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病房防蚊虫摇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6555发布日期:2019-04-05 22:3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病房防蚊虫摇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摇床,尤其涉及一种儿科病房防蚊虫摇床。



背景技术:

婴儿生病时,为了防止婴儿将病传染给其他人,家长会带婴儿去儿科进行输液治疗,但由于输液时间较长,通常会将婴儿放在病床上躺着输液,蚊虫则会经常叮咬婴儿,导致婴儿不舒服哭闹,医护人员则需要对婴儿进行安抚,增加了工作负担,所以医护人员会用扇子在婴儿旁边煽动避免蚊虫叮咬,如此耗费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通常婴儿放在病床上躺着输液,蚊虫则会经常叮咬婴儿,导致婴儿不舒服哭闹,医护人员则需要对婴儿进行安抚,增加了工作负担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蚊虫与婴儿接触,并且还能对婴儿进行摇晃不哭闹的儿科病房防蚊虫摇床。

一种儿科病房防蚊虫摇床,包括有第一弧形框、磁力球、第二弧形框、接触板、第一弹簧、齿轮、第一弧形网板、第一弧形齿条、第二弧形齿条、第二弧形网板、软垫、挡板、拉板、支腿、固定板、支撑板、活动杆、第二弹簧、卡块、接触块和弧形滑块,第一弧形框外侧面左右两侧固接有具有支撑功能的支腿,第一弧形框内侧面中部开有起导向作用的弧形槽,弧形槽内设有相斥的磁力球,第二弧形框放置在第一弧形框内与其配合,第二弧形框外侧面左右两侧固接有接触板,接触板位于弧形槽内,第一弹簧将接触板与弧形槽连接,第一弹簧其中一端与接触板顶部连接,另一个端与弧形槽顶部连接,接触板与磁力球配合,第二弧形框中部开有弧形安装槽,弧形安装槽顶部左侧与底部右侧都开有弧形滑槽,弧形滑块与弧形滑槽内滑动配合,左侧弧形滑块左侧面固接有第二弧形齿条,右侧弧形滑块左侧面固接有第一弧形齿条,第一弧形齿条与第二弧形齿条为对称设置,第一弧形网板固接在第一弧形齿条左端,第二弧形网板固接在第二弧形齿条右端,第二弧形网板外侧面安装有接触块,固定板固接在第一弧形网板顶部,固定板顶部右侧固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部开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孔,活动杆位于导孔内与其滑动配合,活动杆内左侧面与支撑板左侧面之间绕接有第二弹簧,活动杆右端固接有与接触块配合的卡块,拉板固接在固定板左侧面,第二弧形框顶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挡板,第二弧形框内侧面中部固接有使婴儿躺着的软垫,弧形安装槽内后侧中部转动式的安装有齿轮,齿轮与第一弧形齿条和第二弧形齿条啮合。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有压缩缸、活塞、滑杆、第三弹簧、连接管和踏板,第一弧形框下方设有两个压缩缸,压缩缸内设有往复移动的活塞,活塞顶部中间固接有滑杆,滑杆顶端贯穿压缩缸顶部中间与第一弧形框外侧面转动式连接,活动杆上部与压缩缸外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连接管将左右两侧压缩缸内连通,连接管其中一端与左侧压缩缸右侧下部连接,另一端与右侧压缩缸左侧下部连接,踏板固接在右侧活动杆右侧上部。

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横板、导套和活动板,后侧挡板中部开有开口,后侧挡板后侧面中部下侧固接有横板,后侧挡板后侧面上部左右两侧固接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套,左右两侧导套之间设有活动板,活动板与开口配合,活动板底部与横板顶部接触。

首先医护人员将婴儿放入第二弧形框内,且放在软垫上,再拉动拉板向上移动,拉板向上移动带动固定板向上移动,固定板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弧形网板向上移动,第一弧形网板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弧形齿条向左移动,第一弧形齿条向左移动带动齿轮正转,齿轮正转带动第二弧形齿条向右移动,第二弧形齿条向右移动带动第二弧形网板向上移动,第二弧形网板向上移动带动接触块向上移动,当卡块与接触块接触时,停止拉动拉板,进而卡块与接触块配合将第一弧形网板和第二弧形网板固定,第一弧形网板、第二弧形网板和挡板将第二弧形框挡住,医护人员即可推动第二弧形框正反交替摆动,第二弧形框正反交替摆动通过软垫带动婴儿摇晃,进而使婴儿更快的入睡,因第一弹簧与磁力球的作用,能使婴儿被摇晃更加舒服。当婴儿睡着后,即可停止推动第二弧形框。当婴儿醒来时,医护人员即可拉动活动杆向左移动,第二弹簧拉伸,活动杆向左移动带动卡块向左移动,卡块向左移动不与接触块接触,即可拉动拉板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弧形网板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进而带动第二弧形网板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医护人员即可将婴儿从第二弧形框内抱出。

初始时,左右两侧压缩缸与连接管内有适量的水,当本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时,支腿不与地面接触,医护人员即可将婴儿放入第二弧形框内,当婴儿放置在第二弧形框内时,医护人员即可用脚踩动踏板向下移动,踏板向下移动带动右侧滑杆向下移动,右侧第三弹簧压缩,右侧滑杆向下移动带动右侧活塞向下移动,右侧活塞向下移动将右侧压缩缸内的水推入连接管内,连接管内的水排入左侧压缩缸内,进而水带动左侧活塞向上移动,左侧活塞向上移动带动左侧滑杆向上移动,左侧第三弹簧拉伸,左侧滑杆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弧形框左部向上摆动,同时,右侧滑杆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弧形框右部向下摆动,进而带动第二弧形框上部向上摆动和下部向下摆动,即可松开踏板,因第三弹簧的作用,右侧活塞向上移动通过连接管将左侧压缩缸内的水抽回至右侧压缩缸内,左侧活塞则向下移动通过滑杆带动第一弧形框左部向下摆动恢复至原位,同时,右侧活动杆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弧形框向上移动恢复至原位,如此反复,即可不断的使第一弧形框正反交替摇动,第一弧形框正反交替摆动带动第二弧形框正反交替摆动,进而对婴儿进行摇晃。当婴儿睡着后,医护人员即可停止踩动踏板。如此,医护人员手累的话可用脚踩动踏板驱动,更加方便。

当婴儿需要盖毯子时,医护人员即可拉动活动板向上移动,活动板向上移动不与横板接触,当活动板向上移动不将开口挡住时,医护人员即可通过开口将毛毯放入第二弧形框内盖在婴儿身上。当毛毯个盖在婴儿身上后,即可松开活动板,因重力的影响,活动板向下移动继续将开口挡住。如此,更方便医护人员将毛毯盖在婴儿身上,无需将第一弧形网板与第二弧形网板打开。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第一弧形网板、第二弧形网板与挡板的作用,能防止蚊虫叮咬婴儿,使婴儿输液的时候更舒服,并且通过摇动第二弧形框,能避免婴儿哭闹影响输液,通过驱动装置,医护人员则可通过用脚踩动踏板使第二弧形框带动婴儿摇晃,防止手长时间的推动导致很累,通过开口与活动板的作用,能更方便医护人员将毛毯盖在婴儿身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第一弧形框,2…弧形槽,3…磁力球,4…第二弧形框,5…接触板,6…第一弹簧,7…弧形安装槽,8…齿轮,9…第一弧形网板,10…第一弧形齿条,11…第二弧形齿条,12…第二弧形网板,13…软垫,14…婴儿,15…挡板,16…拉板,17…支腿,18…固定板,19…支撑板,20…导孔,21…活动杆,22…第二弹簧,23…卡块,24…接触块,25…弧形滑槽,26…弧形滑块,27…驱动装置,271…压缩缸,272…活塞,273…滑杆,274…第三弹簧,275…连接管,276…踏板,28…横板,29…导套,30…开口,31…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为了透彻性和完整性而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本发明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技术人员。

实施例1

一种儿科病房防蚊虫摇床,如图1-3所示,包括有第一弧形框1、磁力球3、第二弧形框4、接触板5、第一弹簧6、齿轮8、第一弧形网板9、第一弧形齿条10、第二弧形齿条11、第二弧形网板12、软垫13、挡板15、拉板16、支腿17、固定板18、支撑板19、活动杆21、第二弹簧22、卡块23、接触块24和弧形滑块26,第一弧形框1外侧面左右两侧固接有具有支撑功能的支腿17,第一弧形框1内侧面中部开有起导向作用的弧形槽2,弧形槽2内设有相斥的磁力球3,第二弧形框4放置在第一弧形框1内与其配合,第二弧形框4外侧面左右两侧固接有接触板5,接触板5位于弧形槽2内,第一弹簧6将接触板5与弧形槽2连接,第一弹簧6其中一端与接触板5顶部连接,另一个端与弧形槽2顶部连接,接触板5与磁力球3配合,第二弧形框4中部开有弧形安装槽7,弧形安装槽7顶部左侧与底部右侧都开有弧形滑槽25,弧形滑块26与弧形滑槽25内滑动配合,左侧弧形滑块26左侧面固接有第二弧形齿条11,右侧弧形滑块26左侧面固接有第一弧形齿条10,第一弧形齿条10与第二弧形齿条11为对称设置,第一弧形网板9固接在第一弧形齿条10左端,第二弧形网板12固接在第二弧形齿条11右端,第二弧形网板12外侧面安装有接触块24,固定板18固接在第一弧形网板9顶部,固定板18顶部右侧固接有支撑板19,支撑板19上部开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孔20,活动杆21位于导孔20内与其滑动配合,活动杆21内左侧面与支撑板19左侧面之间绕接有第二弹簧22,活动杆21右端固接有与接触块24配合的卡块23,拉板16固接在固定板18左侧面,第二弧形框4顶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挡板15,第二弧形框4内侧面中部固接有使婴儿14躺着的软垫13,弧形安装槽7内后侧中部转动式的安装有齿轮8,齿轮8与第一弧形齿条10和第二弧形齿条11啮合。

实施例2

一种儿科病房防蚊虫摇床,如图1-3所示,包括有第一弧形框1、磁力球3、第二弧形框4、接触板5、第一弹簧6、齿轮8、第一弧形网板9、第一弧形齿条10、第二弧形齿条11、第二弧形网板12、软垫13、挡板15、拉板16、支腿17、固定板18、支撑板19、活动杆21、第二弹簧22、卡块23、接触块24和弧形滑块26,第一弧形框1外侧面左右两侧固接有具有支撑功能的支腿17,第一弧形框1内侧面中部开有起导向作用的弧形槽2,弧形槽2内设有相斥的磁力球3,第二弧形框4放置在第一弧形框1内与其配合,第二弧形框4外侧面左右两侧固接有接触板5,接触板5位于弧形槽2内,第一弹簧6将接触板5与弧形槽2连接,第一弹簧6其中一端与接触板5顶部连接,另一个端与弧形槽2顶部连接,接触板5与磁力球3配合,第二弧形框4中部开有弧形安装槽7,弧形安装槽7顶部左侧与底部右侧都开有弧形滑槽25,弧形滑块26与弧形滑槽25内滑动配合,左侧弧形滑块26左侧面固接有第二弧形齿条11,右侧弧形滑块26左侧面固接有第一弧形齿条10,第一弧形齿条10与第二弧形齿条11为对称设置,第一弧形网板9固接在第一弧形齿条10左端,第二弧形网板12固接在第二弧形齿条11右端,第二弧形网板12外侧面安装有接触块24,固定板18固接在第一弧形网板9顶部,固定板18顶部右侧固接有支撑板19,支撑板19上部开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孔20,活动杆21位于导孔20内与其滑动配合,活动杆21内左侧面与支撑板19左侧面之间绕接有第二弹簧22,活动杆21右端固接有与接触块24配合的卡块23,拉板16固接在固定板18左侧面,第二弧形框4顶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挡板15,第二弧形框4内侧面中部固接有使婴儿14躺着的软垫13,弧形安装槽7内后侧中部转动式的安装有齿轮8,齿轮8与第一弧形齿条10和第二弧形齿条11啮合。

还包括有驱动装置27,驱动装置27包括有压缩缸271、活塞272、滑杆273、第三弹簧274、连接管275和踏板276,第一弧形框1下方设有两个压缩缸271,压缩缸271内设有往复移动的活塞272,活塞272顶部中间固接有滑杆273,滑杆273顶端贯穿压缩缸271顶部中间与第一弧形框1外侧面转动式连接,活动杆21上部与压缩缸271外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274,连接管275将左右两侧压缩缸271内连通,连接管275其中一端与左侧压缩缸271右侧下部连接,另一端与右侧压缩缸271左侧下部连接,踏板276固接在右侧活动杆21右侧上部。

实施例3

一种儿科病房防蚊虫摇床,如图1-3所示,包括有第一弧形框1、磁力球3、第二弧形框4、接触板5、第一弹簧6、齿轮8、第一弧形网板9、第一弧形齿条10、第二弧形齿条11、第二弧形网板12、软垫13、挡板15、拉板16、支腿17、固定板18、支撑板19、活动杆21、第二弹簧22、卡块23、接触块24和弧形滑块26,第一弧形框1外侧面左右两侧固接有具有支撑功能的支腿17,第一弧形框1内侧面中部开有起导向作用的弧形槽2,弧形槽2内设有相斥的磁力球3,第二弧形框4放置在第一弧形框1内与其配合,第二弧形框4外侧面左右两侧固接有接触板5,接触板5位于弧形槽2内,第一弹簧6将接触板5与弧形槽2连接,第一弹簧6其中一端与接触板5顶部连接,另一个端与弧形槽2顶部连接,接触板5与磁力球3配合,第二弧形框4中部开有弧形安装槽7,弧形安装槽7顶部左侧与底部右侧都开有弧形滑槽25,弧形滑块26与弧形滑槽25内滑动配合,左侧弧形滑块26左侧面固接有第二弧形齿条11,右侧弧形滑块26左侧面固接有第一弧形齿条10,第一弧形齿条10与第二弧形齿条11为对称设置,第一弧形网板9固接在第一弧形齿条10左端,第二弧形网板12固接在第二弧形齿条11右端,第二弧形网板12外侧面安装有接触块24,固定板18固接在第一弧形网板9顶部,固定板18顶部右侧固接有支撑板19,支撑板19上部开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孔20,活动杆21位于导孔20内与其滑动配合,活动杆21内左侧面与支撑板19左侧面之间绕接有第二弹簧22,活动杆21右端固接有与接触块24配合的卡块23,拉板16固接在固定板18左侧面,第二弧形框4顶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挡板15,第二弧形框4内侧面中部固接有使婴儿14躺着的软垫13,弧形安装槽7内后侧中部转动式的安装有齿轮8,齿轮8与第一弧形齿条10和第二弧形齿条11啮合。

还包括有驱动装置27,驱动装置27包括有压缩缸271、活塞272、滑杆273、第三弹簧274、连接管275和踏板276,第一弧形框1下方设有两个压缩缸271,压缩缸271内设有往复移动的活塞272,活塞272顶部中间固接有滑杆273,滑杆273顶端贯穿压缩缸271顶部中间与第一弧形框1外侧面转动式连接,活动杆21上部与压缩缸271外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274,连接管275将左右两侧压缩缸271内连通,连接管275其中一端与左侧压缩缸271右侧下部连接,另一端与右侧压缩缸271左侧下部连接,踏板276固接在右侧活动杆21右侧上部。

还包括有横板28、导套29和活动板31,后侧挡板15中部开有开口30,后侧挡板15后侧面中部下侧固接有横板28,后侧挡板15后侧面上部左右两侧固接有起导向作用的导套29,左右两侧导套29之间设有活动板31,活动板31与开口30配合,活动板31底部与横板28顶部接触。

首先医护人员将婴儿14放入第二弧形框4内,且放在软垫13上,再拉动拉板16向上移动,拉板16向上移动带动固定板18向上移动,固定板18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弧形网板9向上移动,第一弧形网板9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弧形齿条10向左移动,第一弧形齿条10向左移动带动齿轮8正转,齿轮8正转带动第二弧形齿条11向右移动,第二弧形齿条11向右移动带动第二弧形网板12向上移动,第二弧形网板12向上移动带动接触块24向上移动,当卡块23与接触块24接触时,停止拉动拉板16,进而卡块23与接触块24配合将第一弧形网板9和第二弧形网板12固定,第一弧形网板9、第二弧形网板12和挡板15将第二弧形框4挡住,医护人员即可推动第二弧形框4正反交替摆动,第二弧形框4正反交替摆动通过软垫13带动婴儿14摇晃,进而使婴儿14更快的入睡,因第一弹簧6与磁力球3的作用,能使婴儿14被摇晃更加舒服。当婴儿14睡着后,即可停止推动第二弧形框4。当婴儿14醒来时,医护人员即可拉动活动杆21向左移动,第二弹簧22拉伸,活动杆21向左移动带动卡块23向左移动,卡块23向左移动不与接触块24接触,即可拉动拉板16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弧形网板9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进而带动第二弧形网板12向下移动恢复至原位,医护人员即可将婴儿14从第二弧形框4内抱出。

初始时,左右两侧压缩缸271与连接管275内有适量的水,当本装置放置在地面上时,支腿17不与地面接触,医护人员即可将婴儿14放入第二弧形框4内,当婴儿14放置在第二弧形框4内时,医护人员即可用脚踩动踏板276向下移动,踏板276向下移动带动右侧滑杆273向下移动,右侧第三弹簧274压缩,右侧滑杆273向下移动带动右侧活塞272向下移动,右侧活塞272向下移动将右侧压缩缸271内的水推入连接管275内,连接管275内的水排入左侧压缩缸271内,进而水带动左侧活塞272向上移动,左侧活塞272向上移动带动左侧滑杆273向上移动,左侧第三弹簧274拉伸,左侧滑杆273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弧形框1左部向上摆动,同时,右侧滑杆273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弧形框1右部向下摆动,进而带动第二弧形框4上部向上摆动和下部向下摆动,即可松开踏板276,因第三弹簧274的作用,右侧活塞272向上移动通过连接管275将左侧压缩缸271内的水抽回至右侧压缩缸271内,左侧活塞272则向下移动通过滑杆273带动第一弧形框1左部向下摆动恢复至原位,同时,右侧活动杆21向上移动带动第一弧形框1向上移动恢复至原位,如此反复,即可不断的使第一弧形框1正反交替摇动,第一弧形框1正反交替摆动带动第二弧形框4正反交替摆动,进而对婴儿14进行摇晃。当婴儿14睡着后,医护人员即可停止踩动踏板276。如此,医护人员手累的话可用脚踩动踏板276驱动,更加方便。

当婴儿14需要盖毯子时,医护人员即可拉动活动板31向上移动,活动板31向上移动不与横板28接触,当活动板31向上移动不将开口30挡住时,医护人员即可通过开口30将毛毯放入第二弧形框4内盖在婴儿14身上。当毛毯个盖在婴儿14身上后,即可松开活动板31,因重力的影响,活动板31向下移动继续将开口30挡住。如此,更方便医护人员将毛毯盖在婴儿14身上,无需将第一弧形网板9与第二弧形网板12打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