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4502发布日期:2018-11-17 00:4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社会的老年人比例越来越高,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上升。尤其冠心病心绞痛较多,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产生心绞痛的直接因素,是心肌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这种痛觉反映在与植物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皮肤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两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在缺血区内富有神经供应的冠状血管的异常牵拉或收缩,可以直接产生疼痛冲动;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的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现有的一些药物对该病进行治疗,但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缺点;且虽有些药物可以缓解心绞痛的症状,但是要靠终生服药来维持生命,服药成本较高。而手术治疗:费用高、风险大。手术治疗原则都是从症状上治疗,做个支架搭个桥,病因依然存在,过段时间后心绞痛症状依旧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使用效果好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选取人参140-160重量份,三棱180-200重量份,红花80-120重量份,桃仁180-200重量份,薤白180-200重量份,枳实180-200重量份,炙川乌140-160重量份,元胡140-160重量份,葶苈子240-260重量份,茯苓240-260重量份,麝香2-4重量份;(2)将选取的药材洗净,加8倍重量的水煎煮40分钟,过滤,连续煎煮及过滤三次,合并三次滤液,并将其浓缩成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15-1.30(80℃);(3)待室温时加入乙醇,(乙醇浓度为90%以上),边加边搅拌,使最终的药液中的乙醇含量为60%,在将药液放置24小时以上,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4)加入麝香、单糖浆(占药液总重量的19-21%)后的乙醇溶液,再调节溶液的ph值为5.0-7.0,(5)再加水成1000重量份的液体,搅匀静置,滤过,装罐,100℃条件下灭菌30分钟即完成制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对治疗冠心病起到有效作用,且服用成本较低,有利于广大社会民众的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1)选取人参140重量份,三棱180重量份,红花100重量份,桃仁190重量份,薤白190重量份,枳实180重量份,炙川乌140重量份,元胡160重量份,葶苈子240重量份,茯苓260重量份,麝香4重量份;(2)将选取的药材洗净,加上述已选取的药品的8倍重量的水煎煮40分钟,过滤,连续煎煮及过滤三次,合并三次滤液,并将其浓缩成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15(80℃时);(3)待室温时加入乙醇,乙醇浓度为90%,边加边搅拌,使最终的药液中的乙醇含量为60%,在将药液放置24小时以上,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4)加入麝香、单糖浆(占药液总重量的19%)后的乙醇溶液,再调节溶液的ph值为5.0;(5)再加水成1000重量份的液体,搅匀静置,滤过,装罐,100℃条件下灭菌30分钟即完成制备。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1)选取人参150重量份,三棱190重量份,红花80重量份,桃仁200重量份,薤白180重量份,枳实190重量份,炙川乌160重量份,元胡150重量份,葶苈子250重量份,茯苓250重量份,麝香3重量份;(2)将选取的药材洗净,加上述已选取的药品的8倍重量的水煎煮40分钟,过滤,连续煎煮及过滤三次,合并三次滤液,并将其浓缩成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20(80℃时);(3)待室温时加入乙醇,乙醇浓度为92%,边加边搅拌,使最终的药液中的乙醇含量为60%,在将药液放置24小时以上,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4)加入麝香、单糖浆(占药液总重量的20%)后的乙醇溶液,再调节溶液的ph值为6.0;(5)再加水成1000重量份的液体,搅匀静置,滤过,装罐,100℃条件下灭菌30分钟即完成制备。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1)选取人参160重量份,三棱200重量份,红花120重量份,桃仁180重量份,薤白200重量份,枳实200重量份,炙川乌150重量份,元胡140重量份,葶苈子260重量份,茯苓240重量份,麝香2重量份;(2)将选取的药材洗净,加上述已选取的药品的8倍重量的水煎煮40分钟,过滤,连续煎煮及过滤三次,合并三次滤液,并将其浓缩成稠膏状,相对密度为1.30(80℃时);(3)待室温时加入乙醇,乙醇浓度为94%,边加边搅拌,使最终的药液中的乙醇含量为60%,在将药液放置24小时以上,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4)加入麝香、单糖浆(占药液总重量的21%)后的乙醇溶液,再调节溶液的ph值为7.0;(5)再加水成1000重量份的液体,搅匀静置,滤过,装罐,100℃条件下灭菌30分钟即完成制备。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病例:

病例1:

姓名:李某某,女,69岁,患者缘于2018年1月30日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体温最高38.2℃,为阵发性咳嗽,痰为白色粘痰,量中,且感胸闷、气短症状。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四肢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卫生所,给予“利巴韦林0.5g2/日”静滴抗病毒、“头孢替安1.0g2/日”抗感染。咳嗽、咳痰症状未见明显减轻,且胸闷、气短症状加重。2018年2月12日胸闷、气短明显加重,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水肿。入院治疗。既往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12年,规律服用“阿司匹林0.1g1/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晚”;心房纤颤病史8年,未正规服用抗凝药物。发现肾功能不全病史6年,未正规治疗。体温:37.5℃,脉搏:9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8/89mmhg,两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中量湿性啰音。心率110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未闻及心包扣击音,二尖瓣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心包摩擦音未闻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6.36*109/l单核细胞比率12.6%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185*109/l,肝肾功:谷丙转氨酶15u/l谷草转氨酶18u/l肌酐126umol/l,电解质:血钾4.56mmol/l,bnp4500pg/ml,心电图: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心肌供血不足。肺ct提示:双肺下叶可见斑片状磨玻璃影,边缘模糊,考虑肺炎。心脏超声:左房扩大二尖瓣中度狭窄左室收缩功能减弱。临床诊断:1、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2、肺部感染3、心律失常心房纤颤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瓣膜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入院后给予强化抗病毒(单磷酸阿糖腺苷400mg1/日静滴)、抗感染(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0g2/日静滴)、强心(地高辛0.125mg1/日口服)、利尿(呋塞米20mg2/日口服,螺内酯20mg2/日口服)、扩冠(硝酸异山梨酯5mg3/日口服)等治疗一周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减轻,但仍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未见明显减轻,给予本发明制剂,每日2次。当即胸闷症状稍好转,第五日双下肢水肿减轻,第十日患者能平卧安睡(期间密切监测电解质,并维持其稳定)。第十五日患者出院。嘱患者预防感冒及控制饮水,随访三月未再发作。

病例2:

姓名:樊某某,男,48岁,患者于2002年受凉后逐渐出现活动后心慌、胸闷,进行性加重,在外院胸外科住院,诊断为“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当时因病情较重,未行手术治疗,后间断服用“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等药物治疗,静息时病情基本稳定,但行走约100米即出现气喘、胸闷,伴间断腹胀、纳差及双下肢浮肿,反复于心内科住院。2016年1月再次发作胸闷、气短症状,行心脏超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少-中量反流三尖瓣大量反流。腹部超声提示:淤血肝声像图、腹腔积液。给予“减轻心脏负荷、强心、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出院。院外长期服用“地高辛、双氢克尿噻、呋塞米片、螺内酯片”,上诉症状间断发作。2018年3月16日再次出现上诉症状,伴腹胀、纳差、双下肢水肿,于当地诊所就诊后效果不佳,于2018年3月25日入院。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抽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体温36℃,脉搏48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82/47mmhg,慢性病容,全身皮肤可见黄染,左下肢可见明显色素沉着。心脏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率54次/分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可闻及双期杂音。腹部膨隆,右锁骨中线下7厘米,前正中线剑突下5厘米可触及肝脏边缘。心电图: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心肌缺血。心脏、腹部超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少-中量反流三尖瓣狭窄伴大量反流肺动脉瓣口流速增快伴少量反流心包积液淤血肝脾大腹腔积液双肾实质损伤。血常规:白细胞2.94*109/l血红蛋白51g/l血小板34*109/l,电解质:血钾5.32mmol/l,钠112.3mmol/l,氯83.8mmol/l,bnp5600pg/ml,肝肾功:谷丙转氨酶6u/l谷草转氨酶20u/l肌酐171umol/l,临床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2、肺动脉高压3、重度贫血4、血小板减少症5、白细胞减少症6、腹腔积液7、肾功能不全,给予输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4u)、提升白细胞及血小板(利血升20mg3/日口服)、强心(米力农5mg1/日缓慢静滴)、利尿(呋塞米20mg2/日口服)、补充钠盐(10%浓钠静滴)、保护肾功能(进食优质蛋白、尿毒清颗粒1袋3/日口服)等治疗后,患者血钠值、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含量、血小板含量明显升高,但胸闷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给予本发明制剂,每日2次。第2日起胸闷症状稍好转,第8日双下肢水肿减轻,同时bnp含量明显下降。使用18天后,患者行走100米未出现胸闷、气短。第27日患者出院。嘱患者预防感冒及控制饮水、加强营养、按时服药,随访三月未再发作。

病例3:

姓名:杨某某,男,55岁。患者于2017年3月19日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伴出汗,口含“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活血化瘀、营养心肌”等治疗后效果欠佳。转入我院。既往抽烟25年,每天20支。体温36.2℃,脉搏67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20/72mmhg,急性病容,双肺下部可闻及中量湿性啰音,心脏浊音界向左侧扩大,心脏听诊音弱,心率67次/分,律齐,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10.64*109/l血红蛋白134g/l血小板187*109/l,心肌酶:肌酸激酶3540u/l,肌酸激酶同工酶365u/l,乳酸脱氢酶2250u/l;bnp1865pg/ml,肝肾功:谷丙转氨酶114u/l谷草转氨酶747u/l肌酐64umol/l,电解质:血钾4.46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异常q波完全性左束支阻滞st-t段改变,心脏超声:左心增大,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临床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2、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急诊行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狭窄100%,回旋支中段狭窄50-60%,右冠中段狭窄50-60%。于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术后规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调脂药物。患者心前区疼痛明显缓解,但仍不能平卧,双肺存在湿性啰音。给予利尿药物(呋塞米20mg2/日口服,螺内酯20mg2/日口服)仍不能明显缓解胸闷症状,给予本发明制剂,每日2次。当日胸闷症状稍好转,第3日可平卧,同时bnp含量明显下降。使用7天后,患者行走500米未出现胸闷、气短。第14日患者出院。嘱患者规律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心力衰竭药物。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病例4:

姓名:王某,女,45岁,患者缘于2003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于济南军区总医院确诊为纵膈淋巴瘤侵犯双肺,于2003年5月29日至2003年9月27日行chop方案化疗8次(具体不详),并行局部放疗。疗程结束后出院。2004年2月患者出现胸闷、心慌症状,行肺部ct提示:右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术抽取心包积液150ml,并行becop方案化疗3周,治疗后症状缓解。2005年3月16日于我院行心脏超声提示:心包积液、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关闭不全,胸部正位片提示:右侧胸腔积液、左上肺部分纤维化,给予胸腔灌注白细胞介素-2及口服中药治疗后病情稳定。之后间断发作心慌、胸闷,给予抗感染、利尿、心包引流后症状缓解。2017年6月24日患者再次出现心慌、胸闷症状,入我院治疗。体温36.3℃,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慢性病容,肺部未闻及杂音,心率90次/分,律齐,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轻中度水肿。心电图:窦性心律心肌缺血。血常规:白细胞6.4*109/l血红蛋白142g/l血小板118*109/l,电解质:血钾3.75mmol/l,钠138.1mmol/l,氯97.1mmol/l,bnp2207pg/ml,肝肾功:谷丙转氨酶35u/l谷草转氨酶22u/l肌酐59umol/l,心脏超声:室间隔增厚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少-中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临床诊断:1、放射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2、恶性淋巴瘤放化疗后。入院后给予强心(地高辛0.125mg1/日口服)、利尿(呋塞米20mg2/日口服,螺内酯20mg2/日口服)、扩冠(硝酸异山梨酯5mg3/日口服),患者胸闷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给予本发明制剂,每日2次。当日起胸闷症状稍好转,第3日双下肢水肿减轻,同时bnp含量明显下降。使用7天后胸闷、气短症状消失。第10日患者出院。嘱患者预防感冒及控制饮水、按时服药,随访3月未再发作。

病例5:

姓名:王某某,男,82岁,患者缘于2013年3月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症状,症状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休息后可逐渐缓解,未正规治疗。后上诉症状反复发作,伴双下肢浮肿,就诊于我院,行心脏超声: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提示:前降支狭窄约40%,右冠、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给予抗血小板、调制、强心、利尿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2017年4月24日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为黄色额粘痰,伴发热、活动耐量下降及双下肢浮肿。就诊于当地卫生所给予痰热清输液后症状不见明显好转,于2017年4月26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170/100mmhg,自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1/日”,血压控制尚可;前列腺增生病史20年,未正规治疗。体温37.4℃,脉搏50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46/80mmhg,精神欠佳,双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50次/分,律齐,心音低顿,双下肢中度水肿。血常规:白细胞15.3*109/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120*109/l,电解质:血钾3.57mmol/l,钠143.4mmol/l,氯110.7mmol/l,bnp6649pg/ml,肝肾功:谷丙转氨酶13u/l谷草转氨酶17u/l肌酐92umol/l,肺ct:双肺下叶可见炎性改变冠脉行走区钙化、胸椎退行性变。临床诊断:1、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2、肺部感染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高血压2级很高危5、前列腺增生。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0g2/日静滴)、强心(地高辛0.125mg1/日口服)、利尿(呋塞米20mg2/日口服,螺内酯20mg2/日口服)、扩冠(硝酸异山梨酯5mg3/日口服)后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好转,但胸闷症状仍较重,给予本发明制剂,每日2次。第3日起胸闷症状稍好转,第5日双下肢水肿减轻。使用16天后,胸闷、气短消失。第23日患者出院。嘱患者规律服药,随访3月未再发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