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79953发布日期:2019-03-09 00:08阅读:844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和方法。



背景技术:

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俗称,又称骨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一般认为与年龄老化、损伤、肥胖超重、内分泌紊乱、骨细胞代谢异常、神经营养障碍、关节局部血循改变等因素有关,可伴有严重的疼痛。骨刺本身不会消除,有症状时以临床治愈为目标,因此一种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和方法是一种重要的中药,西医多用利美达松、醋酸泼尼松加利多卡因封闭治疗,但此类药物对骨质疏松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适宜使用,现在还没有一种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和方法中,从而对骨关节增生的骨刺软化和消钝,抑制该部位骨刺再次生长,解除患者疼痛,令骨关节活动自如。

基于申请人于2018年10月25日的技术交底书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和方法,因此提高了对骨刺和由骨刺引发的各类骨关节疼痛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产生副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设置为包含有,元胡、甲珠、威灵仙、姜黄、大黄、鸡血藤、莪术、白芍、木瓜、薏仁、三棱、当归、公英。

在中医理论中表述:本病症易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为肝肾阴亏,气血虚弱,兼夹风、寒、湿、瘀邪阻塞经络,属“痹证”范畴,本病属本虚标实,虚者,肝肾亏虚也,《诸病源候论》曰:“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中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减退,血虚气衰,经脉失养,筋骨失荣,出现蹬脚痒痛。标者,风、寒、湿、瘀滞留也,正气不存内为先,遂有风、寒、湿、瘀邪客于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则痛,邪气互结,久则发为骨刺,通过中药组合物ⅰ中的元胡、甲珠、威灵仙、姜黄、大黄、鸡血藤、莪术、白芍、木瓜、薏仁、三棱、当归、公英对骨刺进行治疗,实现扶正固本、补气养血、健脾疏肝、化瘀解毒的中药治疗原则,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骨刺,因此提高了对骨刺和由骨刺引发的各类骨关节疼痛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产生副作用。

在本技术方案中,元胡、甲珠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威灵仙通络止痛,解毒消肿,为君药,姜黄通络止痛,解毒消肿;大黄活血化淤;鸡血藤养血活血而舒筋活络,治风湿痹痛、关节痛、四肢麻木;莪术能破血散瘀,行气止痛;为臣药,白芍、木瓜、薏仁除痹止痛,主治肌肤麻木,关节肿痛,助君臣,为佐药,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当归补血、活血;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使药,通过活血化瘀,软硬散结,除湿通络,消炎止痛,治疗骨刺和由骨刺引发的各类骨关节疼痛效果更好。

本发明设计了,设置为包含有按照重量比例,元胡56-64g、甲珠28-32g、威灵仙28-32g、姜黄56-64g、大黄56-64g、鸡血藤56-64g、莪术28-32g、白芍28-32g、木瓜28-32g、薏仁28-32g、三棱28-32g、当归28-32g、公英28-32g。

本发明设计了,设置为包含有按照重量比例,元胡60g、甲珠30g、威灵仙30g、姜黄60g、大黄60g、鸡血藤60g、莪术30g、白芍30g、木瓜30g、薏仁30g、三棱30g、当归30g、公英30g。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按照重量比例,元胡56-64g、甲珠28-32g、威灵仙28-32g、姜黄56-64g、大黄56-64g、鸡血藤56-64g、莪术28-32g、白芍28-32g、木瓜28-32g、薏仁28-32g、三棱28-32g、当归28-32g、公英28-32g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放到由5度米醋1000g、蒸馏水1000g和猪苦胆汁500g组成的混合液体中进行熬制,制得中药膏剂。

在本处方中的组份的药性:

元胡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白术、芍药、贝母等并称“浙八味”,为大宗常用中药。元胡史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理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甲珠是一种中药,还有炮甲珠、炮山甲等名。一般由鲮鲤(穿山甲)的鳞甲炮制后使用。炮制方法有烧、酥炙、醋炙、童便炙、油煎、土炒、蛤粉炒。其味咸,性微寒,归肝经、胃经,能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等。气血虚弱、痈疽已溃者及孕妇禁服。

威灵仙(学名:clematischinensisosbeck)是毛茛科,铁线莲属多年生木质藤本。茎、小枝近无毛或疏生短柔毛。一回羽状复叶;小叶片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为线状披针形、卵圆形,顶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至浅心形,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萼片白色,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瘦果扁,卵形至宽椭圆形,6月至9月开花,8月至11月结果。

姜黄(拉丁学名:curcumalongal.)又名:郁金、宝鼎香、毫命、黄姜等,姜黄芭蕉目,姜科、姜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茎很发达,根粗壮,末端膨大呈块根;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叶顶端短渐尖;苞片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顶端钝,花冠淡黄色;花期8月。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鸡血藤鸡血藤,为豆科、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蝶形花科等多种植物的别称,常绿木质藤本,无毛,新枝暗绿色,基部宿存有数枚三角状芽鳞。

莪术别称蒁药、莪荗、青姜、黑心姜、姜黄,拉丁文学名:curcumazedoaria(christm.)rosc.,莪术为姜科、姜黄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株高约1米;根茎圆柱形,肉质,具樟脑般香味,淡黄色或白色;根细长或末端膨大成块根。栽培或野生于林荫下,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各地。能治行气止痛、积散结、破血祛瘀作用。

白芍是芍药科白芍属植物,是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木瓜(学名:chaenomelessinensis(thouin)koehne):蔷薇科木瓜属,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10米,叶片椭圆卵形或椭圆长圆形,稀倒卵形,长5-8厘米,宽3.5-5.5厘米,叶柄长5-10毫米,微被柔毛,有腺齿;果实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暗黄色,木质,味芳香,果梗短。花期4月,果期9-10月。

薏仁(拉丁semencoicis,英文名coixseed)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常用的中药,也是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等,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改善作用。

三棱中药名。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erum,buch.-ham.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西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症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当归(学名:angelicasinensis,)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高0.4-1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

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在本技术方案中,中药组合物的商品名称为骨刺膏。

在本技术方案中,中药组合物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和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前后的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设置为包含有按照重量比例,元胡56-64g、甲珠28-32g、威灵仙28-32g、姜黄56-64g、大黄56-64g、鸡血藤56-64g、莪术28-32g、白芍28-32g、木瓜28-32g、薏仁28-32g、三棱28-32g、当归28-32g、公英28-32g。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设置为包含有按照重量比例,元胡60g、甲珠30g、威灵仙30g、姜黄60g、大黄60g、鸡血藤60g、莪术30g、白芍30g、木瓜30g、薏仁30g、三棱30g、当归30g、公英30g。

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设置为包含有按照重量比例,元胡56g、甲珠28g、威灵仙28g、姜黄56g、大黄56g、鸡血藤56g、莪术28g、白芍28g、木瓜28g、薏仁28g、三棱28g、当归28g、公英28g。

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设置为包含有按照重量比例,元胡64g、甲珠32g、威灵仙32g、姜黄64g、大黄64g、鸡血藤64g、莪术32g、白芍32g、木瓜32g、薏仁32g、三棱32g、当归32g、公英32g。

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设置为包含有按照重量比例,元胡59g、甲珠32g、威灵仙30g、姜黄62g、大黄60g、鸡血藤57g、莪术29g、白芍31g、木瓜31g、薏仁29g、三棱30g、当归28g、公英32g。

在进行临床验证时,对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治疗效果最好,抑制骨刺的生长效果最好。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其步骤是:按照重量比例,元胡56-64g、甲珠28-32g、威灵仙28-32g、姜黄56-64g、大黄56-64g、鸡血藤56-64g、莪术28-32g、白芍28-32g、木瓜28-32g、薏仁28-32g、三棱28-32g、当归28-32g、公英28-32g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放到由5度米醋1000g、蒸馏水1000g和猪苦胆汁500g组成的混合液体中进行熬制,制得中药膏剂。

临床验证:在威海市中医院中的住院及门诊选择200病例。

治疗方案:将200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50例为一组,a组按照第一个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b组按照第二个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c组按照第三个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d组按照第四个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

治疗标准:

参照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治愈:临床体征完全消失,远行及负重时功能正常;

显效:疼痛消失,劳累后仍有不适,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好转:症状、体症明显减轻,仍感疼痛,x线复查骨刺较治疗前略有改变;

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变,

治疗方法:把由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中药膏剂,

把中药膏剂外敷到骨刺患处,每日一次,25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结果:a组:有效50,无效0例;b组:有效49,无效1例;c组:有效50,无效0例;d组:有效48,无效2例。

典型病例:

马某某,男,56岁,汉族,双膝关节疼痛两年余,疼痛逐渐加重导致患者无法行走,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经x光显示:髌骨多发性骨刺,患者站立,行走时疼痛剧烈,上下楼梯时疼痛尤为剧烈,活动受限,无法行走,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使用骨刺膏外敷21天,每天一次。双膝关节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其步骤是:按照重量比例,元胡56g、甲珠28g、威灵仙28g、姜黄56g、大黄56g、鸡血藤56g、莪术28g、白芍28g、木瓜28g、薏仁28g、三棱28g、当归28g、公英28g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放到由5度米醋1000g、蒸馏水1000g和猪苦胆汁500g组成的混合液体中进行熬制,制得中药膏剂。

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其步骤是:按照重量比例,元胡64g、甲珠32g、威灵仙32g、姜黄64g、大黄64g、鸡血藤64g、莪术32g、白芍32g、木瓜32g、薏仁32g、三棱32g、当归32g、公英32g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放到由5度米醋1000g、蒸馏水1000g和猪苦胆汁500g组成的混合液体中进行熬制,制得中药膏剂。

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其步骤是:按照重量比例,元胡60g、甲珠30g、威灵仙30g、姜黄60g、大黄60g、鸡血藤60g、莪术30g、白芍30g、木瓜30g、薏仁30g、三棱30g、当归30g、公英30g组成的中药组合物放到由5度米醋1000g、蒸馏水1000g和猪苦胆汁500g组成的混合液体中进行熬制,制得中药膏剂。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中药组合物,通过中药组合物ⅰ中的元胡、甲珠、威灵仙、姜黄、大黄、鸡血藤、莪术、白芍、木瓜、薏仁、三棱、当归、公英对骨刺进行治疗,实现扶正固本、补气养血、健脾疏肝、化瘀解毒的中药治疗原则,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骨刺,因此提高了对骨刺和由骨刺引发的各类骨关节疼痛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产生副作用。

2、由于设计了中药组合物,元胡、甲珠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威灵仙通络止痛,解毒消肿,为君药,姜黄通络止痛,解毒消肿;大黄活血化淤;鸡血藤养血活血而舒筋活络,治风湿痹痛、关节痛、四肢麻木;莪术能破血散瘀,行气止痛;为臣药,白芍、木瓜、薏仁除痹止痛,主治肌肤麻木,关节肿痛,助君臣,为佐药,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当归补血、活血;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使药,通过活血化瘀,软硬散结,除湿通络,消炎止痛,治疗骨刺和由骨刺引发的各类骨关节疼痛效果更好。

3、由于设计了中药组合物,通过制得中药膏剂,实现外敷,降低了治疗风险。

4、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5、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骨刺的中药组合物和方法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