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水压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8064发布日期:2019-01-05 10:3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水压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水压按摩器。



背景技术:

文献号为cn201930408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水压按摩器,包括按摩功能部,按摩功能部前端安装有脉冲按摩装置,脉冲按摩装置上安装有按摩头,按摩功能部后端连接有手柄,该手柄上设置有控制开关,这种手持按摩器的按摩功能部后端连接有手柄,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手持手柄将按摩头对着需要按摩的部位进行按摩,使用方便,产品的体积比现有产品大为缩小,便于携带和人们在旅途中使用。

上述专利的按摩头为市场上常见的硬质按摩头,在按摩过程中,无法灵活控制按摩的力度,而需要通过用户手部额外施加按压力来增减力度,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以水流为按摩动力的一种手持水压按摩器。

为实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手持水压按摩器,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手柄部,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手柄部一端的电机安装座。

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端密封连接有弹性密封罩。

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端成型有叶轮座;所述叶轮座与弹性密封罩之间填充有水;所述叶轮座侧壁下端成型有将所述叶轮座外侧与叶轮座内侧导通的叶轮座进水孔。

所述叶轮座内转动安装有用于产生按摩水流的叶轮;所述电机安装座内安装有驱动所述叶轮转动的电机。

所述叶轮包括圆形槽体形状的叶轮外壳,以及成型在所述叶轮外壳内底部且呈圆周阵列设置的多个叶片;叶轮外壳的内壁下部具有一个凹弧形的导流壁;所述叶轮外壳底部中心成型有叶轮进水孔;所述叶轮外壳下端位于所述叶轮进水孔外周成型有叶轮连接架;所述叶轮连接架与所述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叶轮连接架侧壁成型有连通叶轮座进水孔与叶轮进水孔的连接架进水孔。

所述叶轮座内位于所述叶轮外壳上方转动连接有喷水盘;所述喷水盘上对应叶片的外周位置沿周向成型有一个以上的喷水孔。

所述喷水盘下端对应叶片外周位置成型有多个阻流块。

所述叶轮座上端位于所述喷水盘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喷水盘上端外周成型有多个转动单向齿;所述固定圈下端成型有与所述转动单向齿配合的固定单向齿;当叶轮反转时,固定单向齿与转动单向齿在周向上相对滑动,使喷水盘相对叶轮座转动;当叶轮正转时,固定单向齿与转动单向齿卡紧,使喷水盘与叶轮座相对固定。

所述手柄部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固定圈外侧壁成型有多个凸块;相邻的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形成回流通道。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叶片上端固定连接有叶轮盖;所述叶轮盖的外壁与叶片外端处于同一圆周。

所述叶轮盖下端成型有与各个叶片上端固定插接的叶片连接槽。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电机包括密封连接在电机安装座内的,以及转动连接在定子中心的转子;所述转子上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叶轮连接架固定连接的转子架;所述叶轮座内底部成型有叶轮定位口;所述转子架位于叶轮定位口内,所述转子架上端与叶轮定位口上端平齐。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端位于所述叶轮座外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按摩头;所述弹性按摩头的高度高于所述固定圈上端。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手柄部侧壁安装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启动按钮、模式按钮、加速按钮、减速按钮;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电机带动叶轮正转时,叶轮转动,叶轮进水孔产生负压,使叶轮座外侧的水经过叶轮座进水孔、连接架进水孔、叶轮进水孔进入叶轮座内,接着从叶片外周甩出,并沿叶轮外壳的内壁上升,从喷水孔喷出,作用在弹性密封罩上端;与此同时,正转的水流对阻流块产生周向的推力,同时对喷水盘产生向上的推力,但由于固定单向齿与转动单向齿卡紧,使得喷水盘无法转动。

当电机带动叶轮反转时,反转的水流对阻流块产生周向的推力,对喷水盘产生向上的推力,并且此时固定单向齿与转动单向齿在周向上能够相对滑动,使得喷水盘进行转动,进而改变喷水孔喷水的位置。

用户在使用本发明时,将弹性密封罩贴在需要按摩的部位,按下启动按钮,电机开始正转。

叶轮产生的水流从喷水孔喷出,并对弹性密封罩上端产生推力,使用户感受到按压的按摩效果。

按下模式按钮,叶轮开始反转,水流推动阻流块,喷水盘转动,改变喷水孔喷水位置,进而改变按摩位置,当喷水孔达到合适位置时,再次按下模式按钮,电机正转,喷水盘不转动,使固定位置进行喷水按摩。

当电机反转时,长时间不再按下模式按钮,使得喷水盘持续转动,喷水孔喷出的水对某一区域进行均匀的按摩。

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从而达到对某一位置的集中按摩或对改变按摩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机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是本发明喷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是本发明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叶轮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喷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固定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喷水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22是左右相邻两个铁芯单元配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两个铁芯单元相对转动过程a部位置的放大图。

图24是铁芯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的b部结构放大图。

1、壳体;11、电机安装座;12、手柄部;13、控制电路板;14、叶轮座;141、叶轮定位口;142、叶轮座进水孔;143、连接套;15、弹性按摩头;16、弹性密封罩;17、密封罩定位圈;18、密封罩固定圈;1a、上壳体;1b、下壳体;2、固定圈;21、固定单向齿;22、凸块;23、喷水罩滑槽;3、喷水盘;30、阻流块;31、转动单向齿;32、喷水孔;33、喷水孔b;34、卡头;4、叶轮;40、叶轮盖;401、叶片连接槽;402、套接管;41、叶轮外壳;411、导流壁;412、叶轮进水孔;42、叶片;43、叶轮连接架;431、连接架进水孔;5、电机;51、定子;510、铁芯单元;51a、第一端部铁芯;51b、第二端部铁芯;511、轭铁部;512、绕组安装部;513、凸部;5131、第一弧形部;5132、第二弧形部;5133、定位面;514、凹部;515、铰接孔;52、转子;53、转子架;6、阀片;61、滑槽;62、正转喷水孔;63、反转喷水孔;7、喷水罩;71、凸条;72、吸附磁铁;73、第一喷水孔;74、第二喷水孔;75、第三喷水孔;8、转动盘;81、喷水槽;82、定位磁铁;83、喷水槽进水口;84、转动单向齿a;85、阻流块a。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手持水压按摩器,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包括手柄部1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手柄部一端的电机安装座11。

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端密封连接有弹性密封罩16。

所述弹性密封罩由柔软材质的隔水布料制成。

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端成型有密封罩定位圈17;所述密封罩定位圈外周固定连接有密封罩固定圈18;所述弹性密封罩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在所述密封罩固定圈与密封定位圈之间。所述密封罩固定圈的上端内周成型有内凸圈,内凸圈的内周下端成型有下凸圈,所述密封罩固定圈内壁、内凸圈以及下凸圈之间形成一个开口朝下的环形槽;所述弹性密封罩的下端部具有一个卡在环形槽内的卡紧圈(若弹性密封罩为防水布料,卡紧圈可通过在弹性密封罩下端位置进行多次缝接形成;弹性密封罩也可以由橡胶材料一次成型)。上述结构配合密封胶确保弹性密封罩与电机安装座之间连接牢固并达到良好的密封性能。

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端成型有叶轮座14;所述叶轮座与弹性密封罩之间填充有水;所述叶轮座侧壁下端成型有将所述叶轮座外侧与叶轮座内侧导通的叶轮座进水孔142。

所述叶轮座内转动安装有用于产生按摩水流的叶轮4;所述电机安装座内安装有驱动所述叶轮转动的电机5。

所述叶轮包括圆形槽体形状的叶轮外壳41,以及成型在所述叶轮外壳内底部且呈圆周阵列设置的多个叶片42;叶轮外壳的内壁下部具有一个凹弧形的导流壁411;所述叶轮外壳底部中心成型有叶轮进水孔412;所述叶轮外壳下端位于所述叶轮进水孔外周成型有叶轮连接架43;所述叶轮连接架与所述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所述叶轮连接架侧壁成型有连通叶轮座进水孔与叶轮进水孔的连接架进水孔431。

叶轮产生的水流沿叶轮座内壁上升,并从喷水孔喷出,导流壁减少了水流方向变化时(由径向变为轴向)的阻力。

所述叶轮座内位于所述叶轮外壳上方转动连接有喷水盘3;所述喷水盘上对应叶片的外周位置沿周向成型有一个以上的喷水孔32。

所述喷水盘下端对应叶片外周位置成型有多个阻流块30;所述阻流块在叶片产生水流的驱动下使喷水盘产生转动的趋势。

所述叶轮座上端位于所述喷水盘上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圈2;所述喷水盘上端外周成型有多个转动单向齿31;所述固定圈下端成型有与所述转动单向齿配合的固定单向齿21;当叶轮反转时,固定单向齿与转动单向齿在周向上相对滑动,使喷水盘相对叶轮座转动;当叶轮正转时,固定单向齿与转动单向齿卡紧,使喷水盘与叶轮座相对固定。

所述手柄部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

当电机带动叶轮正转时,叶轮转动,叶轮进水孔产生负压,使叶轮座外侧的水经过叶轮座进水孔、连接架进水孔、叶轮进水孔进入叶轮座内,接着从叶片外周甩出,并沿叶轮外壳的内壁上升,从喷水孔喷出,作用在弹性密封罩上端;与此同时,正转的水流对阻流块产生周向的推力,同时对喷水盘产生向上的推力,但由于固定单向齿与转动单向齿卡紧,使得喷水盘无法转动。

当电机带动叶轮反转时,反转的水流对阻流块产生周向的推力,对喷水盘产生向上的推力,并且此时固定单向齿与转动单向齿在周向上能够相对滑动,使得喷水盘进行转动,进而改变喷水孔喷水的位置。

所述固定圈外侧壁成型有多个凸块22;所述凸块与弹性密封罩内壁相抵;相邻的两个所述凸块之间形成回流通道。

从喷水孔喷出的水将从回流通道流至叶轮座外壁下部,以便进入叶轮中。

所述叶片上端固定连接有叶轮盖40;所述叶轮盖的外壁与叶片外端处于同一圆周;相邻两个叶片与叶轮壳体内底面、叶轮盖之间形成管状的空间,利于增加叶轮壳体内叶片外端与内端位置之间的水压差。

所述叶轮盖下端成型有与各个叶片上端固定插接的叶片连接槽401。

所述电机包括密封连接在电机安装座内的51,以及转动连接在定子中心的转子52;所述转子上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叶轮连接架固定连接的转子架53;所述叶轮座内底部成型有叶轮定位口141;所述转子架位于叶轮定位口内,所述转子架上端与叶轮定位口上端平齐。

所述转子为永磁转子。由于定子密封连接在电机安装座内,使得转子无需与叶轮定位口密封连接,减小了转子与叶轮定位口的摩擦。

所述定子内同轴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端延伸至叶轮内;所述转子架转动连接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叶轮盖下端成型有与所述定位柱转动连接的套接管402。

所述叶轮连接架下部外壁为非圆形结构;所述转子架上端与叶轮连接架下端插接并通过卡扣固定连接。

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端位于所述叶轮座外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按摩头15;所述弹性按摩头的高度高于所述固定圈上端。

用户在喷水按摩的同时,弹性按摩头可进行辅助按摩,同时能够增大与按摩部位的摩擦,避免在按摩过程中由于弹性密封罩上端过于光滑,按摩的水流使本发明产生振动进而导致本发明移动。

所述手柄部侧壁安装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启动按钮、模式按钮、加速按钮、减速按钮;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控制器电连接。

一次按下启动按钮,电机开始正转;再次按下启动按钮,电机停止转动。

一次按下模式按钮,电机反方向转动。

一次按下加速按钮,电机加快转动。

一次按下减速按钮,电机减慢转动。

所述壳体在制造过程时,结构上包括上壳体1a、下壳体1b;所述叶轮座成型有所述上壳体上端。

用户在使用本发明时,将弹性密封罩贴在需要按摩的部位,按下启动按钮,电机开始正转。

叶轮产生的水流从喷水孔喷出,并对弹性密封罩上端产生推力,使用户感受到按压的按摩效果。

按下模式按钮,叶轮开始反转,水流推动阻流块,喷水盘转动,改变喷水孔喷水位置,进而改变按摩位置,当喷水孔达到合适位置时,再次按下模式按钮,电机正转,喷水盘不转动,使固定位置进行喷水按摩。

当电机反转时,长时间不再按下模式按钮,使得喷水盘持续转动,喷水孔喷出的水对某一区域进行均匀的按摩。

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从而达到对某一位置的集中按摩或对改变按摩位置。

实施例2

根据图11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喷水盘下端位于所述叶轮上方转动安装有阀片6;所述阀片上端成型有能够与各个喷水孔分别连通的正转喷水孔62;所述喷水盘上异于所述喷水孔的位置成型有喷水孔b33,喷水孔b与喷水盘中心的距离小于喷水孔与喷水盘中心的距离;所述阀片上成型有与所述喷水孔b处于同一圆周的反转喷水孔63;

所述阀片外周成型有弧形的滑槽61;所述喷水盘下端外侧成型有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的卡头34;所述卡头与阀片下端卡接,使阀片与滑槽无法进行轴向移动。

所述喷水孔与正转喷水孔正对时,喷水孔b与反转喷水孔相互错开,卡头处于滑槽一侧的端部;所述喷水孔b与反转喷水孔正对时,喷水孔与正转喷水孔相互错开,卡头处于滑槽另一侧的端部。

所述阻流块位于所述阀片下端。

电机正转时,水流推动阻流块正转,当卡头与滑槽在正转方向极限位置配合后,阀片与喷水盘无法继续转动,此时正转喷水孔分别与喷水孔相对,使得喷水孔在某一位置持续喷水,对按摩部位进行按摩。

长时间保持电机反转状态,当卡头与滑槽在反转方向极限位置配合后,阀片带动喷水盘持续反转,此时反转喷水孔与喷水孔b相对,使喷水孔b独自进行喷水按摩;在电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喷水孔b进行喷水,对按摩部位的按摩力度大于喷水孔喷水的按摩力度,同时进行转动,使得弹性密封罩所覆盖的区域均匀的受到力度更大的按摩效果。

实施例3

根据图15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叶轮座上端成型有连接套143;所述连接套内转动插接有转动盘8;所述转动盘下端对应叶片外周位置成型有多个阻流块a85;所述叶片产生的水流能够对阻流块a产生推力。

所述转动盘内成型有两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喷水槽81;所述转动盘底部成型有连通喷水槽与叶轮外壳的喷水槽进水口83。

所述转动盘外壁成型有与所述固定单向齿配合的转动单向齿a84。

所述固定圈内位于所述转动盘上方滑动连接有喷水罩7;所述固定圈内壁成型有喷水罩滑槽23;所述喷水罩外壁成型有与所述喷水罩滑槽卡接的凸条71,使得喷水罩与固定圈周向固定;所述喷水罩滑槽的高度大于凸条的高度,使得喷水罩能够相对固定圈上下滑动。

所述喷水罩上沿周向等距成型有三组喷水罩喷水孔;三组所述喷水罩喷水孔包括有能够与喷水槽连通的一对第一喷水孔73、一对第二喷水孔74和一对第三喷水孔75;且第一喷水孔73、第二喷水孔74、第三喷水孔75距离喷水罩轴线的距离依次减小。

所述转动盘内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磁铁82;所述喷水罩内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定位磁铁相互吸引的吸附磁铁72;吸附磁铁的数量与喷水罩喷水孔的数量相同,且各个吸附磁铁等角度分布于喷水罩上;当定位磁铁与一个吸附磁铁正对吸引时,位于同一直径上的两个喷水罩喷水孔与两个喷水槽对应连通。

位于同一直径上的两个喷水罩喷水孔所喷射出的水流适合对四肢进行按摩,由于不同用户体型不同,按摩位置不同(比如说按摩手臂时需要两个喷水罩喷水孔具有较小的距离,而按摩腿部时需要两个喷水罩喷水孔具有较大的距离),通过设置三对距离不同的喷水罩喷水孔方便用户根据需要进行切换。

电机正转时,叶轮产生的水流从喷水槽进水口进入喷水槽,并从与喷水槽相对的喷水罩喷水孔喷出,对用户进行按摩;此时转动盘不转动。

控制电机反转设定时间(比如2-3s),由于固定单向齿与转动单向齿a在周向上能够相对滑动,叶轮产生的水流推动阻流块a,且此时水流对阻流块a的推力大于定位磁铁与吸附磁铁之间的吸引力,阻流块a带动转动盘转动至定位磁铁与下一位置的吸附磁铁相互吸引,从而使下一位置的喷水罩喷水孔与喷水槽连通,进而改变喷水按摩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机反转过程中,当喷水罩喷水孔与喷水槽位置错开后,喷水槽形成一个封闭空间,水流无法流出,使得叶轮产生的水流对转动盘产生向上的推力,转动盘相对固定圈向上移动,喷水罩与转动盘之间产生缝隙,减小了转动盘转动时的摩擦力,使转动盘转动的更加容易,紧接着,水流将进入缝隙并从各个喷水罩喷水孔流出,减小了水流对喷水罩的推力,进而使得定位磁铁能够在电机停止反转后刚好与下一位置的吸附磁铁相互吸紧,从而使下一位置的喷水罩喷水孔与喷水槽连通。而在电机正转时,定位磁体与吸附磁体配合吸紧使喷水罩下端与转动盘上端紧密相抵而处于相对密封的状态,使喷水槽内的水大部分从与之正对的喷水罩喷水孔喷射出。

实施例4

根据图20至图25所示,本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以及绕制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包括有沿电机轴向拼接在一起的多个铁芯组,每个铁芯组包括有沿电机轴向拼接在一起的2-5个铁芯层,每个铁芯层包括有多个铁芯单元510,每个铁芯单元包括有轭铁部511以及连接在轭铁部内侧中间的绕组安装部512,每个铁芯层的铁芯单元能够通过轭铁部围成圆环形状。

所述轭铁部的一端为凹部514,另一端为凸部513,所述轭铁部上位于凸部一侧设有铰接部,相邻两个铁芯层的铁芯单元的凹部、凸部交错设置;位于不同铁芯组上的左右相邻铁芯单元的铰接部转动连接。

图中所示的铰接部为圆形的铰接孔515,同一周向位置的铰接孔之间通过铰接轴实现转动连接。另外,铰接部也可以通过在铁芯单元上冲压成上凸下凹或上凹下凸的锥形铰接结构,上下位置的铁芯单元拼接在一起后沿轴向的各个铰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铰接轴的功能。

所述铰接部位于轭铁部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所述凸部侧壁为圆弧形的弧形部,弧形部的圆弧直径大于轭铁部的宽度,且弧形部的圆心与电机轴心的距离小于铰接部的转动中心与电机轴心的距离;所述凹部的侧壁形状与凸部的侧壁形状相适应。

左右相邻的铁芯单元相对铰接部转动至位于一个圆环上时,所述凸部和凹部的侧壁相贴合,左右相邻的铁芯单元相对铰接部转动至不位于一个圆环上时,所述凸部和凹部的侧壁之间相远离。

所述弧形部包括有同圆心设置的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第一弧形部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二弧形部的圆弧半径,且第一弧形部相对第二弧形部靠近绕组安装部;所述凸部侧壁位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位置形成一个定位面5133。

左右相邻的铁芯单元相对铰接部转动至位于一个圆环上时,所述凸部和凹部的侧壁之间形成过盈配合连接。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定子铁芯处于展开状态时左右相邻两个铁芯单元的凸部、凹部之间不接触,相比于现有的方案,本发明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左右相邻的铁芯单元相对铰接部转动时(定子铁芯未拼成圆环状态前)阻力较小,便于将展开状态的定子铁芯安装到治具上进行绕线:二是避免了凹部、凸部在定子铁芯未拼成圆环状态前产生摩擦造成磨损甚至变形而增大气隙(定子铁芯拼成圆环状态后)。

进一步的,通过铰接部转动各个铁芯单元使定子铁芯拼成圆环状态时,左右相邻两个铁芯单元的凸部、凹部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在凸部、凹部产生相互接触之后,若凸部、凹部部分接触位置产生应力,应力方向大致位于铰接部的半径方向上,不会使相邻铁芯单元之间产生反向转动;进一步的,相比于现有的方案可能造成接触位置为线接触的缺陷,本发明在左右相邻两个铁芯单元的凹部、凸部转动到位(两个铁芯单元同圆心状态)的过程中,相对铰接部转动相同角度时,凹部、凸部之间间隙的减小幅度变化相对缓慢,凹部、凸部之间能够形成面接触(可能局部存在应力),至少是部分面接触或多线接触,从而能够显著减小相邻铁芯单元之间的气隙,从而减少漏磁,提高了电机的效率。

所述弧形部所处圆弧的直径尺寸为扼铁部宽度尺寸的1.05-1.2倍。当弧形部的直径相比于轭铁部的宽度而言较大时,会导致定子铁芯展开状态时,凸部的内侧相相邻铁芯单元的轭铁部的内侧突出,会影响绕组安装部的绕线,影响绕线的满槽率。故在保证定子铁芯展开状态凸部和凹部侧壁之间不接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弧形部所处圆弧的直径就可以减少对绕组的影响。

展开状态的定子铁芯两端部位置的铁芯单元为第一端部铁芯51a和第二端部铁芯51b;第一端部铁芯的轭铁部的一端与相邻的铁芯单元相适应,另一端为外凸的连接凸起;第二端部铁芯的轭铁部的一端与相邻的铁芯单元相适应,另一端为内凹的连接凹陷,连接凸起和连接凹陷形状相匹配。在定子铁芯拼成圆环状态后,将第一端部铁芯和第二端部铁芯焊接使定子铁芯定型。为了提高各个铁芯单元的同心度,可将左右相邻的铁芯单元之间也进行焊接。

所述弧形部包括有同圆心设置的第一弧形部5131和第二弧形部5132,第一弧形部的圆弧半径大于第二弧形部的圆弧半径,且第一弧形部相对第二弧形部靠近绕组安装部;所述凸部侧壁位于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之间的位置形成一个定位面5133。这样在将相邻两个铁芯单元转动至同圆心状态的过程中,能够用于判断铁芯单元是否转动到位,所述定位面大致上沿定子铁芯的圆周方向,仅起到定位左右,对磁场的影响可以忽略。

每个铁芯组包括有沿电机轴向拼接在一起的2-5个铁芯层。在不对定子铁芯磁场造成显著影响的情况下,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快拼装铁芯单元的速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