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2043发布日期:2018-10-09 20:39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生动物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



背景技术:

河蟹(eriocheirsinensis)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螃蟹、毛蟹、大闸蟹等,英文名:chinesemitten-handedcrab。属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弓蟹科、绒螯蟹属、中华绒螯蟹种。河蟹原产于我国,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咸淡水或淡水水域,北起辽河、南至瓯江均有出产,由于地理气候的差异、环境分布的广泛以及所处种群的地理生殖隔离而形成了不同的种群,主要有长江种群、辽河种群、瓯江种群,而以长江流域所产品质为最佳,尤以产自长江下游阳澄湖的大闸蟹最为著名。20世纪初,河蟹随船传至德国,沿着莱茵河散布,如今已遍及欧洲多国水域。20世纪末,河蟹在北美五大湖区和旧金山湾一带形成了两个分布区。

河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随着河蟹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放养密度大、投饵率高等原因使得养殖水域水质恶化,河蟹抵抗力下降,从而产生各种疾病,为河蟹养殖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河蟹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河蟹肝坏死病一般由嗜水气单胞菌、产气菌、弧菌等侵袭,兼有有毒物质侵害水体造成水质污染,以及滥用抗生素等引起。发病的河蟹的肝脏呈灰白色或黄褐色,严重者肝脏糜烂、坏死、分解成豆渣样,甚至消失,病蟹一般还伴有烂鳃病。河蟹肝脏的好坏是影响成活率和产量的主要原因,河蟹的肝脏就像人体大脑,是体内的核心器官,一旦出现问题,河蟹就会引发各种代谢问题及疾病,严重时出现死亡。因此必须抑制住河蟹的肝坏死病,才能保证河蟹的正常养殖。

研究表明,河蟹在高温环境下对部分刺激性大的药物比较敏感,如三氯类,漂白粉,生石灰等,但这些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导致河蟹更大的死亡。因此使用天然的中药制剂来预防河蟹肝坏死病可有效解决现阶段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目前防治河蟹肝坏死病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取材容易、制备方便、减少药物残留及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疗效较高的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药制剂。

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它的重量组分为:茵陈50-55份、柴胡45-50份、川芎35-40份、黄芪40-50份、白芍50-55份、车前子25-30份、枳壳50-55份、陈皮50-55份、豆蔻45-50份、木香45-50份、沉香45-50份、砂仁45-50份、厚朴45-50份、茯苓45-50份、板蓝根50-55份、甘草20-30份;

它的重量组分为:茵陈50份、柴胡50份、川芎40份、黄芪40份、白芍50份、车前子30份、枳壳50份、陈皮50份、豆蔻50份、木香50份、沉香50份、砂仁50份、厚朴45份、茯苓45份、板蓝根50份、甘草30份;

它的重量组分为:茵陈55份、柴胡45份、川芎35份、黄芪50份、白芍50份、车前子30份、枳壳55份、陈皮55份、豆蔻45份、木香45份、沉香50份、砂仁50份、厚朴45、茯苓45份、板蓝根50份、甘草25份;

它的重量组分为:茵陈50份、柴胡50份、川芎35份、黄芪40份、白芍50份、车前子30份、枳壳50份、陈皮50份、豆蔻50份、木香45份、沉香45份、砂仁45份、厚朴45份、茯苓50份、板蓝根50份、甘草30份。

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

1)按所述的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的原料配比称取各组份,去除杂质,用水淘洗,干燥,粉碎,加入乙醇,浸渍4~6d,过滤,收集浸出液;药渣再加入乙醇,浸渍4~6d,过滤,将两次浸出液混合,浓缩并除去乙醇,获得1号药液;

2)按所述的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的原料配比称取各组份,去除杂质,用水淘洗,干燥,粉碎,加5-7倍重量的水浸泡35-45min,煎煮25-35min,过滤除去药渣,收集滤液;将药渣煎煮25-35min,滤去药渣,收集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获得2号药液;

3)将1号药液和2号药液混合,得到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

步骤1)所述的乙醇,浓度为65-75%;

步骤1)所述的乙醇的添加量没过药粉2-4cm;

步骤1)所述的粉碎为粉碎成60~100目细粉。

发明详述:

茵陈别名生至、耗子爪、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安吕草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

川芎别称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雀脑芎、京芎、贯芎、生川军等,性味辛,温。入肝、胆经。具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之功效;

黄芪又名绵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人衔等,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白芍是毛茛科白芍属植物,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作用;

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热化痰的功效;

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

陈皮别称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

豆蔻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产岭南,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可入药,有香味;可用于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气芳香浓烈而特异,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作用;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效;

砂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供药用,主治脾胃气滞、宿食不消、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

厚朴味辛、性温,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痛、降逆平喘的功效;

茯苓别称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性味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

板蓝根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

甘草别名暂美草、蜜甘,蜜草、蕗草,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等。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的作用。

制方特点:各药物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以茵陈、柴胡、川芎、黄芪、白芍、车前子(盐炒)为君药,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提高免疫力来保护肝脏,辅以枳壳、陈皮、豆蔻、木香、沉香、砂仁、厚朴、茯苓为臣药,用以健脾消食、行气开胃、化湿行气来促进消化、调和脾胃来辅助保护肝脏,以板蓝根、甘草来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药性,增强该药方对肝脏的保护,最终形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健胃消食、温中健脾、杀菌解毒等保护肝脏的功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它的重量组分为:茵陈50-55份、柴胡45-50份、川芎35-40份、黄芪40-50份、白芍50-55份、车前子25-30份、枳壳50-55份、陈皮50-55份、豆蔻45-50份、木香45-50份、沉香45-50份、砂仁45-50份、厚朴45-50份、茯苓45-50份、板蓝根50-55份、甘草20-30份;它的制备方法包括:1)按所述的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的原料配比称取各组份,去除杂质,用水淘洗,干燥,粉碎,加入乙醇,浸渍4~6d,过滤,收集浸出液;药渣再加入乙醇,浸渍4~6d,过滤,将两次浸出液混合,浓缩并除去乙醇,获得1号药液;2)按所述的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的原料配比称取各组份,去除杂质,用水淘洗,干燥,粉碎,加5-7倍重量的水浸泡35-45min,煎煮25-35min,过滤除去药渣,收集滤液;将药渣煎煮25-35min,滤去药渣,收集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获得2号药液;3)将1号药液和2号药液混合,得到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采用本发明的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具有成本低、制备容易,无毒副作用、保肝疗效显著的功效;在河蟹饲料中定期添加该药,在以往经常发生河蟹肝坏死病的养殖区试验,经两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用药池塘未发生肝坏死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

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它的重量组分为:茵陈50份、柴胡50份、川芎40份、黄芪40份、白芍50份、车前子30份、枳壳50份、陈皮50份、豆蔻50份、木香50份、沉香50份、砂仁50份、厚朴45份、茯苓45份、板蓝根50份、甘草30份。

实施例2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

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它的重量组分为:茵陈55份、柴胡45份、川芎35份、黄芪50份、白芍50份、车前子30份、枳壳55份、陈皮55份、豆蔻45份、木香45份、沉香50份、砂仁50份、厚朴45、茯苓45份、板蓝根50份、甘草25份。

实施例3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

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它的重量组分为:茵陈50份、柴胡50份、川芎35份、黄芪40份、白芍50份、车前子30份、枳壳50份、陈皮50份、豆蔻50份、木香45份、沉香45份、砂仁45份、厚朴45份、茯苓50份、板蓝根50份、甘草30份。

实施例4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

按实施例1、2或3一种治疗乌鳢腹水病的中药添加剂的原料配比称取茵陈、柴胡、川芎、黄芪、白芍、车前子(盐炒)、枳壳、陈皮、豆蔻、木香、沉香、砂仁、厚朴、茯苓、板蓝根、甘草各组份,去除杂质,用凉白开水迅速淘洗,沥干;然后将上述获得的原材料草药晒干,研磨成80目细粉备用。

1号药液制备:采用冷浸法的方式,将上述细粉放入浸渍锅,加入70%的乙醇,乙醇的添加量以没过药粉3cm为宜,盖好盖,浸渍5d,在浸渍过程中,应经常振摇或搅拌,以加快浸出。然后取出浸渍液,过滤,并压榨药渣,将所得的压榨液与浸出液合并。将药渣再放入浸渍器中,再加入70%的乙醇,浸渍5d,再次压榨药渣,将所得的压榨液与浸出液合并。将两次浸渍液混合在一起,再次过滤,浓缩并除去乙醇,得粘稠液体,即为1号药液,备用;

2号药液制备:取上述细粉,加6倍重量的水浸泡40min,放入煎煮锅内,煎煮30min,滤除去药渣,取滤液;将药渣又放入煎煮锅内,煎煮30min,再次滤除去药渣,取滤液;将二次滤液合并,浓缩成粘稠状液体,既得2号药液;

将1号和2号药粉混合,黏稠度适中,即得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

实施例5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的治疗效果实验

使用方法:在每100kg河蟹预混料(粉状料)中拌入实施例1制备的1kg中草药制剂,搅拌均匀,制成适口的河蟹药饵;将制备好的药饵投喂河蟹,每隔15d投喂一次,每次连用3d。

疗效标准:在经常发生河蟹肝坏死病的养殖区使用此中药添加剂,使用此中药添加剂的养殖池塘内的河蟹肝坏死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病率要低于对照池的发病率50%以上。

临床疗效试验:本人在2014-2016年的3年间,共在12处河蟹养殖地进行了对照试验,其中11例使用此中药添加剂的养殖池未发现肝坏死病,而对照池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另有1例,使用此中药添加剂的池塘河蟹发病率仅有1.2%,而对照池的发病率达到26.8%。具体情况详见下表1。

结果解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此中药添加剂经过12次试验,有效率100%;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是将中草药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方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杀菌解毒、温中健脾、健胃消食等功效。

方中的茵陈、柴胡、川芎、黄芪、白芍、车前子(盐炒)可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提高免疫力来保护肝脏,起主要作用。药方中的枳壳、陈皮、豆蔻、木香、沉香、砂仁、厚朴、茯苓可以健脾消食、行气开胃、化湿行气来促进消化、调和脾胃来辅助保护肝脏。药方中的车前子、甘草来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药性,增强效果。最终形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健胃消食、温中健脾、杀菌解毒等保护肝脏的功效。

采用本发明“一种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草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预防河蟹肝坏死病的中药添加剂具有成本低、制备容易,无毒副作用、且预防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药;临床实践证明,该药的预防效果达到100%。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预防河蟹肝坏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