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3922发布日期:2018-11-27 22:1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病程超过6月。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6%,60岁以上人群高达22%。导致慢性便秘的原因诸多,具体包括:日常活动量减少、精神压力的增加、饮食不均衡导致的纤维或液体摄入不足以及身体机能减弱导致的肠蠕动减少、肠粘膜及肠壁纤维萎缩等。便秘会影响盆腔肌肉的活力,降低肌肉收缩度,同时会使胆固醇排泄受阻,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上升,血管易受到侵袭而发生硬化。长期便秘还会使体内毒素增加,妨碍一氧化氮、血管活性肠肽等增加性快感的神经递质合成、贮存、释放,还会导致腹部胀气,造成性欲减退,更甚者可诱发心脑血管急症,危及生命。在治疗上,目前西医多采用渗透性、刺激性、润滑性泻药(如乳果糖、开塞露、聚乙二醇等)及促分泌、促动力药,但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长期服用容易产生依赖性并影响钙、磷、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而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可引起不可逆性肠神经损害。

中医治疗便秘有着其悠久的历史。便秘在中医称为“大便难”“脾约”“大便秘结”等,该病症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如《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历代对于便秘的认识不断丰富,汉代张仲景提出便秘有寒、热、虚、实不同病机,创制了苦寒泻下的承气汤、温里泻下的大黄附子汤、养阴润下的麻子仁丸、理气通下的厚朴三物汤内服以及以蜜煎导、猪胆汁导等外治通便法。元代朱丹溪认为便秘是由于血少,或肠胃受风,涸燥秘塞所致。故中医治疗慢性便秘有着其显著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临床上慢性便秘多为气血亏虚、脾肾不足、腑气不通所致。既往中药治疗慢性便秘的处方或专利多治法单一,或采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等泻热通腑;或选取肉桂、肉苁蓉、怀牛膝等温肾益精;或采用麻子仁、决明子、当归等养血润肠。但总体来说,临床上缺少综合性考虑本病病因病机,进行整体调治的中药组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中药组合物,综合考虑了慢性便秘的病机,脾肾同治、气血双补、补运结合、刚柔相济、标本兼治,配伍精当,使补而不滞、通而不泄,故效如桴鼓,能有效的缓解或治疗患者的便秘症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生白术60~80份、枳实18~25份、当归20~30份、白芍15~26份、炙甘草10~20份、肉苁蓉18~23份、怀牛膝15~30份、杏仁8~16份、火麻仁12~20份、决明子20~23份、厚朴12~18份、黄芪25~40份、砂仁5~20份、生地15~20份、麦冬20~30份、桃仁10~30份、大黄5~10份,以及桑椹20~25份。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生白术60份、枳实18份、当归20份、白芍20份、炙甘草10份、肉苁蓉20份、怀牛膝20份、杏仁10份、火麻仁20份、决明子20份、厚朴12份、黄芪30份、砂仁9份、生地20份、麦冬20份、桃仁10份、大黄6份,以及桑椹20份。

进一步地,该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药物为汤剂、散剂、片剂或丸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用中药白术性甘,味苦,微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各类脾气虚证,痰饮、水肿,气虚自汗,胎动不安。小剂量生白术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大剂量生白术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且没有腹痛泻下无度、继发性便秘等副作用。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肺气虚弱及表虚自汗、气虚浮肿,小便不利、血虚证、消渴证、关节痹痛、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

白术与黄芪共为君药,大补脾气,共奏健脾益气,滋阴润肠之效,且“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而气旺能生血、摄血、行血、行津,故黄芪与白术能补气以生血,补气以行滞,补气以生津止渴,故能促进补血滋阴药的作用。

肉苁蓉为补阳药,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作用,怀牛膝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且能引诸药下行。生地、麦冬养阴生津,有滋阴润肠通便之功。白芍、当归为补血药,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桑椹补益肝肾、润肠通便。桃仁、杏仁、火麻仁、决明子均为种仁类药材,富含油脂,善于润肠通便,善治各类血虚津枯肠燥便秘,杏仁又可肃降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能降气润肠而通利大便,桃仁、当归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治疗因便秘腑气不通所致血瘀证。厚朴、砂仁化湿行气除满,再加破气除痞之要药枳实,共奏行气消痞之功,且可使诸补药补而不滞,气血畅行。

本方中大黄用量很小,且与诸药同煎,是为取其顺承胃气以通腑之功,而非泻下攻积之效。甘草炙用,味甘性温,入心、肺、脾、胃经,可补气、化痰、缓急、调和诸药,且同白芍配伍,即芍药甘草汤,可补肝缓急。故本方综合考虑了慢性便秘的病机,脾肾同治、气血双补、补运结合、刚柔相济、标本兼治,配伍精当,使补而不滞、通而不泄,故效如桴鼓,亦能长期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生白术60g、枳实18g、当归20g、白芍15g、炙甘草10g、肉苁蓉18g、怀牛膝15g、杏仁8g、火麻仁12g、决明子20g、厚朴12g、黄芪25g、砂仁5g、生地15g、麦冬20g、桃仁10g、大黄5g,以及桑椹20g。

该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可制备为汤剂、散剂、片剂或丸剂。

其中,汤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一同置于陶瓷器皿(如砂锅、瓦罐)中用冷水浸泡,液面淹过中药饮片约2cm为宜,浸泡30min后,用武火迅速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维持15~20min左右,趁热滤取药汁后,再重新加水煎煮2次,最后将3次煎煮所得约1000ml药液混合后即可服用;服药方法:一日三次,每次约150ml,饭后温服。

散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混合,然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成最细粉即可。服用方法:一日两次,每次约10g,加鲜开水100ml左右浸泡10min后温服。

片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混合,然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成最细粉,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者薄膜衣,即得。

丸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混合,然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成最细粉,加蜂蜜制成小蜜丸即可。服用方法:一日2次,每次约8g,饭后温水服用。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生白术60g、枳实18g、当归20g、白芍20g、炙甘草10g、肉苁蓉20g、怀牛膝20g、杏仁10g、火麻仁20g、决明子20g、厚朴12g、黄芪30g、砂仁9g、生地20g、麦冬20g、桃仁10g、大黄6g,以及桑椹20g。

该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可制备为汤剂、散剂、片剂或丸剂。

其中,汤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一同置于陶瓷器皿(如砂锅、瓦罐)中用冷水浸泡,液面淹过中药饮片约2cm为宜,浸泡30min后,用武火迅速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维持15~20min左右,趁热滤取药汁后,再重新加水煎煮2次,最后将3次煎煮所得约1000ml药液混合后即可服用;服药方法:一日三次,每次约150ml,饭后温服。

散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混合,然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成最细粉即可。服用方法:一日两次,每次约10g,加鲜开水100ml左右浸泡10min后温服。

片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混合,然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成最细粉,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者薄膜衣,即得。

丸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混合,然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成最细粉,加蜂蜜制成小蜜丸即可。服用方法:一日2次,每次约8g,饭后温水服用。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生白术80g、枳实25g、当归30g、白芍26g、炙甘草20g、肉苁蓉23g、怀牛膝30g、杏仁16g、火麻仁20g、决明子23g、厚朴18g、黄芪40g、砂仁20g、生地20g、麦冬30g、桃仁30g、大黄10g,以及桑椹25g。

该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可制备为汤剂、散剂、片剂或丸剂。

其中,汤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一同置于陶瓷器皿(如砂锅、瓦罐)中用冷水浸泡,液面淹过中药饮片约2cm为宜,浸泡30min后,用武火迅速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维持15~20min左右,趁热滤取药汁后,再重新加水煎煮2次,最后将3次煎煮所得约1000ml药液混合后即可服用;服药方法:一日三次,每次约150ml,饭后温服。

散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混合,然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成最细粉即可。服用方法:一日两次,每次约10g,加鲜开水100ml左右浸泡10min后温服。

片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混合,然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成最细粉,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者薄膜衣,即得。

丸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方将上述中药混合,然后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成最细粉,加蜂蜜制成小蜜丸即可。服用方法:一日2次,每次约8g,饭后温水服用。

试验例

1、临床资料

选取120例病例均来自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2016年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8~78岁,平均(48.82±1.24)岁。病程7个月~16年,平均(7.18±1.05)年。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20~77岁,平均(65.14±1.32)岁。病程8个月~15年,平均(6.81±1.09)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计算,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慢性便秘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

病情轻重判定标准:轻度:患者仅以排便困难为主症,2~3天排便一次,或干稀交替,或只有少量稀便;中度:患者5~7天排便一次,粪便呈球状,排出艰难,胃脘满闷,疲乏无力等;重度:患者7天以上排便一次,大多需要药物配合,同时伴腹痛,口苦咽干,腰酸背痛,尿少而黄。

3、排除标准:(1)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便秘;(2)处于妊娠期的妇女;(3)肝肾功能异常。

4、方法

4.1治疗组:慢性便秘方:生白术60g、枳实18g、当归20g、白芍20g、炙甘草10g、肉苁蓉20g、怀牛膝20g、杏仁10g、火麻仁20g、决明子20g、厚朴12g、黄芪30g、砂仁9g、生地20g、麦冬20g、桃仁10g、大黄6g、桑椹20g(实施例2)。煎煮前,首先将上述中药饮片放入陶瓷器皿(如砂锅、瓦罐)中用冷水浸泡,液面淹过饮片约2cm为宜,浸泡30min后,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15~20min左右,趁热滤取药汁后,再重新加水煎煮2次,最后将3次煎煮所得约1000ml药液混合后即可服用。服药方法:一日三次,每次约150ml,饭后温服。疗程1月。

4.2对照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a、b两剂各一包,同溶于125ml温水中成溶液,每次服用125ml,1日2次。疗程1月。

4.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罗马ⅱ功能性胃肠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进行制订,结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四种结果。其中,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排便情况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其余不适症状消失;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排便情况明显好转,排便间隔时间控制在三天以内,但大便情况稍有硬结,其他不适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排便时间相比于治疗前有一定缩短,大便干结情况有所好转,伴随的不适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排便情况未得到改善,大便情况没有发生改变,伴随症状也并未出现变化。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5.结果

治疗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5%(15例)、58.33%(35例)、8.33%(5例)、8.33%(5例)及91.67%(55例),对照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5)、40%(24例)、30%(18例)、21.67%(13例)及78.33%(47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慢性便秘方临床疗效优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