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5033发布日期:2019-01-05 10:16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颅内压,即颅腔内脑脊液的压力,正常为100-150毫米水柱,10-15毫米汞柱;根据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指南p325,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毫米水柱)或40~50滴/min,随呼吸波动在10毫米水柱之内,儿童压力为0.4~1.0kpa(40~100毫米水柱)。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科及其他涉及颅内压力变化的手术中至关重要,由于颅内受多种因素影响是波动的,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所测得的压力只有相对的意义。较正确地了解颅内压的情况,应采用持续的压力测量和记录的方法。连续测量并记录压力,可随时了解颅内压变动情况,并可取得更精确的颅腔颅内压数据,目前缺乏有效的无创监测手段。眼压即眼的内部压力,眼内压的形成与维持取决于房水的量。而房水经过小梁网途径和葡萄膜巩膜途径分别回流到视网膜中央静脉和涡静脉,最终回流到位于颅内的海绵窦。故当颅内压力影响到海绵窦的静脉回流的时候,房水的回流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眼内压。目前缺乏有效的无创监测手段,现有有创手段包括腰大池持续测压、颅内压力直接测量等,均为有创操作。腰大池持续测压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颅内压力直接测量需要在开颅的情况下应用,二者均存在感染、损伤、技术水平等限制条件,而无创压力监测手段较少,如b超眼底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等,缺乏定量指标,仅能做定性处理,对围术期持续监测意义不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手段为有创操作,存在诸多限制条件,而无创压力监测手段较少,一种方便、有效的无创持续监测手段亟待发明。无创测压可以避免对患者的损伤,应用于围术期连续监测,相对于有创监测,可以有更长的监测时间,对于疾病的进展及转归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方法,所述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方法基于眼内压与颅内压的线性关系,直接测量眼内压力,根据眼内压力的变化程度,估算颅内压力的变化数值。

进一步,所述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方法具体包括:

(1)首次测量1分钟内3-5次眼内压,取平均值为基准值,之后间隔3-5分钟再次测量眼内压力,与基准值相比变化百分比为颅内压力变化百分比;

(2)眼内压力基准值测量阶段可设定颅内压力基准值,默认为正常压力值或术前测量值,眼内压力变化后根据变化百分比计算变化压力值;信息显示模块显示眼内压力、眼内压变化百分比、估算的颅内压力。

进一步,所述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一,通过眼内压测量模块使用眼压计与双侧角膜接触为3~6次,获得数个电压波形,电压波被放大后传递到其内部的一个有单集成电路块构成的微型信息处理仪中,经微型信息处理后去掉不正确的波形,将正确的波形变为数字并贮存,每次正确的测量获得一个数据,经过3-6次测量后,微型信息处理仪将获得的3-6个数据平均后将分别得到双侧平均眼压的毫米汞柱值;

步骤二,根据双侧眼压和时间分别获得双侧眼压与时间变化曲线,并拟合压力变化时间指数;通过生命体征监测模块的心电图监测单元对心脏进行监控,通过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单元对血压进行监控,通过双频脑电图监测单元对大脑状态进行监控;

步骤三,通过腰大池压力监测模块腰大池压力监测,直接反应颅内压力变化,为颅内压力的有创监测手段,用于不适合无创监测或需要连续反应压力变化的手术;通过信息整合模块整合数据,用于信息显示、信息储存及与信息整合;

步骤四,信息显示屏提供实时生命体征、动脉压力、麻醉深度、双侧眼内压力及腰大池压力数值,经过整合后拟合眼内压力变化速率,并提供各个数值与时间关系曲线;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的线性关系,通过对眼内压的测量,间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应用于全麻术中颅内压监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所述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方法的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系统,所述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系统包括:

用于对检测信息进行整合的信息整合模块;

用于测量眼内压的眼内压测量模块;

用于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生命体征监测模块;

用于腰大池压力监测的腰大池压力监测模块;

所述眼内压测量模块、生命体征监测模块、腰大池压力监测模块与信息整合模块相互独立连接。

进一步,所述生命体征监测模块包括:

用于对心脏进行监控的心电图监测单元;

对血压进行监控的创动脉压力监测单元;

对大脑状态进行监控的双频脑电图监测单元。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所述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所述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方法的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的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该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系统及方法,通过眼内压测量模块测量眼内压,通过生命体征监测模块的心电图监测单元对基础生命体征监控,通过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单元对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双频脑电图监测单元对麻醉深度进行监控。通过腰大池压力监测模块腰大池压力监测,可以直接反应颅内压力变化,为颅内压力的有创监测手段,用于不适合无创监测或需要连续反应压力变化的手术。通过信息整合模块整合上述数据,用于信息显示、信息储存及与信息整合。

该系统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的线性关系,通过对眼内压的测量,间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应用于全麻术中颅内压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无创监测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方法流程图。

图中:1、信息整合模块;2、眼内压测量模块;3、生命体征监测模块;3-1、心电图监测单元;3-2、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单元;3-3、双频脑电图监测单元;4、腰大池压力监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系统设置有:用于对检测信息进行整合的信息整合模块1、用于测量眼内压的眼内压测量模块2、用于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生命体征监测模块3、用于腰大池压力监测的腰大池压力监测模块4。

所述眼内压测量模块2、生命体征监测模块3、腰大池压力监测模块4都与信息整合模块1相互独立连接,互不影响。

所述生命体征监测模3块下设包括:用于对心脏进行监控的心电图监测单元3-1、对血压进行监控的创动脉压力监测单元3-2、对大脑状态进行监控的双频脑电图监测单元3-3。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线性关系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基于眼内压与颅内压的线性关系,直接测量眼内压力,根据眼内压力的变化程度,估算颅内压力的变化数值;首次测量1分钟内3-5次眼内压,取平均值为基准值,之后间隔3-5分钟(间隔时间可手动更改)再次测量眼内压力,与基准值相比变化百分比为颅内压力变化百分比;

s202:眼内压力基准值测量阶段可设定颅内压力基准值,默认为正常压力值或术前测量值(需自行手动测量或腰大池有创测量),眼内压力变化后根据变化百分比计算变化压力值;信息显示模块显示眼内压力、眼内压变化百分比、估算的颅内压力。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该装置通过眼内压测量模块1使用眼压计与双侧角膜接触为3~6次,获得数个电压波形,这些电压波被放大后传递到其内部的一个有单集成电路块构成的微型信息处理仪中,经微型信息处理后去掉不正确的波形,将正确的波形变为数字并贮存,每次正确的测量即可获得一个数据,经过3-6次测量后,微型信息处理仪将获得的3-6个数据平均后将分别得到双侧平均眼压的毫米汞柱值。根据双侧眼压和时间分别获得双侧眼压与时间变化曲线,并拟合压力变化时间指数。通过生命体征监测模块3的心电图监测单元3-1对心脏进行监控,通过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单元3-2对血压进行监控,通过双频脑电图监测单元3-3对大脑状态进行监控。通过腰大池压力监测模块4腰大池压力监测,可以直接反应颅内压力变化,为颅内压力的有创监测手段,用于不适合无创监测或需要连续反应压力变化的手术。通过信息整合模块1整合上述数据,用于信息显示、信息储存及与信息整合。信息显示屏提供实时生命体征、动脉压力、麻醉深度、双侧眼内压力及腰大池压力数值,经过整合后拟合眼内压力变化速率,并提供各个数值与时间关系曲线。该系统基于眼内压及颅内压的线性关系,通过对眼内压的测量,间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应用于全麻术中颅内压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无创监测手段。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