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储存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33859发布日期:2019-02-22 20:3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储存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视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近视是渐进性的疾病,预防和保护至关重要,为此,需要有一种合适的视力检查仪来对人们的视力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同时,每年还有几千万眼病患者,急切的想知道自己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后续的发展趋势。目前使用较多是灯箱式的视力检查设备,将视标印刷在白色的有机玻璃板上,背后用二只日光灯管发光。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在灯箱式的视力检查设备中,视标的显示大小是固定,当视标的显示大小固定时,则受检者与视力检查设备之间的距离固定的,当检查场地无法提供满足该固定距离的空间时,则无法执行视力检测,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储存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的方法,包括:测量受检者与视力表箱之间的测试距离;根据所述测试距离,调整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的显示大小;通过调整后的视力表,对所述受检者进行视力检测,得到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

可选的,,所述视力表包括若干视力行,并且每一所述视力行对应一视力值;所述通过调整后的视力表,对所述受检者进行视力检测,得到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包括:从调整后的视力表中选定一视力行;通过所述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若通过,继续从调整后的视力表中获取视力值更高的视力行,并且通过获取到的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直到所述受检查没有通过视力检测,则将所述受检者上一次通过视力检测的视力行的视力值作为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若不通过,则继续从调整后的视力表中获取视力值更低的视力行,并且通过获取到的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直到所述受检查通过视力检测,则将所述受检者通过视力检测的视力行的视力值作为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

可选的,所述通过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的步骤包括:从所述视力行中选定视标;获取所述受检者针对视标进行反馈的反馈信息;判断所述反馈信息和选定的视标,是否满足预设通过条件;若满足,则确定视力检测通过;若不满足,则确定视力检测不通过。

可选的,所述预设通过条件包括在所选定的视标之中,至少两个视标与对应反馈信息相匹配。

可选的,所选定的视标的数量不超过三个。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受检者针对视标进行反馈的反馈信息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受检者的手持遥控装置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是手持遥控装置通过识别受检者对所述手持遥控装置的操作产生的,或者,采集所述受检者的图像或者语音,并且对所述图像或者语音进行识别得到的反馈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受检者的身份信息;在得到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之后,将所述视力值与所述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并且存储于存储器。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结合所述受检者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存储器之中是否存储有所述受检者的历史视力值;若存在,根据所述受检者的本次视力值和历史视力值生成视力变化趋势线。

可选的,在通过调整后的视力表,对所述受检者进行视力检测,得到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选择视力表中的视标的类型的选择指令;根据所述选择指令,确定所述视标的类型,并且使在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中的视标按确定的类型进行显示。

可选的,所述视标的类型包括e字型视标、c字型视标及儿童图形视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的装置,包括:测量模块,测量模块用于测量受检者与视力表箱之间的测试距离;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试距离,调整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的显示大小;检测模块,用于通过调整后的视力表,对所述受检者进行视力检测,得到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视力表箱,包括:处理器、显示装置、距离传感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距离传感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视力表箱与受检者之间的测试距离;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视力检测的方法对应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上述视力检测的方法对应的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视力检测过程中,通过根据所述测试距离,调整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的显示大小,并且根据调整之后的视力表对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使得视力检测过程不受场地影响,即使当场地不满足标准距离时,依旧可以准确的检测视力,非常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视力检测的方法运行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视力检测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视力检测的方法第一实施例中对所述受检者进行视力检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视力检测的方法第一实施例中通过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视力检测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视力检测的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视力表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请参阅图1,本发明视力检测的方法运行环境的示意图,运行环境包括视力表箱11、手持遥控器12、云端服务器13和智能终端14;

视力表箱11用于显示视力表,并且视力表箱11上还设置有距离传感器。受检者手握手持遥控器12,站在视力表箱前。距离传感器通过检测受检者与视力表箱之间的距离,调整所显示的视力表的显示大小,以实现对受检者进行准确的视力检测。在开始检测之后,视力表箱选定视力表之中的视标,受检者观看视力表,通过操作手持遥控器进行反馈,视力表箱根据手持遥控器的反馈信息,确定受检者视力值。视力表箱与手持遥控器可以通过无线或者有线进行通信,例如:红外、wifi、zigbee、rfd等等。

而视力表箱11在检测受检者的视力值时,还可以上传到云端服务器13,由云服务器13定期将受检者的视力检测信息连同相应的专家建议推送给受检者预先绑定的智能终端14。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视力检测的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应用主于上述运行环境,如图所示,方法包括:

步骤201:测量受检者与视力表箱之间的测试距离;

视力表箱用于显示视力表,其中,视力表箱可以是电子显示设备,通过电子显示设备的显示屏显示视表力,视力表箱也可以为机械式视力表箱,机械式视力表箱包含有多个显示大小不一样的视力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机械转动的方式,选择所呈现的视力表。

测试距离是受检者在进行视力测试时,受检者与视力表箱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以是变化的,例如:受检者a在距离视力表箱5米的地方进行视力检测,受检者b在距离视力表箱10米的地方进行视力检测。而测试距离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到,例如:红外距离传感器。

步骤202:根据所述测试距离,调整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的显示大小;

在现有技术中,在对受检者进行视力检测时,通常使用标准距离和标准大小的视力表进行检测,即:受检者站在标准距离处观看标准大小的视力表进行检测,由此可推知:受检者与视力表之间距离以及视力表的显示大小具有对应关系,当受检者与视力表之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调整视力表的显示大小,使得受检者相当于在一个标准距离上读取视力表。从而解决现有视力检测受限于场地环境的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该对应关系的具体条件或者实现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检测得到的,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203:通过调整后的视力表,对所述受检者进行视力检测,得到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

视力值是用于表征受检者的视力水平,例如:1.0、2.0、3.0、4.0等等。

视力表包括若干视力行,并且每一视力行对应一视力值,对受检者进行视力检测是判断受检者是否通过对视力行的检测,若通过则说明受检者具有通过检测的视力行对应的视力值,具体的,如图3所示,步骤203包括:

步骤2031:从调整后的视力表中选定一视力行;

对于选定一视力行的表现方式本实施例不限定,例如:通过光标指示的方式进行选定,又或者,在视力表箱中只显示该一视力行的方式进行选定等等。而该一视力行是本次对用户进行视力检测的最早视力行,属于初始视力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初始视力行,可以根据历史检测大数据确定,例如:当历史上大部份受检者的视力值为5.0时,则初始视力行可以为与5.0对应的视力行。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存储有受检者的历史检测数据时,可以从历史检测数据中提取最近一次检测得到的视力值,直接设置该提取到的视力值对应的视力行为初始视力行,从而使初始视力行的视力值与受检者的视力更接近,有利于减少用于检测的视力行,缩短检测时间。

步骤2032:通过所述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若通过,执行步骤2033,否则执行步骤2034;

步骤2033:继续从调整后的视力表中获取视力值更高的视力行,并且通过获取到的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直到所述受检查没有通过视力检测,则将所述受检者上一次通过视力检测的视力行的视力值作为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

如,第一次选定的视力值为1.0的视力行,受检者通过,则将视力值1.2的视力行显示于视力表箱中,对受检者进行再一次的检测,若受检者没有通过检测,则1.0为受检者的视力值。

需要说明的是:从调整后的视力表中获取视力值更高的视力行涉及视力值等级的上升,而对于每次视力值等级的上升幅度,可以根据历史检测大数数据进行确定,也可以直接设置固定的上升幅度,例如:1级、2级、3级等等,其中,1级对应0.1视力值,2级对应0.2视力值,3级对应0.3视力值。

步骤2034:则继续从调整后的视力表中获取视力值更低的视力行,并且通过获取到的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直到所述受检查通过视力检测,则将所述受检者通过视力检测的视力行的视力值作为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

如,第一次选定的视力值为1.0的视力行,受检者没有通过,则将视力值0.8的视力行显示于视力表箱中,对受检者进行再一次的检测,若受检者通过,则0.8为受检者的视力值。

需要说明的是:从调整后的视力表中获取视力值更低的视力行涉及视力值等级的下降,而对于每次视力值等级的下降幅度,可以根据历史检测大数数据进行确定,也可以直接设置固定的下降幅度,例如:1级、2级、3级等等,其中,1级对应0.1视力值,2级对应0.2视力值,3级对应0.3视力值。

进一步的,在每一行视力行又包括若干个视标,每一视标指示一个方向,同一视力行中的视标的指示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或者,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等等,在检测受检者是否通过对应视力行的检测,主要是检测受检者能否准确识别视标的方向,具体的如图4所示,通过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的步骤包括:

步骤2035:从所述视力行中选定视标;

对于选定一视标的表现方式本实施例不限定,例如:通过光标指示的方式进行选定,又或者,在视力表箱中只显示该一视标的方式进行选定等等。。

步骤2036:获取所述受检者针对视标进行反馈的反馈信息;

反馈信息是受检者对该视标进行反馈,在一些实施例中,反馈信息可以包括视标的形状、开口方向等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反馈信息可以通过受检者手握手持遥控装置触发的,即步骤2036又可具体为:接收所述受检者的手持遥控装置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是手持遥控装置通过识别受检者对所述手持遥控装置的操作产生的,

受检者手持遥控装置,然后观看视力表箱中的视标,并且根据自己看到的视标,通过挥动手持遥控装置或者按压对应按钮或者点触虚拟按键产生反馈信息,例如:当视力表箱中显示的视标的开口向上时,受检者向上挥动手持遥控装置,则产生“向上”的反馈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通过挥动手持遥控装置触发反馈信息时,则手持遥控装置中需要设置对于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等等,进行识别用户的挥动动作,并根据挥动动作产生反馈信息。

步骤2036又可以为:采集所述受检者的图像或者语音,并且对所述图像或者语音进行识别得到的反馈信息。

也可以通过采集受检者的语音信息,如受检者说出上、下、左、右等词汇,对该语音进行识别获得反馈信息。当然,也可以通过采集受检者手臂或头部等运动的方向,从而识别得到反馈信息,例如:在视力表箱选定视标之后,采集受检者的图片,并且从图片中识别到受检者的手部向上挥动时,则获得到“向上”的反馈信息。

步骤2037:判断所述反馈信息和选定的视标,是否满足预设通过条件,若满足,执行步骤2038,否则执行步骤2039,

步骤2038:确定视力检测通过。

步骤2039:确定视力检测不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通过条件包括在所选定的视标之中,至少两个视标与对应反馈信息相匹配。其中,视标和反馈信息相匹配可以是:视标的开口方向与反馈信息之中指示的方向相同,又或者,视标的形状与反馈信息中指示的形状相同等等。进一步,为了避免受检者采用多次试错的方式通过视力行的视力检测,还可以限定所选定的视标的数量不超过三个,当前面选定的两个视标的检测。

如,受检者进行视力检测,第一次选定的视力值为1.0的视力行,在视力值1.0的视力行中随机选取一视标,获取受检者对该视标进行反馈的反馈信息。若该视标与反馈信息相匹配,则在该视力行再随机选定一个视标,获取受检者对该视标进行反馈的反馈信息,如果该视标与反馈信息相匹配,则进行步骤2038。如果该视标与反馈信息不匹配,则再另随机选定一个视标,获取受检者对该视标进行反馈的反馈信息,若与反馈信息匹配则进行步骤2038,若不匹配则进行步骤2039。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视力检测过程中,通过根据所述测试距离,调整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的显示大小,并且根据调整之后的视力表对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使得视力检测过程不受场地影响,即使当场地不满足标准距离时,依旧可以准确的检测视力,非常方便。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视力检测的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方法还包括:

步骤204:获取所述受检者的身份信息;

受检者的身份信息可以输入方式得到,例如:受检者通过键盘输入,或者,语音输入身份信息。身份信息是受检者的身份标识,身份信息与受检者一一对应,其中,身份信息可以为受检者先前注册的用户账号,又或者为受检者的身份证号等等。

步骤205:在得到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之后,将视力值与所述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并且存储于存储器。

将身份信息与视力值绑定后,能对受检者的检测记录长期进行跟踪评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4获取所述受检者的身份信息的步骤不限于如图4所示在步骤s201之前执行,只是步骤204在步骤205之前执行即可。

进一步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206:结合所述受检者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存储器之中是否存储有所述受检者的历史视力值;若存在,执行步骤207,否则对受检者的本次视力值进行记录,作为下次检测时的历史视力值。

步骤207:根据所述受检者的本次视力值和历史视力值生成视力变化趋势线;

视力变化趋势线可以反映受检者的视力变化方向,受检者可以根据视力变化趋势线执行对应处理措施,例如:当视力值越来越小时,说明受检者的近视程度越来越严重,有必要执行防近视措施,当视力值越来越大时,说明受检者呈现远视趋向,有必要执行防远视措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受检者的身份信息进行记录,并将受检者的视力值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从而可以对受检者进行长期的视力值跟踪,进而获知受检者的视力变化趋势线,便于后期对于视力保护、恢复、保健等作为重要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允许用户选择视力表之中视标的类型,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增加个性化,则方法还包括:接收选择视力表中的视标的类型的选择指令,根据所述选择指令,确定所述视标的类型,并且使在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中的视标按确定的类型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视标的类型包括e字型视标、c字型视标及儿童图形视标。

本发明又提供视力检测的装置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视力检测的装置40,应用于视力表箱,其包括:测量模块41、调整模块42和检测模块43;测量模块41用于测量受检者与视力表箱之间的测试距离。调整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测试距离,调整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的显示大小。检测模块43,用于通过调整后的视力表,对所述受检者进行视力检测,得到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

在传统的视力检测中,为了达到检测的效果,通常受检者要和视力表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之为标准距离。本发明的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试距离,调整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的显示大小;解决了传统视力检测设备受限于场地空间的技术问题,对受检者和视力表箱之间的距离不做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视力表包括若干视力行,并且每一所述视力行对应一视力值,所述检测模块43包括:提取单元431和检测执行单元432。

提取单元431,用于从调整后的视力表中选定一视力行。检测执行单元432,用于通过所述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若通过,继续从调整后的视力表中获取视力值更高的视力行,并且通过获取到的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直到所述受检查没有通过视力检测,则将所述受检者上一次通过视力检测的视力行的视力值作为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若不通过,则继续从调整后的视力表中获取视力值更低的视力行,并且通过获取到的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直到所述受检查通过视力检测,则将所述受检者通过视力检测的视力行的视力值作为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

如,第一次选定的视力值为1.0的视力行,受检者通过,则将视力值1.2的视力行显示于视力表箱中,对受检者进行再一次的检测,若受检者没有通过检测,则1.0为受检者的视力值。第一次选定的视力值为1.0的视力行,受检者没有通过,则将视力值0.8的视力行显示于视力表箱中,对受检者进行再一次的检测,若受检者通过,则0.8为受检者的视力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执行单元通过视力行,对所述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的步骤包括:从所述视力行中选定视标;一个视力行中有若干个视标,选定该视力行中的其中一个视标对受检者进行检测;获取所述受检者针对视标进行反馈的反馈信息;判断所述反馈信息和选定的视标,是否满足预设通过条件;若满足,则确定视力检测通过;若不满足,则确定视力检测不通过。其中,所述预设通过条件包括在所选定的视标之中,至少两个视标与对应反馈信息相匹配。进一步的,所选定的视标的数量还可以限定不超过三个,以避免受检者通过多次试错的方式通过视力行的视力检测。

如,受检者进行视力检测,第一次选定的视力值为1.0的视力行,在视力值1.0的视力行中随机选取一视标,获取受检者对该视标进行反馈的反馈信息。若该视标与反馈信息相匹配,则在该视力行再随机选定一个视标,获取受检者对该视标进行反馈的反馈信息,如果该视标与反馈信息相匹配,则进行步骤2048。如果该视标与反馈信息不匹配,则再另随机选定一个视标,获取受检者对该视标进行反馈的反馈信息,若与反馈信息匹配则提高一个视力行到视力值为1.2的视力行再次进行检测,若不匹配则下降一个视力行到视力值为0.8的视力行再次进行检测。视力检测过程中,通过根据所述测试距离,调整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的显示大小,使得视力检测过程不受场地影响。当场地不满足标准距离时,依旧可以准确的检测视力。并且视力检测整体流程更加智能自动化,减少人为参与对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执行单元432获取所述受检者针对视标进行反馈的反馈信息的步骤包括:接收所述受检者的手持遥控装置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是手持遥控装置通过识别受检者对所述手持遥控装置的操作产生的,或者,采集所述受检者的图像或者语音,并且对所述图像或者语音进行识别得到的反馈信息。

手持遥控装置可以是手机等带加速度传感器和蓝牙通讯或其他通讯技术的电子设备。手持遥控器可以通过方向键、方向操控杆及加速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来实现信息的反馈。当选择为加速度传感器时,受检者挥动手持遥控装置时,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挥动的动作进行方向辨别。

在一种实施例中,视力检测的装置40还包括:获取模块44、绑定存储模块45、判断模块46、生成模块47、指令接收模块48和确定模块49。

获取模块44,用于获取所述受检者的身份信息。绑定存储模块45,用于在得到所述受检者的视力值之后,将所述视力值与所述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并且存储于存储器50。通过存储受检者视力值,有利于对于受检者视力进行追踪。

判断模块46,用于结合所述受检者的身份信息,判断所述存储器之中是否存储有所述受检者的历史视力值;生成模块47,若存在,根据所述受检者的本次视力值和历史视力值生成视力变化趋势线。通过对受检者的身份信息进行记录,并将受检者的视力值与身份信息进行绑定,从而可以对受检者进行长期的视力值跟踪,进而获知受检者的视力变化趋势线,便于后期对于视力保护、恢复、保健等作为重要数据。

指令接收模块48用于接收选择视力表中的视标的类型的选择指令;确定模块49用于根据所述选择指令,确定所述视标的类型,并且使在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中的视标按确定的类型进行显示。所述视标的类型包括e字型视标、c字型视标及儿童图形视标。以适应不同用户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视标的类型,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视力检测过程中,通过根据所述测试距离,调整所述视力表箱中所显示的视力表的显示大小,并且根据调整之后的视力表对受检者执行视力检测,使得视力检测过程不受场地影响,即使当场地不满足标准距离时,依旧可以准确的检测视力,非常方便。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视力表箱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不对视力表箱的具体实现做限定。

如图7所示,该视力表箱可以包括:显示装置501、处理器(processor)5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504、存储器(memory)506、通信总线508以及距离传感器509。

其中:

处理器502、通信接口504、显示装置501、存储器506以及距离传感器509通过通信总线5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距离传感器509,用于检测受检者与视力表箱之间的测试距离。

通信接口504,用于与其它设备比如客户端或其它服务器等的网元通信。

处理器502,用于执行程序510,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消息弹窗的展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步骤。

具体地,程序510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502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电子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506,用于存放程序510。存储器506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程序510具体可以用于使得处理器502执行以下操作:图2中步骤201至步骤203,图3中步骤2031至2034,图4中步骤2035至步骤2039,图5中步骤201至步骤207,以及图6中模块41至模块50。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弹窗的展示装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