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1191发布日期:2019-02-12 22:45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前路手术能够在直视情况下保证椎管得到彻底的减压,是脊柱外科领域不可或缺的手术人路,但是前方椎体的切除减压会导致前柱失稳,因此,有效地重建脊柱前柱稳定性是前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临床上颈椎前柱重建的材料包括髂骨、异体骨、钛网支、人工椎体等,上述材料安置于颈椎前柱减压处需术中反复裁剪,延长了手术时间,加大了出血量,术后仍有安置物松动移位等较高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及制作方法,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术后支撑体松动移位的并发症,重建颈椎前路减压后前柱稳定性;结构简单,易操作;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

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本发明中的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模包括设有实模体部、上边缘和下边缘,上边缘位于实模体部上顶端,下边缘位于实模体部下顶端,上边缘和下边缘通过实模体部连接成一整体;上边缘和下边缘各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所述实模体部为圆柱体,内为中空。

所述上边缘平行于头侧椎体下终板,下边缘平行于尾侧椎体上终板。

上边缘的角度为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头侧椎体下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上终板垂线的交角;下边缘的角度为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尾侧椎体上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下终板垂线的交角。

术前实模角度的选择尽量靠近上述标准的度数,优选为0°、2°、4°、6°或8°。上边缘和下边缘的角度倾斜方向以不同患者、不同节段有差异,可一致或不一致。

角度依据个体化恢复颈椎矢壮曲度,上下边缘角度不一致。

所述实模体部外径为11mm或13mm。

所述实模体部内径为5.4mm。

实模体部高度12-90mm,每2mm递增。长度根据术中需要来匹配。

因为术中体位及切除终板的骨质有变化,因此术前还应在实模角度确定后选择不同长度的支撑体(2mm递增),以便于术中实时匹配,最后选择嵌合最为紧密的实模,并以此实模指导支撑体植入物的裁剪。

所述实模体部正前方上设有一个直径3.5mm的螺纹孔。正前方为上边缘和下边缘角度倾斜相反方向的一面。

在实模正前方设置螺纹,便于相对应的直径相同的螺纹手柄拧入固定,方便在术中把持,调整实模的位置和方向。

本发明中的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术前计算机模拟手术:

(2)分别设计上、下边缘角度分别为0°、2°、4°、6°或8°,高度12-90mm,每2mm递增的实模若干,并用高精度3d打印机进行实物打印,制作材料为光敏树脂,材料通过fda认证,可以短时间与人体体液接触,无毒副反应;

(3)测量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头侧椎体下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上终板垂线的交角;测量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尾侧椎体上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下终板垂线的交角;测量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头侧椎体下终板与尾侧椎体上终板头尾侧距离:

(4)术前选择较合适角度及递增高度的3d打印实模进行消毒:

(5)术中将消毒后的实模,逐一匹配,选择嵌合最为严密的实模,并以此实模辅助颈椎前柱重建材料的裁剪。

本发明通过术前计算机模拟手术,测量所需融合固定节段终板角度及高度,术中选择合适角度及高度的3d打印实模进行模拟安装,匹配后颈椎前柱重建材料按此实模进行裁剪,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术后假体松动移位的并发症,重建颈椎前路减压后前柱稳定性。

本发明中实模辅助植入物的裁剪以便于更好的安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模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模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不同长度的实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模与螺纹手柄的结合图

图5-图7为本发明中实模与切除椎体的结合示意图

其中,标识具体为:

1.实模体部,2.上边缘,3.下边缘,4.螺纹孔,5.柱体通孔,7.缩短2mm植入体,8.延长2mm植入体,9.延长4mm植入体,10.延长6mm植入体,11.椎体,12.螺纹手柄

13.头侧椎体下终板,14.尾侧椎体下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上边缘位于实模体部上顶端,下边缘位于实模体部下顶端,上边缘和下边缘通过实模体部连接成一整体;上边缘和下边缘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上边缘平行于头侧椎体下终板,下边缘平行于尾侧椎体上终板。

所述上边缘的角度为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头侧椎体下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上终板垂线的交角;下边缘的角度为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尾侧椎体上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下终板垂线的交角。术前实模角度的选择尽量靠近上述标准的度数,优选为0°、2°或4°。上边缘和下边缘的角度倾斜方向一致,在远处汇集成一点。

实模体部为圆柱体,内设有柱体通孔。

实模体部内径为5.4mm、外径为11mm或13mm。

实模体部高度12-90mm,每2mm递增。

实模辅助植入物的裁剪以便于更好的安置,材料为光明树脂,经过fda认证,可以短时间接触人体血液。

实施例2

一种颈椎椎体切除后支撑体实模,上边缘位于实模体部上顶端,下边缘位于实模体部下顶端,上边缘和下边缘通过实模体部连接成一整体;上边缘和下边缘呈一定的倾斜角度。

上边缘平行于头侧椎体下终板,下边缘平行于尾侧椎体上终板。

所述上边缘的角度为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头侧椎体下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上终板垂线的交角;下边缘的角度为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尾侧椎体上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下终板垂线的交角。术前实模角度的选择尽量靠近上述标准的度数,优选为6°或8°。

实模体部为圆柱体,内设有柱体通孔。

实模体部内径为5.4mm、外径为11mm或13mm。

实模体部高度12-90mm,每2mm递增。

实模体部正前方上设有一个直径3.5mm的螺纹孔。正前方为上边缘和下边缘角度倾斜相反方向的一面。

本发明中实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术前计算机模拟手术:

(2)分别设计上、下边缘角度分别为0°、2°、4°、6°或8°,高度12-90mm,每2mm递增的实模若干,并用高精度3d打印机进行实物打印,制作材料为光敏树脂,材料通过fda认证,可以短时间与人体体液接触,无毒副反应;

(3)测量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头侧椎体下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上终板垂线的交角;测量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尾侧椎体上终板于拟切除椎体下终板垂线的交角;测量术前模拟手术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后,头侧椎体下终板与尾侧椎体上终板头尾侧距离:

(4)术前选择较合适角度及递增高度的3d打印实模进行消毒:

术中将消毒后的实模,逐一匹配,选择嵌合最为严密的实模,并以此实模辅助颈椎前柱重建材料的裁剪。

本发明中术后中会减压开一个骨槽,减压后会留下一个缺口,放入实模比较长度以及上下边是否和骨质完全贴合,如图5和图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所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将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