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9867发布日期:2019-01-16 07:2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病因不清。一般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合并自身免疫病等有关。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由于淋巴瘤90%以上在确诊时属中、晚期,手术机会多已错过,所以多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治疗。但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毒副作用大,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人体许多正常的健康细胞,导致患者新的化疗及放射性疾病,使患者心、肝、脾、肾及消化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身体各部位的正常机能减退,病情往往得不到满意的控制和治疗;介入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花费较大,很多病人承担不起。

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药物很多,但效果欠佳,其根本原因在于不能抓住根本对症治疗,从中医学上讲,究其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形成原因,不外正虚邪实,正虚则抗邪机级低下,因而出现气滞、血瘀、食伤、湿聚、邪毒聚集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在各种外在致病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并且机体不能消除这些致病因素的影响而在淋巴部位发生气滞血瘀、邪毒蕴结、脏腑失调,而成易感之体;邪实则包括毒盛、痰结、血瘀而成有形之结聚,因此,发明一种对人体伤害小,效果好的综合治疗淋巴瘤的中药组合物,是当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可有效解决恶性淋巴瘤的控制及治疗,增强体质,延长患者生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中药原料药为:三棱20-30份、莪术15-30份、黄芪20-60份、玄参25-50份、苦参10-20份、夏枯草20-50份、当归15-30份、丹参30份-60份、川芎20-30份、白花蛇舌草20-60份、甘草10-30份、半枝莲20-35份、半夏10-30份、黄芩15-30份、连翘15-30份、红花15-30份、党参35份-60份、白术20-30份、柴胡20-30份、板蓝根15-30份、浙贝母10-30份、猫爪草15-30份、茯苓10-35份、露蜂房20-30份、女贞子15-60份、白芍20-30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中药原料药为:三棱20份、莪术15份、黄芪30份、玄参35份、苦参10份、夏枯草20份、当归15份、丹参35份、川芎25份、白花蛇舌草20份、甘草10份、半枝莲20份、半夏10份、黄芩20份、连翘20份、红花15份、党参35份、白术20份、柴胡25份、板蓝根15份、浙贝母15份、猫爪草15份、茯苓10份、露蜂房20份、女贞子25份、白芍25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中药原料药为:三棱15份、莪术30份、黄芪20份、玄参25份、苦参15份、夏枯草30份、当归20份、丹参30份、川芎20份、白花蛇舌草60份、甘草30份、半枝莲30份、半夏20份、黄芩15份、连翘15份、红花20份、党参45、白术25份、柴胡20份、板蓝根30份、浙贝母10份、猫爪草25份、茯苓35份、露蜂房25份、女贞子60份、白芍20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中药原料药为:三棱30份、莪术25份、黄芪60份、玄参50份、苦参20份、夏枯草50份、当归30份、丹参60份、川芎30份、白花蛇舌草30份、甘草20份、半枝莲35份、半夏15份、黄芩30份、连翘30份、红花30份、党参60份、白术30份、柴胡30份、板蓝根25份、浙贝母30份、猫爪草30份、茯苓15份、露蜂房30份、女贞子15份、白芍30份。

该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将所述原料用水煎煮两次,每次1到2小时,第一次用6到10倍量的水,第二次用4到8倍量的水,其中第二次所用水的量少于第一次所用水的量,合并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在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加入辅料,制成丸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膜剂、口服液。

本发明方解:

三棱:苦,平。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治癥瘕积聚,气血凝带,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与莪术具有协同作用。

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行气止痛,破血消积,消食化积的功效,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跌打肿痛,早期宫颈癌,莪术油除能直接杀瘤作用外,还能增强瘤细胞免疫原性,从而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反应。

黄芪:甘、温。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的功能。黄芪中含有黄酮、皂甙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如芒柄花黄素、3'-羟基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及其葡萄糖甙、2',3'-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芪黄烷及其葡萄糖甙、7,3'-二羟基-4',5'-二甲氧基异黄烷、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及其葡萄糖甙等,其中有些成分具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性腺功能、延缓衰老等作用,黄芪还具有强心、调节血压、抗病毒性心肌炎、保肝、抗溃疡等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具有很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玄参:甘、苦、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的功能。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玄参中含有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油、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类物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物质代谢。

苦参:苦,寒。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根中含生物碱: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槐果碱(sophocarpine),苦参碱具有抗癌活性,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sophocarpine)对于肿瘤均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

夏枯草:苦、辛,寒。多用来散结消肿,治瘰疬、瘿瘤、乳痈肿痛。《本草从新》载其:治瘰疬、鼠瘘、瘿瘤、症坚、乳痈、乳岩。夏枯草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它所主治的大多是肝经的病症。本品配以菊花、决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配以石决明、钩藤,可平降肝阳,治头痛、头晕;配以玄参、贝母、牡蛎等品,可软坚散结,治瘰历结核。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肿瘤。

当归:根含挥发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亚丁基苯酞、邻羧基苯正戊酮及二氢酞酐。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炎等作用。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丹参:苦,微寒。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丹参含有丹参酮,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实现的。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同时可使血液流变学参数趋向于正常,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改善微循环,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擅长治疗多种癌肿。

甘草:根及根状茎含有甘草甜素,并含少量甘草黄甙、二羟基甘草次酸、甘草西定、甘草醇、5-0-甲基甘草醇、异甘草醇,此外,尚含有甘露醇、葡萄糖、蔗糖、苹果酸、桦木酸、天冬酰胺、菸酸、生活素。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病菌作用。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且能干扰致癌物的正常代谢而抑制其致癌作用。

半枝莲:辛、苦,寒。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主热毒痈肿;咽喉疼痛;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血淋;水肿;腹水及癌症。半枝莲多糖能够促进细胞的活化、增殖,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形成抗肿瘤免疫调控网络,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掌叶半夏的稀醇或水浸出液,对动物实验性肿瘤和hela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水溶部分得的胡芦巴碱,对小鼠肝癌(hca)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所含的β谷甾醇及类似物也有抑瘤作用。并能明显促使癌细胞逐渐脱落而使癌体缩小或消失。临床药理观察,对宫颈癌有效,且局部清洁作用明显。

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

连翘: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散结消肿的功效。清热化痰,散结解毒。

红花:红花含红花黄色素及红花甙。红花甙经盐酸水解,得葡萄糖和红花素。还含15α,20β-二羟基-δ4-娠烯-3-酮。另尚含脂肪油称红花油,是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的甘油酯类。具有抗炎作用。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同时能改善血液理化特性,防止癌细胞转移。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党参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党参还具有反突变作用,从而遏制肿瘤的发展。

白术:白术能破坏癌细胞结构,抑制癌细胞生长,能使癌细胞浓缩成团块而破坏癌细胞的正常结构,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同时白术有降低瘤组织的增殖率,减低瘤细胞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能力及对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通过白术反突变作用,来阻止肿瘤的复发、转移,对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疗效。

柴胡:苦,微寒。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溃疡,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的作用。

板蓝根:苦,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浙贝母:苦,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鳞茎含浙贝母碱(verticine)即浙贝甲素(peimine),去氢浙贝母碱(verticinone)即浙贝乙素(peiminine),浙贝甲素和浙贝乙素对于耐药细胞的耐药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猫爪草:甘、辛,温。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瘰疬、淋巴结结核未溃、肺结核、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咽喉炎。

茯苓:甘、淡,性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茯苓能通过影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或其它细胞及体液因子以杀伤癌细胞,有些成分还能直接提高机体免疫力以提高整体免疫功能而加强对癌细胞的抵抗力,也可加强抗癌药剂的效果。

露蜂房:甘,平。祛风,攻毒,杀虫。治惊痫,风痹,瘾疹瘙痒,乳痈,疔毒,瘰疬,痔漏,风火牙痛,头癣,蜂螫肿疼。

女贞子:苦,平。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女贞子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含有的齐墩果酸有抑瘤作用。

白芍:苦,微寒。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

其中:

(1)抗肿瘤:三棱、莪术、苦参、当归、丹参、川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夏、党参、白术、柴胡、茯苓、露蜂房、女贞子;

(2)增强免疫功能:黄芪、玄参、半枝莲、党参、白术、柴胡、茯苓、女贞子;

(3)防止恶性肿瘤转移、扩散:三棱、莪术、川芎、红花;

(4)反突变:党参、白术;

(5)逆转耐药性:莪术、苦参、黄芪、丹参、川芎、黄芩、红花、板蓝根、浙贝母;

(6)清热解毒:玄参、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甘草、半枝莲、黄芩、连翘、柴胡、板蓝根、露蜂房;

(7)活血化瘀:三棱、莪术、当归、丹参、川芎、红花;

(8)化痰散结:玄参、夏枯草、半夏、柴胡、浙贝母、猫爪草、女贞子、白芍;

(9)疏肝理气、消肿止痛:夏枯草、柴胡、猫爪草、露蜂房、女贞子、白芍;

(10)补中益气、健脾益胃:黄芪、甘草、党参、白术、茯苓;

(11)滋阴补血:黄芪、玄参、当归、党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燥湿化痰、健脾理气、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从而抑制或杀灭癌细胞,消除癌造,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恶性肿瘤转移与复发,临床可用于治疗淋巴瘤。上述配方不仅经实验证明对淋巴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组方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对裸鼠移植瘤瘤重的抑制作用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疗效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将三棱20份、莪术15份、黄芪30份、玄参35份、苦参10份、夏枯草20份、当归15份、丹参35份、川芎25份、白花蛇舌草20份、甘草10份、半枝莲20份、半夏10份、黄芩20份、连翘20份、红花15份、党参35份、白术20份、柴胡25份、板蓝根15份、浙贝母15份、猫爪草15份、茯苓10份、露蜂房20份、女贞子25份、白芍25份,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第一次6倍量水,第二次4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在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55℃)的清膏,干燥(干燥温度为60℃),粉碎成细粉,过筛。

实施例2:将三棱15份、莪术30份、黄芪20份、玄参25份、苦参15份、夏枯草30份、当归20份、丹参30份、川芎20份、白花蛇舌草60份、甘草30份、半枝莲30份、半夏20份、黄芩15份、连翘15份、红花20份、党参45、白术25份、柴胡20份、板蓝根30份、浙贝母10份、猫爪草25份、茯苓35份、露蜂房25份、女贞子60份、白芍20份,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第一次6倍量水,第二次4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在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55℃)的清膏,干燥(干燥温度为60℃),粉碎成细粉,过筛。

实施例3:将三棱30份、莪术25份、黄芪60份、玄参50份、苦参20份、夏枯草50份、当归30份、丹参60份、川芎30份、白花蛇舌草30份、甘草20份、半枝莲35份、半夏15份、黄芩30份、连翘30份、红花30份、党参60份、白术30份、柴胡30份、板蓝根25份、浙贝母30份、猫爪草30份、茯苓15份、露蜂房30份、女贞子15份、白芍30份,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第一次6倍量水,第二次4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在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55℃)的清膏,干燥(干燥温度为60℃),粉碎成细粉,过筛。

实施例4:将三棱20份、莪术15份、黄芪30份、玄参35份、苦参10份、夏枯草20份、当归15份、丹参35份、川芎25份、白花蛇舌草20份、甘草10份、半枝莲20份、半夏10份、黄芩20份、连翘20份、红花15份、党参35份、白术20份、柴胡25份、板蓝根15份、浙贝母15份、猫爪草15份、茯苓10份、露蜂房20份、女贞子25份、白芍25份,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在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55℃)的清膏,干燥(干燥温度为60℃),粉碎成细粉,过筛。

实施例5:将三棱15份、莪术30份、黄芪20份、玄参25份、苦参15份、夏枯草30份、当归20份、丹参30份、川芎20份、白花蛇舌草60份、甘草30份、半枝莲30份、半夏20份、黄芩15份、连翘15份、红花20份、党参45、白术25份、柴胡20份、板蓝根30份、浙贝母10份、猫爪草25份、茯苓35份、露蜂房25份、女贞子60份、白芍20份,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在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55℃)的清膏,干燥(干燥温度为60℃),粉碎成细粉,过筛。

实施例6:将三棱30份、莪术25份、黄芪60份、玄参50份、苦参20份、夏枯草50份、当归30份、丹参60份、川芎30份、白花蛇舌草30份、甘草20份、半枝莲35份、半夏15份、黄芩30份、连翘30份、红花30份、党参60份、白术30份、柴胡30份、板蓝根25份、浙贝母30份、猫爪草30份、茯苓15份、露蜂房30份、女贞子15份、白芍30份,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减压浓缩至在60℃时测得相对密度为1.20-1.25(55℃)的清膏,干燥(干燥温度为60℃),粉碎成细粉,过筛。

仅采用实施例1制备出的中药制剂来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以下采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来进一步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一、动物试验

1、急性毒性实验

1.1受试动物:昆明种小白鼠,约20克每只,雌雄各半。

1.2受试药物: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成的药粉少量加入蒸馏水,加热搅拌制备成混悬液。

1.3受试过程: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28.7生药/kg),每4小时灌胃一次,单次灌胃容量为每只0.5ml,连续灌服三次,每日灌服总容量为每只1.5ml,每日总灌服剂量为86.1生药/kg/日,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3次,给药间隔时间4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

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2、长期毒性实验

2.1受试动物:sd大鼠,约200克每只,雌雄各半。

2.2受试药物: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成的粉少量加入蒸馏水,加热搅拌制备成混悬液。

2.3受试过程:

将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制成的混悬液分别对小鼠按10.78、20.35和33.48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对小鼠进行观察、检测。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大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3、抑瘤作用试验

3.1受试动物:icr小鼠100只,体重19—24g,雄性。

3.2实验材料:小鼠肉瘤s180。

3.3受试药物:将本发明实施例1制成的粉少量加入蒸馏水,加热搅拌制备成混悬液。

3.4体内抑瘤试验:

各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接种小鼠肉瘤s180细胞悬液0.2ml。次日随机分成五组:生理盐水组、受试药物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5-fu20mg/kg),每组20只。接种24h后,各组小鼠灌胃给予所试的药物(阳性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0天,于末次给药24h后,将试验小鼠称重,然后脱颈椎处死,剥离瘤组织,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抑瘤率(%)。

3.5对裸鼠移植瘤瘤重的抑制作用见图1。

组别给药剂量(/kg)瘤重(g)抑瘤率(%)

高剂量组33.48g生药1.4±0.340.7

中剂量组20.35g生药1.5±0.438.5

低剂量组10.78g生药1.6±0.536.8

阳性对照组38.7g生药1.5±0.238.9

生理盐水组/2.6±0.6/

从图1可以看出,与生理盐水组和对比例1相比,本发明中药各剂量组能显著抑制瘤重(p<0.05),其抑瘤效果和抑制瘤效果相当,表明本发明中药抗淋巴瘤作用显著。

二、临床试验

1、临床案例

试验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都患有淋巴瘤,治疗期间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出的药粉,温水送服,一天3次,一次6g,治疗周期为4个疗程,每个疗程30天。

2、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完全缓解或消失;

好转:指症状部分缓解;

无效:治疗后无任何效果。

3、实验结果

具体见图2。

治疗时间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无效例数总有效率

一个疗程23522575%

两个疗程31511882%

三个疗程51371288%

四个疗程65281090%

从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药总有效率高,四个疗程后能达到91%,其能够在短期内明显缩小肿块,有效控制扩散,增加临床治愈患者的比例,且通过临床观察、每日病人病况问询总结以及定期的x线、ct或b超检查等,确定本发明的中药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减轻或消除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稳定病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