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粘连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2573发布日期:2019-01-05 10:52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粘连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保健与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对医疗器材的要求也逐渐向高、精、美的深度方向发展。医用纱布是一种重要的常用医用敷料,具有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特点。但是,涉及到外科、五官、妇科、烫伤等各科时,常规纱布引起的诸多问题和事故一时尚无法解决,如创面的重复感染,因为换药而加剧患者的痛苦,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造成内脏遗留而殃成大患,废弃脓血纱布的环境污染等等。目前使用较多有明胶海绵、明胶纤维、人造水溶性混合涂布等等,但由于其不是因为止血功能欠佳,就是强度不够理想而无法完全替代医用纱布。近年来,有人设想生产水溶性止血纤维,但仍因工艺过程复杂,反应时间过长,生产成本过高,使用原料不够安全等缺点一时尚难应用于实践。针对这一难题发明出一种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止血纱布是很有必要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防粘连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粘连止血敷料,包括吸附基材和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附着于吸附基材上;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羧甲基壳聚糖0.1~5份、海藻酸盐0.5~2份和透明质酸0.3~1份。采用上述配方的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制备而成的敷料具有较好的防粘连效果、保湿效果和止血效果。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羧甲基壳聚糖1~3份、海藻酸盐1~2份和透明质酸0.3~0.8份。尤其是采用上述配比时,止血效果、保湿效果和促愈和效果更佳。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羧甲基壳聚糖2份、海藻酸盐1.5份和透明质酸0.5份。采用上述配比时,敷料的止血效果、保湿效果和促愈效果最佳。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在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55%。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采用上述添加量时,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能在止血敷料中充分发挥其功效。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在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0~45%。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采用上述添加量时,既能充分发挥其止血促愈的功效,又不至于添加过多导致的浪费。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在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0%。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采用上述添加量时,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的利用率最高。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基材为再生氧化纤维素纱布、羧乙基纤维素纱布、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或羧甲基纤维素纱布。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基材为羟乙基纤维素纱布。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基材为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和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联合使用,能相互促进,更好地发挥防粘连止血组合物的作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防粘连止血的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溶液;(2)、将吸附基材浸泡于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溶液中,在25~85℃的温度下搅拌或超声震动条件下反应4~8h;(3)、取出,清洗,干燥,即得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基材为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所述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碱化处理:将脱脂棉纱布进行碱化处理,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b)、醚化处理:将步骤(a)所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进行醚化处理,得到醚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c)、醇洗与中和:将步骤(b)所得醚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用乙醇洗涤多次,调节ph为6.5~7.5;(d)、将步骤(c)处理后的纱布冷冻干燥处理,得所述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是非离子型纤维素衍生物,呈中性,可与多种药物配伍使用。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a1):预处理:将脱脂棉纱布在温度为55~85℃的双蒸水中,水洗1~4h,得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a)中,所述碱化处理的过程为:将步骤(a1)所得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浸泡于含有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中,在-20~25℃的温度下搅拌或超声震动反应3~6h,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a)中,所述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中,所述氢氧化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10%,所述尿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所述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和所述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的重量之比为: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1:40~55。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b)中,所述醚化处理的过程为:将(a)所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用乙醇洗涤,去除多余的碱液,干燥处理,然后加入环氧乙烷溶液中在80~90℃的温度下进行醚化处理,即得醚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b)中,所述环氧乙烷在所述环氧乙烷溶液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0%;所述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和所述环氧乙烷溶液的重量之比为: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所述环氧乙烷溶液=1:50~100。作为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步骤(b)中,所述乙醇的的体积浓度为70%;所述干燥处理为冷冻干燥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粘连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防粘连止血敷料的保湿性较好,具有较好的防粘连和止血的效果;尤其是采用本发明所述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制备方法制得的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为非离子型纤维素衍生物,呈中性,可与多种药物配伍使用,且制得的敷料机体较易吸收。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包括吸附基材和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附着于吸附基材上;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羧甲基壳聚糖2份、海藻酸盐1.5份和透明质酸0.5份;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在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0%。本实施例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脱脂棉纱布与双蒸水按质量比为:脱脂棉纱布:双蒸水=1:100,双蒸水温度80℃,水洗2h;(2)碱化处理:将步骤(1)所得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进行碱化处理:将步骤(a1)所得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浸泡于含有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中在15℃的温度下搅拌或超声震动反应4h,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所述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中,所述氢氧化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6%,所述尿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4%;所述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和所述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的重量之比为: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1:50;(3)、醚化处理:将步骤(2)所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进行醚化处理:将(a)所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用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多次,去除多余的碱液,干燥处理,然后加入体积浓度为50%的环氧乙烷溶液中在85℃的温度下进行醚化处理,即得醚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所述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和所述环氧乙烷溶液的重量之比为: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所述环氧乙烷溶液=1:75;(4)、醇洗与中和:将步骤(3)所得醚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用体积浓度为70%乙醇洗涤多次,同时滴加浓盐酸调节ph为6.5~7.5;(5)、将(4)处理的纱布冷冻干燥处理,得所述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6)、将步骤(5)所得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浸泡于含有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溶液中,在50℃的温度下搅拌或超声震动条件下反应7h;(7)、取出步骤(6)所得纱布,用体积浓度为70%乙醇反复洗涤多次,冷冻干燥,即得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实施例2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包括吸附基材和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附着于吸附基材上;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羧甲基壳聚糖0.1份、海藻酸盐0.5份和透明质酸0.3份;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在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本实施例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脱脂棉纱布与双蒸水按质量比为:脱脂棉纱布:双蒸水=1:100,双蒸水温度55℃,水洗1h;(2)碱化处理:将步骤(1)所得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进行碱化处理:将步骤(a1)所得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浸泡于含有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中在-20℃的温度下搅拌或超声震动反应3h,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所述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中,所述氢氧化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所述尿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所述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和所述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的重量之比为: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1:40;(3)、醚化处理:将步骤(2)所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进行醚化处理:将(a)所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用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多次,去除多余的碱液,干燥处理,然后加入体积浓度为50%的环氧乙烷溶液中在80℃的温度下进行醚化处理,即得醚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所述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和所述环氧乙烷溶液的重量之比为: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所述环氧乙烷溶液=1:50;(4)、醇洗与中和:将步骤(3)所得醚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用体积浓度为70%乙醇洗涤多次,同时滴加浓盐酸调节ph为6.5~7.5;(5)、将(4)处理的纱布冷冻干燥处理,得所述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6)、将步骤(5)所得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浸泡于含有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溶液中,在25℃的温度下搅拌或超声震动条件下反应4h;(7)、取出步骤(6)所得纱布,用体积浓度为70%乙醇反复洗涤多次,冷冻干燥,即得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实施例3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包括吸附基材和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附着于吸附基材上;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羧甲基壳聚糖5份、海藻酸盐2份和透明质酸1份;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在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5%。本实施例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脱脂棉纱布与双蒸水按质量比为:脱脂棉纱布:双蒸水=1:100,双蒸水温度85℃,水洗4h;(2)碱化处理:将步骤(1)所得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进行碱化处理:将步骤(a1)所得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浸泡于含有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中在25℃的温度下搅拌或超声震动反应6h,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所述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中,所述氢氧化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所述尿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所述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和所述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的重量之比为:预处理过的脱脂棉纱布:氢氧化钠和尿素的溶液=1:55;(3)、醚化处理:将步骤(2)所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进行醚化处理:将(a)所得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用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洗涤多次,去除多余的碱液,干燥处理,然后加入体积浓度为50%的环氧乙烷溶液中在90℃的温度下进行醚化处理,即得醚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所述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和所述环氧乙烷溶液的重量之比为:碱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所述环氧乙烷溶液1:75;(4)、醇洗与中和:将步骤(3)所得醚化处理后的脱脂棉纱布用体积浓度为70%乙醇洗涤多次,同时滴加浓盐酸调节ph为6.5~7.5;(5)、将(4)处理的纱布冷冻干燥处理,得所述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6)、将步骤(5)所得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浸泡于含有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溶液中,在85℃的温度下搅拌或超声震动条件下反应8h;(7)、取出步骤(6)所得纱布,用体积浓度为70%乙醇反复洗涤多次,冷冻干燥,即得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实施例4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包括吸附基材和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附着于吸附基材上;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羧甲基壳聚糖1份、海藻酸盐1份和透明质酸0.3份;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在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20%。本实施例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5本发明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包括吸附基材和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附着于吸附基材上;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羧甲基壳聚糖3份、海藻酸盐2份和透明质酸0.8份;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在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45%。本实施例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6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细胞毒性检测,操作步骤如下:(1)各纱布浸提液的制备:将实施例1~5中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浸提吸收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饱和后再按0.1g/ml浸提,37℃浸提24h,浸提液作为供试品组;(2)细胞制备:复苏冻存l929细胞,传至2代后,制备1×104个/ml细胞悬液,加入至96孔板中每孔200μl,放置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24h;(3)加样:将培养好的细胞,弃去原培养液,pbs洗去死细胞,每孔加入200μl供试验品,每个样品三个平行;(4)检测:将(3)放置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表1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细胞毒性检测结果由表1的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均无毒性,且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可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中实施例1的效果最为明显。实施例7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止血时间检测,具体操作步骤:(1)选取1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耳缘静脉消毒缓慢注射3%戊巴比妥钠溶液,待其完全麻醉后进行实验;(2)选取兔子耳部中央主动脉,用碘伏对兔子耳部动脉处进行消毒,然后用手术刀作1×1cm的创面;(3)兔子耳部动脉出血后,先用普通灭菌纱布吸收血液,将实施例1~5中制备的防粘连止血敷料裁剪成2×2cm的大小敷于出血创面;(4)每20s用普通灭菌纱布吸收创面渗出血液,观察止血效果;(5)每种敷料做三个平行实验,分别记录完全止血时间,计算平均数。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表2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止血时间检测结果样品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平均止血时间(s)160200220180180由表2结果可知,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止血时间均较小,且实施例1的止血时间最短,小于实施例2~5且差异显著(p<0.05)。实施例8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降解速度检测,具体操作步骤:(1)选取1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耳缘静脉消毒缓慢注射3%戊巴比妥钠溶液,待其完全麻醉后进行实验;(2)选取兔子腹部进行剃毛消毒,然后用手术刀作1cm的创面;(3)出血后,先用普通灭菌纱布吸收血液,将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裁剪成1×2cm长条,放于创口内,后缝合创面;(4)每天观察腹部伤口的变化,待8d后拆线,观察各纱布的降解情况。(5)每种敷料做三个平行实验,分别记录各敷料的剩余量,计算平均数。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表3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降解速度测试结果样品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各纱布剩余量(%)02412由表3结果可知,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纱布的降解速度均较快,其中实施例1的降解速度最快,实施例1的降解速度大于实施例2~5差异显著(p<0.05),且实施例1~5所述敷料与伤口无粘连,说明所发明的敷料还具有防粘连的功效。实施例9对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进行拉伸强度检测,测试方法参照gb/t24218.3-2010第3部分,测试结果见表4。表4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拉伸强度检测结果样品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拉伸强度(mpa)6.784.324.825.275.83由表4结果可知,实施例1~5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纱布的拉伸强度均较大,且实施例1的拉伸强度最大,实施例1的拉伸强度大于实施例2~5且差异显著(p<0.05)。实施例10为了探究防粘连止血组合物的配比与促进伤口愈合、止血的效果,设置表5中的11个试验组和3个对照组,将试验组1~11和对照组1~3的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按实施例1所述防粘连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制备成防粘连止血敷料,试验组1~11和对照组1~3防粘连止血组合物的总量之和同实施例1,测试试验组1~11和对照组1~3的促进伤口愈合、止血的效果,促进伤口愈合效果的测试方法同实施例6,止血效果的测试方法同实施例7。表5不同组成的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测试结果见表6。表6不同组成的防粘连止血组合物的促进细胞生长和止血时间的测试结果组别rgr(%)止血时间(s)试验组1109140试验组299220试验组3105160试验组4104160试验组598220试验组698220试验组7102180试验组8101180试验组995240试验组10100200试验组11100200对照组192260对照组294280对照组395240从表6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采用试验组1中的配比时,细胞生长速度和止血速度最佳,试验组3、4、7、8、10、11的细胞生长速度和止血速度优于试验组2、5、6、9,且均优于对照1~3,说明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只有在一定配比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促愈合和止血抗菌的效果。实施例11为了探究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在敷料中的含量对促进伤口愈合、止血的效果,设置表7中的6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将试验组1~6和对照组1、2的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按实施例1的组成和制备方法制备成防粘连止血敷料,测试试验组1~6和对照组1、2的促进伤口愈合、止血的效果,促进伤口愈合效果的测试方法同实施例7,止血效果的测试方法同实施例7。表7防粘连止血组合物不同含量的促进细胞生长和止血时间的测试结果从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当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在敷料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时,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开始发挥止血和促愈合的作用,随着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添加量的增加,其止血效果和促愈合效果增加但是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在敷料中的添加量大于45%时,再增加防粘连止血组合物的含量,其止血和促愈合效果增加不明显。实施例12将实施例1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应用于不同的吸附基材,将吸附基材浸泡于实施例1所述防粘连止血组合物溶液中,在25~85℃的温度下搅拌或超声震动条件下反应4~8h,控制单位体积吸附基材中的防粘连止血组合物的添加量相同,取出,清洗,干燥,测试各试验组和对照组敷料的促进伤口愈合、止血的效果,结果见表8。表8不同的吸附基材对促进细胞生长和止血时间的测试结果。从表8的结果可以看出,在防粘连止血组合物的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吸附基材对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使用试验组1的敷料的止血时间最短,促愈合效果最佳,说明羟乙基纤维素钠盐纱布对于防粘连组合物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效果。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