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36908发布日期:2019-02-22 20:4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导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是一种代谢障碍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尿酸增高,因此又称高尿酸血症。当尿酸盐累积于关节时,则表现为关节炎症状,又称代谢性关节炎。急性痛风发作时表现为受累关节严重的疼痛、肿胀、僵硬、发热,且症状发生突然;多发作于轻微损伤、饮食过量或相关疾病以后,特别好发于肢体远端关节,典型的症状发作与足趾,也可尿酸盐结石引起肾绞痛。慢性痛风表现为破坏性关节变化。

目前治疗痛风多采用西药,例如别嘌醇、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是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容易引起肝损害,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而且治标不治本。

现有的治疗痛风的中药见效缓慢,并不能有效减轻急性痛风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传统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见效缓慢,不能有效减轻急性痛风患者的痛苦的问题,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

升麻4~8份、羌活4~8份、独活10~20份、白芷8~12份、桂枝10~20份、麻黄1~5份、丹参4~8份、川芎9~13份、川牛膝10~14份、干漆1~5份、威灵仙8~12份、黄柏1~5份、苍术4~8份、牛膝1~5份、萆薢10~14份、忍冬藤10~20份、生地黄10~20份、玄参4~8份、牡丹皮4~8份、知母1~5份、土茯苓8~12份、防己1~5份、白术4~8份、怀牛膝10~20份、葛根10~14份、细辛8~12份、苦参8~12份以及防风10~20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

升麻6份、羌活6份、独活15份、白芷10份、桂枝15份、麻黄3份、丹参6份、川芎11份、川牛膝12份、干漆3份、威灵仙10份、黄柏3份、苍术6份、牛膝3份、萆薢12份、忍冬藤15份、生地黄15份、玄参6份、牡丹皮6份、知母3份、土茯苓10份、防己3份、白术6份、怀牛膝15份、葛根12份、细辛10份、苦参10份以及防风15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麻、干漆、黄柏、苍术、忍冬藤、玄参、土茯苓以及苦参的重量比为6:3:3:6:15:6:10:1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含有由如上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为外用剂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配方量的中药组合物,粉碎混匀,制得原药粉;

将所述原药粉置于co2超临界提取装置中进行超临界提取,制得中药提取物;

将所述中药提取物制成目标剂型,获得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临界提取的条件如下:

超临界提取压力为35~40mpa;超临界提取温度30~40℃;超临界co2流量为40~45l/h,超临界提取时间为1.0~1.5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剂型为外用膏剂,将所述中药提取物与凡士林、甘油、蒸馏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所述外用膏剂,每份所述外用膏剂含有由300~400g中药组合物制得的中药提取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剂型为外用贴剂,将所述中药提取物与凡士林、甘油、海藻胶、蒸馏水按比例混合均匀涂覆于敷料上,制得所述外用贴剂,每份所述外用贴剂含有由300~400g中药组合物制得的中药提取物。

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中药,通过中药组分之间的配伍,能够先解表,加快缓解患处的疼痛,降低患者的痛苦,进一步通过清热解毒和活血,加快患处的新陈代谢,促进尿酸盐溶解/分解并通过皮肤排出患处,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

升麻4~8份、羌活4~8份、独活10~20份、白芷8~12份、桂枝10~20份、麻黄1~5份、丹参4~8份、川芎9~13份、川牛膝10~14份、干漆1~5份、威灵仙8~12份、黄柏1~5份、苍术4~8份、牛膝1~5份、萆薢10~14份、忍冬藤10~20份、生地黄10~20份、玄参4~8份、牡丹皮4~8份、知母1~5份、土茯苓8~12份、防己1~5份、白术4~8份、怀牛膝10~20份、葛根10~14份、细辛8~12份、苦参8~12份以及防风10~20份。

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中药组分之间的配伍,能够先解表,加快缓解患处的疼痛,降低患者的痛苦,进一步通过清热解毒和活血,加快患处的新陈代谢,促进尿酸盐溶解/分解并通过皮肤排出患处,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其中,选用的中药组分性味、归经以及功能主治如下:

升麻,性味:辛、微甘,微寒;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羌活,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独活,性味:辛、苦,微温;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白芷,性味:辛,温;归经: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桂枝,性味:辛、甘,温;归经: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经: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丹参,性味:苦,微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川芎,性味:辛,温;归经: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川牛膝,性味:甘、微苦,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症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

干漆,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破瘀血、消积、杀虫,用于妇女闭经、瘀血症瘕、虫积腹痛。

威灵仙,性味:辛、咸,温;归经: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

黄柏,性味:苦,寒;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苍术,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牛膝,性味:苦、酸,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

萆薢,性味:苦,平;归经:入肝、胃、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用于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忍冬藤,性味:甘,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生地黄,性味:甘,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玄参,性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

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知母,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防己,性味:苦,寒;归经:归膀胱、肺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

白术,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怀牛膝,性味:苦酸,平,味微苦酸,性寒,无毒;归经:入心、肝、大肠三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

葛根,性味:甘、辛,凉;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细辛,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肺、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苦参,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防风,性味:辛、甘,温;归经:归膀胱、肝、脾经;功能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研究中发现,加入干漆能够加快中药组合物起效的时间,缩短用药到患处疼痛缓解的时间,从而能够使患者在用药后尽快地降低疼痛。然而,由于干漆具有一定的毒性,本发明中通过加入与之配比的升麻、黄柏、苍术、忍冬藤、玄参、土茯苓以及苦参,能够有效降低干漆的毒性,抵消加入干漆导致的毒副作用。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

升麻6份、羌活6份、独活15份、白芷10份、桂枝15份、麻黄3份、丹参6份、川芎11份、川牛膝12份、干漆3份、威灵仙10份、黄柏3份、苍术6份、牛膝3份、萆薢12份、忍冬藤15份、生地黄15份、玄参6份、牡丹皮6份、知母3份、土茯苓10份、防己3份、白术6份、怀牛膝15份、葛根12份、细辛10份、苦参10份以及防风15份。

进一步可选地,升麻、干漆、黄柏、苍术、忍冬藤、玄参、土茯苓以及苦参的重量比为6:3:3:6:15:6:10:10。在该重量比条件下,升麻、黄柏、苍术、忍冬藤、玄参、土茯苓以及苦参能与干漆很好地配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干漆的毒性,提供了本发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的安全性。

进一步可选地,将上述中药组合物通过一定的制药方式制备成治疗痛风的中药,用于治疗急性痛风和慢性痛风。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治疗痛风的中药为外用剂型,通过皮肤给药,能够提高药物达到患处的效率,缩短起效时间,尽快地降低患处的疼痛。更进一步地,由于痛风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处导致的,将该中药治病为外用剂型,通过皮肤给药,能够使药物与尿酸盐直接作用,使其排出体外,从而避免出现由于尿酸盐沉积而导致的痛风症状,避免患者痛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痛风的新思路,通过药物与尿酸直接作用使其经皮排出体外,绕过了通过代谢途径降低人体尿酸含量的途径,反而能够加快尿酸的排出,缩短了见效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治疗痛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配方量的中药组合物,粉碎混匀,制得原药粉;

将原药粉置于co2超临界提取装置中进行超临界提取,制得中药提取物;

将中药提取物制成目标剂型,获得治疗痛风的中药。

相对于传统的煎煮水提方法,通过超临界提取的方法提取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中药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药效。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超临界提取的条件如下:

超临界提取压力为35~40mpa;超临界提取温度30~40℃;超临界co2流量为40~45l/h,超临界提取时间为1.0~1.5h。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目标剂型为外用膏剂,将中药提取物与凡士林、甘油、蒸馏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外用膏剂,每份外用膏剂含有由300~400g中药组合物制得的中药提取物。通过在外用膏剂中加入凡士林和甘油,一方面能够赋予中药以膏态形貌,便于涂覆于患处皮肤,另一方面,甘油具有保湿作用,能够使患处皮肤保湿,便于尿酸经皮排出,提高用药的舒适度。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目标剂型为外用贴剂,将中药提取物与凡士林、甘油、海藻胶、蒸馏水按比例混合均匀涂覆于敷料上,制得外用贴剂,每份外用贴剂含有由300~400g中药组合物制得的中药提取物。通过在外用膏剂中加入凡士林、甘油以及海藻胶,一方面能够赋予中药以膏态形貌并涂覆于敷料上,便于该中药黏贴于患处皮肤,另一方面,甘油具有保湿作用,能够使患处皮肤保湿,便于尿酸经皮排出,提高用药的舒适度。

实施例1

称取升麻60g、羌活60g、独活150g、白芷100g、桂枝150g、麻黄300g、丹参60g、川芎110g、川牛膝120g、干漆30g、威灵仙100g、黄柏30g、苍术60g、牛膝30g、萆薢120g、忍冬藤150g、生地黄150g、玄参60、牡丹皮60g、知母30g、土茯苓100g、防己30g、白术60g、怀牛膝150g、葛根120g、细辛100g、苦参100g份、防风150g,将称取的中药分别粉碎至70~100目后混合均匀。

调整超临界提取装置的提取条件,使超临界提取压力为35~40mpa,超临界提取温度30~40℃,超临界co2流量为40~45l/h,超临提取1.0~1.5h,制得中药提取物32.54g,得率为1.317%。

将4.61g中药提取物与20~40g凡士林、3~5g甘油、5~10g蒸馏水混合,制得治疗痛风的中药的外用膏剂。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4.61g中药提取物与20~40g凡士林、3~5g甘油、2~5g蒸馏水、5~10g海藻胶混合,涂覆于敷料上,制得治疗痛风的中药的外用贴剂。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称取的中药为升麻40g、羌活40g、独活100g、白芷80g、桂枝100g、麻黄10g、丹参40g、川芎90g、川牛膝100g、干漆10g、威灵仙80g、黄柏10g、苍术40g、牛膝10g、萆薢100g、忍冬藤100g、生地黄100g、玄参40、牡丹皮40g、知母10g、土茯苓80g、防己10g、白术40g、怀牛膝100g、葛根100g、细辛80g、苦参80g份、防风100g。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称取的中药为升麻80g、羌活80g、独活200g、白芷120g、桂枝200g、麻黄50g、丹参80g、川芎130g、川牛膝140g、干漆50g、威灵仙120g、黄柏50g、苍术80g、牛膝50g、萆薢140g、忍冬藤200g、生地黄200g、玄参80、牡丹皮80g、知母50g、土茯苓120g、防己50g、白术80g、怀牛膝200g、葛根100g、细辛140g、苦参120g份、防风200g。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4.61g中药提取物直接内服。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称取的中药为泽兰220g、黄柏180g、大黄180g、生地120g、南星120g、土茯苓180g、赤芍220g、栀子180g、槐花180g、白花蛇4.0g。

选取痛风症状相似的患者70人,每10人一组分为7组,进行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治疗痛风的中药,不仅缓解疼痛的效率快,而且治疗效果也更好。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