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干槽症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3470发布日期:2019-03-16 00:04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药物,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干槽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干槽症是较为严重的拔牙术后并发症之一,又被称为牙槽骨骨炎、局限性骨髓炎等,以下颌后牙多见,特别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其他牙少见,前牙发生率最低。主要表现为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疼痛,并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物不能缓解。临床检查牙槽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呈灰白色。在牙槽窝壁覆盖的破死物有臭味,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并有锐痛。颌面部无明显肿胀,张口无明显受限,下颌下可有淋巴结肿大、压痛。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引起急性口周肿胀、根尖周围组织炎症、邻近软组织炎症,如牙周脓肿、囊肿、关节炎、变态反应、涎腺阻塞或感染、扁桃体周围感染等一系列症状。

干槽症发生应该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由于阻生第三磨牙具有解剖结构上的特殊性,该部位骨质致密,血供较差,抗感染能力弱。其次,与拔牙创伤有关,拔除阻生第三磨牙时去骨和增隙均会对牙槽骨造成损害,尤其是增隙将对牙槽骨壁造成挤压和压缩,导致拔牙后该处血供更加不良,术后抗感染能力进一步减弱;加之第三磨牙拔除后骨腔较大、血凝块不易黏附、创口关闭不严食物唾液易进入,因而引发拔牙创感染。纤维蛋白溶解则是拔牙创感染的结果,伴随干槽症发展过程表现出来。

干槽症的治疗是以彻底清创、隔离外界对牙齿槽窝的刺激,缓解疼痛及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为原则。局部以碘仿纱条填塞法最为常用,局麻下3%过氧化氢棉球擦拭拔牙窝清创,0.9%氯化钠溶液冲洗,将碘仿纱条填塞拔牙创,10天后取出,待肉芽组织生长自然愈合,然而碘仿没有明显止痛作用,无法缓解病人严重的疼痛症状,还需使用镇痛剂辅助治疗,而且碘仿本身有刺激性味道,置于口腔中味道更加明显,患者易感到不适而漱口导致血凝块脱落,增加感染几率,此外,碘仿有一定毒性,在口腔内使用具有潜在风险;临床中亦有将浸有止痛药物或抗感染药物的明胶海绵应用于干槽症治疗,但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口腔内有菌环境中极易腐败,导致感染,而且明胶海绵粘度较差,易脱落,影响血块丰满性;甲硝唑、地塞米松、氧化锌等与丁香酚制成的药物糊剂每次都需要严格按照粉液比例临用现配,操作繁杂,而且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频繁应用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该药物以狗脊毛为载体,以丁香油、愈创木酚、秘鲁香脂和三氯叔丁醇为主要成分,上述成分相互之间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试验表明,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抗菌消炎,而且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副作用。

为达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药物由下列原料按质量百分比构成:狗脊毛:7%~9%,丁香油:3%~5%,愈创木酚:3%~5%,秘鲁香脂:70%~90%,三氯叔丁醇:5%~2.0%,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一个优选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制得的该药物由下列原料按质量百分比构成:狗脊毛:8.0%,丁香油:4.0%,愈创木酚:4.0%,秘鲁香脂:83.0%,三氯叔丁醇:1.0%。

另一个优选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制得的该药物由下列原料按质量百分比构成:狗脊毛:8.25%,丁香油:4.25%,愈创木酚:4.25%,秘鲁香脂:82.0%,三氯叔丁醇:1.25%。

进一步优选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制得的该药物由下列原料按质量百分比构成:狗脊毛:8.5%,丁香油:4.5%,愈创木酚:4.5%,秘鲁香脂:81.0%,三氯叔丁醇:1.5%。

该药物的具体体现形式为狗脊毛敷料。

上述防治干槽症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按如下步骤制备:

1)取狗脊毛,洗净干燥并过筛备用;

2)取丁香油、愈创木酚、秘鲁香脂和三氯叔丁醇混合,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步骤1)所得狗脊毛浸入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使其完全浸润,即得。

本发明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疼痛是干槽症最主要的症状,因此能否迅速止痛就成为判断一种疗法是否有效的标准,对6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显示,该药物使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能够迅速止血,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改善口腔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使用安全,起效迅速,3天后症状即可发生明显改变。

(2)选用狗脊毛作为药物载体,为天然中药成分,本身即有止血作用,而且与明胶海绵相比几乎没有异物反应,可被组织逐渐吸收,此外,浸润有药物的狗脊毛质地柔软,可按照填塞部位的形状充满腔体,紧贴创面,提供均匀的支撑和压迫,不留死腔,有效防止外界液体进入腔体。

(3)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丁香油、愈创木酚、秘鲁香脂、狗脊毛联用可以起到协同止血作用;丁香油、愈创木酚联用可以起到协同镇痛作用;丁香油、愈创木酚、秘鲁香脂、狗脊毛、三氯叔丁醇联用可以起到协同抑菌作用,愈创木酚对革兰阳性菌、秘鲁香脂对革兰阴性菌抑菌效果尤佳,几种成分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口腔感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临床实验应用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制得的该药物由下列原料按质量百分比构成:狗脊毛:7%~9%,丁香油:3%~5%,愈创木酚:3%~5%,秘鲁香脂:70%~90%,三氯叔丁醇:5%~2.0%,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该药物制备方法是:

1)取狗脊毛,洗净干燥并过筛备用;

2)取丁香油、愈创木酚、秘鲁香脂和三氯叔丁醇混合,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步骤1)所得狗脊毛浸入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使其完全浸润,即得。

该药物的具体体现形式为狗脊毛敷料。

其中,原料中的狗脊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barometz的干燥根茎,历版《中国药典》均收载其为常用中药狗脊,味苦、甘,性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舒经络、除湿痛及利尿的功能。金毛狗脊上的绒毛传统用于外伤止血,效果良好。

考虑到狗脊毛的镇痛抗菌作用较弱,药物中加入丁香油,丁香酚为丁香油的主要成分,抑菌谱广,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力,而且止痛作用迅速。

另外,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愈创木酚亦有良好的抑菌止痛作用;秘鲁香脂不但是一种香料,应用于干槽症治疗可以提高病人的顺应性,而且主要成分为安息香酸甲酯,具有优良的渗透、止血和杀菌性能;三氯叔丁醇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能够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并能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和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导致细胞自溶,从而起到抗菌效果。将愈创木酚、秘鲁香脂和三氯叔丁醇同时应用到药物组合物中,可以起到协同抑菌的作用,扩充了药物的抗菌谱范围,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以下是申请人给出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各原料配比如下:狗脊毛:8.0g,丁香油:4.0g,愈创木酚:4.0g,秘鲁香脂:83.0g,三氯叔丁醇:1.0g。

该药物制备方法是:

1)取狗脊毛,洗净干燥并过筛备用;

2)取丁香油、愈创木酚、秘鲁香脂和三氯叔丁醇混合,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步骤1)所得狗脊毛浸入步骤2)的混合溶液中,使其完全浸润,即得。

该药物的具体体现形式为狗脊毛敷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各原料配比如下:狗脊毛为8.25g,丁香油为4.25g,愈创木酚为4.25g,秘鲁香脂为82.0g,三氯叔丁醇为1.25g。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该药物的具体体现形式为狗脊毛敷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各组分配比如下:狗脊毛为8.5g,丁香油为4.5g,愈创木酚为4.5g,秘鲁香脂为81.0g,三氯叔丁醇为1.5g。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该药物的具体体现形式为狗脊毛敷料。

对比实验例1:(未加入丁香油)

本实施例的药物,各原料配比如下:狗脊毛:8.0g,愈创木酚:4.0g,秘鲁香脂:83.0g,三氯叔丁醇:1.0g。

除不加丁香油外,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该药物的具体体现形式为狗脊毛敷料。

对比实验例2:(未加入愈创木酚)

本实施例的药物,各原料配比如下:狗脊毛:8.0g,丁香油:4.0g,秘鲁香脂:83.0g,三氯叔丁醇为1.0g。

除不加愈创木酚外,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该药物的具体体现形式为狗脊毛敷料。

对比实验例3:(未加入秘鲁香脂)

本实施例的药物,各原料配比如下:狗脊毛:8.0g,丁香油:4.0g,愈创木酚:4.0g,三氯叔丁醇:1.0g。

除不加秘鲁香脂外,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该药物的具体体现形式为狗脊毛敷料。

对比实验例4:(未加入三氯叔丁醇)

本实施例的药物,各原料配比如下:狗脊毛:8.0g,丁香油:4.0g,愈创木酚:4.0g,秘鲁香脂:83.0g。

除不加三氯叔丁醇外,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该药物的具体体现形式为狗脊毛敷料。

对比实验例5:(以医用纱布作为药物载体)

本实施例的药物,各原料配比如下:丁香油:4.0g,愈创木酚:4.0g,秘鲁香脂:83.0g,三氯叔丁醇:1.0g,医用纱布适量。

其制备方法是,取丁香油、愈创木酚、秘鲁香脂和三氯叔丁醇混合,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即得。

以上实施例1、2、3中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组合物,进行了以下的系列药效学实验:

一、毒性试验

取小鼠20只,按性别、体重均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试验开始前,减去或剃除动物躯干背部拟染毒区域的被毛,去毛时应非常小心,不要损伤皮肤以免影响皮肤的通透性。涂皮面积约占动物体表面积的10%。采用最大给药量法,试验组给予实施例1、2或3配方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给药剂量为5g/kg,对照组给予医用纱布。将受试物均匀涂敷于动物背部皮肤染毒区,然后用一层薄膜覆盖,无刺激胶布固定,防止动物舔食,给药时间4小时。连续观察14天。首次给药前,给药一周后,试验结束后称量动物体重,记录动物给药后的反应及死亡情况。试验结束后对所有受试动物进行剖检。

对动物经皮给药后,小鼠均无明显的中毒反应,行为活动,精神状态,外观,大小便等均未见异常。试验期间给药组动物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未出现显著性改变(p>0.05),体重变化情况见下表1。

将试验动物解剖后,肉眼观察试验动物的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精囊、前列腺、睾丸、卵巢、子宫及胸腔、腹腔以及各脏器,均未发现异常。由经皮给药的急性毒性分级可知:实施例1、2或3配方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外用无毒。

表1:小鼠体重变化情况(n=5)

二、皮肤刺激试验

取豚鼠20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给药完整皮肤组和给药破损皮肤组,同时设自身阴性对照。于用药前24小时将背部两侧毛脱去(每侧约20cm2),破损皮肤组在脱毛区用针头划“#”形伤痕,以轻度渗血为度。将实施例1、2或3配方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涂于受试区,同时另一侧放置医用纱布作自身对照,覆盖塑料薄膜,并用胶布固定,给药时间4小时,给药结束后用温水去除残留受试药品,并记录去除药物1h、24h、48h和72h皮肤涂抹部位反应及全身症状,并取受试区皮肤(2×2mm2)做病理镜检,按照表2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见表3。

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2或3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外用对完整黏膜和破损黏膜均无刺激性。

表2:评分标准

表3:皮肤刺激试验结果

三、稳定性试验

3.1影响因素试验

按照实施例1、2或3配方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试品(批号:160101)置表面皿中,分别于强光照射(4500lx±500lx)、高温(40℃)及高湿(25℃、rh90%±5%)等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5、10天时分别取样,并与0天同批样品数据比较,试验结果见表4。

3.2加速试验

将按照实施例1、2或3配方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模拟上市包装的三批供试品(批号:160101、160102、160103),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试验期间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并与0月同批样品数据比较,试验结果见表5。

3.3长期试验

将按照实施例1、2或3配方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模拟上市包装的三批供试品(批号:160101、160102、160103),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24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3、6、9、12、18、24个月取样,并与0月同批样品数据比较,试验结果见表6。

表4:影响因素试验考察结果

表5:加速试验考察结果

表6:长期试验考察结果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由实施例1、2或3配方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在高温、高湿、光照条件下各项指标均稳定,故将该防治干槽症的药物的贮藏条件拟定为遮光、密封保存。

三批样品经模拟上市包装后经加速试验6个月,长期试验24个月,各项质量考察指标均稳定,暂将实施例1、2或3配方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的有效期拟定为24个月。

四、止血作用研究

取家兔3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麻醉固定,耳部脱毛,消毒,用手术刀从兔耳距离耳尖1/3处切开一个1cm长的伤口,包括耳部主动脉,记录时间t1。3s后,将由实施例1或2或3配方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和对比实验例1~5制得的药物覆盖于创面,再添加一层薄膜,无刺激胶布固定,用50g砝码施压,吸走四周渗血。各组所用药物均预先称好总重w1。观察创面有无血液渗出,以10s不渗血为止血结束,记录时间t2。称取止血后的敷料总重量w2。计算出血量w与止血时间t。t=t1-t2。w=w1-w2。结果见表7。

表7:干槽症敷料对家兔耳创伤止血效果观察(n=5)

注:*与实施例1、2或3比较,p<0.05

试验结果显示,对比实验例1、2、3、5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均明显高于实施例1、2或3,说明丁香油、愈创木酚、秘鲁香脂、狗脊毛相互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协同止血效果。

五、镇痛作用研究

取雌性小鼠放置于恒温热板上,温度保持在(55±0.5)℃范围,小鼠自放在热板上至出现因刺激而舔后足所需时间,则为该鼠痛阈值,测痛阈2次,间隔时间1h,以平均值为10~30s之间的小鼠为合格。取合格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测定小鼠正常痛阈值后分别将实施例1、2或3和对比实验例1~5药物覆盖于创面,再添加一层薄膜,无刺激胶布固定,给药时间4h,给药结束后再次测定小鼠痛阈值。结果见表8。

表8:干槽症敷料对小鼠痛阈的影响(n=10)

注:#各组与给药前相比,p<0.05;*给药后对比实验例与实施例1比较,p<0.05

试验结果显示,实施例1、2或3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对比实验例3、4、5的药物,给药后小鼠痛阈值与给药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对比实验例1、2给药后小鼠痛阈值明显低于实施例1、2或3,说明丁香油、愈创木酚相互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协同镇痛效果。

六、抑菌活性测定

取由实施例1、2或3配方制得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和对比实验例1~5制成的药物,加入直径6.35mm,吸水量20μl的药敏纸片,使纸片与其充分接触浸润,备用。

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变异链球菌(ua159)、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等口腔常见致病菌,传代培养,挑选18h~24h的纯培养菌落,制备成0.5mac浓度的菌悬液。用无菌棉拭蘸取校正过的菌液,在试管壁上挤压几次,压去多余的菌液,涂布整个琼脂平板表面,每次旋转平板60°,使整个平板涂布均匀,最后用棉拭涂布平板四周边缘。涂布菌液的平板于室温中干燥3min~5min,用无菌镊子取各组药敏纸片,贴于平板表面,用镊子尖轻压一下纸片,使其贴平。两个贴片的间距不小于24mm,纸片的中心距平板的边缘不小于15mm。在15min内将平板倒置。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会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待检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产生透明的抑菌圈。将贴好的平板置35℃孵育特定时间后,用卡尺量取抑菌圈直径。结果见表9。

表9:抑菌圈直径(mm)测定结果(n=3)

注:*与实施例1、2或3比较,p<0.05;**与实施例1、2或3比较,p<0.01

试验结果显示,丁香油、愈创木酚、秘鲁香脂、三氯叔丁醇、狗脊毛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愈创木酚对革兰阳性菌作用更强,秘鲁香脂对革兰阴性菌作用更强,多种成分相互作用扩大了抗菌谱,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

七、临床试验

7.1病例选择

选取干槽症患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2诊断标准

(1)近4d内有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史。

(2)拔牙区及其周围剧烈疼痛,放射到同侧耳颞部。

(3)牙槽窝空虚,血凝块脱落,骨壁探疼痛,牙槽窝覆盖有灰白色坏死物,伴有或无口臭。

7.3治疗方法

局部麻醉下进行常规消毒拔牙创,彻底清除牙槽窝内的食物残渣和腐败坏死组织,用3%的双氧水及0.9%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用棉球拭干牙槽窝;试验组给予实施例1或2或3制备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对照组放置氧化锌丁香油糊剂(zoe)。治疗期间,患者均不再服用其它抗生素和止痛药。

7.4评价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进行疼痛评估,记录治疗1、3d疼痛分值。

vas评分7~10分为重度痛(持续痛,不用药不能缓解疼痛);

4~6分为中度痛(为持续痛,影响休息,需用止痛药);

1~3分为轻度痛(为间歇痛,可不用药);

0分为无痛。

以治疗后3d、6d疼痛分值为依据,止痛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①显效:治疗后3d,vas评分为无痛。

②有效:治疗后6d,vas评分为无痛或轻度痛;

③无效:治疗后6d,vas评分为中度或重度痛。

7.5疗效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6d后,试验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1),经治疗3d、6d后疼痛评分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实施例给出的防治干槽症的药物,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

表10: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n=3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1:两组治疗6d后疗效比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