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用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4708发布日期:2019-03-27 11:1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急救用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呼吸辅助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急救用呼吸器。



背景技术:

简易呼吸器又称复苏球,适用于心肺复苏及需人工呼吸急救的场合,尤其是适用于窒息、呼吸困难或需要提高供氧量的情况,具有使用方便、痛苦轻、并发症少、便于携带、有无氧源均可立即通气的特点;现有的呼吸器一般采用按压气囊的方式进行将空气注入病人人体,但一般的急救现场环境比较恶劣,气囊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破裂,且气囊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破损的气囊没有被检查出,急救呼吸器再次通入救援工作时无法使用,严重耽误救援的最佳时间,且油烟较大的救援现场容易使呼吸器的空气过滤装置堵塞,使外部空气无法进入气囊内,气囊无法复位,影响呼吸器的使用,环境干燥的救援现场空气比较干燥,不利于急救病人呼吸,影响病人急救后的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急救用呼吸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急救用呼吸器,包括顶板,顶板为环形的横板,顶板的外周轴承连接套筒内壁的上端,顶板底侧的中间固定连接过滤网的顶侧,过滤网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桶,过滤网底侧的中间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活动安装第一弹簧杆,第一弹簧杆的外周与第一通孔的内壁滑动接触配合,过滤网外周的下部套装圆桶底座,圆桶底座的顶侧固定连接气囊的下端,气囊的上端与顶板的底侧固定连接,气囊、圆桶底座、第一弹簧杆、过滤网、顶板中心线共线,第一弹簧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丝杆的下端,丝杆的上端穿过顶板的内孔螺纹安装丝母,丝母的底侧与顶板的顶侧通过密封轴承轴承连接;圆桶底座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倒l型管的底侧,倒l型管的下端穿过圆桶底座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单向阀的进气口,第一单向阀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橡胶管接头的一端,过滤网底侧的左侧开设第二通孔,倒l型管的上端穿过第二通孔位于过滤网内,倒l型管竖向管的外周与第二通孔的内壁滑动接触配合,过滤网的内壁覆盖一层过滤棉,顶板的底侧固定连接套装在丝杆外周的加水装置的顶侧,圆桶底座右侧的底部开设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三通孔内固定安装第二单向阀,圆桶底座的右侧的底部固定安装空气过滤装置,空气过滤装置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相通,经过空气过滤装置过滤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单向阀、第四通孔进入圆桶底座内;圆桶底座外周的下部套装外螺纹管,外螺纹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橡胶圈的外周,橡胶圈的内壁与圆桶底座的外周滑动接触配合,外螺纹管右侧的下端开设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安装螺栓,螺栓的内端与圆桶底座的外周接触配合,套筒内壁的下端开设内螺纹,内螺纹能够与外螺纹管螺纹配合连接。

如上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所述的加水装置由内套管、外套管、环形板、第二弹簧杆、上橡胶垫、下橡胶垫、导向通孔、竖杆组成,丝杆外周的下部套装内套管,内套管的外周套装外套管,丝杆外周的下端套装环形板,丝杆、内套管、外套管、环形板中心线共线,外套管的顶侧与顶板的底侧固定连接,内套管的底侧与环形板的底侧固定连接,内套管内设有数个第二弹簧杆,第二弹簧杆的上端分别与顶板的底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杆的下端分别与环形板的顶侧固定连接,内套管的顶侧固定安装上橡胶垫,上橡胶垫的顶侧与顶板的底侧接触配合,外套管的底侧固定安装下橡胶垫,下橡胶垫的底侧与环形板的顶侧接触配合,顶板的顶侧开设左右对称的导向通孔,导向通孔内分别活动安装竖杆,竖杆的下端分别穿过上橡胶垫与内套管的顶侧固定连接,由内套管、外套管、环形板下橡胶垫组的环形u型槽内装有纯净水。

如上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所述的顶板的顶侧开设注水孔,注水孔的下端位于内套管与外套管的间隙之间,注水孔的上端活动安装橡胶塞。

如上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所述的顶板、套筒分别为透明材料制造。

如上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所述的丝母的外周开设装饰裂纹。

如上所述的急救用呼吸器,所述的螺栓为蝴蝶螺栓。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便于收放与携带,通过弹簧杆辅助气囊复位,增加气囊吸气功率,同时弹簧杆具有导向作用,避免气囊被错位按压,将气囊设置在套筒内,避免气囊因外部环境意外损坏,设有备用吸压气装置,能够在气囊破损的情况下继续吸压空气,不影响本装置的正常使用,空气过滤装置设有回气孔,能够对空气过滤装置的过滤孔进行反吹,减少油烟对空气过滤装置过滤孔的堵塞,通过内置的过滤网、过滤棉能够对进入圆桶底座内的空气进行二次过滤,且湿润后的过滤棉能够对过滤的空气进行加湿湿润,使湿润的空气进入病人的体内,便于病人呼吸,并能够调节气囊吸压气体的体积,适用于不同肺活量的人群,本发明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发明时,首先将与橡胶管接头配套的橡胶管的一端与橡胶管接头活动链接,橡胶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呼吸面罩,并将呼吸面罩佩戴在病人的面部,按压顶板,顶板带动过滤网、套筒向下使气囊被压缩,过滤网的下部进入圆桶底座内,圆桶底座的上部进入套筒内,第一弹簧杆沿第一通孔向上滑动,倒l型管的竖管沿第二通孔向上滑动,圆桶底座内的空气一大部分通过过滤网、过滤棉进入过滤棉的内部,并通过倒l型管、第一单向阀、橡胶管接头、橡胶管、呼吸面罩进入病人体内;通过加水装置向过滤棉加水,使过滤棉浸湿,经过浸湿后的过滤棉过滤的空气变得湿润,更利于病人的呼吸;圆桶底座内另一小部分的空气通过第四通孔进入空气过滤装置的出气孔,对空气过滤装置进行反吹,减少油烟对空气过滤装置过滤孔的堵塞;松开顶板,顶板在第一弹簧杆与气囊的共同弹性推力作用下复位,顶板复位过程中外部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装置、第二单向阀、第四通孔进入圆桶底座内;当气囊破损后,拧松螺栓,向上推动外螺纹管,橡胶圈的内壁沿圆桶底座的外周向上滑动,然后转动套筒,使内螺纹与外螺纹管螺纹配合连接,按压顶板时,外螺纹管、橡胶圈随套筒向下移动,圆桶底座与外螺纹管、橡胶圈、套筒、顶板组成封闭的打气筒结构,能够继续实现圆桶底座内吸气与排气,不影响本装置的正常使用;通过拧动丝母,上下调节顶板活动的最大高度,控制气囊复位的程度,继而控制外部空气进入圆桶底座内部的体积,达到控制通过倒l型管排入病人体内空气的体积,使本装置适应不同肺活量的人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急救用呼吸器,如图所示,包括顶板1,顶板1为环形的横板,顶板1的外周轴承连接套筒2内壁的上端,顶板1底侧的中间固定连接过滤网3的顶侧,过滤网3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圆桶,过滤网3底侧的中间开设第一通孔4,第一通孔4内活动安装第一弹簧杆5,第一弹簧杆5的外周与第一通孔4的内壁滑动接触配合,过滤网3外周的下部套装圆桶底座6,圆桶底座6的顶侧固定连接气囊7的下端,气囊7的上端与顶板1的底侧固定连接,气囊7、圆桶底座6、第一弹簧杆5、过滤网3、顶板1中心线共线,第一弹簧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丝杆8的下端,丝杆8的上端穿过顶板1的内孔螺纹安装丝母9,丝母9的底侧与顶板1的顶侧通过密封轴承轴承连接;圆桶底座6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倒l型管10的底侧,倒l型管10的下端穿过圆桶底座6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单向阀11的进气口,第一单向阀11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橡胶管接头12的一端,过滤网3底侧的左侧开设第二通孔13,倒l型管10的上端穿过第二通孔13位于过滤网3内,倒l型管10竖向管的外周与第二通孔13的内壁滑动接触配合,过滤网3的内壁覆盖一层过滤棉14,顶板1的底侧固定连接套装在丝杆8外周的加水装置15的顶侧,加水装置15能够为过滤棉14进行加水,圆桶底座6右侧的底部开设第三通孔16、第四通孔17,第三通孔16内固定安装第二单向阀18,圆桶底座6的右侧的底部固定安装空气过滤装置19,空气过滤装置19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三通孔16、第四通孔17相通,经过空气过滤装置19过滤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单向阀18、第四通孔17进入圆桶底座6内;圆桶底座6外周的下部套装外螺纹管20,外螺纹管20的内壁固定连接橡胶圈21的外周,橡胶圈21的内壁与圆桶底座6的外周滑动接触配合,外螺纹管20右侧的下端开设螺纹孔22,螺纹孔22内螺纹安装螺栓23,螺栓23的内端与圆桶底座6的外周接触配合,套筒2内壁的下端开设内螺纹24,内螺纹23能够与外螺纹管20螺纹配合连接。本发明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便于收放与携带,通过弹簧杆辅助气囊复位,增加气囊吸气功率,同时弹簧杆具有导向作用,避免气囊被错位按压,将气囊设置在套筒内,避免气囊因外部环境意外损坏,设有备用吸压气装置,能够在气囊破损的情况下继续吸压空气,不影响本装置的正常使用,空气过滤装置设有回气孔,能够对空气过滤装置的过滤孔进行反吹,减少油烟对空气过滤装置过滤孔的堵塞,通过内置的过滤网、过滤棉能够对进入圆桶底座内的空气进行二次过滤,且湿润后的过滤棉能够对过滤的空气进行加湿湿润,使湿润的空气进入病人的体内,便于病人呼吸,并能够调节气囊吸压气体的体积,适用于不同肺活量的人群,本发明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发明时,首先将与橡胶管接头12配套的橡胶管的一端与橡胶管接头12活动链接,橡胶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呼吸面罩,并将呼吸面罩佩戴在病人的面部,按压顶板1,顶板1带动过滤网3、套筒2向下使气囊7被压缩,过滤网3的下部进入圆桶底座6内,圆桶底座6的上部进入套筒2内,第一弹簧杆5沿第一通孔4向上滑动,倒l型管10的竖管沿第二通孔13向上滑动,圆桶底座6内的空气一大部分通过过滤网3、过滤棉14进入过滤棉14的内部,并通过倒l型管10、第一单向阀11、橡胶管接头12、橡胶管、呼吸面罩进入病人体内;通过加水装置15向过滤棉14加水,使过滤棉14浸湿,经过浸湿后的过滤棉14过滤的空气变得湿润,更利于病人的呼吸;圆桶底座6内另一小部分的空气通过第四通孔17进入空气过滤装置19的出气孔,对空气过滤装置19进行反吹,减少油烟对空气过滤装置19过滤孔的堵塞;松开顶板1,顶板1在第一弹簧杆11与气囊7的共同弹性推力作用下复位,顶板1复位过程中外部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装置19、第二单向阀18、第四通孔17进入圆桶底座6内;当气囊7破损后,拧松螺栓23,向上推动外螺纹管20,橡胶圈21的内壁沿圆桶底座6的外周向上滑动,然后转动套筒2,使内螺纹24与外螺纹管20螺纹配合连接,按压顶板1时,外螺纹管20、橡胶圈21随套筒2向下移动,圆桶底座6与外螺纹管20、橡胶圈21、套筒2、顶板1组成封闭的打气筒结构,能够继续实现圆桶底座6内吸气与排气,不影响本装置的正常使用;通过拧动丝母9,上下调节顶板1活动的最大高度,控制气囊7复位的程度,继而控制外部空气进入圆桶底座6内部的体积,达到控制通过倒l型管10排入病人体内空气的体积,使本装置适应不同肺活量的人群。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加水装置15由内套管151、外套管152、环形板153、第二弹簧杆154、上橡胶垫155、下橡胶垫156、导向通孔157、竖杆158组成,丝杆8外周的下部套装内套管151,内套管151的外周套装外套管152,丝杆8外周的下端套装环形板153,丝杆8、内套管151、外套管152、环形板153中心线共线,外套管152的顶侧与顶板1的底侧固定连接,内套管151的底侧与环形板153的底侧固定连接,内套管151内设有数个第二弹簧杆154,第二弹簧杆154的上端分别与顶板1的底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杆154的下端分别与环形板153的顶侧固定连接,内套管151的顶侧固定安装上橡胶垫155,上橡胶垫155的顶侧与顶板1的底侧接触配合,外套管152的底侧固定安装下橡胶垫156,下橡胶垫156的底侧与环形板153的顶侧接触配合,顶板1的顶侧开设左右对称的导向通孔157,导向通孔157内分别活动安装竖杆158,竖杆158的下端分别穿过上橡胶垫155与内套管151的顶侧固定连接,由内套管151、外套管152、环形板153下橡胶垫155组的环形u型槽内装有纯净水。通过按压竖杆158的上端,使竖杆158分别沿对应的导向通孔157向下移动,内套管151、环形板153、上橡胶垫155向下移动,第二弹簧杆154被拉伸,环形板153的顶侧与下橡胶垫156的底侧分离,外套管152内部的纯净水沿环形板153的顶侧流向四周并浸湿过滤棉14,松开竖杆158的上端,在第二弹簧杆154的弹性拉力作用下内套管151、环形板153、上橡胶垫155复位,使外套管152内的纯净水无法流出,加水装置15使用操作便捷,能够快速完成过滤棉14的加水湿润。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顶板1的顶侧开设注水孔25,注水孔25的下端位于内套管151与外套管152的间隙之间,注水孔25的上端活动安装橡胶塞26。拔掉橡胶塞26,通过注水孔25能够向内套管151与外套管152之间的间隙内注入纯净水。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顶板1、套筒2分别为透明材料制造。便于通过顶板1、套筒2观察气囊7,及时了解气囊7是否破损。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丝母9的外周开设装饰裂纹。通过装饰裂纹拧动丝母9时更加省力,增加使用者使用体验。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螺栓23为蝴蝶螺栓。便于使用者直接用手拧动螺栓23,方便外螺纹管20在圆桶底座6外周位置调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