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金属缝合钉的手术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5577发布日期:2019-01-14 19:36阅读:1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金属缝合钉的手术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缝合设备及特殊医疗缝合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金属缝合钉的手术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订书机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办公用品,其开发应用已有一个多世纪。利用订书机可将单页文件、文字资料等装订成册,便于人们检索与翻阅,不易散失。受到订书机的启发,欧洲一位的外科医生——匈牙利人humerhulti突发奇想:探索开发一种类似于订书机那样的医用器械产品,用于缝合伤口,从而大大降低医生缝合伤口的时间。他将这一设想付之实践,并最终于1908年首先开发出类似于订书机那样的医用缝合器。该机重达3.6公斤,能用于普通外科手术后皮肤的缝合,以此取代手工缝合伤口。hulti大夫因此被国际医学界誉为“外科缝合器之父”。早期开发的外科用缝合器使用的“钉书钉”大多为不锈钢制钉,随后欧洲厂商又开发出钛制钉、惰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塑料钉和高柔软性金属制成的伤口缝合扣等(国外将其归入外科缝合钉范畴)。欧洲医师协会将外科缝合器的优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方便易用,节省缝合伤口的时间,从而大大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

二是利用外科用缝合器可对某些特殊器官,如大肠切除病变部位、疝气手术和腹股沟手术等,进行手术后做方便牢固的接合手术。这些特殊器官部位由于处在经常性运动状态(如肠子会蠕动、腹股沟则处于大腿与腹部的结合部,易受到大腿运动的影响),如使用常规羊肠线缝合,伤口一不小心就容易开裂,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三是利用外科用缝合器缝合的断肠等特殊器官接合十分紧密,不会渗漏血液(血水)或肠道内容液体,导致污染腹腔器官,造成炎症等意外事件。

在西方发达国家,普外科、喉科、胸外科及其它手术现在均在使用手术用缝合器,代替人工缝合伤口。

医用缝合器不仅可使用钢钉,也可使用羊肠线或丝线等缝合线。医生视病人不同器官或部位使用不同规格的钢钉或缝合线。至于外科缝合使用的钢钉也有多种不同规格和材质。如弯钉、圆形钉等特殊钉,以及喉科手术用特制钉。现在,欧美医学界使用外科缝合器已相当普及,不仅普外科手术使用缝合器,就连腹腔手术、喉科手术、胸外科手术、整型外科手术等均可使用缝合器进行伤口缝合操作。以光导纤维为基础的腹腔镜和喉镜等先进内窥镜的应用,为外科缝合器的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内窥镜加上电视直视手术中,缝合器更是发挥了手工缝合所无法发挥的作用。外科医生借助电视屏幕和缝合器,可作各种复杂的外科手术。

上世纪90年代使用的外科缝合器普遍使用钢制金属钉,故在伤口愈合后必须再做第二次手术,取出病人腹腔内的钢钉,这意味着病人要开2次刀多受一遍痛苦。2007年后国外医疗器械厂商开发出能被人体组织吸收的“可吸收缝合线或手术用塑料钉”等新型器械产品,这就避免了病人开2次刀的痛苦。这种能被人体吸收的缝合线或塑料钉系利用一种名为“聚乙二醇酸”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其刚度与柔软度均符合医用规定。更重要的是,该材料在一定时间内会自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对人体绝无危害。但事实上迄今使用的外科缝合器用钉仍为钛钢钉。因为这种钉强度高,体积很小,而且对人体器官组织呈惰性,不易引起感染,钛钢钉唯一的缺点是对少数病人会引起过敏,因为钛钢中混杂有微量镍元素,后者会引起皮肤瘙痒和斑疹等症状,至于钛本身则不会引起过敏。尽管如此,钛钢钉也有其优点,即使用ct或mri等医用诊断成像机进行扫描检查时,可清楚地观察到器官缝合部位的愈合程度,便于医生对此作出正确判断,而使用塑料钉则难以达到这一效果。

但目前使用的缝合装置仅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器官的缝合,其采用双层凹陷缝合,双层凹陷缝合由双针缝合与单针缝合组成,在缝合时,需要频繁更换缝合设备,操作繁琐费时,且容易造成感染;而对于胸腔组织和器官的缝合,需要使用一些更小尺寸的缝合装置,主要采用双针缝合法缝合不同层面的组织,现有缝合装置中支撑下颌的宽度过大会导致其不能应用于小长度器官的缝合,且妨碍其穿过狭窄的区域或组织中的导管。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使用范围更广,能够适用于更多缝合方法且可变换尺寸的缝合装置,以克服目前缝合装置不经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采用金属缝合钉的手术缝合装置,包括长方形支撑体、支撑下颌、缝合钉体、缝合钉匣、旋转螺母、缝合钉喷射器和缝合钉喷射器,所述支撑体一端为支撑体主体部分,所述支撑下颌横向设置于支撑体下方,所述支撑下颌上设有平面区域,所述平面区域面向支撑体的主体部分,所述平面区域上设有三排平行的凹陷一、凹陷二、凹陷三,所述凹陷一和凹陷二用于双排缝合操作,凹陷三用于单针缝合操作;所述缝合钉体包含一个长方形中空附属物和一个开放式中空头部,所述附属物可沿支撑体滑动,中空头部开口于所述附属物一端,末端开口面向所述平面区域;所述缝合钉匣插入所述中空头部,缝合钉匣上设有三排末端开口的插槽一、插槽二、插槽三和突出物二,所述插槽一、插槽二、插槽三与平面区域上的凹陷一、凹陷二、凹陷三精确对应排列;所述旋转螺母机械连接于所述支撑体,缝合钉体的中空附属物与所述支撑体协同运动,使所述缝合钉体靠近平面区域,用于后续缝合;所述缝合钉喷射器一和缝合钉喷射器二均包含细长茎部、转换头及三排平行的喷射突出物二,所述细长茎部可沿所述缝合钉体独立滑动,转换头设于所述缝合钉喷射器一和缝合钉喷射器二的一端,当缝合钉喷射器一和缝合钉喷射器二移动时,喷射突出物二占用所述缝合钉匣上的插槽一、插槽二、插槽三;所述缝合钉喷射器一和缝合钉喷射器二采用独立运动方式运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体上的支撑下颌包括锥形的第一下颌部分和第二下颌部分,所述第一下颌部分不可从装置上拆分,所述第二下颌部分可从装置上拆分并设有单排凹陷和突出物。

优选地,所述突出物一与突出物二一端各设有一个孔洞,缝合针一通过孔洞插入突出物一中,缝合针二通过孔洞插入突出物二中。

优选地,第一下颌部分和第二下颌部分的连接与拆分通过锁定装置进行操作,所述锁定装置由设置于第一下颌部分上的孔洞一和孔洞二及螺栓一组成,螺栓一用于快速拆卸第二下颌部分,第二下颌部分上的孔洞与第一下颌部分上的孔洞同轴设置,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螺栓二和弹性薄片,螺栓和螺栓可插入孔洞和中进行第二下颌部分的锁定安装。

优选地,可应用于腹腔或胸腔中器官和组织的缝合操作,所述器官包括手术切除后的残留胃部,十二指肠,大小肠,肺组织及其他器官。

优选地,所述缝合操作包括单独双针缝合与单次顺序进行双针和单针缝合,所述单针缝合用于缝合双针缝合留下的凹陷形成的外鞘。

优选地,所述缝合钉喷射器一的短柄一上设有螺母一,缝合钉喷射器二短柄二上设有螺母二,可拆卸开关可选择安装于螺母一或螺母二上。

优选地,限定叉通过可拆分形式安装于所述中空头部,用于防止待缝合组织或器官从装置上滑脱。

优选地,通过选择停止叉的停留位置,使得缝合钉喷射器一和缝合钉喷射器二在缝合钉刚刚射出后即停止移动,此时喷射突出物二与缝合钉匣的工作面齐平,在缝合钉从缝合钉匣的插槽一、插槽二、插槽三中射出后,喷射突出物二可能会卡住并压迫组织造成损伤,而缝合钉喷射器一和缝合钉喷射器二的上述动作限定主要用于防止突出物二可能造成的组织损伤。

优选地,支撑体1的另一端包含开口,缝合钉体上设置有喷射突出物一,喷射突出物一通过开口装填于支撑体内部,开口上设有肩部,肩部通过旋转螺母锁定于喷射突出物一上,旋转螺母通过左手螺旋旋入喷射突出物一中,所述肩部使缝合钉体与支撑体协同运动。

优选地,所述喷射突出物一与支撑体附属物上设有凹痕。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同大小器官的缝合操作,可单独进行双针缝合或单次顺序进行双针和单针缝合,无须更换缝合装置,可在小尺寸器官或缝合操作空间下载的组织或器官上进行缝合操作,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实用性强,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图1中ii-ii线下部分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标记箭头a方向上的缝合钉匣放大图。

图5为支撑下颌与缝合钉匣接触时的剖面放大图。

其中,1-支撑体,2-支撑下颌,3-平面区域,4-凹陷一,5-凹陷二,6-凹陷三,7-突出物一,8-缝合针一,9-第一下颌部分,10-第二下颌部分,11-孔洞一,12-孔洞二,13-螺栓一,14-螺栓二,15-弹性薄片,16-缝合钉体,17-开口,18-喷射突出物一,19-肩部,20-旋转螺母,21-中空头部,22-缝合钉匣,23-插槽一,24-插槽二,25-插槽三,26-突出物二,27-缝合针二,28-缝合钉喷射器一,281-转换头,282-细长茎部,29-缝合钉喷射器二,30-喷射突出物二,31-短柄一,32-短柄二,33-螺母一,34-螺母二,35-可拆卸开关,36-停止叉,37-限定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采用金属缝合钉的手术缝合装置,包含一个长方形支撑体1,支撑体1的一端设有支撑下颌2,支撑下颌2横向排列于支撑体1的长方形主体部分,支撑下颌2上设有平面区域3,平面区域3面向支撑体1的长方形主体部分。平面区域3上设有三行平行排列的凹陷一4、凹陷二5、凹陷三6(图2),用于弯曲缝合钉的腿部末端。所述凹陷一4和凹陷二5用于交错排列的缝合钉进行双针缝合操作,双针缝合可紧密缝合伤口并有效止血。此缝合操作可应用于组织上各种不同层面的缝合。凹陷三6用于单针缝合操作,单针缝合仅用于待缝合器官的表层缝合。

缝合针一8插入突出物一7上的孔洞中,用于配合上述平面区域3中的设置进行组织和器官操作。

支撑下颌2包含两个可拆分部分,分别为第一下颌部分9和第二下颌部分10,可拆分部分9包含凹陷一4和凹陷二5(图2),用于双针缝合,而第二下颌部分10包含单排凹陷三6,用于单针缝合。仅第二下颌部分10可进行拆卸,第一下颌部分9不可拆卸,其锥形设计可用于狭窄条件下的器官缝合操作。

第一下颌部分9和第二下颌部分10的连接与拆分通过锁定装置进行操作,所述锁定装置由设置于第一下颌部分9上的孔洞一11和孔洞二12及螺栓一13组成,螺栓一13用于快速拆卸第二下颌部分10,第二下颌部分10上的孔洞与第一下颌部分9上的孔洞12同轴设置,所述锁定装置还包括螺栓二14和弹性薄片15,螺栓一13可插入孔洞11中,螺栓二14可插入孔洞12中进行第二下颌部分10的锁定安装。

缝合钉体16为一个细长中空的附属物或柄脚,其一端包含中空头部21,所述中空头部21开口朝向平面区域3。

支撑体1的长方形主体部分为盒形,主体部分内部用于装填缝合钉体16,支撑体1的尾部包含开口17(图1),缝合钉体16上设置有喷射突出物一18,喷射突出物一18通过开口17装填于支撑体1内部,喷射突出物一18与支撑体1附属物上分别设有凹痕,开口17上设有肩部19,肩部19通过旋转螺母20锁定于喷射突出物一18上,旋转螺母20通过左手螺旋旋入喷射突出物一18中,所述肩部19使缝合钉体16与支撑体1协同运动。

缝合钉匣22安装于中空头部21内部,缝合钉匣22上设有三排开口插槽一23、插槽二24、插槽三25,(图4,5),用于填充金属缝合钉,缝合钉匣22上还设有带孔的突出物26,缝合针二27可插入突出物二26上的孔洞中,用于缝合组织和器官。所述插槽一23、插槽二24、插槽三25与凹陷一4、凹陷二5、凹陷三6精确对应设置,缝合钉可从插槽一23、插槽二24、插槽三25中射出并在凹陷一4、凹陷二5、凹陷三6处被弯曲,缝合钉由缝合钉喷射器一28和缝合钉喷射器二29射出,缝合钉喷射器一28为双排喷射器,缝合钉喷射器二29为单排喷射器,二者均包含一个细长茎部(282),末端包含一个转换头(281),转换头(281)上设置有三排平行的喷射突出物二30,喷射突出物二30与插槽一23、插槽二24、插槽三25精确对应设置。

缝合钉喷射器一28和缝合钉喷射器二29(图3)可在缝合钉体16的细长中空附属物中独立滑动,当缝合钉喷射器一28和缝合钉喷射器二29移动时,喷射突出物二30占用插槽一23、插槽二24、插槽三25(图4)用于发射缝合钉。

短柄一31和短柄二32分别通过螺母一33和螺母二34旋入缝合钉喷射器一28和缝合钉喷射器二29的细长茎部(282)末端,缝合钉喷射器一28和缝合钉喷射器二29则连接于缝合钉体16。

缝合钉喷射器一28和缝合钉喷射器二29的动作由可拆卸开关35控制(图1),可拆卸开关35可选择安装于缝合钉喷射器一28和缝合钉喷射器二29短柄上的螺母一33或螺母二34上,所述螺母一33位于缝合钉喷射器一28上,螺母二34位于缝合钉喷射器二29上。

缝合钉喷射器一28和缝合钉喷射器二29的前端朝向支撑下颌2(图1),并由停止叉36限定,用于从上方固定缝合钉体16。

通过选择停止叉36的停留位置,使得喷射器28或29在缝合钉刚刚射出后即停止移动,此时喷射突出物二30与缝合钉匣22的工作面齐平。在缝合钉从缝合钉匣22的插槽射出后,喷射突出物二30可能会卡住并压迫组织造成损伤,而缝合钉喷射器一28和缝合钉喷射器二29的上述动作限定主要用于防止喷射突出物二30可能造成的组织损伤。

限定叉37(图1)通过可拆分形式安装于缝合钉体16的头部,用于防止待缝合组织或器官从装置上滑脱。

实施例1:当采用双针缝合法缝合组织并由单针缝合法缝合前者在组织表面留下的凹陷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操作时,由使用者首先固定装置的位置,步骤为:支撑下颌2应当被定位于组织或器官的下方,从而使得组织或器官整体位于平面区域3和缝合钉匣22的工作面之间,所述缝合钉匣安装于缝合钉体16的头部21上。然后从上方通过限制叉37固定组织或器官,使用者此时旋转螺母20,使得缝合钉体16靠近支撑下颌2,直至平面区域3与缝合钉匣22工作面之间留有一条缝合间隙,所述缝合间隙距离可通过喷射突出物一18与支撑体1附属物上的凹痕进行检查。

接着,缝合针一8和缝合针二27分别插入突出物一7和突出物二26上的孔洞中,所述缝合针一8和缝合针二27刺入组织或器官表面,使突出物7和26之间的组织形成褶皱,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始双针缝合操作。

双针缝合时,可拆卸开关35插入螺母一33中并旋转,使得缝合钉喷射器一28向前朝向支撑下颌2。随后喷射突出物二30穿过占据对应的插槽一23、插槽二24(图5),缝合钉由缝合钉匣22中射出,刺入组织中的缝合钉在凹陷一4,凹陷二5处停止,并被凹陷一4,凹陷二5弯曲成b型。之后,沿装置边缘采用手术刀精确切除部分组织,准备进行后续的单针缝合操作。单针缝合时,缝合钉体16(图1)从支撑下颌2缩回5~6mm,并将上述双针缝合留下的创面全长凹入待缝合组织内,然后缝合钉体16再次靠近支撑下颌2并抓住待缝合处之间的组织,将可拆卸式开关35从螺母一33上卸下并重新安装于螺母二34上(图3),旋转可拆卸式开关35,使得缝合钉喷射器二29移动到朝向支撑下颌2的位置处,喷射突出物二30此时穿过并占据插槽三25(图5),缝合钉从缝合钉匣22中被射出,刺入凹陷形成的外鞘中,并在平面区域3上的凹陷三6处被弯曲。缝合操作完成后,移出缝合针一8、缝合针二27,缝合钉体16从支撑下颌2处缩回,缩回后将装置从组织中撤出并关闭。

双针缝合后采用单针缝合前者留下的凹陷有助于伤口更好的愈合,同时,可防止术后粘连或瘘管的形成。

实施例2:下面介绍应用本发明进行单独双针缝合操作的具体步骤:

装置使用前,用于单针缝合的支撑下颌2上的第二下颌部分10(图3)被拆下,支撑下颌2大幅变窄,这样更有利于支撑下颌2在小长度器官下或狭窄操作空间下的穿行和定位操作。

使用者将第一下颌部分9定位于待缝合器官或组织的下方,并使得整个器官或组织位于平面区域3与缝合钉匣22工作面之间(图1),接着用限定叉37从上方固定组织或器官,旋转螺母20,使所述缝合钉体16靠近支撑下颌2,直至平面区域3与缝合钉匣22工作面之间留有一条缝合间隙。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缝合操作。可拆分式开关35插入螺母一33中,旋转可拆分式开关35使得喷射器28向前朝向支撑下颌2,此时喷射突出物二30穿过缝合钉匣22的插槽一23、插槽二24,缝合钉由缝合钉匣22中射出。

缝合钉刺入组织后,在凹陷一4和凹陷二5处停止,并被弯曲为b形,沿装置边缘,精确切除部分组织,将缝合钉体16与缝合钉匣22从组织中一起缩回,缩回后将装置从组织中撤出并关闭。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