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99548发布日期:2018-11-20 19:1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呼吸系统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氧气,进行新陈代谢。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呼吸系统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大、最常见的门类,其往往伴随发热、炎症、咳嗽和呼吸系统的疼痛。目前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抗病毒和激素疗法,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并且副作用大,易造成抗生素的滥用。中医认为,呼吸系统感染属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咳喘”等范畴。认为外邪侵袭以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人体正气不足,卫外失职,感受外邪,外邪既可以是风寒之邪,也可是风热之邪,也可风寒之邪化热,侵犯肺脏,使肺失宣肃;或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复感外邪;或因年老体弱,脾肺气虚,脾失健运,湿聚成痰,停蓄于肺;或肺有宿疾,复感外邪;或久病之后,由脾肺损及肾,导致肾气不足,纳气无权等。主要有以下几个分型:1、风寒束表。证见:恶风寒较重,伴有发热,无汗或少汗,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头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或咳吐稀白痰,声音嘶哑,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治则:辛温解表、发热风寒。2、风热犯表。证见:发热明显,微恶风寒,少汗,头胀痛,鼻塞,或流黄涕,口渴,咽红且痛,咳嗽,吐黄痰或白粘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疏散发热。3、暑湿袭表。证见:病发于夏季,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昏涨痛,鼻塞流涕,胸闷,呕恶欲吐,胎白腻或黄腻,脉濡缓或濡数。治则:祛暑解表,化湿和中。4、热袭表。证见:病多发于秋季,症见发热,微恶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燥,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治则:辛凉解表,甘寒润燥。本发明选用多种中药进行配伍,本根本上治疗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疾病,达到标本兼治。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制备所得中药对于治疗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有很好的疗效、见效快、服药时间短、治疗全面、毒副作用小、药物直达病灶、标本兼治。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细辛15-28份、麦冬13-21份、芦根8-19份、石膏7-15份、紫苏叶15-23份、马勃11-20份、青黛9-20份、板蓝根12-22份、地骨皮11-21份、甘草7-11份、蜂蜜5-9份。进一步地,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细辛20-25份、麦冬15-19份、芦根12-16份、石膏12-15份、紫苏叶18-21份、马勃15-20份、青黛13-17份、板蓝根14-19份、地骨皮17-20份、甘草8-11份、蜂蜜5-7份。进一步地,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细辛22份、麦冬17份、芦根15份、石膏14份、紫苏叶20份、马勃18份、青黛15份、板蓝根17份、地骨皮19份、甘草10份、蜂蜜6份。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制备:(1)按重量份数分别称取细辛15-28份、麦冬13-21份、芦根8-19份、石膏7-15份、紫苏叶15-23份、马勃11-20份、青黛9-20份、板蓝根12-22份、地骨皮11-21份、甘草7-11份、蜂蜜5-9份;(2)将细辛、麦冬、芦根、石膏、紫苏叶、马勃、青黛、板蓝根、地骨皮、甘草加水微沸煎煮三次,第一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10-13倍量水,煎煮75-90min,第二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8-10倍量水,煎煮45-60min,第三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6-8倍量水,煎煮25-45min,合并煎液,放凉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干浸膏粉,备用;(3)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干浸膏粉添加蜂蜜、辅料,制成临床需要的成品剂型。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能够制成片剂、丸剂、颗粒剂、口服液、散剂、酊剂、胶囊剂或糖浆剂。组成本发明的各原料药的功效活性如下:本发明以细辛、麦冬为君药。细辛:性温味辛;归心、肺、肾经;祛风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麦冬: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的干燥块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芦根、石膏、紫苏叶为本发明的臣药。芦根:性寒味甘;归肺经、胃经;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石膏: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紫苏叶:性温味辛;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吐。马勃、青黛、板蓝根、地骨皮为本发明的佐药。马勃:味辛性平;清热解毒、宣肺利咽,功擅宣散。青黛: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长于清热。马勃与青黛二者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因热邪火毒所致者。板蓝根: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烂喉丹痧等疾病。解毒利咽。地骨皮:性平味甘;归肺经;凉血除珍、清肺降火,用于久咳虚喘。甘草、蜂蜜为本发明的使药。甘草: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腕腹、四肢挛急疼痛、臃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蜂蜜:《本草纲目》载“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中药配伍原理,将多种药材配合使用,开发出了一种能够治疗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配方,药物有效率高达98.7%,见效快、药性缓和,毒副作用小,无依赖性,有利于患者及时减轻病状。纵观本发明诸药配伍,共奏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燥湿消痰、发汗解肌、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补中益气、祛痰止咳、生津利尿、补脾益肺之功效,适用于治疗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细辛22份、麦冬17份、芦根15份、石膏14份、紫苏叶20份、马勃18份、青黛15份、板蓝根17份、地骨皮19份、甘草10份、蜂蜜6份。制备方法:(1)按上述原料组分组成分别称取细辛、麦冬、芦根、石膏、紫苏叶、马勃、青黛、板蓝根、地骨皮、甘草、蜂蜜;(2)将细辛、麦冬、芦根、石膏、紫苏叶、马勃、青黛、板蓝根、地骨皮、甘草加水微沸煎煮三次,第一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12倍量水,煎煮80min,第二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9倍量水,煎煮50min,第三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7倍量水,煎煮40min,合并煎液,放凉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干浸膏粉,备用;(3)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干浸膏粉添加蜂蜜、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口服液。实施例2本实施例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细辛20份、麦冬15份、芦根12份、石膏12份、紫苏叶18份、马勃15份、青黛13份、板蓝根14份、地骨皮17份、甘草8份、蜂蜜5份。制备方法:(1)按上述原料组分组成分别称取细辛、麦冬、芦根、石膏、紫苏叶、马勃、青黛、板蓝根、地骨皮、甘草、蜂蜜;(2)将细辛、麦冬、芦根、石膏、紫苏叶、马勃、青黛、板蓝根、地骨皮、甘草加水微沸煎煮三次,第一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10倍量水,煎煮75min,第二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8倍量水,煎煮45min,第三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6倍量水,煎煮30min,合并煎液,放凉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干浸膏粉,备用;(3)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干浸膏粉添加蜂蜜、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糖浆剂。实施例3本实施例一种用于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细辛25份、麦冬19份、芦根16份、石膏15份、紫苏叶21份、马勃20份、青黛17份、板蓝根19份、地骨皮20份、甘草11份、蜂蜜7份。制备方法:(1)按上述原料组分组成分别称取细辛、麦冬、芦根、石膏、紫苏叶、马勃、青黛、板蓝根、地骨皮、甘草、蜂蜜;(2)将细辛、麦冬、芦根、石膏、紫苏叶、马勃、青黛、板蓝根、地骨皮、甘草加水微沸煎煮三次,第一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13倍量水,煎煮90min,第二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10倍量水,煎煮60min,第三次加相当于上述原料总质量8倍量水,煎煮45min,合并煎液,放凉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得干浸膏粉,备用;(3)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干浸膏粉添加蜂蜜、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丸剂。实施例1-3均为治疗效果显著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实施例1所得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治疗用中药的临床应用:在3所医院筛选年龄在18-70岁之间的300例患者,其中女性150例,男性150例,其中100名患者是由于肺部感染;100名患者是由于气管或支气管感染;100名患者为咽喉、扁桃体、鼻腔感染。实验之前一周,对该人群进行连续观察,记录症状及变化,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中药,对照组使用市场上常用的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药物。疗效情况判定标准:显效:服药七天后病发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服药七天后病发症状减少;无效:服用七天后没有任何变化或一度好转,后又恢复至治疗前的症状。服用方法:治疗期间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出的口服液,一次15ml,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连续服用七天,结果如表1所示。表1服用实施例1所得产品治疗效果验证实验组对照组例数150150男性例数7575女性例数7575肺部感染5050气管或支气管感染5050咽喉、扁桃体、鼻腔感染5050显效例数13289有效例数1649无效例数212有效率98.7%92%治疗效果: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治疗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用中药产品的实验组的显效和有效共148例(98.7%),无效2例(1%)。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达到92%,服用本发明所得治疗重症监护呼吸系统感染用中药产品的实验组明显优于服用其他药物的对照组。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