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引流瓶防倾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9962发布日期:2019-02-10 13:30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胸腔引流瓶防倾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胸腔引流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引流瓶防倾倒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瓶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引流管一端置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临床中,置于地面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常常被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无意中碰翻,导致引流瓶倾倒甚至破碎,引起气胸加重、胸腔感染、甚至造成脓胸迁延不愈的事故发生。

现有针对防止引流瓶倾倒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通过设置复杂的机械结构杂引流瓶倾倒的时候提供支撑,比如公告号为cn105363078b的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技术方案,在引流瓶的左右侧壁设置侧板,擦板通过支杆连接,在引流瓶倾倒的时候通过支杆驱动其中一侧的侧板对其进行支撑,该方案在实际使用中稳定性较差,因为在孔道内很容易由于摩擦力,出现无法有效的传递力,最终无法支撑引流瓶,并且一旦出现倾倒,对于插有引流管的病人没有外人帮助的话是很难将其恢复原态的,因为这类病人是无法弯腰的;第二种是采用不倒翁的原理,如公开号为cn203060386u的专利文献,在引流瓶的底部设置球面配重体,该方案虽然简单,但是实际上会加大其不稳定性,一旦有人轻微的碰到其瓶身,就会长时间持续的摇晃下去,引流瓶持续摇晃,可能会造成固定在病人胸部皮肤的胸腔引流管脱落;第三种是将引流瓶固定或者悬挂,比如公开号为cn204814995u的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方便悬挂型胸腔引流瓶和公开号为cn203634544u公布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器,这种方案对环境要求过高,必须要有固定或者悬挂的物品才能使用,推广成本过高;第四种是将引流瓶直接与地面固定,如公开号为cn207640720u的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防踢倒型胸腔引流瓶,该方案虽然使引流瓶的稳定性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其固定的过于稳定,病人下床活动、或者上厕所时,很难将其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胸腔引流瓶防倾倒装置,达到病人操作难度小,防倾倒的效果更加显著,结构更加简单,推广成本更低的技术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胸腔引流瓶防倾倒装置,包括外框和放置引流瓶的内框;所述内框水平滑动配合于所述外框内。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内框水平滑动配合于外框内,即内框与外框并没有完全相对固定,并且内框和外框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内框能够相对外框移动,而引流瓶放置在内框,因此引流瓶将伴随内框一同移动;

使用的时候将引流瓶放置在内框中,内框放置在外框中,因此理论上讲,引流瓶平时受到导致倾倒的力,即水平方向的冲击力将被外框挡住,外框首先迎接冲击力,在惯性的作用下,内框和引流瓶将保持原处,而外框受冲击的一侧将向内框和引流瓶移动,移动的过程中内框和外框之间的摩擦力将消解掉一部分冲击力,最后内框的外壁与外框之间的撞击又会消解掉一部分冲击力,剩余的冲击力将很少,很难使引流瓶倾倒。同时内框的惯性作用将使得整体的重心向受到冲击的一侧偏移,由于重心出现偏移,想要使其倾倒需要比平时更大的力才行,这也将降低引流瓶倾倒的风险。

外框和内框撞击的过程也是一个力的作用面的转化过程,因为通常脚踢到某个物体上是某一个点受到冲击力,该冲击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均匀,正是这种不均匀导致物体倾倒,而在本方案中外框受力的时候也是一样,但是内框在本方案中却由于前述原因不易倾倒,当外框与内框撞击的时候是面接触,也就是说内框受到的撞击是来自侧方整个面,力的分布更加均匀,因此即使内框受到外框的撞击也不会如同直接受到脚踢一样那么容易倾倒。

通过本方案,使得外框在受到冲击的时候通过与内框的摩擦和撞击内部消解掉冲击力,降低对引流瓶的冲击力;同时惯性作用将重心向冲击力的一侧转移,提高倾倒的难度系数,使得引流瓶在受到冲击后倾倒的风险显著降低,避免病人因引流瓶倾倒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方案能够使引流瓶放置在地面上的时候更加稳定,整体防倾倒的效果更好,能避免引流瓶受到冲击,外框受到冲击后可以快速回复原态,保持整体的稳定性,整体结构更加简单,成本很低,更适合广泛推广,病人可以独自通过脚操作其状态,操作难度更低,环境制约性更小,不需要外界物品辅助即可使用。

进一步,所述内框的前后外侧壁与外框的前后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内框的左右外侧壁与所述外框的左右内侧壁之间留设有缓冲空间,使用的时候将外框的前后外侧壁与墙壁或者床边贴合,这样能够造成外框倾倒的力就只剩下左右方向的力,由于左右方向内框和外框具有向左滑动的空间,因此在外框受到左右方向的力之后,内框和外框的相对摩擦力以及内框在外框内的滑动带来的中心转移,将使得外框很难在左右方向倾倒。

进一步,所述内框的左右外侧壁分别设有海绵缓冲层,海绵缓冲层更好的消解掉外框对内框的冲击力,避免冲击力带来的后续作用力持续存在,对整体造成其他破坏。

进一步,所述外框的内底面沿左右方向设有滑轨,所述内框的下端面设有与滑轨适配的滑轮,通过滑轨和滑轮可以是内框更加容易相对外框移动,进而在外框受到冲击之后,可以更加容易转移重心,可以更加容易通过重心转移来提高防倾倒的能力。

进一步,所述外框前后内侧壁水平设有条形滑槽,所述内框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条形滑槽设配的条形凸起,通过条形滑槽可以将内框卡在外框内,提高内框和外框的一体性,避免其出现独自倾倒。

进一步,所述外框的外壁还分别设有支脚,所述支脚的上部与外框铰接,所述外框倾斜的时候所述支脚的下部向外张开进行支撑,在外框受到的冲击力使其发生倾斜的时候,支脚外张,从侧方对外框进行支撑,进而直接降低整体的重心,提高倾倒的难度,保障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支脚的下端设有橡胶防滑套,通过橡胶防滑套提高支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所述外框外壁的上方设有销孔和设置于销孔外的转轴;所述销孔内设有向外抵靠的弹簧块,所述转轴与所述支脚的上部固定;所述支脚的上部还设有与所述弹簧块接触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包括靠近外框一侧的侧壁的第一限位面和在第一限位面上续接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通过弧面过渡,并且所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限位面相比第一限位面距离所述转轴的芯轴更近,随着所述支脚的下部向外张开,所述弹簧块与限位面接触区域从的第一限位面向第二限位面转移。

支脚上部与转轴固定,即支脚可以转轴为轴芯转动,在常态下,即外框没有受到冲击的时候,支脚贴合在外框的外壁,在外框受到冲击的时候,外框将冲击力向受到冲击的背侧传递,即传向背侧的支脚上,由于支脚上端为铰接的固定端,支脚的下端为自由端,因此受到冲击的支脚,其下部在惯性作用下将向外张开,而恰好该支脚正是外框受冲击最容易倾倒的一侧,张开的支脚将为外框提供稳定的支撑,避免外框倾倒;在支脚的上部设有被弹簧块抵靠的限位面,在弹簧块的弹力作用下,其只会趋向于其中一个限位面,即支脚在弹簧块的帮助下,要么抵靠至第一限位面,要么抵靠至第二限位面,支脚张开的时候即弹簧块与第二限位面接触,支脚与外框贴合的时候与第一限位面接触,支脚受到冲击力的时候支脚张开摆动,将产生挣脱第一限位面与弹簧块的接触,转变为第二限位面与弹簧块接触,相比而言,弹簧块的弹簧为了更大的释放弹力,将更容易将自身状态转换成伸得更长,即弹簧块更加容易从第一限位面转换到第二限位面,即弹簧块一方面可以稳定支脚的某一状态,支脚张开的时候可以稳定的支撑,与外框贴合的时候不会向外张开,另一方面支脚可以在接受到激活信号(受到冲击的时候),及时张开支脚进行支撑。张开后的支脚可以通过脚向下压,将其回复原态,避免平时向外张开对外部造成干扰,胸腔引流病人弯腰危害极大,本方案不需要病人弯腰用手即可使其恢复,将显著降低胸腔引流病人的操作难度,更有利于对病人的保护。

进一步,所述外框的外壁设有膨胀后触发支脚下端向外张开趋势的橡皮囊凸起,所述橡皮囊凸起与所有支脚的下端一一对应分布,所有橡皮囊凸起通过内置于外框的管道连通,橡皮囊凸起即突出于外框,意味着外框外部留有挤压空间,支脚可以更加容易将其向下挤压,当其中一个支脚受到撞击的时候,支脚的下端向橡皮囊凸起挤压,由于橡皮囊凸起通过管道连通,其他的橡皮囊凸起将膨胀,橡皮囊凸起膨胀鼓的过程将使支脚的下端出现向外张开的趋势,甚至直接将支脚的下端向外撑开,进而帮助其他支脚及时张开,提高支脚张开的及时性,进而对外框提供支撑,避免倾倒。

进一步,所述外框设有牵引带和带刹车的万向轮,万向轮与牵引带的结合可以方便病人拖动引流瓶移动,避免手提,当然,如果遇到少量梯坎也可以通过牵引带提起整个装置,万向轮可以更加使整体灵活的转向移动,带刹车的万向轮可以通过脚踩控制是否刹车,降低病人操作难度,同时在病人不需要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车刹稳定住整个装置,避免整体轻易就能移动,发生牵扯引流管的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常态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外框受到左侧冲击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常态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左侧支脚张开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无支脚的外框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倾倒预警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框;2-内框;3-支脚;4-滑轨;5-海绵缓冲层;6-万向轮;7-条形凸起;8-橡胶防滑套;9-第二限位面;10-第一限位面;11-转轴;12-弹簧块;13-橡皮囊凸起;14-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胸腔引流瓶防倾倒装置,包括外框1和放置引流瓶的内框2;内框2水平滑动配合于外框1内,内框2底部内置有配重,外框1设有牵引带和带刹车的万向轮6,万向轮6与牵引带的结合可以方便病人拖动引流瓶移动,避免手提。

内框2的前后外侧壁与外框1的前后内侧壁滑动配合,内框2的左右外侧壁与外框1的左右内侧壁之间留设有缓冲空间,即缓冲空间给内框2相对外框1移动的空间,内框2的左右外侧壁分别设有海绵缓冲层5,海绵缓冲层5更好的消解掉外框1对内框2的冲击力。

外框1的内底面沿左右方向设有滑轨4,内框2的下端面设有与滑轨4适配的滑轮,通过滑轨4和滑轮可以是内框2更加容易相对外框1移动,在外框1受到冲击之后,可以更加容易转移重心,可以更加容易通过重心转移来提高防倾倒的能力。外框1前后内侧壁水平设有条形滑槽,内框2的外侧壁设有与条形滑槽设配的条形凸起7,通过条形滑槽可以将内框2卡在外框1内。

外框1受到冲击力后,在惯性的作用下,内框2和引流瓶将保持原处,而外框1受冲击的一侧将向内框2和引流瓶移动,移动的过程中内框2和外框1之间的摩擦力将消解掉一部分冲击力,最后内框2的外壁与外框1之间的撞击又会消解掉一部分冲击力,剩余的冲击力将很少,很难使引流瓶倾倒。同时内框2的惯性作用将使得整体的重心向受到冲击的一侧偏移,由于重心出现偏移,想要使其倾倒需要比平时更大的力才行,这也将降低引流瓶倾倒的风险。

外框1的外壁还分别设有支脚3,通过支脚3在外框1的各个方向提供防护,支脚3的上部与外框1铰接,外框1倾斜的时候支脚3的下部向外张开进行支撑,支脚3的下端设有橡胶防滑套8。外框1外壁的上方设有销孔和设置于销孔外的转轴11;销孔内设有向外抵靠的弹簧块12,转轴11与支脚3的上部固定;支脚3的上还设有与弹簧块12接触的限位面,限位面包括靠近外框1一侧的侧壁的第一限位面10和在第一限位面10上续接的第二限位面9,第一限位面10和第二限位面9通过弧面过渡,并且第一限位面10和第二限位面9的夹角为钝角,第二限位面9相比第一限位面10距离转轴11的芯轴更近,随着支脚3的下部向外张开,弹簧块12与限位面接触区域从的第一限位面10向第二限位面9转移。即弹簧块12更加容易从第一限位面10转换到第二限位面9,即弹簧块12一方面可以稳定支脚3的某一状态,支脚3张开的时候可以稳定的支撑,与外框1贴合的时候不会向外张开,另一方面支脚3可以在受到冲击的时候,及时张开支脚3进行支撑。在弹簧块12的弹力作用下,其只会趋向于其中一个限位面,即支脚3在弹簧块12的帮助下,要么抵靠至第一限位面10,要么抵靠至第二限位面9,支脚3张开的时候即弹簧块12与第二限位面9接触,支脚3与外框1贴合的时候与第一限位面10接触。在外框1受到冲击的时候,外框1将冲击力向受到冲击的背侧传递,即传向背侧的支脚3上。

外框1的外壁设有膨胀后触发支脚3下端向外张开趋势的橡皮囊凸起13,进而帮助其他支脚3及时张开,提高支脚3张开的及时性,橡皮囊凸起13与所有支脚3的下端一一对应分布,在支脚3的背面设有与橡皮囊凸起13接触的挤压凸起,提高支脚3对橡皮囊凸起13的挤压效果,所有橡皮囊凸起13通过内置于外框1的管道14连通,管道14和橡皮囊凸起13内装满液体,提高力的传递效率,橡皮囊凸起13即突出于外框1,意味着外框1外部留有挤压空间,支脚3可以更加容易将其向下挤压,当其中一个支脚3受到撞击的时候,支脚3的下端向橡皮囊凸起13挤压,由于橡皮囊凸起13通过管道14连通,其他的橡皮囊凸起13将膨胀,橡皮囊凸起13膨胀鼓的过程将使支脚3的下端出现向外张开的趋势,甚至直接将支脚3的下端向外撑开,进而对外框1提供支撑,避免倾倒。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内框上设有倾倒预警装置,所述倾倒预警装置包括外壳、钢珠、扬声器和控制所述扬声器电路开合按压开关,所述外壳内竖直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包括上部的大径腔室和下部的小径腔室,所述大径腔室和小径腔室之间通过圆径上大下小的锥形段连接,所述小径腔室内设置所述按压开关,该按压开关的接触部位于所述小径腔室的上端口,所述钢珠放置于大径腔室内,该钢珠的底部下压所述按压开关的接触部,钢珠下压使按压开关断开扬声器的电路,当引流瓶随着内框出现倾斜的时候,倾倒预警装置将一同发生倾斜,由于所述大径腔室和小径腔室之间通过圆径上大下小的锥形段连接,钢珠将相对小径腔室的上端口出现偏移,钢珠降低对按压开关的压力,按压开关在自身恢复力下连通扬声器的电路,最终扬声器发出预警,以上可以实现在引流瓶发生倾斜的时候及时发出预警,快速做出纠正。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