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饭石在制备防治过敏性疾病、精神类疾病、代谢类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疾病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1913发布日期:2019-01-08 20:29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麦饭石的新用途,具体涉及麦饭石在制备防治过敏性疾病、精神类疾病、代谢类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过敏性疾病从新生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过敏性疾病主要类型有皮肤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等,常见疾病有如下几种: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肠病、过敏性甲状腺炎、过敏性肾炎、间质性膀胱炎等。其中过敏性皮炎包括药疹、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皮肤划痕症、食物过敏与环境因素引起过敏。过敏性肠病主要是指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组胺类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敏克、开瑞坦等。抗组胺药物都有副作用,长期使用会使人嗜睡、疲倦、脑力迟钝。激素类药物,如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常用激素会严重损伤肝脏、肾脏等内部器官,还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多种精神类疾病、代谢类疾病与内分泌失调症也逐年增多,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技术实现要素: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大量实验筛选,深入研究麦饭石的功效,开发其新的临床功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麦饭石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过敏性疾病、精神类疾病、代谢类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甲状腺炎、过敏性肾炎、间质性膀胱炎、过敏性肠病等。所述的过敏性皮炎包括药疹、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皮肤划痕症、食物过敏与环境因素引起过敏皮炎;过敏性肠病包括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所述的精神类疾病包括抑郁症、孤独症或老年痴呆疾病。所述的代谢类疾病包括血压高、糖尿病或肥胖症。所述的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包括青春痘、女性月经不调症、睡眠障碍、大便干燥和便秘。麦饭石在制备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促进多种益生菌生长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可将麦饭石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所述的药物可以口服的固体或流体形式,也可以制成外用涂抹膏状制剂或散剂。本发明提供的麦饭石可增加益生菌的种类与数量,尤其是增加放线菌门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本发明提供的麦饭石可降低抗生素对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促进肠道微生态用过抗生素后尽快恢复平衡。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本发明提供的麦饭石可以单独服用,也可以与任意食品和药食同源食品,以及无对抗作用的中药或西药混合在一起服用。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提供的麦饭石是一种天然的硅酸盐矿物,学名石英二长岩。麦饭石含有的氧化物和多种无机离子,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结构与组成作用;所含有的氧化物和无机离子对肠道微态中多种益生菌起着营养作用。2)本发明提供的麦饭石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有进一步刺激多种免疫细胞发育的作用;麦饭石含有的多种氧化物和离子作为多种益生菌的必需营养物,支持益生菌的生长,益生菌可以进一步刺激免疫细胞的发育,进一步维持免疫平衡,达到预防与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作用。3)本发明营养的多种益生菌通过刺激免疫细胞的发育,产生免疫因子,这些免疫因子进一步调节儿童大脑和神经的发育,因此具有调节神经发育的功能。4)本发明营养的多种益生菌代谢产物,可以调节人体内分泌活动,达到预防与治疗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多种疾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1治疗孤独症(1)制剂制备:麦饭石粉碎,高压灭菌备用。辅料为优质干玉米粉与麸皮,麦饭石粉:玉米粉:大豆粉为1:2:1(质量比),制成胶囊,每个胶囊中含药0.5克,制好后备用。(2)孤独症研究对象:招募孤独症患儿60例作为研究被试,患者通过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来确诊,年龄小于3.0岁,其中男孩40例,女孩20例。在这些被试中,轻度自闭症患儿18例,中度自闭症患儿22例,重度自闭症患儿20例。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轻度患者9例、中度患者11例,重度患者10例。(3)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麦饭石胶囊,每天2次,每次3粒,与食物混合一起服用。用药3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评测。对照组服用相同比例的辅料制成的安慰剂。用药期间,患者正常参加康复治疗和正常饮食。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仪检测肠道微生物治疗前后的变化。(4)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前后采用cars量表、abc量表、gesell发育量表(社会适应dq、个人社交dq、语言dq),采用问卷形式对孤独症儿童的各项进行评测。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5)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后cars量表、abc量表数值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ars、abc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社会适应dq、语言dq、个人社交dq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1和表2。(6)肠道微生物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仪测序分析16srrna,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p﹤0.01),随机森林(randomforests)分析显示(表3),放线菌门细菌种类与数量显著增加(p﹤0.01)。表1cars量表、abc量表评分比较表2gesell发育量表评分表3.随机森林分析治疗组肠道细菌含量显著增加的类型实施例2麦饭石治疗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实验研究(1)制剂制备:将麦饭石粉碎,高压灭菌备用。辅料为优质干大麦粉与小麦粉,麦饭石粉、大麦粉与小麦粉混合比例为麦饭石粉:大麦粉:玉米粉为3:1:2(质量比),制成胶囊,每个胶囊中含药0.5-0.55克,制好后备用。(2)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被试选择:88例过敏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7~60岁,平均32.0±13.4岁。病程1~20年,平均(5±7.8)年;对照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6~59岁,平均(33.5±12.1)岁;病程1~20年,平均(6±6.3)年。两组被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入选病例均符合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过敏性哮喘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3)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麦饭石胶囊,每天2次,用量5粒/次,可与食物混合一起服用。用药3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评测。对照组服用相同比例的辅料制成的安慰剂。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仪进行肠道微生物变化的检测。(4)治疗效果评价: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①哮喘控制评分标准:哮喘完全控制评分为25分,哮喘控制良好评分为20~24分,哮喘未控制评分为<20分。②鼻炎症状评分标准:a.参照《过敏性鼻炎处理袖珍参考2009》中的过敏性鼻炎评分标准评价患者的症状。治疗前后鼻炎症状评分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完成。b.rqlq评分量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③血清总ige检测:空腹静脉血,试剂盒检测ige含量。④过敏性鼻炎疗效评价指标:改善率按[(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计算,其中,显效≧51%;有效≦50%,≧21%;无效≦20%。⑤总有效率:有效:哮喘评分为25分,同时,过敏性鼻炎疗效评价指标≧51%;好转:哮喘评分为20~24分,同时过敏性鼻炎疗效评价指标≦50%,≧21%;无效:哮喘<20分,同时过敏性鼻炎疗效评价指标≦20%。(5)结果: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麦饭石胶囊制剂治疗的有效率达93.2%,显著高于对照(15.9%),结果见表4和表5。(6)肠道微生物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仪测序分析16srrna,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p﹤0.01),随机森林(randomforests)分析显示(表6),放线菌门细菌种类与数量显著增加(p﹤0.01)。表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表5.两组患者治疗总效果比较(例)组别例数有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44329393.2%对照组44343715.9%p值<0.001注:经卡方检验:df=1,x2=52.983,p<0.001。表6.随机森林分析治疗组肠道细菌含量显著增加的类型实施例3麦饭石治疗湿疹的实验研究(1)制剂制备:将麦饭石粉碎,高压灭菌备用。辅料为优质干玉米粉和黄豆粉,麦饭石中药粉、玉米粉与黄豆粉混合比例为麦饭石粉:麸皮:黄豆粉为2:5:1(质量比),压片制成片剂,每个片剂重量为0.5克,制好后备用。(2)成人湿疹被试选择:9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13~63岁,平均(33.6±6.4)岁。病程1~20年,平均(9.7±8.1)年;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13~65岁,平均(32.4±8.6)岁;病程1~19年,平均(10.1±7.7)年。两组被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入选病例均符合湿疹诊断标准。(3)治疗方法:治疗组每天口服三次上述麦饭石片剂,每天3次,每次5片。对照组采用相同比例的辅料处理。用药6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评测。(4)治疗效果评价:治疗6个月后,停药后9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治愈:皮疹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显效:皮疹消退80%以上,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好转:皮肤消退50%,瘙痒症状未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明显,瘙痒症状未减轻或无效。以治愈、显效病例数合计计算有效率。(5)结果: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见表7。根据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01)。无不良反应。(6)肠道微生物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仪测序分析16srrna,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p﹤0.01),随机森林(randomforests)分析显示(表8),放线菌门细菌种类与数量显著增加(p﹤0.01)。表7两组患者治疗总效果比较(例)组别n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例数有效率治疗组45329224191.1%对照组4526631817.8%p值p<0.001注:经卡方检验:df=1,x2=48.785,p<0.001。表8随机森林分析治疗组肠道细菌含量显著增加的类型实施例4麦饭石降血压功能实验研究(1)制剂制备:将麦饭石粉碎,高压灭菌备用。辅料为优质干大麦粉和黄豆粉,麦饭石粉、玉米粉与黄豆粉混合比例为麦饭石粉:大麦粉:薏仁米粉为1:5:1(质量比),制成片剂,每个压片重量为0.5克,制好后备用。(2)高血压病人选择:80例符合i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3~66岁,平均(51±9.7)岁。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5~66岁,平均(50.8±10.2)岁。两组被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被试未用药物或者停用降压药1周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医症候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监督局(2002)指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阴虚阳亢型主症),并符合1999年who/sh四次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重复血压测定所得平均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一级高血压140~159/90~99,根据高血压指南要求需要药物治疗的。排除标准: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②急性脑卒中事件1个月内;③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④继发性血脂异常患者;⑤ii级及ii级以上高血压患者;⑥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合并急性代谢紊乱;⑦外伤或手术3个月内;⑧急性感染性疾病1个月内;⑨患者有明显的原因,不能配合完成者。(3)治疗方法:治疗组每天口服3次麦饭石片剂,每次4粒。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处理或自动放弃用任何药物治疗。用药12周后进行治疗效果评测。(4)治疗效果评价:治疗时间为12周,停药后4周,评价治疗效果。体征观察:治疗前ld及治疗开始后1、4、7d,以后2次/周,固定时间(上午8:00-10:00;下午15:00-17:00)监测血压,每周测两次取平均值,被测者安静休息10分钟,取坐位右上肢血压。症状观察:观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耳鸣。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mmhg并下降到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收缩压降到正常。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未达到10mmhg,但己降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mmhg,如为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症状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②有效:临床有所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5)结果: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见表9。根据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01)。无不良反应。(6)肠道微生物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仪测序分析16srrna,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p﹤0.01),随机森林(randomforests)分析显示(表10),放线菌门细菌种类与数量显著增加(p﹤0.01)。表9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例数有效率治疗组40231343690.0%对照组404333717.5%注:经卡方检验:df=1,x2=42.288,p<0.001。表10随机森林分析治疗组肠道细菌含量显著增加的类型实施例5麦饭石降血糖功能研究(1)制剂制备:将麦饭石粉碎,高压灭菌备用。辅料为优质玉米粉、黄豆粉与小麦粉,混合比例为麦饭石粉:玉米粉:黄豆粉为2:5:1(质量比),制成片剂,每个压片重量为0.5克,制好后备用。(2)ii型糖尿病被试选择:8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40~66岁,平均(45.3±4.6)岁。病程1~16年,平均(7.9±5.3)年;对照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40~68岁,平均(43.8±5.6岁;病程1~15年,平均(7.3±4.9)年。两组被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入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的标准(参照1998年ada关于糖尿病诊断的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中医科门诊患者。中医辨证具备以下实证中3项和虚证中2项即可。实证:嗜食肥甘,胃脘胀满,呃逆嗳腐,口中异味,大便秽臭,胁肋胀满疼痛,易怒焦虑、消谷善饥、便秘、大渴引饮,月经不调,肢体沉重,口中黏腻,或手胀肢肿,纳呆便黏,急躁易怒,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虚证:口干、口渴多饮、多食易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眩晕耳鸣。(3)治疗方法:88例门诊患者保持原治疗方案和饮食运动方案不变。自观察之日起,治疗组每天口服2次麦饭石片剂,每次6粒。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处理。用药90天后停用10天,然后进行治疗效果评测。(4)降糖疗效评定:治疗90天后,停药后10天观察治疗效果。疗效标准为显效:治疗后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7.8mmol/l,或降糖幅度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疗后空腹血糖<8.3mmol/l,或餐后2h血糖<11.0mmol/l,或降糖幅度较治疗前下降10%~30%;无效:治疗后血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者。以显效、有效病例数合计计算有效率。(5)结果: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见表11。根据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01)。无不良反应。(6)肠道微生物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仪测序分析16srrna,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p﹤0.01),随机森林(randomforests)分析显示(表12),放线菌门细菌种类与数量显著增加(p﹤0.01)。表11两组患者治疗9个月后疗效比较(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例数有效率治疗组44251453988.6%对照组443338613.5%注:经卡方检验:df=1,x2=49.526,p<0.001。表12随机森林分析治疗组肠道细菌含量显著增加的类型实施例6麦饭石治疗青春痘功能研究(1)制剂制备:将麦饭石粉碎,高压灭菌备用。辅料为优质干玉米粉和黄豆粉,麦饭石粉、玉米粉与黄豆粉混合比例为麦饭石粉:玉米粉:绿豆粉为2:3:1(质量比),制成片剂,每个压片重量为0.5克,制好后备用。(2)青春痘患者被试选择: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11~18岁,平均(13.5±2.9)岁。病程1~4年;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1~19岁,平均(14.1±3.9)岁;病程1~4年。两组被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入选病例为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诊断为青春痘。(3)治疗方法:治疗组每天口服麦饭石制剂,每天4粒。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处理。用药4周后进行治疗效果评测。(4)治疗效果评价: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结合临床拟定。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及30%。以治愈、好转病例数合计计算有效率。(5)结果: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见表13。根据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01)。无不良反应。(6)肠道微生物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仪测序分析16srrna,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p﹤0.01),随机森林(randomforests)分析显示(表14),放线菌门细菌种类与数量显著增加(p﹤0.01)。表13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n,%)组别n治愈好转无效有效例数有效率治疗组2513842184%对照组252419624%注:经卡方检验:df=1,x2=18.116,p<0.001。表14.随机森林分析治疗组肠道细菌含量显著增加的类型实施例7麦饭石辅助治疗抑郁症功能研究(1)制剂制备:将麦饭石粉碎,高压灭菌备用。辅料为优质干麸皮、玉米粉和黄豆粉,麦饭石粉、麸皮、玉米粉与黄豆粉混合比例为麦饭石粉:麸皮:黄豆粉为1:3:1(质量比),制成片剂,每个压片重量为0.5克,制好后备用。(2)抑郁症被试选择:60例患者志愿者均符合抑郁症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将被试随机分为观察组,共3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5~62岁,平均(32.4±10.5)岁,平均病程(10.8±4.9)月;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5~63岁,平均(33.1±7.9)岁,平均病程(10.7±5.9)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3)治疗方法:给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被试均设清洗期2周,避免其他抑郁药物对本研究的影响。观察组除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外,每天口服1次麦饭石制剂,每次6粒。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用药12个周后进行治疗效果评测。(4)治疗效果评价:治疗不同时段,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评分和比较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4周、6周、10周、12周,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5。表15两组患者的hamd指标评分情况组别被试数量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6周治疗10周治疗12周观察组3026.39±4.3714.36±3.6911.69±4.6310.42±3.638.01±3.31对照组3027.01±3.9622.34±4.8117.14±3.5414.27±4.5012.74±4.27t-0.576-7.210-5.122-3.647-4.795p0.570<0.001<0.001<0.001<0.001(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口干、出汗、恶心、呕吐、体重增加、食物模糊等不良反应,但是,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中,出汗、口干、恶心呕吐、体重增加、视物模糊、头疼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6。(6)肠道微生物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仪测序分析16srrna,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p﹤0.01),随机森林(randomforests)分析显示(表17),放线菌门细菌种类与数量显著增加(p﹤0.01)。表16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组别出汗口干恶心呕吐体重增加视物模糊头晕便秘/腹泻头疼观察组12220111对照组5101256566p0.1970.0100.0020.4210.0310.1970.1080.108注:总例数小于40,采用的是fisher确切概率法。表17.随机森林分析治疗组肠道细菌含量显著增加的类型实施例8麦饭石治疗功能性便秘研究(1)制剂制备:将麦饭石粉碎,高压灭菌备用。辅料为优质干玉米粉,麦饭石中药粉、与玉米粉混合比例为麦饭石粉:玉米粉:黄豆为1:3:1(质量比),制成片剂,每个压片重量为0.5克,制好后备用。(2)功能性便秘被试选择:7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35~71岁,平均(44.4±10.3)岁。病程1~10年,平均(6.3±4.6)年;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35~70岁,平均(43.9±9.9)岁;病程1~10年,平均(6.7±5.8)年。两组被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入选病例均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罗马ii标准)。(3)治疗方法:治疗组每天口服3次上述麦饭石片剂,每次3片。对照组采用相同比例的辅料处理。用药1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评测。(4)治疗效果评价: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成人便秘疗效标准制定。(1)治愈:1天内排便1次,便质正常,排便通畅,1个月内无复发;(2)显效:2天内排便1次,便质趋于正常,排便通畅,1个月内无复发;(3)有效:3天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欠畅;(4)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以治愈、显效病例数合计计算有效率。(5)结果: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见表18。根据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01)。无不良反应。(6)肠道微生物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仪测序分析16srrna,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显著增加(p﹤0.01),随机森林(randomforests)分析显示(表19),放线菌门细菌种类与数量显著增加(p﹤0.01)。表18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疗效比较(n,%)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例数有效率治疗组35245333291.4%对照组35553221337.1%注:经卡方检验:df=1,x2=22.462,p<0.001。表19.随机森林分析治疗组肠道细菌含量显著增加的类型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