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48431发布日期:2018-12-11 23:47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难愈性创面又称难治性创面、慢性创面,目前尚缺乏明确统一的定义。国际伤口愈合学会将其定义为无法通过正常有序且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全愈合的创面。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指各种原因形成的体表创面,经1~3个月(时间并非完全绝对)以上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合倾向者。从病理生理角度而言,皮肤组织缺损后不能规律有序地进行组织学修复,从而引起的经久不愈创面称为难愈合创面。这类患者常继发于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截瘫)等,呈现出“伤中带病、病中带伤”特点,包括血管性溃疡(动脉闭塞硬化性溃疡、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感染性溃疡、化学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压迫性溃疡、神经营养不良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毒蛇咬伤性溃疡、烧伤后瘢痕溃疡等等。具有涉及人群多、主要发病人群年龄高、累及学科多、病理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占用和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巨大等特点,是一种严重危害身心健康、降低生活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慢性病的特点,也是国际上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又是多发生于代谢性疾病或老年性疾病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溃疡、长期卧床导致的压迫性溃疡以及下肢循环障碍导致的溃疡等,其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化社会和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重要医疗负担之一。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美国和丹麦等),慢性难愈合创面在人群的发生率约为1%~2%;在发展中国家,尽管近两年没有一个完整的调查统计,但以往的资料显示在外科住院病人中占3%左右。前几年我国2万余例涉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专项调查显示,我国i型糖尿病伴有下肢血管并发症者占2.6%,ⅱ型糖尿病为5.2%,总计为5%。单病种所耗费的医疗支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变化,如在美国压迫性溃疡在住院病人的发生率为1.5%~10.27%,每年耗费在5-8.5亿美元,其中在医院内的开支为2.2~3.6亿美元,每位患者支出约在1万美元以上。因此,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防治必须摆在现代社会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位置。以往造成难愈性创面的主要原因是烧伤,随着社会和医疗技术的发展,难愈性创面的病因更为复杂多样,包括:1.烧伤烫伤车祸等各种外伤;2.压迫性溃疡;3.血管性疾病比如静脉曲张,血管炎等;4.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5.免疫性疾病,如通风等;6.放射性溃疡;7.感染性溃疡,各种感染引起尤其一些慢性感染,比如结合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8.人工材料置入,各种人工材料如钛网置入人体后外露导致难愈性创面形成非常常见。难愈性创面形成机制复发,往往是多因素共同导致。包括1、局部血供差:创面修复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血供不足势必影响创面愈合。2.异物残留:体内的异物会引发机体的排斥反应,使创面组织长期处于炎性反应阶段影响创面愈合。3.细胞因子分泌减少或者受体间信号传导障碍:细胞因子主要是由免疫细胞、血小板、组织细胞等分泌,通过与细胞特异的膜受体结合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参与创面修复。研究发现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表皮生长因子等多个生长因子在慢性创面组织内含量下降或者功能障碍。4.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主要功能是降解细胞外基质,可由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分泌合成。基质技术蛋白酶和其抑制剂相互配合协调来完成创面修复和重塑。两者的失衡,严重影响了胶原合成,使创面难以愈合。5.细菌生物膜:细菌生物膜是细菌及其产物、坏死组织、细胞外基质等包埋于创面形成的一种膜性结构。细菌生物膜一旦形成将极大阻碍创面愈合。因此,及时破坏并消除创面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对于难愈创面的治愈具有积极作用。6.电场:皮肤损伤后,伤口与正常皮肤之间形成侧方电场,这些电场有细胞趋化作用,利于细胞迁移和创面愈合,难愈性创面中的电场往往存在异常。有研究证实脉冲电磁场可以促进难愈性创面的愈合。慢性难愈合创面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例如大面积创面烧伤、糖尿病溃疡、压迫性溃疡等。经过学者的研究发现,创面恶化最主要原因是创面细菌感染。临床医学上,大多使用抗感染方法来治疗细菌感染,但是细菌很容易形成耐药性,使得感染很难控制,导致病情继续恶化。所以,能够有效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寻求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方案,在临床当中极为需要。最近几年来,国外很多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慢性感染创面都会形成细菌生物膜存在于中,并与细菌的耐药性、创面难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直接联系,生物膜具有极强的耐药性而且能够长期存活,给治疗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困难,所以,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克服其耐药性,增加抗生素抑制细菌功效,成为临床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感染的有效措施。以上这些因素容易增加患者痛苦和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到来思想和经济的双重负担。技术实现要素:鉴以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长期使用的安全环保非抗生素的医用功能性液体敷料,具有“物理抗菌”、“隐形纱布”双重功效,同时兼具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止血、止痛、防止粘连等多重功效,适用于皮肤、粘膜或创面感染的治疗,尤其对难愈合性创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含0.26-0.4%的固体原料,余量为水,其中,所述的固体原料包括以下组份:有机硅季铵盐10-75%,壳聚糖季铵盐15-85%,尿囊素1-8%,维生素c1.2-3%,海藻酸钙2-6%,固体原料各组份之和为100%。优选的,所述的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含0.3%的固体原料,余量为水,其中,所述的固体原料包括以下组份:有机硅季铵盐30%,壳聚糖季铵盐55%,尿囊素8%,维生素c3%,海藻酸钙4%,固体原料各组份之和为100%。优选的,海藻酸钙的粒径为10-80μm。更优选的,海藻酸钙的粒径为70μm。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硅季铵盐溶于水配置成2-3w/w%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将尿囊素、海藻酸钙、维生素c按配方量称好,加水溶解;2)在搅拌罐里加入水,搅拌速度为20-30转/分钟,先加入壳聚糖季铵盐,使其完全溶解,时间1-2小时;再边搅拌边加入步骤1)制备的2-3w/w%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充分搅拌30-45分钟;最后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尿囊素、海藻酸钙、维生素c的水溶液,搅拌速度为30-50转/分钟,充分搅拌,时间3-4小时;3)将步骤2)所得混合溶液过滤至容器中,隔夜除尽气泡,次日测定固体含量在0.26-0.4%,ph值在4.6-7.5的半成品,无菌检测合格后,瓶体分装,即为成品。优选的,步骤1)中,有机硅季铵盐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优选的,步骤3)中,ph值为5.3。优选的,步骤1)中,将尿囊素和维生素c加水溶解后,调节ph为5.0,加入海藻酸钙,调节ph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a.当本发明液体敷料喷雾至创面表面,即可形成分子级隐形抗菌膜,直接破坏难愈合性创面表面已经形成的细菌生物膜,增加抗生素抑制细菌功效,而且在不影响皮肤或创面固有属性的同时,可使创面增加长效抗菌、隔离病原菌、安全抗菌等各种属性,确保皮肤或创面彻底清除感染源,持久抵抗细菌的侵袭。b.将本发明液体敷料喷洒于创面后形成的抗菌膜对创面起到保护性软垫作用,还可减少身体移动时所产生的逆行阻力及剪切力,持久抵御致病菌感染。c.本发明液体敷料成分中同时含有机硅季铵盐、壳聚糖季铵盐、尿囊素、维生素c、海藻酸钙,且各组份配比合理,协同增效,起到抗菌、消毒、止血、止痛、抗渗出、防止粘连、促进愈合等作用,具有传统消毒药和卫生敷料不能起到的作用,对难愈合性创面具有显著疗效。d.本发明所提供的液体敷料的制备方法,针对各组份的化学性质而设计,合理调整各组份的添加次序以及各步骤的工艺参数,使本发明的液体敷料性能更稳定,治疗效果更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含0.26%的固体原料,余量为水,其中,所述的固体原料包括以下组份:有机硅季铵盐10%,壳聚糖季铵盐85%,尿囊素1.8%,维生素c1.2%,海藻酸钙(粒径为10μm)2%,固体原料各组份之和为100%。所述的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硅季铵盐溶于水配置成3%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将尿囊素和维生素c加水溶解后,调节ph为5.0,加入海藻酸钙,调节ph6.0;2)在搅拌罐里加入水,设定搅拌机搅拌速度为30转/分钟,先加入壳聚糖季铵盐,使其完全溶解,时间2小时;再边搅拌边加入步骤1)制备的3%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充分搅拌45分钟;最后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尿囊素、海藻酸钙、维生素c的水溶液,设定搅拌机搅拌速度为50转/分钟,充分搅拌,时间4小时;3)将步骤2)所得混合溶液过滤至容器中,隔夜除尽气泡,次日测定固体含量在0.26%,ph值在4.6的半成品,无菌检测合格后,瓶体分装,即为成品。实施例2一种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含0.4%的固体原料,余量为水,其中,所述的固体原料包括以下组份:有机硅季铵盐75%,壳聚糖季铵盐15%,尿囊素1%,维生素c3%,海藻酸钙(粒径为80μm)6%,固体原料各组份之和为100%。所述的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硅季铵盐溶于水配置成3%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将尿囊素和维生素c加水溶解后,调节ph为5.0,加入海藻酸钙,调节ph6.0;2)在搅拌罐里加入水,设定搅拌机搅拌速度为30转/分钟,先加入壳聚糖季铵盐,使其完全溶解,时间2小时;再边搅拌边加入步骤1)制备的3%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充分搅拌45分钟;最后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尿囊素、海藻酸钙、维生素c的水溶液,设定搅拌机搅拌速度为50转/分钟,充分搅拌,时间4小时;3)将步骤2)所得混合溶液过滤至容器中,隔夜除尽气泡,次日测定固体含量在0.4%,ph值在7.5的半成品,无菌检测合格后,瓶体分装,即为成品。实施例3一种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含0.3%的固体原料,余量为水,其中,所述的固体原料包括以下组份:有机硅季铵盐30%,壳聚糖季铵盐55%,尿囊素8%,维生素c3%,海藻酸钙(粒径为70μm)4%,固体原料各组份之和为100%。所述的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硅季铵盐溶于水配置成3%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将尿囊素和维生素c加水溶解后,调节ph为5.0,加入海藻酸钙,调节ph6.0;2)在搅拌罐里加入水,设定搅拌机搅拌速度为30转/分钟,先加入壳聚糖季铵盐,使其完全溶解,时间2小时;再边搅拌边加入步骤1)制备的3%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充分搅拌45分钟;最后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尿囊素、海藻酸钙、维生素c的水溶液,设定搅拌机搅拌速度为50转/分钟,充分搅拌,时间4小时;3)将步骤2)所得混合溶液过滤至容器中,隔夜除尽气泡,次日测定固体含量在0.3%,ph值在5.3的半成品,无菌检测合格后,瓶体分装,即为成品。实施例4一种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配方与实施例3相同。所述的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硅季铵盐溶于水配置成2%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将尿囊素和维生素c加水溶解后,调节ph为5.0,加入海藻酸钙,调节ph6.0;2)在搅拌罐里加入水,设定搅拌机搅拌速度为20转/分钟,先加入壳聚糖季铵盐,使其完全溶解,时间1小时;再边搅拌边加入步骤1)制备的2%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充分搅拌30分钟;最后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尿囊素、海藻酸钙、维生素c的水溶液,设定搅拌机搅拌速度为30转/分钟,充分搅拌,时间3小时;3)将步骤2)所得混合溶液过滤至容器中,隔夜除尽气泡,次日测定固体含量在0.3%,ph值在5.1的半成品,无菌检测合格后,瓶体分装,即为成品。实施例5一种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配方与实施例3相同。所述的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硅季铵盐溶于水配置成3%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将尿囊素、海藻酸钙、维生素c按配方量称好,加水溶解;2)在搅拌罐里加入水,设定搅拌机搅拌速度为30转/分钟,先加入壳聚糖季铵盐,使其完全溶解,时间2小时;再边搅拌边加入步骤1)制备的3%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充分搅拌45分钟;最后再加入步骤1)制备的尿囊素、海藻酸钙、维生素c的水溶液,设定搅拌机搅拌速度为50转/分钟,充分搅拌,时间4小时;3)将步骤2)所得混合溶液过滤至容器中,隔夜除尽气泡,次日测定固体含量在0.3%,ph值在5.0的半成品,无菌检测合格后,瓶体分装,即为成品。实施例6一种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配方与实施例3相同。所述的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配方量,称取各固体原料和水,混合,搅拌均匀,无菌检测合格后,瓶体分装,即为成品。对比例1一种液体敷料,按质量百分比计,含0.3%的固体原料,余量为水,其中,所述的固体原料包括以下组份:有机硅季铵盐10%,壳聚糖季铵盐65%,尿囊素10%,维生素c5%,海藻酸钙(粒径为70μm)10%,固体原料各组份之和为100%。所述的用于难愈合性创面功能性液体敷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相同。试验例1:1、选择100例264处褥疮均由院外带入。褥疮分期按《护理学基础》分期标准进行,iii期褥疮128处,iv期褥疮136处,通过观察伤口创面和创面细菌培养判断是否为感染伤口。随机分成观察组1~6和对照组1~2,每组33处,iii期褥疮16处,iv期褥疮17处。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褥疮分期、面积及部位等采用apachⅱ评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材料与方法2.1材料观察组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与本发明液体敷料治疗,观察组1~6分别采用实施例1~6的液体敷料;对照组1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与对比例1的液体敷料治疗;对照组2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和0.5%碘伏治疗。2.2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无菌操作下,常规消毒褥疮周围皮肤,用无菌剪剪除坏死组织,以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用干燥无菌纱布将创面的存留液拭干后分别将实施例1~6的液体敷料喷至创面,距离创面约5-8cm,必要时以无菌纱布覆盖,并根据纱布渗出状况更换,初期一般4次/日,渗出减少后1-2次/日;对照组1:同上法,但改为喷洒对比例1的液体敷料;对照组2:同样常规消毒、清洗并拭干后以0.5%碘伏浸湿的纱布贴敷于创面上或填塞于坏死腔内,外用无菌纱布覆盖,初期一般换药4次/日,渗出减少后换药1-2次/日。之后按常规方法护理。2.3疗效判定四周为一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评估各组治疗效果。治愈:创面愈合结痂并脱落,局部组织完全修复;好转:创面缩小或渗出液减少,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无效:用药前与用药后创面无明显变化或恶化。3结果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处)表2愈合时间比较(x±s,d)组别处数好转时间(天)愈合时间(天)观察组1333.55±0.1422±1.14观察组2333.04±0.8721±1.37观察组3332.04±0.6718±1.45观察组4333.67±0.2723±1.87观察组5333.69±0.6224±1.11观察组6333.98±0.1526±1.24对照组1334.79±0.5028±1.40对照组2335.31±0.1430±1.884结果分析从表1、表2可知,观察组1~6的总有效率90.91~100%,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及好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观察组用药4-7天,炎性反应减轻,表面渗出减少,在6天左右肉芽组织生长最为明显,尤以ⅲ褥疮效果明显。试验例21、选择临床收治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住院患者240例,足部破溃至就诊时间为3d至1个月,溃疡直径为1.1~4cm,溃疡深及皮下、肌腱及骨膜不等。根据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病例均为2级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方法2.1对照组2(1)配制溶液:生理盐水500ml+普通胰岛素40u。(2)先用络合碘消毒溃疡周围皮肤,无感染的溃疡,用溶液清洗创面,清除坏死组织后,再用溶液彻底清洗创面。对有脓肿者或创面有脓液或分泌物较多者,先用3%双氧水清洗创面,对脓肿进行切开引流,对创面彻底清创后,再用溶液对创面进行局部清洗至彻底干净。(3)夏季采用暴露疗法,冬季给予红外线灯局部照射,距离应保持30~50cm,每次15~30min,促进血液循环和肉芽组织生长。(4)每日换药3次。2.2观察组1~6、对照组1在对照组2的基础上,于换药局部干燥后,观察组1~6分别给予实施例1~6的液体敷料彻底喷洒,对照组1给予对比例1的液体敷料彻底喷洒。喷洒时距离皮肤15cm,使药液均匀地覆盖在伤口上,每日3次。2.3疗效评定标准溃疡消失,局部组织完全修复为治愈;治疗1个月后溃疡面积缩小、变浅、渗出液减少为好转;治疗1个月后溃疡面积增大,渗出液增多,需改用其他方法为无效。3结果表3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表4两组患者溃疡治愈时间4、结果分析从表3、表4可以看出,观察组1~6治愈率达到80%以上,最高治愈率达到100%,治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可见,使用本发明液体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好、治愈率高,且疗程明显缩短。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