槽411;又所述底座83的两侧更分别设置有一螺孔831,所述螺孔831可分别利用一螺栓a螺锁,以供将所述底座83锁设于所述气压杆件82上。

其中,上述升降装置8的顶端可连接一座椅结构20。

其次,通过所述升降装置8的应用,当本发明的收折式轮椅架10与座椅结构20结合后,可通所述升降装置8的应用,使所述座椅结构20可进行高度的调整,让照护者可于不用弯腰的状态下,容易地将行动不便者从轮椅上搬移到床铺或车内等处,以大幅降低搬移过程中对照护者腰部的负担,可减少照护者发生腰背拉伤等意外。

再者,可通过所述座椅顶高装置9将所述座椅结构20稍微顶起,此时拉动控制所述升降装置8上、下作动的拨杆,即可使所述升降装置8配合所述座椅结构20放松的操作,而将所述座椅结构20向上升起进行高度的调整。

还有,由于所述座椅顶高装置9长时间顶抵所述底座83,因此通过所述螺栓a将所述底座83锁设于所述气压杆件82上,可防止所述底座83被所述座椅顶高装置9顶抵而与所述气压杆件82脱离的问题发生。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因此举凡与本发明意旨相符的修饰性变化,只要在均等效果的范围内都应涵属于本发明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