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7713发布日期:2019-01-16 07:10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假肢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假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假肢足。



背景技术:

假肢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体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其适用对象是因疾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创伤等原因的截肢者。假肢足适用于足部截肢患者,传统假肢足为了恢复患者的行动能力和平衡能力,多数采用液压或者电动方式来实现假肢的功能性作用,但是这种假肢造价高昂,不利于推广。液压或者电动方式的假肢结构复杂,且使用寿命不长,一旦出现元件损坏情况就难以恢复,极大影响患者的使用。而且传统的假肢重量重,容易造成身体和假肢之间的不平衡,长时间使用会让使用者骨骼变形,影响假肢使用效果。也有利用弹簧结构来制作假肢的,但是传统的弹簧结构假肢无法消除弹簧回弹时的力度,行走或者奔跑时腿部受到弹簧回弹时的蹬力,容易造成肌肉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重量轻、可及时消除回弹扭簧弹力的假肢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假肢足,包括用于与小腿部件相连的足部连接件10,所述的足部连接件10通过连接杆11固定于承重缓冲件20上,承重缓冲件20固定于足跟件30上且以足跟件30为支点转动,足跟件30上还固定连接有弹性足板50,弹性足板50上安装有阻弹装置40;所述的承重缓冲件20、足跟件30和阻弹装置40围合成一非闭合空间,所述的连接杆11上还吊装有回弹扭簧部件70,回弹扭簧部件70吊装在非闭合空间内且分别与承重缓冲件20、足跟件30和阻弹装置40之间均有1-2毫米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弹扭簧部件70吊装在承重缓冲件20的下方,连接杆11的末端设置有扭簧支撑件60,扭簧支撑件60将回弹扭簧部件70支撑在连接杆11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足跟件30上设置有支撑支点31,承重缓冲件20固定在支撑支点31上,承重缓冲件20可绕支撑支点31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重缓冲件20靠近支撑支点31位置设置有位置转动限定凹槽21,位置转动限定凹槽21限定承重缓冲件20相对足跟件30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弹扭簧部件70由若干根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扭簧71套接而成,相邻的扭簧71之间设置有1-2毫米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扭簧71形状为非闭合式,扭簧71靠近足跟件30位置设置有形变预留开口31。

进一步的,扭簧支撑件60支撑最内层的扭簧71。

进一步的,扭簧7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置有单向摩擦缓冲纹72。

进一步的,所述的阻弹装置40靠近回弹扭簧部件70的一面也设置有单向摩擦缓冲纹72。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足板50的材质为弹性钢或者碳纤维。

本发明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假肢足,该假肢足仿照足结构,在脚踝处设置回弹扭簧部件,回弹扭簧部件提供支撑力给承重缓冲件保证患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站立。当行走时,承重缓冲件绕支撑支点前倾,回弹扭簧部件受更大压力压缩,提供更大的反弹力给承重缓冲件,弹性足板弯曲,回弹扭簧部件和弹性足板同时提供前推力给足部连接件,减少行走或者奔跑时的力度,达到省力效果。为消除假肢足被提起时回弹扭簧部件的弹力,在扭簧的内外表面和阻弹装置靠近扭簧回弹部件的一侧均设置单向摩擦缓冲纹,避免回弹扭簧部件的回弹力度过大而产生瞬间的蹬力造成肌肉损伤。本发明的假肢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造价低,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假肢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假肢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假肢足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假肢足去除回弹扭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假肢足行走时弹性足板受力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假肢足行走时回弹扭簧部件受力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假肢足回弹扭簧部件和阻弹部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假肢足,包括用于与小腿部件相连的足部连接件10,所述的足部连接件10通过连接杆11固定于承重缓冲件20上,承重缓冲件20固定于足跟件30上且以足跟件30为支点转动,足跟件30上还固定连接有弹性足板50,弹性足板50上安装有阻弹装置40;所述的承重缓冲件20、足跟件30和阻弹装置40围合成一非闭合空间,所述的连接杆11上还吊装有回弹扭簧部件70,回弹扭簧部件70吊装在非闭合空间内且分别与承重缓冲件20、足跟件30和阻弹装置40之间均有1-2毫米的间隙。

足部连接件10用于将假肢足与小腿部分连接,足部连接件10上设置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连接在足部连接件10的底部,连接杆11固定在承重缓冲件20上,承重缓冲件20可以相对足跟件30进行小幅度的转动,在假肢足悬空情况下,承重缓冲件20相对足跟件30的转动位置限定将弹性足板50和足部连接件10保持垂直。正常站立时,足部连接件10收到小腿部的压力下压,导致承重缓冲件20承重下压,承重缓冲件20下方设置有回弹扭簧部件70,回弹扭簧部件70受到压力时变形收缩,并同时提供回弹力给承重缓冲件20,对承重缓冲件20进行支撑。回弹扭簧部件70由于设置在承重缓冲件20、足跟件30和阻弹装置40之间形成的非闭合空间内,当回弹扭簧部件70受到压力时,足跟件30和阻弹装置40共同提供反支撑力给回弹扭簧部件70。行走时,由于足部连接件10和弹性足板50之间形成的角度更小,使得回弹扭簧部件70受到的压力更大,这时回弹扭簧部件70给的回弹力也更大,可以提供行走时向前的推力,达到行走或者奔跑时省力的效果。弹性足板50在行走时也会弯曲回弹,和回弹扭簧部件70共同提供前推力。承重缓冲件20、足跟件30和阻弹装置40之间均有1-2毫米的间隙,使假肢足更美观,同时也可以避免承重缓冲件20、足跟件30和阻弹装置40时刻紧压回弹扭簧部件70,延长回弹扭簧部件70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如图1-6所述,本实施例完善了承重缓冲件20在连接杆11上的连接方式,所述的回弹扭簧部件70吊装在承重缓冲件20的下方,连接杆11的末端设置有扭簧支撑件60,扭簧支撑件60将回弹扭簧部件70支撑在连接杆11上。扭簧支撑件60对回弹扭簧部件70进行支撑,保证回弹扭簧部件70稳定的置于承重缓冲件20、足跟件30和阻弹装置40共同形成的非闭合空间内。

实施例3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完善了承重缓冲件20相对足跟件30的转动结构,所述的足跟件30上设置有支撑支点31,承重缓冲件20固定在支撑支点31上,承重缓冲件20可绕支撑支点31转动。所述的承重缓冲件20靠近支撑支点31位置设置有位置转动限定凹槽21,位置转动限定凹槽21限定承重缓冲件20相对足跟件30的转动角度。承重缓冲件20可以相对支撑支点31进行小幅度的转动,在假肢足悬空情况下,承重缓冲件20相对足跟件30的转动位置限定将弹性足板50和足部连接件10保持垂直。在假肢足受力的情况下,转动限定凹槽21将弹性足板50和足部连接件10之间的角度限定在50-90度之间。

实施例4

如图1、2、3、5、6、7所示,所述的回弹扭簧部件70由若干根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扭簧71套接而成,相邻的扭簧71之间设置有1-2毫米的间隙。所述的扭簧71形状为非闭合式,扭簧71靠近足跟件30位置设置有形变预留开口31。扭簧支撑件60支撑最内层的扭簧71。本实施例完善了回弹扭簧部件70的结构,回弹扭簧部件70由若干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扭簧71套接而成。当最外层的扭簧71受力变形会压迫内层的扭簧71产生形变,同时提供反弹力,使反弹的力度更大,使假肢足适用于各种受力状态,不会使回弹扭簧部件70因突然之间承受巨大力量而造成永久性变形,延长回弹扭簧部件7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针对不同体重的人增加或者减少扭簧71的数量。相邻的扭簧71之间设置有1-2毫米的间隙,使受力结构有层级区分。而且扭簧71设置有形变预留开口31,形变预留开口31保证扭簧71在受力轻微形变时依然可以继续形变71,提供更大的反弹力。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扭簧7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置有单向摩擦缓冲纹72。所述的阻弹装置40靠近回弹扭簧部件70的一面也设置有单向摩擦缓冲纹72。为了避免回弹扭簧部件70回弹力过大,导致瞬间蹬力大损伤肌肉,本实施例在扭簧71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设置单向摩擦缓冲纹72,单向摩擦缓冲纹72可以在扭簧71产生形变要回归正常状态时产生摩擦,减缓扭簧71回弹时的回弹力度,阻弹装置40上也设置有单向摩擦缓冲纹72,回弹扭簧部件70回弹时,由于单向摩擦缓冲纹72的作用,也会减慢回弹速度,避免瞬间蹬力过大而造成肌肉损伤。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揭示,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