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胸腔积液引流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4639发布日期:2019-02-22 20:3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胸腔积液引流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穿刺引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胸腔积液引流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穿刺技术是在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下逐渐发展应用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穿刺引流术是医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开放引流术,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方便高效,同时穿刺器械的改进与不断更新换代,穿刺安全性、使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得到更多的广泛应用。

如今,病人引流穿刺时,1、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扶住引流管;2、手术时,穿刺的位置可能有液体流出体外;3、引流时,引流管内可能存在气泡,人员需要手动弹动,耗费人力。

国内在相关穿刺引流装置方面也有一些探索与实践,专利申请号为201020122691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急救病人胸腔穿刺引流器,只需手持手柄用穿刺针穿刺固定即可,当污物收集瓶的积液较多时,可以拔下瓶盖,倒掉积液即可,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但是,针对对引流穿刺时引流管的固定与轻微弹动的装置还是比较少见,因而非常有必要为引流管设计专用固定与轻微弹动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胸腔积液引流穿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病人引流穿刺时需要人员手动扶住引流管,手术时,穿刺的位置可能有液体流出体外,引流时,引流管内可能存在气泡,人员需要手动弹动,耗费时间长,耗费人力等难题,可以实现对引流皮管进行固定以及轻微弹动的功能,引流皮管固定在胸腔处,对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自动化弹动引流皮管消除引流皮管内的气泡,无需人员操作,耗时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胸腔积液引流穿刺装置,包括引流皮管、固定装置、吸收装置和弹动装置,所述的引流皮管的前端安装有固定装置,引流皮管的中部安装有吸收装置,引流皮管的后端安装有弹动装置。

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两个夹板、连弹簧、外管、滑动柱、挤开机构、透气胶布、调节杆、滑动环和卡扣机构。

两个夹板套设在引流皮管的外壁上,且两个夹板之间连接有连弹簧,夹板上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柱相连,滑动柱均匀安装在外管的内壁上,外管的后端内壁上安装有挤开机构,外管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透气胶布,透气胶布的外端通过调节杆与滑动环连接,滑动环的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卡扣机构。

外管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卡槽,滑动环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空槽。

具体工作时,两个夹板在连弹簧的辅助下带动固定装置夹持在引流皮管的外壁上,病人穿刺后,引流皮管需要进行固定,人员拉动滑动环向后,透气胶布撑开,卡扣机构对滑动环固定,挤开机构挤开两个夹板带动固定装置移动使得撑开后的透气胶布贴于胸腔处,固定装置将引流皮管柔性固定在胸腔处,无需医护人员手动扶住,耗费时间短。

所述的吸收装置包括半圆框、吸收布、柔性密封框、吸盘和两个转动滑槽,半圆框固定安装在引流皮管的中部,半圆框的内壁上设置有吸收布,半圆框的前端安装有柔性密封框,柔性密封框内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吸盘,半圆框的后端外壁上安装有两个转动滑槽,具体工作时,吸盘带动半圆框吸在胸腔周围使得半圆框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吸收布对穿刺引流时意外流出体外的液体进行吸收。

所述的弹动装置包括两个卡入机构、外框、粘性胶布、缓冲弹簧、两个弹板和两个弹动机构,两个卡入机构安装在外框的前端,外框的后端设置有粘性胶布,引流皮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弹板,弹板与外框内壁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外框的上下两端安装有两个弹动机构,具体工作时,两个卡入机构卡入两个转动滑槽对弹动装置进行固定,粘性胶布带动外框的后端贴在引流皮管的后端,两个弹动机构带动两个弹板对引流皮管进行轻微弹动消除引流皮管内的气泡,弹动装置对引流皮管进行轻微弹动确保对引流皮管内的气泡进行消除,无需人员操作,耗时短。

进一步,所述的挤开机构包括连滑槽、连滑块、挤开块、按压架和辅弹簧,连滑槽安装在外管内壁上,连滑槽上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连滑块相连,连滑块安装在挤开块上,挤开块的后端安装有按压架,按压架与外管之间连接有辅弹簧,具体工作时,人员按动按压架,挤开块挤开两个夹板,人员带动固定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松开按压架,挤开块复位,固定装置再次夹持在引流皮管上,操作简单。

进一步,所述的调节杆包括一杆和二杆,一杆的前端安装在透气胶布上,一杆的后端通过铰链安装在外管上,一杆的中部与滑动环之间通过铰链安装有二杆,调节杆通过角度调节带动透气胶布进行张开和闭合。

进一步,所述的卡扣机构包括升降块、伸缩杆、卡块、挤压块、按动板、圆柱、连架、扣架和复位弹簧。

升降块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空槽相连,升降块的下端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的顶端安装在卡块上,卡块与卡槽相对应,滑动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圆柱相连,圆柱的后端对称安装在按动板上,按动板的后端设置有进出槽,按动板的前端安装有挤压块,滑动环的外壁上安装有连架,连架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扣架相连,扣架与连架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扣架与进出槽相对应。

具体工作时,人员按压按动板,挤压块挤压升降块下降,卡块卡入卡槽内对滑动环固定,扣架在复位弹簧的辅助下扣入进出槽,卡扣紧凑。

进一步,所述的卡入机构包括固定架、中部滑块、两个侧滑块、两个弧形柱和两个压缩弹簧,固定架安装在外框上,固定架的前端安装有中部滑块,中部滑块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弧形柱,弧形柱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侧滑块相连,中部滑块与侧滑块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具体工作时,人员拉动两个侧滑块相向运动使得两个侧滑块进入两个转动滑槽,松开两个侧滑块,两个侧滑块与中部滑块在两个转动滑槽滑动且不会滑出。

进一步,所述的弹动机构包括调节架、电机、凸轮、弹板和弹动弹簧,调节架安装在外框上,调节架的后端通过销轴安装有弹板,弹板与调节架之间连接有弹动弹簧,调节架上通过底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具体工作时,电机带动凸轮顺时针转动,凸轮带动弹板的前端向下压,当凸轮离开弹板时,弹板在弹动弹簧的辅助下瞬间弹动弹板,弹板对引流皮管进行轻微弹动,弹动机构对引流皮管进行轻微弹动确保对引流皮管内的气泡进行消除,无需人员操作,耗时短。

进一步,所述的吸收布由高吸水性树脂材料组成,吸收能力强,吸收量多。

固定在胸腔处时:病人穿刺后,引流皮管需要进行固定,人员拉动滑动环向后,透气胶布撑开,卡扣机构对滑动环固定,人员按压按动板,挤压块挤压升降块下降,卡块卡入卡槽内对滑动环固定,扣架在复位弹簧的辅助下扣入进出槽,之后,人员按动按压架,挤开块挤开两个夹板,人员带动固定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松开按压架,挤开块复位,固定装置再次夹持在引流皮管上,人员将撑开后的透气胶布贴于胸腔处。

液体流出体外时:吸盘带动半圆框吸在胸腔周围使得半圆框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吸收布对穿刺引流时意外流出体外的液体进行吸收。

引流皮管内出现气泡时:人员拉动两个侧滑块相向运动使得两个侧滑块进入两个转动滑槽,松开两个侧滑块,两个侧滑块与中部滑块在两个转动滑槽滑动且不会滑出,两个卡入机构卡入两个转动滑槽对弹动装置进行固定,粘性胶布带动外框的后端贴在引流皮管的后端,之后,电机带动凸轮顺时针转动,凸轮带动弹板的前端向下压,当凸轮离开弹板时,弹板在弹动弹簧的辅助下瞬间弹动弹板,弹板对引流皮管进行轻微弹动消除引流皮管内的气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病人引流穿刺时需要人员手动扶住引流管,手术时,穿刺的位置可能有液体流出体外,引流时,引流管内可能存在气泡,人员需要手动弹动,耗费时间长,耗费人力等难题,可以实现对引流皮管进行固定以及轻微弹动的功能,引流皮管固定在胸腔处,对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自动化弹动引流皮管消除引流皮管内的气泡,无需人员操作,耗时短;

2、本发明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将引流皮管柔性固定在胸腔处,无需医护人员手动扶住,耗费时间短;

3、本发明设置有吸收装置,吸收装置对流出的液体进行吸收;

4、本发明设置有弹动装置,弹动装置对引流皮管进行轻微弹动确保对引流皮管内的气泡进行消除,无需人员操作,耗时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引流皮管与固定装置之间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引流皮管与固定装置之间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引流皮管与弹动装置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3的x向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柔性胸腔积液引流穿刺装置,包括引流皮管1、固定装置2、吸收装置3和弹动装置4,所述的引流皮管1的前端安装有固定装置2,引流皮管1的中部安装有吸收装置3,引流皮管1的后端安装有弹动装置4。

所述的固定装置2包括两个夹板21、连弹簧22、外管23、滑动柱24、挤开机构25、透气胶布26、调节杆27、滑动环28和卡扣机构29。

两个夹板21套设在引流皮管1的外壁上,且两个夹板21之间连接有连弹簧22,夹板21上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滑动柱24相连,滑动柱24均匀安装在外管23的内壁上,外管23的后端内壁上安装有挤开机构25,外管23的前端外壁上设置有透气胶布26,透气胶布26的外端通过调节杆27与滑动环28连接,滑动环28的上下两端对称安装有卡扣机构29。

外管23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卡槽,滑动环28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空槽。

具体工作时,两个夹板21在连弹簧22的辅助下带动固定装置2夹持在引流皮管1的外壁上,病人穿刺后,引流皮管1需要进行固定,人员拉动滑动环28向后,透气胶布26撑开,卡扣机构29对滑动环28固定,挤开机构25挤开两个夹板21带动固定装置2移动使得撑开后的透气胶布26贴于胸腔处,固定装置2将引流皮管1柔性固定在胸腔处,无需医护人员手动扶住,耗费时间短。

所述的吸收装置3包括半圆框31、吸收布32、柔性密封框33、吸盘34和两个转动滑槽35,半圆框31固定安装在引流皮管1的中部,半圆框31的内壁上设置有吸收布32,半圆框31的前端安装有柔性密封框33,柔性密封框33内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吸盘34,半圆框31的后端外壁上安装有两个转动滑槽35,具体工作时,吸盘34带动半圆框31吸在胸腔周围使得半圆框31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吸收布32对穿刺引流时意外流出体外的液体进行吸收。

所述的弹动装置4包括两个卡入机构41、外框42、粘性胶布43、缓冲弹簧46、两个弹板44和两个弹动机构45,两个卡入机构41安装在外框42的前端,外框42的后端设置有粘性胶布43,引流皮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弹板44,弹板44与外框42内壁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46,外框42的上下两端安装有两个弹动机构45,具体工作时,两个卡入机构41卡入两个转动滑槽35对弹动装置4进行固定,粘性胶布43带动外框42的后端贴在引流皮管1的后端,两个弹动机构45带动两个弹板44对引流皮管1进行轻微弹动消除引流皮管1内的气泡,弹动装置4对引流皮管1进行轻微弹动确保对引流皮管1内的气泡进行消除,无需人员操作。

所述的挤开机构25包括连滑槽251、连滑块252、挤开块253、按压架254和辅弹簧255,连滑槽251安装在外管23内壁上,连滑槽251上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连滑块252相连,连滑块252安装在挤开块253上,挤开块253的后端安装有按压架254,按压架254与外管23之间连接有辅弹簧255,具体工作时,人员按动按压架254,挤开块253挤开两个夹板21,人员带动固定装置2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松开按压架254,挤开块253复位,固定装置2再次夹持在引流皮管1上。

所述的调节杆27包括一杆271和二杆272,一杆271的前端安装在透气胶布26上,一杆271的后端通过铰链安装在外管23上,一杆271的中部与滑动环28之间通过铰链安装有二杆272,调节杆27通过角度调节带动透气胶布26进行张开和闭合。

所述的卡扣机构29包括升降块291、伸缩杆292、卡块293、挤压块294、按动板295、圆柱296、连架297、扣架298和复位弹簧299。

升降块29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空槽相连,升降块291的下端安装有伸缩杆292,伸缩杆292的顶端安装在卡块293上,卡块293与卡槽相对应,滑动环28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圆柱296相连,圆柱296的后端对称安装在按动板295上,按动板295的后端设置有进出槽,按动板295的前端安装有挤压块294,滑动环28的外壁上安装有连架297,连架297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扣架298相连,扣架298与连架297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99,扣架298与进出槽相对应。

具体工作时,人员按压按动板295,挤压块294挤压升降块291下降,卡块293卡入卡槽内对滑动环28固定,扣架298在复位弹簧299的辅助下扣入进出槽,卡扣紧凑。

所述的卡入机构41包括固定架411、中部滑块412、两个侧滑块413、两个弧形柱414和两个压缩弹簧415,固定架411安装在外框42上,固定架411的前端安装有中部滑块412,中部滑块412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弧形柱414,弧形柱414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侧滑块413相连,中部滑块412与侧滑块413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415,具体工作时,人员拉动两个侧滑块413相向运动使得两个侧滑块413进入两个转动滑槽35,松开两个侧滑块413,两个侧滑块413与中部滑块412在两个转动滑槽35滑动且不会滑出。

所述的弹动机构45包括调节架451、电机452、凸轮453、弹板454和弹动弹簧455,调节架451安装在外框42上,调节架451的后端通过销轴安装有弹板454,弹板454与调节架451之间连接有弹动弹簧455,调节架451上通过底座安装有电机452,电机45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453,具体工作时,电机452带动凸轮453顺时针转动,凸轮453带动弹板454的前端向下压,当凸轮453离开弹板454时,弹板454在弹动弹簧455的辅助下瞬间弹动弹板44,弹板44对引流皮管1进行轻微弹动,弹动机构45对引流皮管1进行轻微弹动确保对引流皮管1内的气泡进行消除,无需人员操作,耗时短。

所述的吸收布32由高吸水性树脂材料组成,吸收能力强,吸收量多。

固定在胸腔处时:病人穿刺后,引流皮管1需要进行固定,人员拉动滑动环28向后,透气胶布26撑开,卡扣机构29对滑动环28固定,人员按压按动板295,挤压块294挤压升降块291下降,卡块293卡入卡槽内对滑动环28固定,扣架298在复位弹簧299的辅助下扣入进出槽,之后,人员按动按压架254,挤开块253挤开两个夹板21,人员带动固定装置2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松开按压架254,挤开块253复位,固定装置2再次夹持在引流皮管1上,人员将撑开后的透气胶布26贴于胸腔处。

液体流出体外时:吸盘34带动半圆框31吸在胸腔周围使得半圆框31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吸收布32对穿刺引流时意外流出体外的液体进行吸收。

引流皮管1内出现气泡时:人员拉动两个侧滑块413相向运动使得两个侧滑块413进入两个转动滑槽35,松开两个侧滑块413,两个侧滑块413与中部滑块412在两个转动滑槽35滑动且不会滑出,两个卡入机构41卡入两个转动滑槽35对弹动装置4进行固定,粘性胶布43带动外框42的后端贴在引流皮管1的后端,之后,电机452带动凸轮453顺时针转动,凸轮453带动弹板454的前端向下压,当凸轮453离开弹板454时,弹板454在弹动弹簧455的辅助下瞬间弹动弹板44,弹板44对引流皮管1进行轻微弹动消除引流皮管1内的气泡。

实现了对引流皮管1进行固定以及轻微弹动的功能,解决了现有病人引流穿刺时需要人员手动扶住引流管,手术时,穿刺的位置可能有液体流出体外,引流时,引流管内可能存在气泡,人员需要手动弹动,耗费时间长,耗费人力等难题,达到了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