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脑缺血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4665发布日期:2020-05-29 13:2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脑缺血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防或治疗脑卒中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抗脑缺血性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保健品和药品领域。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世界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成人永久性残疾最常见的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0~80%。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人口第1位致残、致死原因,且发病率逐年增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150~200万。脑卒中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改善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是关乎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工作,针对脑卒中后的神经保护药物的研发工作至关重要又迫在眉睫。

而事实上,由于脑卒中具有突发性、严重性以及快速进展性的特点,其临床有效治疗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在过去的30年里,科学界对脑卒中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费用和精力,对卒中后脑组织的损伤、修复、重塑及恢复机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基于这些病生理机制进行了许多新药研发的尝试,但目前仍仅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tion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是唯一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溶栓治疗的药物,且对其治疗时间窗、适应症/禁忌症有严格限制,临床使用中实际受益人群极少。各种新药研发前赴后继,但大多数存在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障碍,失败的经验给科学界带来的启发是:忽视脑的整体性(针对单一靶点或单一的神经元保护策略而忽视神经元、微血管和胶质细胞复合体之间的联系)、忽视脑缺血后病生理过程的动态平衡、忽视脑的可塑性(忽视血管和神经元突触自身结构和功能的重建)都必将降低神经保护治疗的有效性。同时,药理研究必须遵循疾病的发展规律,不匹配或不明确的治疗时间窗也严重影响了药物的临床转化。基于以上经验和教训,科学家们倡导多靶标和联合用药,寻找和定位药物最佳治疗时间窗,全面着眼于内源性的神经保护机制和长期的恢复,更加注重改善缺血后的病理转归而不一味注重对分子生物学机制通路的研究,同时尽量使用如血生化特异指标、神经功能测定等在人体亦可被检验的指标作为部分评价标准,以增强实验室研究的临床转化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抗脑缺血损伤的药物或保健品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抗脑缺血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组方简单,针对脑缺血症形成的病因和病机,利用多种中药的活性成分相互协同作用,活血行气、利水开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脑缺血性损伤的目的;本发明使用的药材,针对脑中风急性期脑窍闭阻,脑络阻塞,瘀血内停,血行不畅,不仅阻碍新血的化生,还能影响水津之布散形成脑水肿等主要病理环节,发挥活血行气、补血止痛、利水消肿、开窍醒神功效。本发明的抗脑缺血性损伤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便、生产工艺稳定、价格低廉及便于使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抗脑缺血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药:川芎、当归、茯苓、麝香、冰片。

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川芎3-20、当归6-20、茯苓10-30、麝香0.03-0.2、冰片0.3-1.5。

特别是,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川芎6-20、当归10-20、茯苓10-20、麝香0.05-0.12、冰片0.45-1.0。

尤其是,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川芎10-20、当归10-20、茯苓15-20、麝香0.05-0.1、冰片0.54-0.9。

特别是,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川芎15、当归15、茯苓15、麝香0.1、冰片0.9。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选择川芎、当归、茯苓、麝香、冰片进行组合制备而成,具有活血行气、利水开窍之功效。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味辛,性温。归入肝、胆经。川芎具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之功,用于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绞痛,具有镇静作用,例如川芎的挥发油部分对动物大脑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具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皆转为抑制;川芎水提液及其生物碱能扩张冠状和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川芎、川芎总生物碱和川芎嗪能使麻醉犬血管阻力下降,使脑、股动脉及下肢血流量增加。川芎生物碱、酚性部分和川芎嗪能抑制氯化钾与肾上腺素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的收缩作用;川芎、川芎嗪有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粘粘度,改善血液流变作用;还发现川芎嗪有尿激酶作用,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川芎嗪能增加肾血流量,并能利尿;川芎还能抑制蛋白质和抗体生成和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性温,味辛、甘;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主要用于治疗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煎剂或根及叶中所含挥发油可使心肌收缩频率明显受到抑制;当归流浸膏及醚提取物能降低心肌兴奋性;当归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当归浸膏有显着扩张离体豚鼠冠脉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复方当归注射液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对抗实验家兔心肌缺血;当归煎剂有收缩蟾蜍血管的作用,而对兔耳血管灌流时却使血管舒张;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和阿斯匹林有相似之处,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可使血栓干重量显著减少,血栓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具有利尿的作用,茯苓促进钠排泄,而增加钾排泄;茯苓具有抗菌作用,茯苓乙醇提取物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低胃酸的作用;茯苓还能降低血糖,酊剂、浸剂能抑制蟾蜍离体心脏,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则能使心收缩加强。

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oschus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味辛,性温;归心、脾经。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经闭,癓瘕,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疬,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天然麝香酮或人工麝香酮可使阳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反应消失,分化相改善,有个别动物分化相受到抑制;天然麝香原生药、天然麝香酮及人工麝香酮均能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但大剂量则反而延长睡眠时间;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小量兴奋,大量抑制;麝香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麝香还可使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麝香对离体及在位子宫均呈明显兴奋作用;麝香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冰片分机制冰片与艾片两类。机制冰片以松节油、樟脑等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龙脑;艾片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大风艾的鲜叶经蒸气蒸馏、冷却所得的结晶,又称“艾粉”或“结片”。冰片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味辛、凉;具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本品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应为205~210℃。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脾、肺经。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治疗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冰片为从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是近乎纯粹的右旋龙脑。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萜类成分。除龙脑外,尚含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冰片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治疗蛲虫病、治疗小儿烧伤、治疗溃疡性口腔炎、治疗慢性鼻腔炎、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治疗鸡眼等。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抗脑缺血损伤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

1)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准备原料药:

川芎3-20、当归6-20、茯苓10-30、麝香0.03-0.2、冰片0.3-1.5

2)对原料药川芎、当归、茯苓进行加热回流提取,收集提取液,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处理后再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川芎-当归粉末和茯苓粉末;

3)将川芎-当归粉末、茯苓粉末、麝香和冰片混合均匀,制得活性组分。

其中,步骤1)中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川芎6-20、当归10-20、茯苓10-20、麝香0.05-0.12、冰片0.45-1.0。

特别是,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川芎10-20、当归10-20、茯苓15-20、麝香0.05-0.1、冰片0.54-0.9。

尤其是,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川芎15、当归15、茯苓15、麝香0.1、冰片0.9。

其中,步骤2)中所述加热回流提取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2-1)向混合均匀的原料药川芎和当归中,至少分2次加入提取溶剂,加热,进行回流提取,合并回流提取液;接着将合并后的提取液进行浓缩处理;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制得川芎-当归干粉;

2-2)向粉碎后的茯苓中,至少分2次加入提取溶剂,加热,进行回流提取,合并回流提取液;接着将合并后的提取液进行浓缩处理;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制得茯苓干粉。

特别是,步骤2-1)中每次加热回流提取过程中每次加入的提取溶剂的重量与川芎和当归的总重量之比为6-10:1;步骤2-2)中每次加入的提取溶剂的重量与茯苓重量之比为6-10:1。

其中,步骤2-1)、步骤2-2)中每次加热回流提取时间为1-3h,优选为2h;所述提取溶剂选择乙醇,甲醇或水中的一种,优选为乙醇。

特别是,所述提取溶剂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优选为70%;所述加热回流提取次数优选为3次。

其中,所述浓缩处理为将提取液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减压蒸发浓缩,浓缩温度为80-100℃,优选为80℃,浓缩时的相对压力为-0.05~-0.1mpa,优选为-0.05~-0.09mpa,进一步优选为-0.07mpa。

特别是,将所述提取液浓缩处理成相对密度为1.05-1.5的浓缩浸膏。

尤其是,所述干燥处理选择真空干燥、喷雾干燥。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而成的药物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或/和预防脑缺血的药物和/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其中,本发明的抗脑缺血性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和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传统或现代生产工艺制成临床可以接受的口服剂型。如散剂、茶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浓缩丸、滴丸、膜剂、煎膏剂、口服液或口服乳等等。所用的药物辅料可以是淀粉、糊精、乳糖、微晶纤维、明胶、蔗糖、硬脂酸镁,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氢化淀粉水解物、甜菊苷、甜菊双糖苷、二氢查耳酮、甘草甜素、木糖醇、阿斯巴甜、阿力甜、糖精、甜蜜素、安塞蜜、三氯蔗糖等。临床上需要长期用药,制成固体制剂贮存方便,患者服用便利,也更适应市场需求。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颗粒剂、片剂。

本发明的抗脑缺血性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抗脑缺血性损伤的药物组合物组方配伍科学,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质量可控;

2、本发明抗脑缺血性损伤的药物组合物针对脑缺血性损伤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由多种中药成分复合而成,其中的药物的活性成分,相互协同作用,直接针病因,针对脑缺血性损伤的形成原因采取多环节综合治疗,从脑卒中发病的源头进行医治,治疗效果快,作用迅速。

3、本发明抗脑缺血性损伤的药物组合物针对脑中风急性期脑窍闭阻,脑络阻塞,瘀血内停,血行不畅,不仅阻碍新血的化生,还能影响水津之布散,形成脑水肿等主要病理环节,发挥活血行气、补血止痛、利水消肿、开窍醒神功效,组方合理、协同增效,提高治疗脑缺血损伤的疗效。

4、本发明抗脑缺血性损伤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条件温和,制造成本低成本低廉,费用低,降低脑卒中的治疗成本,节约临床卫生医疗成本,适宜市场推广应用,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试验例大鼠脑缺血后72小时脑组织ttc染色图,其中:a为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染色图;b为试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染色图;

图2为本发明试验例大鼠脑缺血后72小时脑组织脑梗死体积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药通过商业渠道购得。川芎购自河北春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地四川,批号:160901036;当归购自河北春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地甘肃,批号:171201158;茯苓购自河北春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地四川,批号:160901036;麝香购自北京三和药业有限公司,产地四川,批号:65440801;冰片购自江西林科龙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地江西,批号:20170301。其他原料药川芎、当归、茯苓、麝香、冰片均适用于本发明。

实施例1

1)按照如下重量配比准备原料(×100g):

2)将川芎、当归切片混合均匀后,置于中药多功能提取罐内,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75%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其中,乙醇的重量与川芎和当归的总重量之比为8:1(通常为6-10:1);回流提取2h(通常为1-3h)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向滤渣中分两次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75%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加热回流提取的乙醇的重量与川芎和当归的总重量之比为8:1(通常为6-10:1),提取时间为2h,过滤得到2次提取液;将3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稠浸膏,在进行喷雾干燥,制得川芎-当归干粉;

3)将茯苓切碎后置于中药多功能提取罐内,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75%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其中,乙醇的重量与茯苓的重量之比为8:1(通常为6-10:1);回流提取2h(通常为1-3h)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向滤渣中分两次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75%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加热回流提取的乙醇的重量与茯苓的重量之比为8:1(通常为6-10:1),提取时间为2h,过滤得到2次提取液;将3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稠浸膏(相对密度为1.05-1.5),在进行喷雾干燥,制得茯苓干粉;

4)将川芎-当归干粉、茯苓干粉、麝香、冰片混合均匀,制得本发明抗脑缺血混合粉末;

5)将抗脑缺血混合粉末装入空胶囊壳内,制得抗脑缺血胶囊。

实施例2

1)按照如下重量配比准备原料(×100g):

2)将川芎、当归切片混合均匀后,置于中药多功能提取罐内,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8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其中,乙醇的重量与川芎和当归的总重量之比为6:1(通常为6-10:1);回流提取2h(通常为1-3h)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向滤渣中分两次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8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加热回流提取的乙醇的重量与川芎和当归的总重量之比为6:1(通常为6-10:1),提取时间为2h,过滤得到2次提取液;将3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稠浸膏,在进行喷雾干燥,制得川芎-当归干粉;

3)将茯苓切碎后置于中药多功能提取罐内,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8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其中,乙醇的重量与茯苓的重量之比为6:1(通常为6-10:1);回流提取2h(通常为1-3h)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向滤渣中分两次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8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加热回流提取的乙醇的重量与茯苓的重量之比为6:1(通常为6-10:1),提取时间为2h,过滤得到2次提取液;将3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稠浸膏,在进行喷雾干燥,制得茯苓干粉;

4)将川芎-当归干粉、茯苓干粉、麝香、冰片混合均匀,制得本发明抗脑缺血混合粉末;

5)向抗脑缺血混合粉末中加入辅料淀粉,乙醇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并干燥,压制成抗脑缺血片。

实施例3

1)按照如下重量配比准备原料(×100g):

2)将川芎、当归切片混合均匀后,置于中药多功能提取罐内,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6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其中,乙醇的重量与川芎和当归的总重量之比为10:1(通常为6-10:1);回流提取2h(通常为1-3h)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向滤渣中分两次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6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加热回流提取的乙醇的重量与川芎和当归的总重量之比为10:1(通常为6-10:1),提取时间为2h,过滤得到2次提取液;将3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稠浸膏,在进行喷雾干燥,制得川芎-当归干粉;

3)将茯苓切碎后置于中药多功能提取罐内,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6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其中,乙醇的重量与茯苓的重量之比为10:1(通常为6-10:1);回流提取2h(通常为1-3h)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向滤渣中分两次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6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加热回流提取的乙醇的重量与茯苓的重量之比为10:1(通常为6-10:1),提取时间为2h,过滤得到2次提取液;将3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稠浸膏,在进行喷雾干燥,制得茯苓干粉;

4)将川芎-当归干粉、茯苓干粉、麝香、冰片混合均匀,制得本发明抗脑缺血混合粉末;

5)将抗脑缺血混合粉末与辅料炼蜜混合,搅拌均匀后置于制丸机制中进行制丸,然后干燥,制得本发明的抗脑缺血浓缩丸。

实施例4

1)按照如下重量配比准备原料(×100g):

2)将川芎、当归切片混合均匀后,置于中药多功能提取罐内,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其中,乙醇的重量与川芎和当归的总重量之比为10:1(通常为6-10:1);回流提取3h(通常为1-3h)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向滤渣中分两次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加热回流提取的乙醇的重量与川芎和当归的总重量之比为10:1(通常为6-10:1),提取时间为3h,过滤得到2次提取液;将3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稠浸膏,在进行喷雾干燥,制得川芎-当归干粉;

3)将茯苓切碎后置于中药多功能提取罐内,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其中,乙醇的重量与茯苓的重量之比为10:1(通常为6-10:1);回流提取3h(通常为1-3h)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向滤渣中分两次加入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的乙醇(通常乙醇的体积百分百浓度为20-8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加热回流提取的乙醇的重量与茯苓的重量之比为10:1(通常为6-10:1),提取时间为3h,过滤得到2次提取液;将3次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稠浸膏,在进行喷雾干燥,制得茯苓干粉;

4)将川芎-当归干粉、茯苓干粉、麝香、冰片混合均匀,制得本发明抗脑缺血混合粉末;

5)将抗脑缺血混合粉末与辅料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后,装入空胶囊壳内,制得抗脑缺血胶囊。

实施例5

1)按照如下重量配比准备原料(×100g):

步骤2)至5)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1)按照如下重量配比准备原料(×100g):

步骤2)至5)与实施例1相同。

试验例1抗脑缺血损伤作用研究

1、试验材料:

试验动物:sd大鼠,雄性,240±20g,spf级,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沪)2013-0016,饲养于spf级饲养室(5只分笼饲养,恒温恒湿(26±2℃,55%±5%)),12小时循环照明,自由饮水,标准饲料喂养。

治疗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抗脑缺血混合粉末;

2、试验方法

根据动物起始体重随机分笼分组并按组顺序编号,并从每组中随机各取一只大鼠交予施术者,尽力保证各组动物实验条件均等,图像分析处理完成后按事先记录的数字与分组信息进行分组合并统计数据。

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挑选大鼠并将动物分为2组,即模型对照组、试验治疗组,每组13只。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塞再灌注模型,梗塞2h后再灌注。分别于脑缺血3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口服灌胃给药,共计给药3次。脑缺血72h后取脑。实验具体分组如下:

试验治疗组: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抗脑缺血混合粉末,灌服量1.165g/kg;剂量按照成人(60公斤体重)每天临床使用剂量,连续给药3天;

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相同重量的生理盐水,连续3天;

大鼠脑缺血模型制备与评价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laserdopplerflowmetry,ldf)监测皮层脑血流以评价造模是否成功。大鼠以异氟烷气体麻醉后,于前囟后2mm、中线右侧旁开5mm处颅骨钻一薄孔,将ldf光纤探头于此处固定,连续监测大脑皮层局部脑血流(cerebralbloodflow,cbf)。于造模前监测获取基线值,并连续监测至术后血流值稳定为止。大鼠仰卧位,常规消毒、备皮、剥离肌肉筋膜,依次分离暴露右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离断eca的分支,双线结扎eca,夹闭cca、ica近心端,于eca近心端斜剪一“v”形切口,快速插入根据大鼠体重选好的线栓,并将预先放置于eca根部的丝线打一单结。于双结之间离断eca,移去ica上的动脉夹,轻拉eca使之与ica成近似直线,将线栓缓慢地向ica入颅方向插入,至感觉有少许阻力为止,以阻断该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此时ldf显示mca支配皮层局部血流下降为血流基值的25%以下视为造模成功。阻塞2h后缓慢将线栓抽出,并将eca断端结扎,松开cca动脉夹,缝合皮肤。假手术组仅离断右侧eca,不予栓塞。小动物加热板维持大鼠术中肛温37℃,术后30℃保温,并予5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以防止脱水,大鼠苏醒后放回笼中,自由进食进水。

脑梗死体积评价

ttc是脂溶性光敏感复合物,是线粒体呼吸链质子受体,正常脑组织中的脱氢酶与ttc反应而呈红色,缺血脑组织因细胞膜线粒体脱氢酶活性下降而不能与ttc反应,呈白色拒染区域。于脑缺血24小时,大鼠予10%水合氯醛(3.5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断头取脑,置于脑切片模具中(去除嗅球、小脑)依次从前至后行2mm厚冠状切片,2%ttc溶液中染色15min(37℃),用imagej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具体公式如下:

脑梗死体积(%)=(正常侧半球体积-缺血侧半球正常部分体积)÷正常侧半球体积×100%。

死亡率评价

记录缺血72小时内因缺血原因导致的死亡数,分别统计各组大鼠死亡率。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ttest),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test)。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试验结果

3.1药物对大鼠脑缺血急性期梗死体积的影响

脑缺血72小时,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置于脑切片模具中依次从前至后行2mm厚冠状切片。如图1,图1中1-7分别为大鼠大脑从前至后的脑切片(冠状切片),然后将脑切片分别置于2%ttc溶液中染色。ttc是脂溶性光敏感复合物,是线粒体呼吸链质子受体,正常脑组织中的脱氢酶与ttc反应而呈红色,缺血脑组织因细胞膜线粒体脱氢酶活性下降而不能与ttc反应,呈白色拒染区域。

大鼠脑组织经ttc染色后,正常脑组织均匀红染,模型组缺血半球脑组织纹状体、海马、皮层等区域可见白色拒染区域(梗死灶),且缺血半球脑组织明显肿胀,说明模型制作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显著降低缺血半球梗死体积(p<0.05,图1、2)。脑梗死体积统计结果;所有数据以表示,与模型组比较,*p<0.05,n=10-13/组。

图1b的试验治疗组中白色区域(脑梗死组织)明显少于图1a的模型组,表明试验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能够明显降低脑缺血半球的梗死体积。

由图1、2中可明显看出,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组脑梗死体积(白色区域)明显小于模型组。

模型组缺血72小时后实际死3只,存活10只;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组缺血72小时后实际死0只,存活13只。死亡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表1)。

表1各组大鼠脑缺血后72小时存活/死亡率

本研究制备的抗脑缺血药物组合具有抗急性脑缺血损伤作用。

中医学理论认为,急性缺血性脑中风主要是由于脑窍闭阻,脑络阻塞,瘀血内停所致,血行不畅,不仅阻碍新血的化生,还能影响水津之布散,瘀水交阻为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发病后的关键病理环节,瘀血与水饮两者互为影响。《金匮要略》记载“血不利则为水,血水本同源”,提示“血与水”生理上相互化生,病理上“瘀水关联”。《血证论》提出“凡调血,必先治水,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此为“活血利水”法理论依据。“心藏神、主神明、主血脉”,“心窍通则神明有主,神志清醒”,“芳香开窍”中药具有“芳香之性走窜”的特点,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脑窍闭阻导致的闭证神昏。本药物组合包括川芎、当归、茯苓、麝香和冰片,其中川芎和当归活血行气补血止痛、茯苓利水消肿、麝香和冰片开窍醒神,组方合理、协同增效,针对急性期缺血性脑中风“脑窍闭阻”和“瘀水交阻”关键病理环节,协同发挥抗脑缺血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