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收纳的代步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9635发布日期:2019-05-11 00:01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收纳的代步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收纳的代步助行器。



背景技术:

助行器就是可以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病人等腿脚不灵活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够自理。在骨科等科室内使用极多,很多患者腿部特别是膝盖、小腿等位置接受过骨科手术后,就需要借助助行器来进行行走。如中国专利cn107661191a公开的一种《安全助行器》,其虽然能够进行支撑行走,还有座椅休息,但是并不能进行收纳,从而在在未使用时,空间占用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减小未使用时的空间占用的方便收纳的代步助行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收纳的代步助行器,包括

架体,包括左架体和右架体,左、右架体分别具有第一手抓部和第二手抓部;

横杆,用于连接左、右架体,其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及第三杆体,第二杆体可相对第一杆体移动,第三杆体可相对第二杆体移动;

收纳结构,包括设于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第一收纳部件和设于第二、第三杆体之间的第二收纳部件;

倾倒防护装置,用于在架体出现倾倒时,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保护;其包括气囊件、可上下移动的抵杆及驱动装置,气囊件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初始状态下,气囊件处于折叠状态;当架体出现倾倒时,抵杆抵触地面而向上移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气囊件转换为展开状态。

本发明中收纳结构可使得横杆进行收叠,从而使得左右架体相互靠近合并成一个架体,极大程度的减小了架体在未使用时的空间占用;设置了倾倒防护装置,架体在出现倾倒时,气囊件将展开,使得患肢对应的位置上均具有气囊件,当患者跟随架体倾倒摔至地上时,膝盖、小腿、脚踝位置基本都是与气囊件进行接触,进而有效避免了患肢直接接触在地面上的情况,避免对患肢造成二次伤害;气囊件具有收叠状态,在收叠状态时部分包覆在架体下部上,在弹出时,为包覆在架体外侧的一端进行展开,从而气囊件在展开状态时,将对架体下部的撑脚进行遮挡,从而避免患肢砸在撑脚上,进一步避免了患肢出现二次伤害;采用横杆收纳的方式,相较将左右架体向内折叠的情况而言,有效避免了气囊件占用空间而使得无法良好收叠的情况,进一步降低收纳时占用的空间;

气囊件在未使用时处于收叠状态,降低了气囊件在架体正常使用时的空间占用,保证架体的整体体积不会发生过大的变化,使用感较为轻便;抵杆与地面相抵即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气囊件展开,反应速度快,气囊件展开迅速,保证患者倾倒时,气囊件均能够正常展开,提高保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收纳部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杆体内供第一杆体穿入的第一收纳槽、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上的伸缩头及设于第二杆体上与该伸缩头相配合的限位孔;采用伸缩头和限位孔配合的方式实现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伸缩,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优选的,所述限位孔设置为多个,沿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分布;该种结构下,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从而左右架体之间的距离可进行调节,可适应不同胖瘦程度的人群使用,适用范围广。

优选的,所述第二收纳部件包括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三杆体端部的螺套和设于所述第二杆体靠近第三杆体一端的螺纹段;采用螺套螺接的方式实现固定,操作简便。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内壁上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三杆体上设有供环形凸起卡入的环槽;实现对螺纹套的防脱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通过连接杆固连于架体上的箱体、设于箱体内的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与气囊件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件、与气囊件另一端相连的第二连接件、设于第一连接件上的钩件及与该钩件相配合的锁紧件;所述抵杆向上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先驱动所述锁紧件和钩件之间的配合解除,之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气囊长度方向移动;该种结构下,需要弹出并展开的部分可设置的较短,从而在架体发生倾倒时,气囊件不会因为架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过小而出现无法弹开的情况;同时在弹开后,气囊件还能向外移动一段距离,又避免了因为展开部分过短而无法对患肢进行良好保护的情况;且展开的部分采用钩件和锁紧件配合锁紧的方式进行定位,当定位解除时,气囊件即可弹出,气囊件展开迅速。

进一步的,所述抵杆包括穿入至所述箱体内的驱动段和位于箱体外部的抵触段,所述驱动段一侧上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相配合的驱动齿条,驱动段的另一侧下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相配合的齿轨;该种结构下,当抵杆在架体倾倒过程中与地面抵触而被向上推起时,在驱动段一侧上部的驱动齿条将先驱动第一驱动部件启动,使得气囊件被锁定的一端向外弹出,之后驱动段另一侧下部的齿轨才会与启动第二驱动部件启动,使得气囊件向外移动;从而实现气囊件弹开和移动操作为前后进行,有效避免弹开和移动同时进行或者移动先于弹开操作时,需要展开的气囊件部分不会增长,保证气囊件弹开时不会与地面发生摩擦或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钩件设置为两个,呈上下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所述锁紧件也设置为2个,2个锁紧件分别对应所述钩件设置;该锁紧件包括呈“十”字型铰接在一起的两杠杆和分别与两杠杆相连的弹性件,该杠杆端部设有挡块,所述钩件上设有与该挡块相配合的限位凸部;上下两个的设置,使得气囊件的配合更为稳定,且气囊件的宽度也可设置的较大,进而能够保护的患肢位置范围更广;由于两杠杆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两挡块可于外力作用下相对向外张开,使得钩件能够插入;而在外力作用消失时,挡块可自动复位,使得挡块对钩件的运动进行阻挡;优选的,所述限位凸部上设有倾斜面,所述挡块上也设有倾斜面,两倾斜面之间相互配合,使得钩件在插入时更易顶开两挡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与所述锁紧件相连的活动臂、与该活动臂相连的定位架、与该定位架相连的移动齿条、设于箱体上与该移动齿条相配合的导轨槽及可于转动时驱动该移动齿条移动的齿轮件,该齿轮件与所述抵杆传动配合;当抵杆向上移动时,将驱动齿轮件转动,齿轮件驱动上述移动齿条移动,从而通过定位架的向后移动,带动活动臂向内收叠,从而驱动两杠杆与活动臂相连的一端相向运动,使得设有挡块的一端相反运动,两挡块之间的间距增大,钩件可向外弹出;采用杠杆的方式驱动解锁操作,工作省力,抵杆上移的速度无需过快即可实现,稳定程度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可来回移动的活动齿条、与该活动齿条相连的移动块、可转动以驱动该活动齿条来回移动的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与所述抵杆传动配合;采用传动组件和齿条配合的方式,驱动齿条移动带动气囊端部移动,结构配合稳定,故障率低。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小齿轮和大齿轮、分别与大齿轮相啮合的两传动齿轮;所述活动齿条设置为两个,两传动齿轮设于两活动齿条之间,两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且分别与两活动齿条相啮合;采用同轴大小齿轮的设置,使得抵杆的移动距离能够经由大齿轮进行放大,从而抵杆只需要移动一小段的距离,既能够驱动活动齿条带动气囊件端部移动较大的距离,保证气囊件能够在倾倒这一短暂过程中移动至适当的位置,保护患肢;两个活动齿条的设置,使得大齿轮对于气囊件的驱动更为稳定,活动齿条在移动时不易出现卡死的情况,移动顺畅,速度快,故障率低。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上设有穿出至所述箱体外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的连接块,该箱体上设有可供连接块来回移动的条形滑槽;保证移动块移动时带动第二连接件稳定移动,保证气囊件移动操作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件包括转轴、固设于转轴上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该第一齿轮的直径为第二齿轮的1/3-1/2,第一齿轮与所述抵杆传动连接,第二齿轮与所述移动齿条相啮合;通过第一、第二齿轮之间的直径差设置,使得第一齿轮转动一小段距离时,第二齿轮即可驱动移动齿条移动2倍左右的距离,保证挡块能够张开足够的距离,进而使得钩件不受两挡块的限制,向外弹出。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段和所述抵触段之间通过斜杆相连,所述箱体上设有与该斜杆相配合的限位通槽、与所述驱动段相连的导向凹槽及与抵触段相配合的导向滑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架体在出现倾倒时,气囊件将展开,使得患肢对应的位置上均具有气囊件,当患者跟随架体倾倒摔至地上时,膝盖、小腿、脚踝位置基本都是与气囊件进行接触,进而有效避免了患肢直接接触在地面上的情况,避免对患肢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横杆的立体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倾倒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倾倒防护装置中去除箱体其中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箱体对面一侧侧壁去除的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抵杆、第一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气囊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方便收纳的代步助行器,包括架体1、第一手抓部2、第二手抓部3、倾倒防护装置以及收纳结构,所述架体包括左架体11和右架体12,该左、右架体之间通过横杆13相连,其中所述左右架体、横杆均为金属制成,优选为不锈钢或铝合金;所述倾倒防护装置设置为两个,分别设于左右架体上;所述第一手抓部2,位于所述架体1上部位置,具体为架体上部向上供气的弧形凸部;第二手抓部3位于所述架体1侧部位置,具体为架体侧边向下凹陷的弧形凹部;

横杆13包括第一杆体131、第二杆体132及第三杆体133,上述杆体均为金属制成,第二杆体132可相对第一杆体131移动,第三杆体133可相对第二杆体132移动;具体的,所述收纳结构包括设于第一、第二杆体之间的第一收纳部件和设于第二、第三杆体之间的第二收纳部件;该第一收纳部件包括第一收纳槽81、伸缩头82及限位孔83,所述第一收纳槽81设于所述第二杆体内,所述第一杆体可穿入至该第一收纳槽81内;所述伸缩头82所述第一杆体上,伸缩头82为金属制成,其结构与雨伞伞柄上的伸缩头的结构相同,结构不再赘述;所述限位孔83设置为多个,沿所述第二杆体132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分布,限位孔为圆形结构设置,伸缩头能够从限位孔处穿出。

所述第二收纳部件包括可转动设于所述第三杆体133端部的螺套84和设于所述第二杆体132靠近第三杆体一端的螺纹段85,该螺套与螺纹段螺接配合;所述螺纹套84内壁上向内延伸形成有一圈的环形凸起841,所述第三杆体133外壁上设有一圈环槽86,该环形凸起841可卡入至该环槽86内,从而螺纹套不会相对第三杆体移动,但能够相对第三杆体转动。

所述倾倒防护装置用于在架体1出现倾倒时,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保护;倾倒防护装置具体包括气囊件41、可上下移动的抵杆42及驱动装置,气囊件41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初始状态下,气囊件41处于折叠状态;当架体1出现倾倒时,抵杆42抵触地面而向上移动,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气囊件41转换为展开状态;当患者跟随架体倾倒摔至地上时,膝盖、小腿、脚踝位置基本都是与气囊件进行接触,进而有效避免了患肢直接接触在地面上的情况,避免对患肢造成二次伤害。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箱体51、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第一连接件52、第二连接件53、钩件54及锁紧件55;所述箱体51为塑料制成,箱体通过连接杆56固定连接在架体上,连接杆56也为塑料制成,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设于箱体内,所述第一、第二连接件均为塑料制成的框,该框横截面为u型结构设置,气囊端部能够卡入框内,通过胶水等与框内壁粘接固连;具体为,第一与气囊件41一端相连的第一连接件52、与气囊件另一端相连的第二连接件53;所述钩件54设于第一连接件上,与第一连接件端部固连,且钩件为l型结构设置,其长度部大于第一连接件端面的宽度,从而可有效避免气囊件在展开时,钩件伸出至第一连接件外表面,发生断裂或对患肢造成伤害的情况;所述锁紧件55该钩件相配合,所述抵杆42向上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先驱动所述锁紧件55和钩件54之间的配合解除,之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第二连接件53沿气囊长度方向移动;优选的,所述钩件54设置为两个,呈上下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件52上;所述锁紧件55也设置为2个,2个锁紧件55分别对应所述钩件54设置。

所述锁紧件55包括两杠杆551和弹性件552,两杠杆551的中部铰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两杠杆551呈“十”字型的结构;两个杠杆551的其中一端上分别设有挡块553,该挡块与杠杆为固连,具体的两者都为塑料制成,因此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弹性件552为市面上购买得到的弹簧,杠杆另一端分别与弹性件552相连,当两杠杆与弹性件552相连的一端相互靠近时,设有挡块的一端将相互张开;所述钩件54上设有与该挡块相配合的限位凸部541,该限位凸部为由钩部上下两侧壁上直接向外突出形成的凸部;优选的,所述限位凸部上设有倾斜面,所述挡块上也设有倾斜面,两倾斜面之间相互配合,使得钩件在插入时更易顶开两挡块,卡入至两挡块之间;上下两个锁紧件的设置,使得气囊件的配合更为稳定,且气囊件的宽度也可设置的较大,进而能够保护的患肢位置范围更广;由于两杠杆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两挡块可于外力作用下相对向外张开,使得钩件能够插入;而在外力作用消失时,挡块可自动复位,使得挡块对钩件的运动进行阻挡。

具体的,所述抵杆42包括穿入至所述箱体内的驱动段421和位于箱体外部的抵触段422,所述驱动段421和所述抵触段422之间通过斜杆425相连,其中,抵触段422和斜杆425为金属制成,驱动段为塑料制成;所述驱动段421的右侧侧壁上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相配合的驱动齿条423,驱动段421的左侧侧壁下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相配合的齿轨424;当抵杆在架体倾倒过程中与地面抵触而被向上推起时,在驱动段一侧上部的驱动齿条将先驱动第一驱动部件启动,使得气囊件被锁定的一端向外弹出,之后驱动段另一侧下部的齿轨才会与启动第二驱动部件启动,使得气囊件向外移动;从而实现气囊件弹开和移动操作为前后进行,有效避免弹开和移动同时进行或者移动先于弹开操作时,需要展开的气囊件部分不会增长,保证气囊件弹开时不会与地面发生摩擦或抵触。

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活动臂61、定位架62、移动齿条63、导向轨64及齿轮件65,上述零件均为塑料制成;所述活动臂61同样设置为两个,位置分别对应锁紧件的位置;活动臂为v型结构设置,且活动臂61的一端与定位架6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杠杆铰接;所述移动齿条63的端部与该定位架的中部固连,所述导向轨64设于箱体上的条形槽,所述移动齿条63设于该导向轨64内,通过导向轨对移动齿条63移动进行导向和定位;所述齿轮件65与所述抵杆42传动配合,抵杆向上运动过程中,可驱动齿轮件65发生转动,齿轮件则可于转动时驱动该移动齿条移动,从而通过定位架的向后移动,带动活动臂向内收叠,从而驱动两杠杆与活动臂相连的一端相向运动,使得设有挡块的一端相反运动,两挡块之间的间距增大,钩件可向外弹出;采用杠杆的方式驱动解锁操作,工作省力,抵杆上移的速度无需过快即可实现,稳定程度高。

作为优选,所述齿轮件65包括转轴651、固设于转轴上的第一齿轮652和第二齿轮653,该第一齿轮652的直径为第二齿轮的1/3-1/2,优选为1/2,第一齿轮652与所述抵杆42传动连接,第二齿轮653与所述移动齿条63相啮合;当第一齿轮转动一小段距离时,第二齿轮即可驱动移动齿条移动2倍左右的距离,保证挡块能够张开足够的距离,进而使得钩件不受两挡块的限制,向外弹出。

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可来回移动的活动齿条71、与该活动齿条相连的移动块72、可转动以驱动该活动齿条71来回移动的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与所述抵杆42传动配合;具体的,传动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小齿轮73和大齿轮74、分别与大齿轮相啮合的两传动齿轮75;采用同轴大小齿轮的设置,使得抵杆的移动距离能够经由大齿轮进行放大,从而抵杆只需要移动一小段的距离,既能够驱动活动齿条带动气囊件端部移动较大的距离,保证气囊件能够在倾倒这一短暂过程中移动至适当的位置;

其中,小齿轮73、大齿轮74、传动齿轮75、活动齿条71均为塑料制成;所述活动齿条71设置为两个,且呈上下分布,两活动齿条71之间具有间距,两传动齿轮75设于两活动齿条71之间,两传动齿轮75之间相互啮合,同时传动齿轮75再分别与两活动齿条71相啮合;两个活动齿条的设置,使得大齿轮对于气囊件的驱动更为稳定,活动齿条在移动时不易出现卡死的情况,移动顺畅,速度快,故障率低;所述箱体上设有两凸条515,所述移动块72和活动齿条71上分布设有供凸条插入的条形通槽722,通过凸条和条形通槽的配合,实现对移动块72和活动齿条71在移动时的导向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72上设有穿出至所述箱体51外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的两连接块721,且两连接块721呈上下分布;所述箱体51上设有条形滑槽、限位通槽512、导向凹槽513以及导向滑槽514,上述槽均为条形槽,且沿箱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条形滑槽的位置对应连接块设置,可供连接块来回移动;所述限位通槽512的位置对应斜杆设置,斜杆可于该限位通槽512内来回移动;所述导向凹槽513的位置对应驱动段设置,驱动段可于该导向凹槽513内来回移动;所述导向滑槽514的位置对应于抵触段设置,该抵触段可于该导向滑槽514内来回移动。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正常使用状态下,气囊件包覆在左架体或右架体的下部,与第一连接件相连的一端在外侧,与第二连接件相连的一端在内侧,钩部卡在两挡块之间;当患者在借助助行器行走的过程中,向左或向右倾倒,倾倒架体同样向左或向右倾倒,抵杆下部先是与地面抵触,之后收地面抵触而向上移动,驱动齿条驱动齿轮件转动,齿轮件驱动移动齿条带动定位架移动,从而活动臂带动两杠杆连接弹性件的一端相互靠近,压缩弹性件,两杠杆另一端相互远离,当两挡块之间的距离大于钩件的最大宽度时,钩件在气囊件的作用下向外脱离挡块的限制,从而气囊件弹开展平;气囊件弹开后,抵杆继续上移,齿轨驱动小齿轮转动,大齿轮驱动活动齿条向靠近抵杆的方向移动,带动移动块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件将气囊件向外推出一端距离,之后架体倾倒至地面上,患者的膝盖、小腿、脚踝等位置砸在气囊件上,得到有效保护;需要将气囊件重新收叠时,只需要将第一连接件拉回至原位,之后将第一连接件上的钩件对应箱体上两挡块之间的位置插入,挡块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重新对构件进行限位,气囊件即可重新被限制在折叠包覆于左右架体下部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