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2046发布日期:2018-10-09 20:39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药物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虚寒证属于八纲辨证中的寒证之一,又称为阳虚证。《素问·疟论》中“阳虚则寒”,精确地概括了虚寒证的病机,即阳气衰少,阳气温煦、推动的功能减弱,不能顾护卫表、制约阴气,阴寒之气相对亢盛,血和津液的运行迟缓,经络、脏腑等组织功能因之而减退,则出现一系列“虚”和“寒”的症状。可见阳气不足是虚寒证的病机所在。中医认为阳在阴阳二者中居于主导地位。《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而张景岳更指出阳气与生死休戚相关:“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得阳则生,失阳则死……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这些论述说明了阳气在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阳气充足,则其温煦、推动等的功能使机体气血运行流畅,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七窍均得其养而功能正常,人体则有面色红润、呼吸功能正常、精神振奋、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平和等正常的表现,如阳气不足,则其温煦、推动等功能减弱,阴寒之气相对亢盛,机体气血运行迟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七窍均失其养而功能异常,则人体畏寒、四肢不温、呼吸不利、精神萎靡、食少纳呆、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白、苔白、脉迟缓等异常的表现,成为虚寒证。故郑钦安云:“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现代文献继承了古代文献对虚寒证病机认识的要旨,六版《中医诊断学》[1]指出虚寒证,即阳虚证,是阳气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这一论述与《内经》中所述基本一致,并得到广大医家的认可。现代学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用西医的客观指标探讨虚寒证的内在机制,亦收获颇丰。基于以上理论可知,无论理论探讨还是临床研究,“阳气”一直都受到各代医家的重视。而阳气不足导致的虚寒证更成为医家们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古今文献认为虚寒证的病因有:1.寒邪日久伤阳,寒为阴邪,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阴寒之邪,反为阴寒所侮,日久则阳气衰退,形成虚寒证;2.饮食不节,损伤阳气,中医认为过食生冷,阴寒内盛,凉遏冰伏,则重伐脾阳,或饮食不节

或暴饮暴食等,导致脾胃健运失常,日久损伤脾胃之阳气,易致虚寒证;3.劳累过度,损伤阳气;4.情志太过,伤及阳气;5.阳虚体质,易致虚寒;6.家族史,近代的学者们认为虚寒证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研究者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肾阳虚寒证存在着家族性聚集现象和某种(些)尚待研究的稳定遗传特性。

另将虚寒证各证型症状体征分为以下几种:

肾阳虚证:腰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耳鸣、五更泄泻、尿频、夜尿多、阳痿、阴冷、阴囊湿冷、性欲减退、面色黧黑、脉左右尺迟沉等。

脾阳虚证:肢冷无力、怕冷、食少纳呆、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脉沉弦细迟、脉弱、脉沉细软弱等。

心阳虚证:心悸、怔忡、胸痛、精神疲乏、健忘、怠惰、自汗、右脉大而无力等。

肺阳虚证:咳嗽、咳痰色白、虚喘、身冷、自汗、小便数、头眩、少气、面目虚浮、恶风、喑哑、背寒中冷、恶寒等。

肝阳虚证:肢冷,胁下痛胀满,腹胀,不欲饮食,郁郁不乐,视物模糊,眼花,气急,善恐易惊,爪甲干枯,妇人月经不调,闭经等。

目前,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西药三联;②四联抗菌;③序贯疗法,但其治疗费用高,药物副作用大,根除率不稳定,停药后易复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治疗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治疗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人参5-20重量份,茯苓10-30重量份,砂仁1-7重量份,肉桂2-14重量份,白扁豆5-20重量份,炒薏苡仁10-40重量份,百合10-40重量份,芡实5-20重量份,酸枣仁10-40重量份,沙棘5-20重量份,山药5-20重量份;或,党参5-20重量份,茯苓10-30重量份,砂仁1-7重量份,肉桂2-14重量份,白扁豆5-20重量份,炒薏苡仁10-40重量份,百合10-40重量份,芡实5-20重量份,酸枣仁10-40重量份,沙棘5-20重量份,山药5-20重量份。

优选地,治疗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人参6-12重量份,茯苓10-20重量份,砂仁1-5重量份,肉桂2-10重量份,白扁豆6-12重量份,炒薏苡仁15-30重量份,百合15-30重量份,芡实6-12重量份,酸枣仁15-30重量份,沙棘6-12重量份,山药6-12重量份;或,党参6-12重量份,茯苓10-20重量份,砂仁1-5重量份,肉桂2-10重量份,白扁豆6-12重量份,炒薏苡仁15-30重量份,百合15-30重量份,芡实6-12重量份,酸枣仁15-30重量份,沙棘6-12重量份,山药6-12重量份。

优选地,治疗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人参1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砂仁3重量份,肉桂6重量份,白扁豆10重量份,炒薏苡仁20重量份,百合20重量份,芡实10重量份,酸枣仁20重量份,沙棘10重量份,山药10重量份;或,党参1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砂仁3重量份,肉桂6重量份,白扁豆10重量份,炒薏苡仁20重量份,百合20重量份,芡实10重量份,酸枣仁20重量份,沙棘10重量份,山药10重量份。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功能主治为:健脾益气,温中化湿。用于虚寒体质,以女性为主,主要表现:面色晄白,或微黄,纳食不馨,乏力易疲倦,容易便溏,平素怕冷,夏畏空调等,焦虑抑郁,失眠,舌质淡,舌体大边有齿痕,苔薄腻。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人参5-20重量份,茯苓10-30重量份,砂仁1-7重量份,肉桂2-14重量份,白扁豆5-20重量份,炒薏苡仁10-40重量份,百合10-40重量份,芡实5-20重量份,酸枣仁10-40重量份,沙棘5-20重量份,山药5-20重量份;或,党参5-20重量份,茯苓10-30重量份,砂仁1-7重量份,肉桂2-14重量份,白扁豆5-20重量份,炒薏苡仁10-40重量份,百合10-40重量份,芡实5-20重量份,酸枣仁10-40重量份,沙棘5-20重量份,山药5-20重量份。

优选地,治疗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人参6-12重量份,茯苓10-20重量份,砂仁1-5重量份,肉桂2-10重量份,白扁豆6-12重量份,炒薏苡仁15-30重量份,百合15-30重量份,芡实6-12重量份,酸枣仁15-30重量份,沙棘6-12重量份,山药6-12重量份;或,党参6-12重量份,茯苓10-20重量份,砂仁1-5重量份,肉桂2-10重量份,白扁豆6-12重量份,炒薏苡仁15-30重量份,百合15-30重量份,芡实6-12重量份,酸枣仁15-30重量份,沙棘6-12重量份,山药6-12重量份。

优选地,治疗虚寒证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人参1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砂仁3重量份,肉桂6重量份,白扁豆10重量份,炒薏苡仁20重量份,百合20重量份,芡实10重量份,酸枣仁20重量份,沙棘10重量份,山药10重量份;或,党参1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砂仁3重量份,肉桂6重量份,白扁豆10重量份,炒薏苡仁20重量份,百合20重量份,芡实10重量份,酸枣仁20重量份,沙棘10重量份,山药10重量份。

本实施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功能主治为:健脾益气,温中化湿。用于虚寒体质,以女性为主,主要表现:面色晄白,或微黄,纳食不馨,乏力易疲倦,容易便溏,平素怕冷,夏畏空调等,焦虑抑郁,失眠,舌质淡,舌体大边有齿痕,苔薄腻。其组方方解即作用机理为: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茯苓味甘性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砂仁味辛性温,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肉桂味辛甘性大热,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源;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和中消暑;薏苡仁味甘性淡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芡实味甘性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归经,补脾止泻,除湿止带;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沙棘味甘酸涩性温,归脾胃肺心,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山药味甘性平,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诸药相合,共奏健脾益气,温中化湿之功。

组方中各配伍中药的药理作用阐述如下:

人参: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性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砂仁:本品为姜科植物的的果实或种子,味辛性温,具有温暖脾肾、下气止痛、宽胸膈、疏气滞、除呕逆、增食欲、止冷泻、开胃、化滞、消食的功效。可有效治疗腹痛胀满、肠鸣泄泻、宿食不化、呕吐清水、舌苔厚腻、孕妇妊娠恶阻反应以及孕妇偶因跌扑,以致胎动不安而腹痛等症;

肉桂: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味辛甘性大热,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白扁豆: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种子,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更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糖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薏苡仁:本品为禾本科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味甘性淡凉,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百合: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细叶百合、麝香百合及其同属多种植物鳞茎的鳞叶,味甘性寒,归心肺经,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费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来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

芡实: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味甘性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酸枣仁:本品为鼠李科酸枣的成熟种子,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养肝,宁心,安神,敛汗;

沙棘:本品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的果实,味甘酸涩性温,归脾胃肺心,能够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主咳嗽痰多、肺脓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胃痛、肠炎、闭经、跌打瘀肿。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

山药:本品为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味甘性平,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经多年的临床验证及60例虚寒证患者的临床试验资料统计显示,使用以本发明方剂为基本方治疗虚寒证,经1疗程(90天)治疗后,结合临床总有效率,本发明治疗组分别为96.7%、66.7%,西药对照组分别为63.3%、36.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人参(党参代替)1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砂仁3重量份,肉桂6重量份,白扁豆10重量份,炒薏苡仁20重量份,百合20重量份,芡实10重量份,酸枣仁20重量份,沙棘10重量份,山药10重量份。

制备步骤:

将所称取的各味中药,按传统工艺煎成汤剂或按常规的中成药制剂工艺加工成中国药典中所定义的片剂、丸剂、胶囊、颗粒剂、散剂或口服液等临床主要中成药制剂。

实施例2:

称取人参(党参代替)5重量份,茯苓10重量份,砂仁1重量份,肉桂2重量份,白扁豆5重量份,炒薏苡仁10重量份,百合10重量份,芡实5重量份,酸枣仁10重量份,沙棘5重量份,山药5重量份。

制备步骤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3:

称取人参(党参代替)20重量份,茯苓30重量份,砂仁7重量份,肉桂14重量份,白扁豆20重量份,炒薏苡仁40重量份,百合40重量份,芡实20重量份,酸枣仁40重量份,沙棘20重量份,山药20重量份。

制备步骤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4:

称取人参(党参代替)12重量份,茯苓20重量份,砂仁5重量份,肉桂10重量份,白扁豆12重量份,炒薏苡仁30重量份,百合30重量份,芡实12重量份,酸枣仁30重量份,沙棘12重量份,山药12重量份。

制备步骤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5:

称取人参(党参代替)20重量份,茯苓15重量份,砂仁2重量份,肉桂7重量份,白扁豆15重量份,炒薏苡仁30重量份,百合10重量份,芡实12重量份,酸枣仁20重量份,沙棘20重量份,山药12重量份。

制备步骤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6:

称取人参(党参代替)25重量份,茯苓20重量份,砂仁5重量份,肉桂5重量份,白扁豆20重量份,炒薏苡仁20重量份,百合30重量份,芡实25重量份,酸枣仁45重量份,沙棘25重量份,山药10重量份。

制备步骤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7:

称取人参(党参代替)10重量份,茯苓10重量份,砂仁1重量份,肉桂10重量份,白扁豆5重量份,炒薏苡仁10重量份,百合20重量份,芡实5重量份,酸枣仁15重量份,沙棘5重量份,山药20重量份。

制备步骤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8:

称取人参(党参代替)15重量份,茯苓30重量份,砂仁10重量份,肉桂15重量份,白扁豆25重量份,炒薏苡仁45重量份,百合40重量份,芡实15重量份,酸枣仁30重量份,沙棘10重量份,山药15重量份。

制备步骤如实施例1所述。

临床应用实例

病例1:

王某,男,47岁,2014年11月某日初诊。

症状:自述五年前因过食生冷而腹痛,温熨热敷可自行缓解,病情时重时轻,未系统治疗.一周前不慎着凉、腹痛加重而来就诊。现腹痛喜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四肢不温,肢体困重,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证名:脾阳虚证(脾虚寒证)。

辨证分析:该患者因过食生冷,寒凉伤脾而致脾阳虚衰,中焦运化失健,故纳少腹胀;食后脾气益困,故食后尤甚;阳虚阴盛,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按。脾失健运,湿渗大肠则便溏;湿溢肌肤则肢体困重,阳虚温煦失职,故四肢不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阳虚、水寒之气内盛之表现。

治疗方案为本发明方剂为基本方治疗。

治疗后病理结果为:

患者用药两天后,打电话说服用第一剂后,觉得腹中有热气滚动,时觉痛楚,以为是用药不所至,休息一个小时后自觉该症状消失,遂放心服用。第二天即不觉甚痛,服用一个疗程后说已经没有不适感,梁大夫嘱其坚持服药。三个疗程后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大面积愈合,但仍有小部分处于活动期,后又服用一疗程善后。

病例2:

周某某,女,12岁,初诊2015年3月某日。

症状:患儿神清,精神可,面色苍白无华,口唇粘膜爪甲淡白,无鼻塞流涕,无咳嗽,无恶心呕吐,纳眠可,二便调。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鼻梁塌陷,两眼距增宽,巩膜无黄染,与g-6-pd缺陷症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相鉴别:g-6-pd缺陷症病史,父母也有类似病史,有吃蚕豆或引起溶血的药物的病史,突发的急性溶血,皮肤黄染,解血红蛋白尿,根据病史和体征易于鉴别。

证名:小儿贫血(脾肾阳虚)

辩证分析:缘患儿先天不足,脾肾阳虚,血液生化不足,故见面色苍白,口唇粘膜爪甲淡白。综上所述,本病病位在肺脾肾,病因为脾肾阳虚。病机为脾肾阳虚,病性属虚实夹杂。患儿先天不足,脾肾阳虚,预后欠佳。

治疗方案为本发明方剂为基本方治疗。

治疗三个月后2015年6月病理结果为:

患儿贫血体征有所改善,面色开始出现红润有光泽,口唇粘膜爪甲淡白改善。

病例3:

邵某,男,54岁,2015年06月某日初诊。

症状:患者双下肢浮肿明显,肝掌、蜘蛛痣明显,尿少,周身畏寒怕冷,但手足自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滞。腹部彩超示:肝硬化腹水(中等量)。

证名:肝硬化腹水(肝脾阳虚)

辩证分析:肝硬化腹水病机系因肝、脾、肾三脏俱病,并且缠绵反复、变化多端、虚实错杂。本虚乃肝脾肾损伤,标实为气血、水互结,水为阴邪,“阴气不散”而致水裹气结血凝,阳衰阴盛,终致水裹气结血凝于腹中。

治疗方案为本发明方剂为基本方治疗。

治疗后病理结果为:

服后浮肿减轻甚多,其他症状均明显减轻,连服25剂,诸症基本消失,腹水消失,疗效甚好,随访至今,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