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盲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8833发布日期:2019-02-10 13:2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盲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导盲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盲车。



背景技术:

盲人在街道行走时,一般通过脚或者导盲棍去感知街道上的盲道,以判断行走方向,这对盲人的感知能力具有一定要求。这种方式进行导盲容易出现导盲不准确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盲车,以改善传动的导盲方式导盲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盲车,以改善传动的导盲方式导盲不准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盲车,包括车体、检测装置、感应装置和传动机构;

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检测件,检测件与车体滑动连接,检测件能够相对车体竖向滑动;

感应装置包括多个感应件,感应件与车体滑动连接,检测件能够相对车体竖向滑动,感应件与检测件一一对应;

感应装置与检测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当检测件相对车体竖向滑动时,与检测件相对应的感应件能够相对车体竖向滑动;

检测件具有用于与盲道接触的检测端,感应件具有用于供人体接触的感应端,当所有检测件的检测端位于同一平面内时,所有感应件的感应端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有检测件矩形阵列分布于车体,所有感应件矩形阵列分布于车体。

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多个传动单元,一个检测件与一个感应件通过一个传动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传动单元包括转轴和驱动轮,转轴横向布置于车体,驱动轮固定于转轴,检测件相对车体竖向滑动能够使转轴转动;

感应件与驱动轮的周面接触,周面包括圆弧面和与圆弧面相连的平面,圆弧面与平面形成封闭结构。

进一步地,传动单元还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固定于转轴,齿条固定于检测件,齿轮与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车体包括车座和转向装置;

转向装置包括套筒、连接件、转向轴和转轮;

转轮可转动的设置于转向轴;套筒套设于转向轴的外侧,套筒固定于车座;连接件可滑动的设置于转向轴,连接件能够相对转向轴竖向滑动,连接件能够随同转向轴相对套筒转动,连接件具有卡合部;

套筒上设有供卡合部滑动的导向槽,导向槽包括滑槽、第一圆弧槽和环形槽,滑槽竖向布置,第一圆弧槽和环形槽均与滑槽连通,第一圆弧槽的圆心和环形槽的圆心均位于转向轴相对套筒转动的轴线上。

进一步地,连接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和第三限位孔,转向轴上设有弹子;

当弹子卡于第一限位孔内时,卡合部卡于滑槽内,当弹子卡于第二限位孔内时,卡合部能够在第一圆弧槽中滑动,当弹子卡于第三限位孔内时,卡合部能够在环形槽中滑动。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盲车,包括车体、检测装置、感应装置、传动机构、报警装置和触发装置;

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检测件,检测件与车体滑动连接,检测件能够相对车体竖向滑动;

感应装置包括多个感应件,感应件与车体滑动连接,检测件能够相对车体竖向滑动,感应件与检测件一一对应;

感应装置与检测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当检测件相对车体竖向滑动时,与检测件相对应的感应件能够相对车体竖向滑动;

检测件具有用于与盲道接触的检测端,感应件具有用于供人体接触的感应端,当所有检测件的检测端位于同一平面内时,所有感应件的感应端位于同一平面内;

报警装置包括第一接触开关和报警器,第一接触开关与报警器电连接,第一接触开关设于车体上;

触发装置包括接地件、连杆和触发件,连杆转动连接于车体,触发件与车体滑动连接,接地件设于连杆的一端,连杆与触发件接触,连杆相对车体转动能够推动触发件相对车体滑动,并使触发件与第一接触开关接触。

进一步地,连杆上设有凸出部,触发件上开设有第二圆弧槽,第二圆弧槽的圆心位于连杆相对车体转动的轴线上,凸出部卡于第二圆弧槽内。

进一步地,连杆包括筒体和中心杆,筒体与车体转动连接,筒体与触发件接触,筒体套于中心杆外侧,接地件设于中心杆的一端;

车体上设有第二接触开关,第二接触开关与报警器电连接,中心杆相对筒体滑动能够与第二接触开关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盲车,检测装置能够对具有圆形凸起的盲道进行检测,在行驶过程中,检测装置中的检测件将根据盲道上的圆形凸起而竖向往复运动,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将使得感应装置中的感应件竖向往复运动,使用者的手放在感应件的感应端便可感知是否位于盲道上。当然,若检测件未在盲道上,所有检测件的检测端将始终位于同一平面内,所有感应件的感应端也将位于同一平面内,即感应件并未滑动,使用者便可判断导盲车未在盲道上。这种导盲车采用多点识别结构,使用者可方便感知感应装置并判断是否处于盲道上,具有导盲准确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盲车,同样采用多点识别结构,使用者可方便感知感应装置并判断是否处于盲道上,具有导盲准确的优点。此外,导盲车中设有触发装置和报警装置,当导盲车运行到道路边缘时,接地件将处于悬空状态,接地件将带动连杆转动,从而使触发件运动并与报警装置中的第一接触开关接触,报警器将发出警报。这种导盲车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导盲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iii-iii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iv-iv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v-v剖视图;

图6为图2所示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检测件、传动单元和感应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导盲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导盲车的报警装置的电路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触发装置的安装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连杆的结构视图;

图13为图10所示的触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导盲车;10-车体;11-车座;111-座椅;112-椅轮;12-转向装置;121-套筒;1211-导向槽;1212-滑槽;1213-第一圆弧槽;1214-环形槽;122-连接件;1221-第一孔段;1222-第二孔段;1223-卡合部;1224-第一限位孔;1225-第二限位孔;1226-第三限位孔;123-转向轴;1231-第一轴段;1232-第二轴段;124-转轮;125-弹子;126-复位弹簧;13-第一基座;14-第二基座;20-检测装置;21-检测件;211-检测端;30-感应装置;31-感应件;311-感应端;312-顶板;40-传动机构;41-传动单元;411-转轴;412-驱动轮;4121-圆弧面;4122-平面;413-齿轮;414-齿条;50-报警装置;51-第一接触开关;52-报警器;53-电源;54-第二接触开关;60-触发装置;61-连杆;611-筒体;6111-凸出部;612-中心杆;62-触发件;621-杆体;622-连接板;6221-第二圆弧槽;63-滚轮;64-水平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盲车100,包括车体10、检测装置20、感应装置30和传动机构40,检测装置20用于检测盲道,感应装置30用于供使用者(盲人)接触,检测装置20与感应装置30通过传动机构40传动连接。

其中,车体10包括车座11、转向装置12、第一基座13和第二基座14。车座11起到承载使用者的作用,转向装置12用于转向,第一基座13用于安装检测装置20,第二基体用于安装感应装置30。

其中,车座11包括座椅111和设于底部的两个椅轮112,两个椅轮112位于椅座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如图2所示,转向装置12包括套筒121、连接件122、转向轴123和转轮124;转向轴123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轴段1231和第二轴段1232,第一轴段1231的一端与第二轴段1232的一端连接,第一轴段1231的截面为圆形,第二轴段1232的截面为矩形,第二轴段1232的轴向投影完全位于第一轴段1231内。转轮124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轴段1231远离第二轴段1232的一端。第二轴段1232上设有弹子125,弹子125可相对第二轴段1232在第二轴段1232的径向滑动,弹子125与第二轴段1232间设有复位弹簧126。

套筒121的内径与第一轴段1231的外径相匹配。套筒121的外侧壁上设有导向槽1211,导向槽1211包括滑槽1212、第一圆弧槽1213和环形槽1214。滑槽1212贯通套筒121的一端,如图3所示,滑槽1212的截面为矩形,滑槽1212沿套筒121的轴线方向布置。如图4所示,第一圆弧槽1213与滑槽1212连通,第一圆弧槽1213的宽度与滑槽1212的宽度相等,第一圆弧槽1213的圆心位于套筒121的轴线上,第一圆弧槽1213的弧度为10度。在套筒121的截面上,滑槽1212位于第一圆弧槽1213的中间位置。如图5所示,环形槽1214与滑槽1212连通,环形槽1214的宽度与滑槽1212的宽度相等。如图2所示,环形槽1214较第一圆弧槽1213远离于滑槽1212贯穿套筒121的一端。

如图6所示,连接件122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1221和第二孔段1222,第一孔段1221与第二孔段1222同轴设置,第一孔段1221的截面为圆形,第二孔段1222的截面为矩形,第一孔段1221的内径与套筒121的外径相匹配,第二孔段1222的截面的大小与转向轴123的第二轴段1232相匹配。第一孔段1221的孔壁上设有卡合部1223,卡合部1223为矩形凸起,卡合部1223的宽度与滑槽1212的宽度相等。第二孔段1222的孔壁上从下之上依次设有孔径相等的第一限位孔1224、第二限位孔1225和第三限位孔1226,第一限位孔1224的孔径略大于弹子125的直径,第一限位孔1224较第三限位孔1226靠近于第一孔段1221。

如图2所示,转轮124可转动设置在第一轴段1231远离第二轴段1232的一端;套筒121套设于第一轴段1231的外侧,连接件122套设于第二轴段1232外侧,第二轴段1232局部位于第二孔段1222内,套筒121局部位于第一孔段1221内;卡合部1223卡于导向槽1211内,弹子125可选择性的卡于第一限位孔1224、第二限位孔1225和第三限位孔1226中。连接件122可相对转向轴123轴向(竖向)滑动,连接件122相对转向轴123轴向滑动可使弹子125分别卡于第一限位孔1224、第二限位孔1225和第三限位孔1226中。当弹子125卡于第一限位孔1224内时,卡合部1223卡于滑槽1212内,此时转向轴123无法相对套筒121转动;当弹子125卡于第二限位孔1225内时,卡合部1223可在第一圆弧槽1213内转动,此时转向轴123可相对套筒121在-5度至5度之间转动,即转向轴123可相对套筒121小角度转动;当弹子125卡于第三限位孔1226内时,卡合部1223可在环形槽1214内转动,此时转向轴123可相对套筒121作整周转动,即转向轴123可相对套筒121大角度转动。

第一基座13用于安装检测装置20,第一基座13为长方体结构,其内部设有多个矩形阵列分布的孔道;第二基座14用于安装感应装置30,第二基座14也为长方体结构,其内部设有多个矩形阵列分布的孔道。其中,第二基座14安装在座椅111上;转向装置12位于座椅111的前侧,转向装置12中的套筒121与基座固定,套筒121竖向布置;第一基座13位于转向装置12的前侧,第一基座13与套筒121固定。

如图1、图7所示,检测装置20包括多个检测件21,所有检测件21矩形阵列的设置在第一基座13的滑道中,检测件21可相对第一基体竖向滑动,检测件21与第一基座13间设有复位弹簧126,复位弹簧126具有推动检测件21竖向向下运动的趋势。所有检测件21形成矩形阵列分布的多排,相邻的两排中的检测件21的长度不等,靠近第二基座14的一排中的检测件21的长度小于远离第二基座14的一排中的检测件21的长度。检测件21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一基座13并位于第一基座13的外侧。检测件21为杆件,检测件21具有检测端211,检测端211为球形结构,检测端211用于与盲道接触。

感应装置30包括多个感应件31,感应件31的个数与检测件21的个数相等,所有感应件31矩形阵列的设置在第二基座14的滑道中,感应件31可相对第二基座14竖向滑动,感应件31与第二基座14件设有复位弹簧126,复位弹簧126具有推动感应件31竖向向下运动的趋势。所有感应件31形成矩形阵列分布的多排,相邻的两排中的感应件31的长度不等,靠近第一基座13的一排中的感应件31的长度小于远离第一基座13的一排中的感应件31的长度。感应件31为杆件,感应件31具有感应端311,感应端311贯穿于第二基座14的顶部并位于第二基座14的外侧,检测端211上设有顶板312,顶板312为矩形板,当所有感应件31的感应端311位于同一平面4122内时,所有顶板312构成一个完整的矩形板。

传动机构40包括多个传动单元41,一个检测件21与一个感应件31通过一个传动单元41连接。

如图7所示,传动单元41包括转轴411、驱动轮412、齿轮413和齿条414。转轴411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基座14,转轴411横向布置,即转轴411垂直于检测件21和感应件31;驱动轮412固定于转轴411的一端,齿轮413固定于转轴411的另一端;齿条414竖向布置,并固定于检测件21上,齿轮413与齿条414啮合;感应件31远离感应端311的一端与驱动轮412周面接触。

如图8所示,驱动轮412的周面包括圆弧面4121和与圆弧面4121相连的平面4122,圆弧面4121与平面4122形成整周封闭结构。当感应件31与驱动轮412的周面的接触点从圆弧面4121上移至平面4122上时,感应件31将相对第二基座14竖向向下滑动。当所有检测件21的检测端211位于同一平面内时,所有感应件31上的感应端311也将位于同一平面,所有顶板312也将为与同一平面。

使用时,检测装置20的检测件21将与盲道接触,盲道具有多个矩形阵列分布的圆形凸起,圆形凸起之间将形成凹槽。在行驶过程中,检测装置20中的检测件21将不断的经历圆形凸起和凹槽。检测件21从圆形凸起运动到凹槽中时,检测件21将竖向向下滑动,齿条414运动带动转轴411转动,感应件31与驱动轮412的周面的接触点从圆弧面4121上移至平面4122上,最终检测件21相对基座竖向向下滑动。而检测件21从凹槽运动圆形凸起上时,检测件21和感应件31均竖向向上滑动。使用者的手放在感应件31上的顶板312上,若能够感知到感应件31上下往复运动,则可以判断导盲车100在盲道上;若感知到感应件31上的顶板312始终处于同一平面4122内,则可判断导盲车100未在盲道上。这种导盲车100采用多点识别结构,使用者可方便感知感应装置30并判断是否处于盲道上,具有导盲准确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转向装置12具有三个模式,分别为直线保持模式、微转向模式和全转向模式。当卡合部1223卡于滑槽1212内时,转向装置12处于保持模式,此时整个导盲车100只能够直线行驶;当卡合部1223卡于第一圆弧槽1213时,转向装置12处于微转向模式;当卡合部1223卡于环形槽1214时,转向装置12处于全转向模式。在行驶过程中,使用者若感知到感应装置30中的所有感应件31全都在竖向往复运动,此时,通过滑动连接件122,使转向装置12处于直线保持模式,使导盲车100直线行驶;使用者若感知到感应装置30中的部分感应件31处于静止状态,则可以判定导盲车100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运动轨迹,使用者可通过滑动连接件122,使转向装置12处于微调模式,使用者可使转向轴123微微转动,并最终修正运动轨迹;当导盲车100在其他人推动下行驶时,可通过滑动连接件122,使转向装置12处于全转向模式,此时导盲车100可任意转向。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除了盲道为凹凸不平的结构以外,盲道两侧的道路也有可能存在小凸起或小凹坑。本实施例中,驱动轮412的周面为圆弧面4121和平面4122,当检测件21在带有小凸起或小凹坑时,检测件21竖向移动将带动转轴411转动,感应件31与驱动轮412的周面的接触点将始终位于圆弧面4121,并不会移动至平面4122上,因此检测件21不会竖向移动,使用者仍然可以判断导盲车100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运动轨迹。

本实施例中,一个检测件21与一个感应件31通过一个传动单元41实现传动,检测件21与感应件31之间实现单点控制,检测装置20中的检测件21之间不会相互受到影响,感应装置30中的感应件31之间不会相互受到影响。

本实施例中,感应件31的感应端311设有顶板312,所有顶板312构成一个完整的矩形板,便于使用者触摸。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感应件31的感应端311也可不设置顶板312,使用者直接触摸感应件31的感应端311即可。

本实施例中,转向轴123上设有弹子125,连接件122上设有供弹子125插入的第一限位孔1224、第二限位孔1225和第三限位孔1226,这种结构可使连接件122保持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即转向装置12在三个不同的模式下,连接件122所处的位置均能够保持。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盲车100,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导盲车100还包括报警装置50和触发装置60。

如图10所示,报警装置50包括第一接触开关51和报警器52,报警器52接有电源53,报警器52与电源53形成闭合回路。第一接触开关51为两个,两个第一接触开关51并联后串联在电路中,第一接触开关51为常开开关,两个第一接触开关51任意一个闭合后,电路都将导通,报警器52将报警。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触发装置60为两个,分别设于车座1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触发装置60包括接地件、连杆61和触发件62。接地件为滚轮63。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连杆61包括筒体611和中心杆612,筒体611套设于中心杆612的外侧,中心杆612可相对筒体611轴向移动。套筒121的外侧壁上设有凸出部6111,凸出部6111为圆柱形。

如图13所示,触发件62包括杆体621和设于杆体621一端的连接板622,连接板622上设有第二圆弧槽6221。

如图11所示,滚轮63可转动的设置在中心杆612的一端,中心杆612的另一端延伸至筒体611的外侧,滚轮63与筒体611间设有复位弹簧126,复位弹簧126具有使滚轮63向远离筒体611方向运动的趋势。筒体611通过水平转轴64与座椅111转动连接,筒体611可在竖直平面4122内转动。触发件62的杆体621于第二基座14滑动连接,杆体621竖向布置,触发件62可相对第二基座14竖向滑动,连接板622上的第二圆弧槽6221的圆心位于筒体611相对座椅111转动的轴线上,筒体611上的凸出部6111卡于第二圆弧槽6221内。第一接触开关51固定于第二基座14,第一接触开关51位于杆体621的上侧,杆体621竖向向上滑动时,杆体621远离连接板622的一端将与第一接触开关51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二基座14中还设有第二接触开关54,第二接触开关54为圆弧形,第二接触开关54的圆心位于筒体611相对座椅111转动的轴线上。第二接触开关54为两个,一个触发装置60中的中心杆612相对筒体611滑动能够与一个第二接触开关54接触。

如图10所示,两个第二接触开关54均与第一接触开关51并联,第二接触开关54为常开开关,即两个第二接触开关54任意一个闭合后,电路都将导通,报警器52将报警。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滚轮63与地面接触,当导盲车100运行到道路边缘时,滚轮63将处于悬空状态,在滚轮63重力的作用下,连杆61将在竖直平面4122内转动,筒体611上的凸出部6111将在第二圆弧槽6221内滑动,当连杆61转动到一定位置时,连杆61将推动触发件62竖向向上运动,最终使触发件62的杆体621远离连接板622的一端与第一接触开关51接触,电路导通,报警器52报警,提示使用者导盲车100已经处于靠近了道路边缘。当然,导盲车100在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在滚轮63的重力的作用下,连杆61也将发生微转动;连杆61发生微转动时,筒体611上的凸出部6111只会在第二圆弧槽6221内滑动,触发件62不会竖向运动,从而可有效避免了误报警显现。

此外,当导盲车100运行到靠近墙壁位置时,滚轮63与墙壁接触后,滚轮63将受到向内的推力,使得中心杆612将相对筒体611运动,中心杆612运动一定距离后将与第二接触开关54接触,电路导通,报警器52报警,提示使用者导盲车100已经靠近墙壁。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盲车100,当运行到道路边缘或靠近墙壁时,报警装置50都将报警,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