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98130发布日期:2019-01-14 19:5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液制备
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主要症状是流脓、耳鸣和耳朵疼,其主要原因是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引起。中耳炎有多种不同病因和症状,其中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属非化脓性中耳炎,其症状是:听力下降,有耳闭、耳鸣、自听增强、头部活动时耳内有水流动感。仪检可见,鼓膜内陷,标志不清晰,活动受限,有咽骨管功能障碍。普通感冒,咽喉感染均可引发此病。但大多数药物治疗效果差,并且还有治疗成高、副作用大等缺点,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健康,治疗中耳炎的中药,但大多数具有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和治疗周期长。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氯霉素5-13份,缓冲剂2-6份,抑菌剂3-7份、蒸馏水8-20份、玻璃酸钠溶液10-22份、硼砂3-7份、中药提取物2-10份、冰片4-8份、猪苦胆1-7份、聚乙二醇2-6份、尼泊金乙酯3-9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9份、羟丙基-β-环糊精1-5份、地塞米松磷酸钠2-6份、对乙酰氨基酚6-12份、盐酸伪麻黄碱3-11份。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氯霉素7-11份,缓冲剂3-5份,抑菌剂4-6份、蒸馏水12-16份、玻璃酸钠溶液13-19份、硼砂4-6份、中药提取物4-8份、冰片5-7份、猪苦胆2-6份、聚乙二醇3-5份、尼泊金乙酯4-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7份、羟丙基-β-环糊精2-4份、地塞米松磷酸钠3-5份、对乙酰氨基酚7-11份、盐酸伪麻黄碱5-9份。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氯霉素9份,缓冲剂4份,抑菌剂5份、蒸馏水14份、玻璃酸钠溶液16份、硼砂5份、中药提取物6份、冰片6份、猪苦胆4份、聚乙二醇4份、尼泊金乙酯6份、羧甲基纤维素钠6份、羟丙基-β-环糊精3份、地塞米松磷酸钠4份、对乙酰氨基酚9份、盐酸伪麻黄碱7份。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抑菌剂为羟苯乙酯,所述缓冲剂为硼酸,所述玻璃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0.6%-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药提取物由布渣叶乙醇提取物、柴胡乙醇提取物和茯苓乙酸乙酯提取物按照质量比1:2:1组成。一种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液:将氯霉素、玻璃酸钠溶液和硼砂投入配液罐中,加蒸馏水的30%,搅拌均匀,得到混合药剂a;s2:称取冰片、猪苦胆、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伪麻黄碱,并投入至粉碎机内粉碎后,然后以搅拌转速500r/min搅拌15min混合,得到混合颗粒a;s3:将混合药剂a加温至45-60℃,然后加入混合颗粒a和蒸馏水的70%搅拌均匀,用稀盐酸调节药液ph值到6.0-7.0,再次搅拌后静置冷却;s4:最后依次加入中药提取物、抑菌剂、聚乙二醇、尼泊金乙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缓冲剂和羟丙基-β-环糊精搅拌混合;s5:药液经粗、精滤至澄明,送至灌装岗位;稀配合格的药液在12小时之内灌封完毕,即得产品。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2的混合颗粒a目数为80-100目。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s4的混合是在搅拌转速500r/min和温度30-40℃下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当前治疗的化学治疗药物相比,本发明中药提取物为天然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显著降低,且本发明中药提取物作用全面可缓和药物的药性过敏,使得药物治疗效果更佳,同时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伪麻黄碱对抗炎和镇痛方面更为显著,表明了本发明组合物在中耳炎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够显著改善中耳炎的症状;本发明药物治疗中耳炎具有较好的效果,阻止中耳炎的扩散,有助于中耳炎患者的痊愈过程,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氯霉素5份,缓冲剂2份,抑菌剂3份、蒸馏水8份、玻璃酸钠溶液10份、硼砂3份、中药提取物2份、冰片4份、猪苦胆1份、聚乙二醇2份、尼泊金乙酯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份、羟丙基β环糊精1份、地塞米松磷酸钠2份、对乙酰氨基酚6份、盐酸伪麻黄碱3份。所述抑菌剂为羟苯乙酯,所述缓冲剂为硼酸,所述玻璃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0.6%。所述中药提取物由布渣叶乙醇提取物、柴胡乙醇提取物和茯苓乙酸乙酯提取物按照质量比1:2:1组成。一种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液:将氯霉素、玻璃酸钠溶液和硼砂投入配液罐中,加蒸馏水的30%,搅拌均匀,得到混合药剂a;s2:称取冰片、猪苦胆、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伪麻黄碱,并投入至粉碎机内粉碎后,然后以搅拌转速500r/min搅拌15min混合,得到混合颗粒a;s3:将混合药剂a加温至45℃,然后加入混合颗粒a和蒸馏水的70%搅拌均匀,用稀盐酸调节药液ph值到6.0,再次搅拌后静置冷却;s4:最后依次加入中药提取物、抑菌剂、聚乙二醇、尼泊金乙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缓冲剂和羟丙基-β-环糊精搅拌混合;s5:药液经粗、精滤至澄明,送至灌装岗位;稀配合格的药液在12小时之内灌封完毕,即得产品。所述步骤s2的混合颗粒a目数为80目。所述步骤s4的混合是在搅拌转速500r/min和温度30℃下进行。实施例二: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氯霉素7份,缓冲剂3份,抑菌剂4份、蒸馏水12份、玻璃酸钠溶液13份、硼砂4份、中药提取物4份、冰片5份、猪苦胆2份、聚乙二醇3份、尼泊金乙酯4份、羧甲基纤维素钠5份、羟丙基β环糊精2份、地塞米松磷酸钠3份、对乙酰氨基酚7份、盐酸伪麻黄碱5份。所述抑菌剂为羟苯乙酯,所述缓冲剂为硼酸,所述玻璃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1.0%。所述中药提取物由布渣叶乙醇提取物、柴胡乙醇提取物和茯苓乙酸乙酯提取物按照质量比1:2:1组成。一种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液:将氯霉素、玻璃酸钠溶液和硼砂投入配液罐中,加蒸馏水的30%,搅拌均匀,得到混合药剂a;s2:称取冰片、猪苦胆、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伪麻黄碱,并投入至粉碎机内粉碎后,然后以搅拌转速500r/min搅拌15min混合,得到混合颗粒a;s3:将混合药剂a加温至60℃,然后加入混合颗粒a和蒸馏水的70%搅拌均匀,用稀盐酸调节药液ph值到7.0,再次搅拌后静置冷却;s4:最后依次加入中药提取物、抑菌剂、聚乙二醇、尼泊金乙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缓冲剂和羟丙基-β-环糊精搅拌混合;s5:药液经粗、精滤至澄明,送至灌装岗位;稀配合格的药液在12小时之内灌封完毕,即得产品。所述步骤s2的混合颗粒a目数为100目。所述步骤s4的混合是在搅拌转速500r/min和温度40℃下进行。实施例三: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氯霉素9份,缓冲剂4份,抑菌剂5份、蒸馏水14份、玻璃酸钠溶液16份、硼砂5份、中药提取物6份、冰片6份、猪苦胆4份、聚乙二醇4份、尼泊金乙酯6份、羧甲基纤维素钠6份、羟丙基-β-环糊精3份、地塞米松磷酸钠4份、对乙酰氨基酚9份、盐酸伪麻黄碱7份。所述抑菌剂为羟苯乙酯,所述缓冲剂为硼酸,所述玻璃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1.0%。所述中药提取物由布渣叶乙醇提取物、柴胡乙醇提取物和茯苓乙酸乙酯提取物按照质量比1:2:1组成。一种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液:将氯霉素、玻璃酸钠溶液和硼砂投入配液罐中,加蒸馏水的30%,搅拌均匀,得到混合药剂a;s2:称取冰片、猪苦胆、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伪麻黄碱,并投入至粉碎机内粉碎后,然后以搅拌转速500r/min搅拌15min混合,得到混合颗粒a;s3:将混合药剂a加温至60℃,然后加入混合颗粒a和蒸馏水的70%搅拌均匀,用稀盐酸调节药液ph值到7.0,再次搅拌后静置冷却;s4:最后依次加入中药提取物、抑菌剂、聚乙二醇、尼泊金乙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缓冲剂和羟丙基-β-环糊精搅拌混合;s5:药液经粗、精滤至澄明,送至灌装岗位;稀配合格的药液在12小时之内灌封完毕,即得产品。所述步骤s2的混合颗粒a目数为80目。所述步骤s4的混合是在搅拌转速500r/min和温度30℃下进行。实施例四: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氯霉素11份,缓冲剂5份,抑菌剂6份、蒸馏水16份、玻璃酸钠溶液19份、硼砂6份、中药提取物8份、冰片7份、猪苦胆6份、聚乙二醇5份、尼泊金乙酯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7份、羟丙基β环糊精4份、地塞米松磷酸钠5份、对乙酰氨基酚11份、盐酸伪麻黄碱9份。所述抑菌剂为羟苯乙酯,所述缓冲剂为硼酸,所述玻璃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0.6%。所述中药提取物由布渣叶乙醇提取物、柴胡乙醇提取物和茯苓乙酸乙酯提取物按照质量比1:2:1组成。一种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液:将氯霉素、玻璃酸钠溶液和硼砂投入配液罐中,加蒸馏水的30%,搅拌均匀,得到混合药剂a;s2:称取冰片、猪苦胆、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伪麻黄碱,并投入至粉碎机内粉碎后,然后以搅拌转速500r/min搅拌15min混合,得到混合颗粒a;s3:将混合药剂a加温至60℃,然后加入混合颗粒a和蒸馏水的70%搅拌均匀,用稀盐酸调节药液ph值到7.0,再次搅拌后静置冷却;s4:最后依次加入中药提取物、抑菌剂、聚乙二醇、尼泊金乙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缓冲剂和羟丙基-β-环糊精搅拌混合;s5:药液经粗、精滤至澄明,送至灌装岗位;稀配合格的药液在12小时之内灌封完毕,即得产品。所述步骤s2的混合颗粒a目数为100目。所述步骤s4的混合是在搅拌转速500r/min和温度30-40℃下进行。实施例五: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计的原料:氯霉素13份,缓冲剂6份,抑菌剂7份、蒸馏水20份、玻璃酸钠溶液22份、硼砂7份、中药提取物10份、冰片8份、猪苦胆7份、聚乙二醇6份、尼泊金乙酯9份、羧甲基纤维素钠9份、羟丙基β环糊精5份、地塞米松磷酸钠6份、对乙酰氨基酚12份、盐酸伪麻黄碱11份。所述抑菌剂为羟苯乙酯,所述缓冲剂为硼酸,所述玻璃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1.0%。所述中药提取物由布渣叶乙醇提取物、柴胡乙醇提取物和茯苓乙酸乙酯提取物按照质量比1:2:1组成。一种所述的治疗中耳炎的药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液:将氯霉素、玻璃酸钠溶液和硼砂投入配液罐中,加蒸馏水的30%,搅拌均匀,得到混合药剂a;s2:称取冰片、猪苦胆、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伪麻黄碱,并投入至粉碎机内粉碎后,然后以搅拌转速500r/min搅拌15min混合,得到混合颗粒a;s3:将混合药剂a加温至60℃,然后加入混合颗粒a和蒸馏水的70%搅拌均匀,用稀盐酸调节药液ph值到7.0,再次搅拌后静置冷却;s4:最后依次加入中药提取物、抑菌剂、聚乙二醇、尼泊金乙酯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缓冲剂和羟丙基-β-环糊精搅拌混合;s5:药液经粗、精滤至澄明,送至灌装岗位;稀配合格的药液在12小时之内灌封完毕,即得产品。所述步骤s2的混合颗粒a目数为100目。所述步骤s4的混合是在搅拌转速500r/min和温度40℃下进行。对比例1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伪麻黄碱,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中药提取物,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对比例3与实施例3相比,不含中药提取物、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伪麻黄碱,其他与实施例3相同。取60只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5-30克,按体重随机分成四组各给药组小鼠,然后将带有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液体涂于各小鼠耳朵,在各个小鼠耳朵发炎后,在小鼠耳朵上对应涂抹实施例三和对比例1-3制备的药液,连续涂抹14天,观察其舔足反应以及明显好转的情况,其结果如下表:涂药后舔足反应时间减缓流脓的时间停止流脓的时间对比例一30min6天12天对比例二32min7天13天对比例三62min9天16天实施例三15min4天8天从上表可以看出实施例三制备的药液对抑制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可抗炎和镇痛方面更为显著效果,本发明药物治疗中耳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