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穿梭针及针线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8460发布日期:2018-12-14 22:0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跟腱穿梭针及针线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用于跟腱手术缝合的手术针及针线组。

背景技术

跟腱位于足踝后部,是人体最强大的肌腱,负责踝关节的跖屈,对于走、跑、跳等日常动作的完成起重要作用。跟腱断裂是一种较常见的肌腱断裂,其发生的高危人群是学生、运动员和演员。近年来,随着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跟腱断裂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跟腱断裂后患足的主动跖屈活动受限,不能做蹬地运动,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跟腱断裂后的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种,1、保守治疗:应用长腿石膏屈膝、踝跖屈位固定,使跟腱两断端相互靠近来促进跟腱愈合。其再断裂的发生率较高。2、开放式手术治疗:需要广泛切开跟腱后方的皮肤,剥离跟腱周围组织,暴露跟腱的两断端,使用bunnel、kessler等方法缝合跟腱。该方法对跟腱周围皮肤和软组织损伤大,常见的并发症是创口感染和创口裂开。3、微创手术:常见的跟腱微创缝合方法有:ma&griffith法,在跟腱周围作六个小切口,经小切口穿过缝线;“跟腱龙”法,在跟腱断端处作一横切口,使用特制的穿线器分别插入跟腱的远近端引导缝线穿过跟腱,最后将缝线拉入断端处的切口内打结固定。现有的微创手术方法操作繁琐,手术过程中仍然有较多或较长的皮肤切口,影响术后愈合效果以及创口愈合美观度。另外ma&griffith法缝线与跟腱周围组织存在粘连风险,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也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发明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跟腱穿梭针,实现经皮走线缝合跟腱,具有手术创口小,缝合效果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跟腱穿梭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尖、针身以及供缝合线固定的固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线部设于针身中部位置,针身轴向两端均具有针尖。

优选的,所述针体为直线状或者两端呈同向翘曲的弧形形状。

优选的,所述针体长度为10~20cm。

优选的,所述针身直径为1.0~2.0mm。

优选的,所述固线部为设于针身上的孔眼。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经皮走线缝合跟腱,手术创口小,缝合效果好的跟腱穿梭针线组,包括针体以及缝合线,所述针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尖、针身以及供缝合线固定的固线部,缝合线具有固定于固线部上的牵引固定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线部设于针身中部位置,针身轴向两端均具有针尖。

本发明的跟腱穿梭针线组(手术缝合线固定在针体的固线部上)缝合跟腱的手术步骤如下:1、针体1在小腿左侧,准备穿刺操作(如图3所示);2、针体1从小腿左侧向右侧呈斜向上刺入,穿过跟腱i,直至固线部13位于小腿右侧、针尖11-2位于小腿左侧(如图4a所示);3、牵拉缝合线2,使缝合线2大部分位于小腿右侧,在小腿左侧仅留大约10cm的缝合线(如图4b所示状态)4、继续向小腿右侧拉动针体1使针尖11-2移动至跟腱i表面位置但未完全穿出跟腱i(或者针尖穿出跟腱i表面但贴近跟腱表面)完成对跟腱i的第一次缝合过线操作(如图4c所示状态);5、保持针尖11-2在跟腱i表面不动,调整针体1方向,使针体1与原来穿刺路径呈一定角度(如图5a所示)。改变针体方向时跟腱右侧的皮肤皮下组织有足够的弹性随针体移动,由于保持针尖11-2位置不变,本步骤不会在跟腱右侧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内产生新的穿刺路径,即本步骤(及接下来的步骤6、步骤7)和步骤4(及前面的步骤3、步骤2)共用跟腱右侧的皮肤皮下组织路径(称为“缝合线折返路径”)。6、针体1从右下向左上穿刺,直至固线部13位于小腿左侧,针尖11-1位于小腿右侧(如图5b所示);7、向左侧牵拉缝合线2,完成对跟腱的第二次缝合过线操作(如图5c所示)。由于步骤5、6、7和步骤2、3、4共用跟腱右侧的“缝合线折返路径”,步骤7牵拉缝合线2时缝合线将经“缝合线折返路径”折返进入跟腱内,使缝合线2的第一次缝合过线和第二次缝合过线转折点位于跟腱内部;8、继续向小腿左侧拉动针体1使针尖11-1移动至跟腱i表面位置(如图5d所示状态);9、重复上述操作,缝合线2对跟腱形成折形交叉状缝合(如图6所示);10、最后在跟腱断裂端左侧作1cm的皮肤切口,将缝合线两端从切口内牵出,拉拢跟腱,拉紧缝合线两端,打结固定。

跟腱穿梭针采用两端针尖设计,两端均具有穿刺作用,因此使得更换穿刺方向时,无需完全拔出缝针,从而在跟腱内形成不同穿刺路径,而在跟腱外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只有一个相同的“缝合线折返路径”;在连续二次穿刺过线操作时,缝合线能够在皮肤皮下组织内沿原路(“缝合线折返路径”)被牵引折返埋入跟腱内,从而实现对跟腱的经皮过线操作。采用本法缝合跟腱,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只留下一个1cm大小的手术疤痕,外形美观;本方法在跟腱的外侧仅有数个针身直径大小的针刺伤,极大地减少了腓肠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并且缝合过程中缝合线经“缝合线折返路径”原路返回至跟腱,无缝线缠绕、压迫腓肠神经之虞。使用本方法缝合,保持针尖在跟腱内部调整方向,可使缝线保持在跟腱内,保持跟腱表面光滑,减少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同时该手术器械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批量生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跟腱穿梭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跟腱穿梭针线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准备穿刺操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跟腱第一次缝合过线操作简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跟腱第二次缝合过线操作简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跟腱缝合过线完成状态简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弧形形状的跟腱穿梭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跟腱穿梭针,包括针体1和缝合线2。所述针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针尖11、针身12以及供缝合线固定的固线部13。所述的固线部13设于针身12中部位置,针身12轴向两端均具有针尖11。所述缝合线2包括固定于固线部13的牵引固定端21和缝合线主体22。

其中,所述针体1为直线状,或者两端呈同向翘曲的弧形形状(如图7所示)。直形针操作时徒手把持,手感强,容易掌握进针深度。弧形针操作时以持针器把持,符合外科医生的操作习惯,也减少医务人员误刺伤的风险,两种设计各有优势。

进一步的,所述针体1长度为10~20cm,规格可根据不同患者群体设置,以方便操作为准。所述针身12直径为1.0~2.0mm,在保证针体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细,以减小穿刺损伤。

在穿梭针的针体上外表面设标识刻度,以用于帮助确定进针深度。

在现有技术中,针体1上用于固定丝线的固线部13结构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扁平状供缝合线绑缚固定;或者采用孔眼结构,孔眼结构简单,缝合线固定牢固,因此优选孔眼结构,进一步的为使得缝合线固定在针体上牢固可靠,缝合线2的牵引固定端21为穿于孔眼上的线环,线环的两延伸端捻成一股构成缝合线主体22,这样缝合线固定在孔眼上牢固可靠,同时缝合线在缝合跟腱过程中能更为顺畅的摆动以适应针体的往返穿刺动作,缝合线的牵引固定端在缝合过程中走线顺畅。

本发明的跟腱穿梭针线组(手术缝合线固定在针体的固线部上)缝合跟腱的手术步骤如下:1、针体1在小腿左侧,准备穿刺操作(如图3所示);2、针体1从小腿左侧向右侧呈斜向上刺入,穿过跟腱i,直至固线部13位于小腿右侧、针尖11-2位于小腿左侧(如图4a所示);3、牵拉缝合线2,使缝合线2大部分位于小腿右侧,在小腿左侧仅留大约10cm的缝合线(如图4b所示状态)4、继续向小腿右侧拉动针体1使针尖11-2移动至跟腱i表面位置但未完全穿出跟腱i(或者针尖穿出跟腱i表面但贴近跟腱表面)完成对跟腱i的第一次缝合过线操作(如图4c所示状态);5、保持针尖11-2在跟腱i表面不动,调整针体1方向,使针体1与原来穿刺路径呈一定角度(如图5a所示)。改变针体方向时跟腱右侧的皮肤皮下组织有足够的弹性随针体移动,由于保持针尖11-2位置不变,本步骤不会在跟腱右侧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内产生新的穿刺路径,即本步骤(及接下来的步骤6、步骤7)和步骤4(及前面的步骤3、步骤2)共用跟腱右侧的皮肤皮下组织路径(称为“缝合线折返路径”)。6、针体1从右下向左上穿刺,直至固线部13位于小腿左侧,针尖11-1位于小腿右侧(如图5b所示);7、向左侧牵拉缝合线2,完成对跟腱的第二次缝合过线操作(如图5c所示)。由于步骤5、6、7和步骤2、3、4共用跟腱右侧的“缝合线折返路径”,步骤7牵拉缝合线2时缝合线将经“缝合线折返路径”折返进入跟腱内,使缝合线2的第一次缝合过线和第二次缝合过线转折点位于跟腱内部;8、继续向小腿左侧拉动针体1使针尖11-1移动至跟腱i表面位置(如图5d所示状态);9、重复上述操作,缝合线2对跟腱形成折形交叉状缝合(如图6所示);10、最后在跟腱断裂端左侧作1cm的皮肤切口,将缝合线两端从切口内牵出,拉拢跟腱,拉紧缝合线两端,打结固定。

跟腱穿梭针采用两端针尖设计,两端均具有穿刺作用,因此使得更换穿刺方向时,无需完全拔出缝针,从而在跟腱内形成不同穿刺路径,而在跟腱外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只有一个相同的“缝合线折返路径”;在连续二次穿刺过线操作时,缝合线能够在皮肤皮下组织内沿原路(“缝合线折返路径”)被牵引折返埋入跟腱内,从而实现对跟腱的经皮过线操作。采用本法缝合跟腱,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只留下一个1cm大小的手术疤痕,外形美观;本方法在跟腱的外侧仅有数个针身直径大小的针刺伤,极大地减少了腓肠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并且缝合过程中缝合线经“缝合线折返路径”原路返回至跟腱,无缝线缠绕、压迫腓肠神经之虞。使用本方法缝合,保持针尖在跟腱内部调整方向,可使缝线保持在跟腱内,保持跟腱表面光滑,减少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同时该手术器械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批量生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