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头针捻针仪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8343发布日期:2019-01-05 10:3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头针捻针仪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头针捻针仪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脑梗死是一种发展快、恢复慢、致残率高的急性局部脑血管病,脑梗死在古代被归为中风,中医学上又称为脑卒中。关于中风的治疗,中医一般采用药物和针灸等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时将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针灸医疗的副作用小、消费少等优势,针灸治疗技术已备受广大患者青睐。目前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医生手部进行往复的搓捻针灸针的动作来对靶区进行刺激,从而导致了医生的疲劳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辅助医生进行反复捻针的动作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头针捻针仪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头针捻针仪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捻针笔、数据线和控制箱,捻针笔通过数据线与控制箱相连接,所述的捻针笔由夹头、夹爪、弹簧、外壳帽a、挡片a、螺纹孔a、连接杆、外壳a、电机、挡片b、螺纹孔b、螺纹孔c、开关a、插座、外壳帽b、柱形孔a、柱形孔b组成,夹头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夹爪与弹簧安装面互相垂直,外壳帽a与外壳a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挡片a与夹头装夹轴线同轴,电机的主轴通过螺钉与连接杆设有的螺纹孔a进行定位锁紧,挡片b与外壳帽a设有的螺纹孔b通过螺钉连接,电机、挡片b和外壳帽a设有的螺纹孔c通过螺钉连接,开关a的安装轴线与柱形孔a轴线同轴,插座与柱形孔b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的控制箱由电量显示器、转速表盘、旋钮、电位器、电路板、开关b、后备电源、外壳b、销轴孔a、螺纹孔c、手柄、滑块、方形槽、销轴孔b组成,电量显示器与控制箱底面垂直,转速表盘与旋钮同轴,旋钮与电位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电路板与螺纹孔c通过螺纹连接,开关b安装面与外壳b底面互相垂直,后备电源与外壳b的内表面平行,后备电源的电源线与销轴孔a轴线同轴,手柄通过销轴孔b与滑块相连接,滑块表面与方形槽内表面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箱内设有可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电路板,电机主轴与夹头同轴布置,针灸针置于夹头末端位置并进行锁紧,从而保证针灸针与电机主轴同轴动作,进而辅助医生进行反复捻转针灸针的动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箱上设有同轴布置的转速表盘和旋钮,转速调节范围为0-400r/min,通过调节旋钮在转速表盘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针灸针的捻转频率,可满足不同患者对捻转频率的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主轴与夹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开有四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孔a,各个螺钉的旋合长度均处于可调节状态,保证了电机轴与夹头的同轴度,为后续的针灸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箱备有电量显示器,可以提供电量信息,同时还备有后备电源,可以在野外等无源的工作环境中使用,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因电量不足而出现中断治疗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头针捻针仪的使用方法为,首先通过调整螺钉的旋合长度,使电机主轴与连接杆轴线同轴,根据针灸针针柄尺寸调节连接杆旋合的长度并完成装夹,接通控制箱上的开关b,根据电量显示器提供的电量信息选择供电方式,若电量不足,即可采用后备电源供电,将针灸针针尖刺入穴位,然后将旋钮预先调节到100r/min,接通捻针笔的开关a,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旋钮相对转速表盘的位置,进而改变针灸针的捻转频率,针灸治疗结束时,先断开捻针笔上的开关a以使针灸针停止捻转,并将针灸针缓慢从穴位中取出,然后调整连接杆的旋合长度,将针灸针从夹爪中取出放于安全位置并方便下次治疗使用,最后断开控制箱上的开关b。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控制箱内设有可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电路板,电机轴与夹头同轴布置,针灸针置于夹头末端位置并进行锁紧,从而保证针灸针与电机轴同轴动作,进而辅助医生进行反复捻转针灸针的动作。

(2)控制箱上设有同轴布置的转速表盘和旋钮,通过调节旋钮在转速表盘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针灸针的捻转频率,可满足不同患者对捻转频率的需求。

(3)电机轴与夹头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开有四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孔,各个螺钉的旋合长度均处于可调节状态,保证了电机轴与夹头的同轴度,为后续的针灸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4)控制箱备有电量显示器,可以提供电量信息,同时还备有后备电源,可以在野外等无源的工作环境中使用,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因电量不足而出现中断治疗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捻针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捻针笔剖视图

图4为外壳帽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外壳帽b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控制箱的实例轴测图

图7为控制箱结构图

图8为控制箱剖视图

图9为控制箱外壳结构图

图10为控制箱外壳剖视图

图中:1捻针笔;1-1夹头;1-2夹爪;1-3弹簧;1-4外壳帽a;1-5挡片a;1-6螺纹孔a;1-7连接杆;1-8外壳a;1-9电机;1-10挡片b;1-11螺纹孔b;1-12螺纹孔c;1-13开关a;1-14插座;1-15外壳帽b;1-16柱形孔a;1-17柱形孔b;2数据线;3控制箱;3-1电量显示器;3-2转速表盘;3-3旋钮;3-4电位器;3-5电路板;3-6开关b;3-7后备电源;3-8外壳b;3-9销轴孔a;3-10螺纹孔c;3-11手柄;3-12滑块;3-13方形槽;3-14销轴孔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头针捻针仪及其使用方法,它包含捻针笔1、数据线2和控制箱3,捻针笔1通过数据线2与控制箱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捻针笔1由夹头1-1、夹爪1-2、弹簧1-3、外壳帽a1-4、挡片a1-5、螺纹孔a1-6、连接杆1-7、外壳a1-8、电机1-9、挡片b1-10、螺纹孔b1-11、螺纹孔c1-12、开关a1-13、插座1-14、外壳帽b1-15、柱形孔a1-16、柱形孔b1-17组成,夹头1-1与连接杆1-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夹爪1-2与弹簧1-3安装面互相垂直,外壳帽a1-4与外壳a1-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挡片a1-5与夹头1-1装夹轴线同轴,电机1-9的主轴通过螺钉与连接杆1-7设有的螺纹孔a1-6进行定位锁紧,挡片b1-10与外壳帽a1-4设有的螺纹孔b1-11通过螺钉连接,电机1-9、挡片b1-10和外壳帽a1-4设有的螺纹孔c1-12通过螺钉连接,开关a1-13的安装轴线与柱形孔a1-16轴线同轴,插座1-14与柱形孔b1-17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的控制箱3由电量显示器3-1、转速表盘3-2、旋钮3-3、电位器3-4、电路板3-5、开关b3-6、后备电源3-7、外壳b3-8、销轴孔a3-9、螺纹孔c3-10、手柄3-11、滑块3-12、方形槽3-13、销轴孔b3-14组成,电量显示器3-1与控制箱3底面垂直,转速表盘3-2与旋钮3-3同轴,旋钮3-3与电位器3-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电路板3-5与螺纹孔c3-10通过螺纹连接,开关b3-6安装面与外壳b3-8底面互相垂直,后备电源3-7与外壳b3-8的内表面平行,后备电源3-7的电源线与销轴孔a3-9轴线同轴,手柄3-11通过销轴孔b3-14与滑块3-12相连接,滑块3-12表面与方形槽3-13内表面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箱3内设有可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电路板3-5,电机1-9主轴与夹头1-1同轴布置,针灸针置于夹头1-1末端位置并进行锁紧,从而保证针灸针与电机1-9主轴同轴动作,进而辅助医生进行反复捻转针灸针的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箱3上设有同轴布置的转速表盘3-2和旋钮3-3,转速调节范围为0-400r/min,通过调节旋钮3-3在转速表盘3-2的相对位置,可以改变针灸针的捻转频率,可满足不同患者对捻转频率的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1-9主轴与夹头1-1通过连接杆1-7连接,连接杆1-7开有四个对称分布的螺纹孔a1-6,各个螺钉的旋合长度均处于可调节状态,保证了电机轴与夹头的同轴度,为后续的针灸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箱3备有电量显示器3-1,可以提供电量信息,同时还备有后备电源3-7,可以在野外等无源的工作环境中使用,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因电量不足而出现中断治疗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头针捻针仪的使用方法为,首先通过调整螺钉的旋合长度,使电机1-9主轴与连接杆1-7轴线同轴,根据针灸针针柄尺寸调节连接杆1-7旋合的长度并完成装夹,接通控制箱3上的开关b3-6,根据电量显示器3-1提供的电量信息选择供电方式,若电量不足,即可采用后备电源3-7供电,将针灸针针尖刺入穴位,然后将旋钮3-3预先调节到100r/min,接通捻针笔1的开关a1-13,根据患者的需求调节旋钮3-3相对转速表盘3-2的位置,进而改变针灸针的捻转频率,针灸治疗结束时,先断开捻针笔1上的开关a1-13以使针灸针停止捻转,并将针灸针缓慢从穴位中取出,然后调整连接杆1-7的旋合长度,将针灸针从夹爪1-2中取出放于安全位置并方便下次治疗使用,最后断开控制箱3上的开关b3-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有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