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及其对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6857发布日期:2019-01-05 10:24阅读:1525来源:国知局
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及其对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及其对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白内障手术基本采用保留晶状体后囊去除混浊的晶状体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中,但当晶状体悬韧带离断范围超过180度甚至晶状体囊袋缺如时,常需采用人工晶体悬吊(缝线固定)、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等方法,但均存在操作复杂如需制作巩膜瓣,眼内人工晶体固定困难等的弊端,同时还有发生人工晶体再次脱位(如因缝线吸收)的可能,也增加了损伤角膜内皮及虹膜等并发症的概率。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另一种方法,一般用三体式人工晶体(两襻是pmma材料),植入过程繁复,同样需制作巩膜瓣,其中将工晶体襻从眼内经巩膜夹出到眼外这一步骤操作难度大、费时较久,人工晶体居中性及稳定性难以保证,同时也易损伤眼部其他组织。另外,人工晶体襻固定后需采用缝线或生物胶闭合巩膜及结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缝合固定、人工晶体居中稳定的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包括人工晶体光学部、两个襻;所述的两个襻的内端分别紧密连接于人工晶体光学部的两侧,襻的末端具有两个环绕全周的凹槽,两个凹槽间隔设置,外侧的凹槽靠近襻的最末端。

所述的两个凹槽之间的襻呈齿状或螺纹状,以便于襻进入巩膜隧道后与巩膜隧道壁牢固连接。

所述的襻呈“c”型。

本发明是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的对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晶体植入眼内前,先将两根尼龙线,捆扎于所述两个襻、末端、的外侧的凹槽作为牵引线,后置入人工晶体植入器中;

(2)预制巩膜隧道,分别于距角巩膜缘后mm处、相距80°的结膜上标记自巩膜外进入眼内的两个标记点,分别以标记点为入口且与角巩膜缘平行,使用针头制作穿行于巩膜层间的巩膜隧道,两巩膜隧道方向与后续植入的襻指向方向相同;

(3)在透明角膜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植入两个襻,在两个襻、末端凹槽、捆扎牵引线的人工晶体,带左侧牵引线的左侧襻先进入眼内,带右侧牵引线的右侧襻置于眼外,采用针头自一原标记点经结膜穿过左侧巩膜隧道进入眼内,采用前端带钩的针头钩出眼内左侧牵引线,然后仍使用该带钩针头或钩线器自右侧巩膜隧道钩出垂直穿行于右侧巩膜隧道的右侧牵引线,轻拖左侧牵引线将左侧襻末端带入左侧巩膜隧道,同法利用右侧牵引线将右侧襻拖入80°对侧的右侧巩膜隧道内,调整人工晶体居中性,两个襻、末端、完全位于巩膜隧道内,剪除两个襻末端牵引线,清除前房内粘弹剂,闭合透明角膜或巩膜隧道切口。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包括人工晶体光学部、两个襻;所述的两个襻的内端分别紧密连接于人工晶体光学部的两侧,襻的末端具有两个环绕全周的凹槽,两个凹槽间隔设置。由于本发明将原三体式人工晶体(如临床中使用的amoar40人工晶体)两襻末端设计成双槽状,外侧的凹槽位于人工晶体襻最末端,方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可将线打结于襻的外侧凹槽内,采用缝线引导人工晶体襻进入预先制作好的巩膜隧道,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变得创伤小,襻植入巩膜层间简易。此外该凹槽可增加人工晶体襻与巩膜层间的摩擦力。内侧的凹槽位于人工晶体襻中段(距末端2mm),方便人工晶体悬吊时固定线结位置,因两侧线结距襻末端位置一致且不因滑动一定程度也增加了传统方法行人工晶体悬吊时光学面居中的可能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襻的末端第一个实施例局部放大图;

图2b是本发明襻的末端第二个实施例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个植入步骤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个植入步骤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个植入步骤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个植入步骤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五个植入步骤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勾线器械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a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包括人工晶体光学部1、两个襻2a、2b;所述的两个襻2a、2b的内端分别紧密连接于人工晶体光学部1的两侧,两个襻2a、2b的末端分别具有两个环绕全周的凹槽4a、4b,两个凹槽4a、4b间隔设置,外侧的凹槽4a靠近襻2a的最末端,使得襻2a的最末段型呈“钉子头”,以便于缝线牵引襻2a进入预制的巩膜隧道7a或巩膜隧道7b。

所述的两个襻2a、2b呈“c”型。

如图2b所示,所述的两个凹槽4a、4b之间的襻呈齿状5,以便于襻2a’进入巩膜隧道7a后与巩膜隧道壁牢固连接。

如图3-图7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巩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的植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晶体植入眼内前,先将两根8-0或更细尼龙线9a,9b捆扎于所述两个襻2a、2b末端3a、3b的外侧的凹槽4a作为牵引线,后置入人工晶体植入器中;

(2)预制巩膜隧道7a、7b,分别于距角巩膜缘6后2mm处、相距180°的结膜上标记自巩膜外进入眼内的两个标记点8a、8b,分别以标记点8a、8b为针头途经点且与角巩膜缘6平行,使用27g针头制作穿行于巩膜层间的巩膜隧道7a、7b,两巩膜隧道7a、7b方向与后续植入的襻指向方向相同,巩膜隧道长约3mm;

(3)在角巩膜缘6的90°位置做一个3mm透明角膜或巩膜隧道切口,使用步骤(1)人工晶体植入器经该上方切口植入两个襻2a、2b末端凹槽4a、4b捆扎牵引线的人工晶体,带左侧牵引线9a的左侧襻2a先进入眼内,带右侧牵引线9b的右侧襻2b置于眼外,采用27g针头自一原标记点8a经结膜穿过左侧巩膜隧道7a进入眼内,采用27g或更小前端带钩的针头(或如图8所示的特制勾线器械10)钩出眼内左侧牵引线9a,然后仍使用该带钩针头或钩线器自右侧巩膜隧道7b钩出垂直穿行于右侧巩膜隧道7b的右侧牵引线9b,轻拖左侧牵引线9a将左侧襻末端3a带入左侧巩膜隧道7a,同法利用右侧牵引线9b将右侧襻2b拖入180°对侧的右侧巩膜隧道7b内,调整人工晶体居中性,两个襻2a、2b末端3a、3b完全位于巩膜隧道7a、7b内,剪除两个襻2a、2b末端牵引线9a、9b,清除前房内粘弹剂,闭合上方透明角膜或巩膜隧道切口。

本发明的襻2a、2b末端的凹槽4a、4b及齿状设计不同于其他专利中为使人工晶体襻2a、2b牢固固定于巩膜层间的复杂设计,该设计一方面可起到襻2a、2b位于巩膜层间不易滑动(现有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有滑动脱入眼内风险),另一方面外侧凹槽4a预置牵引线9a、9b可使襻2a、2b在牵引线9a、9b的引导下进入无需制作巩膜瓣的巩膜隧道7a、7b中,甚至无需切开结膜,达到微创目的。两巩膜层间隧道及牵引线9a、9b出眼外的位置可通过在事先标记的指引下完成,两个襻2a、2b可通过牵引线9a、9b牵引完成两个襻末端3a、3b等量置于巩膜层间的巩膜隧道7a、7b中,从而达到人工晶体居中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