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周湿疹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47667发布日期:2018-12-11 23:43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口周湿疹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口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自觉瘙痒,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为特征。本病一般无并发症,局部的长期搔抓,容易并发细菌感染,霉菌感染,同时长期湿疹刺激,会导致口唇干裂、疼痛、出血,引起局部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西医治疗本病以避免一切外源性刺激,然后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类软膏如氟轻松软膏、卤米松软膏等减少皮肤渗出减轻局部的变态反应,如有合并细菌感染可以使用百多邦软膏或者红霉素软膏治疗,也可以外涂凡士林软膏、尿素软膏保护皮肤避免受到唾液刺激同时也可以减轻局部湿疹导致的干裂疼痛症状,使用西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本病治疗周期较长,而激素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且长期使用西药治疗,容易产生抗药性,药物疗效会逐渐降低,再加上使用西药局部治疗主要治标不能治本,西药治疗本病容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而中医治疗本病,可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对于本病从内而治,解决根本问题,达到断本除根之功效,相比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病属中医“唇风”、“紧唇”、“渖唇”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湿热并盛熏蒸肌肤而至红斑、丘疹、水疱等症,而火毒太盛会使皮肤处出现糜烂、渗出等症,久之湿则伤脾,脾虚不运,湿邪留恋,浸淫皮肤而出现红斑、丘疹等皮损,热则伤血,血虚则生风燥,使肌肤失养而导致皮肤出现干燥、肥厚、苔藓样变、瘙痒等症。本发明中药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健脾益气、养血润燥、疏风清热、祛风止痒、生肌敛疮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可去除湿热、健脾助运、养血祛风,提高患者自身免疫抵抗机能,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经临床验证对口周湿疹治愈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口周湿疹的中药冲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健脾益气、养血润燥、疏风清热、祛风止痒、生肌敛疮之功效,治病求源标本兼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口周湿疹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口周湿疹的中药冲剂,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牛奶浆根20~40份、垂盆草20~40份、磨盘草20~40份、黄芪20~40份、

黄毛榕15~30份、小构树叶15~30份、清明草15~30份、当归10~25份、

东风草10~25份、地肤子10~25份、鹿角草9~20份、狼萁草9~20份、

积雪草6~15份、黑豆皮6~15份、海松子6~15份、柳叶菜根6~15份、

甘草6~15份、黑头草6~15份、吉利子树3~12份、亚麻子3~12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牛奶浆根25~35份、垂盆草25~35份、磨盘草25~35份、黄芪25~35份、

黄毛榕20~26份、小构树叶20~26份、清明草20~26份、当归14~20份、

东风草14~20份、地肤子14~20份、鹿角草12~16份、狼萁草12~16份、

积雪草8~12份、黑豆皮8~12份、海松子8~12份、柳叶菜根8~12份、

甘草8~12份、黑头草8~12份、吉利子树5~10份、亚麻子5~10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牛奶浆根30份、垂盆草30份、磨盘草30份、黄芪30份、

黄毛榕25份、小构树叶24份、清明草24份、当归20份、

东风草18份、地肤子18份、鹿角草15份、狼萁草15份、

积雪草10份、黑豆皮10份、海松子10份、柳叶菜根10份、

甘草10份、黑头草10份、吉利子树6份、亚麻子6份。

一种治疗口周湿疹的中药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牛奶浆根、垂盆草、磨盘草、黄毛榕、小构树叶、清明草、东风草、地肤子、鹿角草、狼萁草、积雪草、黑豆皮、海松子、柳叶菜根、黑头草、亚麻子洗净后放入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蒸馏水浸泡3-5小时,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浸液;再次加入5-6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浸液;最后再加入3-5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浸液;合并三次浸液,过滤,得滤液备用;

(2)将当归、吉利子树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4倍量的浓度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回流提取3-4小时,过滤,得滤液备用;

(3)蜜黄芪: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粉碎研末,过14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4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滤液,与步骤(3)、步骤(4)中所得的细粉,加适量淀粉后混合均匀,干燥、整粒后,封装成每袋6g的中药冲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牛奶浆根:味甘;辛;性温。归肺;脾;肾经。益气健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主治劳倦乏力;食少;乳汁不下;脾虚白带;脱肛;月经不调;头风疼痛;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痛。《闽东本草》: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治中气虚弱,气血衰微,四肢酸软,筋骨不利,经闭,乳汁不通。

垂盆草:味甘、淡、性凉。归肝、胆、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湿疹;带状疱疹。

磨盘草:味甘;淡;性凉。归肺;肾经。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泄泻;中耳炎;耳聋;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疮痈肿毒;跌打损伤。《岭南采药录》:"能升清降浊,开窍活血,又捣敷搭手、痈疮。"

黄芪:味甘;性温。入心;肺;脾;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主治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脱肛;体虚浮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新华本草纲要》载:“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生肌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芪具有利尿降压、消炎镇痛、强心、抗氧自由基生成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从多方面作用于机体,改善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肾病等相关血管性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功能。

黄毛榕:味甘;性平。益气健脾;祛风除湿。主治气虚;阴挺;脱肛;便溏;水肿;风湿痹痛。《新华本草纲要》:根皮: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气,活血祛风的功效。用于气血虚弱、子宫下垂、脱肛、风湿痹痛、泄泻等症。

小构树叶:味淡;性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敛疮止血。主治痢疾;神经性皮炎;疥癣;疖肿;刀伤出血。

清明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肝;脾;小肠经。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感冒;咳嗽;咽喉痛;目赤肿痛;淋;浊;带下;疮疡疔;毒;蛇伤;跌打损伤。《闽东本草》:祛风解表,化痰止咳。治伤风感冒,头痛目赤,咳嗽。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本草正》载:“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当归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对慢性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东风草:味苦;微辛;性凉。清热明目;祛风止痒;解毒消肿。主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风疹;疥疮;皮肤瘙痒;痈肿疮疖;跌打红肿。

地肤子: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血痢;风疹;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疮毒。《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肤子水浸剂具有抑菌及抑制过敏的作用。

鹿角草:味微苦;微辛;性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活血止血。主治痢疾;泄泻浮肿;咳嗽;哮喘;扁桃体炎;咳血;尿血;痈疖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去瘀活血,通调水道。治痈疽疖肿,小便赤涩。

狼萁草:味苦;甘;性平。止血;接骨;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血崩;鼻衄;咳血;外伤出血;跌打骨折;热淋涩痛;白带;风疹瘙痒;疮肿;烫伤;痔瘘;蛇虫咬伤;咳嗽。

积雪草:味苦;辛;性寒。归肺;脾;肾;膀胱经。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消肿。主治发热;咳喘;咽喉肿痛;肠胃痛;痢疾;湿热黄疸;水肿;淋证;尿血;衄血;痛经;崩漏;丹毒;瘰疬;亲疮肿毒;带状疱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本草求原》:除热毒,治白浊,浸疳疮,理小肠气。

黑豆皮:味微甘;性凉。归脾;肺;肾经。养血平肝;祛风解毒。主治头痛;阴虚烦热;盗汗;风痹;湿毒;痈疮;眩晕。《药材学》:养血祛风,明目益精。治阴虚烦热,多汗盗汗,头晕,目昏,风痹。

海松子:味甘;性微温。归肝;肺;大肠经。润燥,养血,祛风。主治肺燥干咳,大便虚秘,诸风头眩,骨节风,风痹。并有润泽皮肤,敷荣毛发的功能。《日华子本草》: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

柳叶菜根:味苦;性凉。归肝;胃经。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止咳;利湿。主治风热感冒;音哑;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水肿;淋痛;湿热泻痢;风湿热痹;疮痈;毒虫咬伤。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本草纲目》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镇痉镇咳、降血压、降血脂、抗癌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咽喉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咳嗽、咳血等疾病,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抗胃炎作用。

黑头草:味苦;辛;性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治口疮;丹毒;风疹;湿疹;脚气。

吉利子树:味甘;苦;性温。健脾益气;祛风除湿。主治小儿疳积;脘腹胀满;脱肛;妇妇崩漏;带下;风湿痹痛。《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养血。治小儿疳气体弱及妇女崩带。

亚麻子:味甘;性平。归肝;胃;大肠经。养血祛风;润燥通便。主治麻风;皮肤干燥;瘙痒;脱发;疮疡湿疹;肠燥便秘。《中药材手册》:通大小肠,解毒止痛。治肠热、丹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药材的药性相适相辅,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健脾益气、养血润燥、疏风清热、祛风止痒、生肌敛疮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经临床验证对口周湿疹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牛奶浆根20~40份、垂盆草20~40份、磨盘草20~40份、黄芪20~40份、

黄毛榕15~30份、小构树叶15~30份、清明草15~30份、当归10~25份、

东风草10~25份、地肤子10~25份、鹿角草9~20份、狼萁草9~20份、

积雪草6~15份、黑豆皮6~15份、海松子6~15份、柳叶菜根6~15份、

甘草6~15份、黑头草6~15份、吉利子树3~12份、亚麻子3~12份。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牛奶浆根、垂盆草、磨盘草、黄毛榕、小构树叶、清明草、东风草、地肤子、鹿角草、狼萁草、积雪草、黑豆皮、海松子、柳叶菜根、黑头草、亚麻子洗净后放入容器中,加入6-8倍量的蒸馏水浸泡3-5小时,加热煮沸3-4小时,提取浸液;再次加入5-6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浸液;最后再加入3-5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浸液;合并三次浸液,过滤,得滤液备用;

(2)将当归、吉利子树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4倍量的浓度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回流提取3-4小时,过滤,得滤液备用;

(3)蜜黄芪: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取出晾凉,粉碎研末,过14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4)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粉碎研末,过140目细筛,得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滤液,与步骤(3)、步骤(4)中所得的细粉,加适量淀粉后混合均匀,干燥、整粒后,封装成每袋6g的中药冲剂。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以开水冲服,7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牛奶浆根25~35份、垂盆草25~35份、磨盘草25~35份、黄芪25~35份、

黄毛榕20~26份、小构树叶20~26份、清明草20~26份、当归14~20份、

东风草14~20份、地肤子14~20份、鹿角草12~16份、狼萁草12~16份、

积雪草8~12份、黑豆皮8~12份、海松子8~12份、柳叶菜根8~12份、

甘草8~12份、黑头草8~12份、吉利子树5~10份、亚麻子5~10份。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牛奶浆根30份、垂盆草30份、磨盘草30份、黄芪30份、

黄毛榕25份、小构树叶24份、清明草24份、当归20份、

东风草18份、地肤子18份、鹿角草15份、狼萁草15份、

积雪草10份、黑豆皮10份、海松子10份、柳叶菜根10份、

甘草10份、黑头草10份、吉利子树6份、亚麻子6份。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确诊的口周湿疹患者23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2~31岁,平均年龄7.6岁。对照组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29岁,平均年龄8.4岁。两组资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以开水冲服,7天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对照组根据诊断出的口周湿疹的症状,对症予以氟轻松软膏、红霉素软膏、凡士林软膏等西药局部涂抹。

3、疗效判定:

(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口周皮肤恢复正常。

(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3)无效:症状同施治前无明显差异。

4、结果

治疗组中治愈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63.6%,总有效率90.9%。

对照组中治愈5例,好转3例,无效4例,治愈率41.7%,总有效率66.7%。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齐××,女,13岁。该患者嘴唇及周围爆皮、肿胀,有瘙痒及疼痛感,自用地塞米松霜外涂治疗3天,症状未有好转,情况愈发严重,后来来院问诊,诊断为口周湿疹,经服用本发明中药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已痊愈。

2、蔡××,男,18岁。该患者上唇处出现小丘疹,有瘙痒感,偶连成片,皮肤粗糙,爆皮,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症状有所控制,但不能彻底痊愈且症状时有反复,后来来院问诊,诊断为口周湿疹,经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药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遵医嘱继续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药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已痊愈。

口周湿疹,俗称“烂口疮”、“红嘴圈”。其表现为口唇四周发红、糜烂、渗出,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本发明中药根据病因,对症下药,从湿热、脾虚、血虚入手,从内施治,疗效显著,方中积雪草、垂盆草、鹿角草、狼萁草可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中东风草、地肤子、黑头草、小构树叶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方中清明草、磨盘草、柳叶菜根可疏风清热;方中牛奶浆根、黄毛榕、吉利子树可健脾益气、祛风除湿;方中当归、亚麻子、黑豆皮、海松子可补血活血、养血润燥;方中黄芪可毒排脓、生肌敛疮;方中甘草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可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健脾益气、养血润燥、疏风清热、祛风止痒、生肌敛疮之功效,可去除湿热、健脾助运、养血祛风,提高患者自身免疫抵抗机能,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经临床验证对口周湿疹治愈率较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