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9113发布日期:2019-01-14 20:0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沾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小并发症,拯救及延长病人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

现有的呼吸机中,主要以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气源,向患者供气,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所(如火灾发生现场),空气中的粉尘、灰尘浓度较大,在呼吸时,这些杂质容易通过混合气体进入患者呼吸道内,影响患者的呼吸健康,从而延误了患者的抢救工作,不仅如此,现有的呼吸机虽然能够调节混合气体中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比例,但是无法调节患者的吸气量,当患者的吸气量过少或过大时,仍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从而导致现有的呼吸机实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包括混合室、混合管、净化室、空气管、氧气管、连通管、湿化室、呼气管、吸气管、呼吸罩和操作器,所述操作器固定在混合室上,所述操作器内设有plc,所述空气管和氧气管分别设置在混合室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空气管和氧气管均与混合室连通,所述混合室通过混合管与净化室连通,所述净化室通过连通管与湿化室连通,所述湿化室通过吸气管与呼吸罩连通,所述呼吸罩与呼气管连通,所述呼气管内设有呼气阀门,所述吸气管内设有吸气阀门,所述呼气阀门和吸气阀门均与plc电连接;

所述混合室内设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平移组件、第一电机、驱动轮和两个导气组件,所述平移组件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驱动轮传动连接,两个导气组件分别位于驱动轮的两侧,,两个导气组件分别与空气管和氧气管一一对应,所述导气组件包括转轴、驱动块、两个扇叶和两个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混合室内,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轴承内,所述驱动块套设在转轴上,两个扇叶分别位于转轴的两侧,所述驱动块的形状为圆锥柱形,两个导气组件的驱动块的方向相反,所述驱动块抵靠在驱动轮上;

所述净化室内设有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滤网、往复组件、往复板和若干振动组件,所述滤网、振动组件、往复板和往复组件从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往复组件与往复板传动连接,所述振动组件均匀分布在往复板的下方,所述滤网固定在净化室内,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弹簧、振动板和两个限位单元,所述振动板通过弹簧设置在往复板的下方,所述振动板的两端分布通过两个限位单元与往复板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第一电机移动,所述平移组件包括气泵、气缸和活塞,所述气缸固定在混合室内,所述气泵与plc电连接,所述气泵与气缸连通,所述活塞的一端设置在气缸内,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控制第一电机的位置,所述气缸上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第一电机的驱动力,所述第一电机为直流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氧气管和空气管内的气体产生对流,所述混合机构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位于两个导气组件之间,所述隔板固定在混合室内。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往复板的往复移动,所述往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转盘、驱动杆、驱动框和连接杆,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净化室内,所述第二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转盘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杆固定在转盘的远离圆心处,所述驱动杆位于驱动框的内侧,所述驱动框通过连接杆与往复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限制振动板的移动,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限位块和限位杆,所述限位块通过限位杆固定在振动板的上方,所述往复板套设在限位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往复板的平稳移动,所述往复板的两端的上方均设有定向杆和定向环,所述定向环固定在净化室的内壁上,所述定向杆固定在往复板的上方,所述定向环套设在定向杆上。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清理混合室内底部的积灰,所述净化室的远离混合管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净化室内还设有刮板、横杆、密封板和把手,所述密封板位于开口的内侧,所述刮板设置在净化室内,所述刮板通过横杆与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位于密封板的远离横杆的另一侧。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开口处的密封性,所述密封板的外周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通过混合机构调节混合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并使得混合气体的总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有助于患者的呼吸,与现有的混合机构相比,该混合机构中混合气体的总量稳定,表面混合气体过多或过少时影响患者的呼吸健康,不仅如此,通过净化机构使滤网疏通的同时净化混合气体,防止有害杂质进入患者体内,进而保证了患者的呼吸健康,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与现有的净化机构相比,该净化机构方便清理净化室内的杂质,并可对滤网疏通,保证空气流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的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的净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的往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合室,2.混合管,3.净化室,4.空气管,5.氧气管,6.连通管,7.湿化室,8.呼气管,9.吸气管,10.呼吸罩,11.操作器,12.第一电机,13.驱动轮,14.转轴,15.驱动块,16.扇叶,17.轴承,18.滤网,19.往复板,20.弹簧,21.振动板,22.气泵,23.气缸,24.活塞,25.距离传感器,26.隔板,27.第二电机,28.转盘,29.驱动杆,30.驱动框,31.连接杆,32.限位块,33.限位杆,34.定向杆,35.定向环,36.刮板,37.横杆,38.密封板,3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包括混合室1、混合管2、净化室3、空气管4、氧气管5、连通管6、湿化室7、呼气管8、吸气管9、呼吸罩10和操作器11,所述操作器11固定在混合室1上,所述操作器11内设有plc,所述空气管4和氧气管5分别设置在混合室1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空气管4和氧气管5均与混合室1连通,所述混合室1通过混合管2与净化室3连通,所述净化室3通过连通管6与湿化室7连通,所述湿化室7通过吸气管9与呼吸罩10连通,所述呼吸罩10与呼气管8连通,所述呼气管8内设有呼气阀门,所述吸气管9内设有吸气阀门,所述呼气阀门和吸气阀门均与plc电连接;

该急诊抢劫设备在对患者使用时,将呼吸罩10固定在患者的口鼻部位,由空气管4连接外部空气,氧气管5连接供氧设备如氧气罐,通过操作器11控制设备运行,氧气和空气分别通过氧气管5和空气管4进入混合室1中进行混合后,通过连通管6进入净化室3中,由净化室3对混合空气净化后,将净化气体通过湿化室7进行加湿处理,患者在吸气时,吸气管9内的吸气阀门打开,呼气管8内的呼气阀门关闭,净化加湿后的混合空气进入患者体内,患者呼气时,呼气管8内的呼气阀门打开,吸气管9内的吸气阀门关闭,患者将呼出的空气从呼气管8排出,如此循环,帮助患者进行呼吸。

如图2所示,所述混合室1内设有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平移组件、第一电机12、驱动轮13和两个导气组件,所述平移组件与第一电机12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2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2与驱动轮13传动连接,两个导气组件分别位于驱动轮13的两侧,,两个导气组件分别与空气管4和氧气管5一一对应,所述导气组件包括转轴14、驱动块15、两个扇叶16和两个轴承17,所述轴承17固定在混合室1内,所述转轴1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轴承17内,所述驱动块15套设在转轴14上,两个扇叶16分别位于转轴14的两侧,所述驱动块15的形状为圆锥柱形,两个导气组件的驱动块15的方向相反,所述驱动块15抵靠在驱动轮13上;

空气和氧气分别通过空气管4和氧气管5进入混合室1中,plc控制第一电机12启动,带动驱动轮13进行匀速圆周运动,驱动轮13作用在上下两侧的驱动块15上,使得驱动块15发生转动,驱动块15通过转轴14带动扇叶16旋转,产生气流,将外部的空气和供氧装置内的氧气吸入混合室1中,并进行混合后,通过混合管2排入净化室3中,当需要调节氧气浓度时,plc控制平移组件运行,带动第一电机12移动,使得驱动轮13与驱动块15的位置发生变化,由于驱动块15的形状为圆锥柱形,在驱动块15的锥面上,驱动块15与驱动轮13的接触位置线速度保持不变,而驱动块15与驱动轮13的接触位置的半径发生变化,使得驱动块15的转速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转轴14的转速,调节了两个导气组件中扇叶16的转速,使得气流的转速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进入的空气和氧气的气流量,且两者之间此消彼长,使得混合气体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防止混合气体过多过少引起患者的不适,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如图3所示,所述净化室3内设有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滤网18、往复组件、往复板19和若干振动组件,所述滤网18、振动组件、往复板19和往复组件从下而上依次设置,所述往复组件与往复板19传动连接,所述振动组件均匀分布在往复板19的下方,所述滤网18固定在净化室3内,所述振动组件包括弹簧20、振动板21和两个限位单元,所述振动板21通过弹簧20设置在往复板19的下方,所述振动板21的两端分布通过两个限位单元与往复板19连接。

混合气体通过混合管2进入到净化室3中后,与滤网18接触,通过滤网18对混合气体进行净化,使得混合气体中的杂质停留在滤网18的下表面,而洁净的混合气体通过滤网18从连通管6进入湿化室7内进行湿化处理,为了避免滤网18上的杂质过多引起堵塞,plc控制往复组件运行,带动往复板19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同时,往复板19通过弹簧20与振动板21连接,使得振动板21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振动板21敲击滤网18,将滤网18上的灰尘抖落,从而保证了空气的流通。

如图2所示,所述平移组件包括气泵22、气缸23和活塞24,所述气缸23固定在混合室1内,所述气泵22与plc电连接,所述气泵22与气缸23连通,所述活塞24的一端设置在气缸23内,所述活塞24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12固定连接。

plc控制气泵22启动,向气缸23中抽气或从气缸23中输气,使得活塞24根据气缸23的气压变化进行相应的移动,活塞24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电机12同步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控制第一电机12的位置,所述气缸23上设有距离传感器25,所述距离传感器25与plc电连接。利用距离传感器25检测第一电机12与气缸23之间的距离,使得plc根据距离数据确定第一电机12的位置,进而控制气泵22运行,调节第一电机12的位置,从而改变混合其他中氧气的浓度。

作为优选,利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力强的特点,为了保证第一电机12的驱动力,所述第一电机12为直流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氧气管5和空气管4内的气体产生对流,所述混合机构还包括隔板26,所述隔板26位于两个导气组件之间,所述隔板26固定在混合室1内。通过隔板26将两个导气组件进行隔离,防止氧气管5和空气管4内的气体产生对流。

如图4所示,所述往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27、转盘28、驱动杆29、驱动框30和连接杆31,所述第二电机27固定在净化室3内,所述第二电机27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7与转盘28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杆29固定在转盘28的远离圆心处,所述驱动杆29位于驱动框30的内侧,所述驱动框30通过连接杆31与往复板19固定连接。

plc控制第二电机27启动,带动转盘28旋转,使得驱动杆29做圆周运动的同时,驱动杆29作用在驱动框30的内壁上,驱动框30通过连接杆31带动往复板19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限制振动板21的移动,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限位块32和限位杆33,所述限位块32通过限位杆33固定在振动板21的上方,所述往复板19套设在限位杆33上。利用限位杆33固定了振动板21的移动方向,使得振动板21与往复板19保持相同方向的移动,通过限位块32避免限位杆33脱离往复板19,从而限制了振动板21的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往复板19的平稳移动,所述往复板19的两端的上方均设有定向杆34和定向环35,所述定向环35固定在净化室3的内壁上,所述定向杆34固定在往复板19的上方,所述定向环35套设在定向杆34上。通过固定位置的定向环35固定了定向杆34的移动方向,使得定向杆34以定向环35的轴线进行移动,进而保证了往复板19的移动方向。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清理混合室1内底部的积灰,所述净化室3的远离混合管2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净化室3内还设有刮板36、横杆37、密封板38和把手39,所述密封板38位于开口的内侧,所述刮板36设置在净化室3内,所述刮板36通过横杆37与密封板38固定连接,所述把手39位于密封板38的远离横杆37的另一侧。在设备长期运行后,医护人员可通过把手39拉动密封板38向开口的外部移动,密封板38通过横杆37拉动刮板36移动,刮板36将净化盒内底部的灰尘刮除,从而实现了对净化盒的清理。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开口处的密封性,所述密封板38的外周设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填补了密封板38的外周与开口的内壁之间的缝隙,从而保证了开口处的密封性。

该急诊抢救设备使用时,通过平移组件带动第一电机12移动,改变驱动轮13与两个导气组件中驱动块15的接触位置,从而改变了两个导气组件中扇叶16的转速,使得进入混合室1内的空气和氧气此消彼长,改变混合气体中氧气浓度的同时使得混合气体的总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有助于患者的呼吸,不仅如此,通过滤网18对混合气体进行净化,隔离杂质,并通过往复组件带动往复板19上下往复移动,使得振动板21敲击滤网18,将杂质抖落,实现空气净化的同时防止堵塞,有利于患者的呼吸,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安全可靠的急诊抢救设备通过混合机构调节混合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并使得混合气体的总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有助于患者的呼吸,与现有的混合机构相比,该混合机构中混合气体的总量稳定,表面混合气体过多或过少时影响患者的呼吸健康,不仅如此,通过净化机构使滤网18疏通的同时净化混合气体,防止有害杂质进入患者体内,进而保证了患者的呼吸健康,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与现有的净化机构相比,该净化机构方便清理净化室3内的杂质,并可对滤网18疏通,保证空气流通。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