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简易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8891发布日期:2019-02-19 18:30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简易病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简易病床。



背景技术:

在大型事故中,可能会出现多名病人,在救援工作中,需要通过医疗简易病床将病人运送到医院或救护车上进行抢救,现有的医疗简易病床一般为单人病床,一次只能运送一位病人,这样不仅造成了救援工作的困难,耽误最佳的救援时机,还会因为病床过多导致救援现场混乱,出现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时运送两位病人且操作方便的医疗简易病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医疗简易病床,包括可移动床体和担架,可移动床体包括底架、可升降支撑臂以及担架搁置架,底架设置有脚轮,可升降支撑臂装设在底架上,担架搁置架包括第一搁置架和第二搁置架,第一搁置架与可升降支撑臂顶部连接,第一搁置架前后端均设置有手动螺旋升降机,手动螺旋升降机顶端与第二搁置架连接,两个担架分别放置在第一搁置架和第二搁置架上。

优选地,手动螺旋升降机包括升降丝杆、蜗杆、蜗轮、箱体以及转动手柄,蜗杆和蜗轮均设置在箱体内,箱体安装在第一搁置架顶部,转动手柄与蜗杆端部连接,所述蜗杆的齿条与蜗轮的外齿圈啮合,蜗轮内圈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升降丝杆插设在内螺纹内,升降丝杆与第二搁置架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杆组,中间连接杆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两根竖直设置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中部与升降丝杆顶部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连接杆的底部连接,两根第二连接杆顶部均与第二搁置架连接。

优先地,可升降支撑臂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剪式连杆,剪式连杆的前下端与底架铰链连接,剪式连杆的前上端与第一搁置架底部铰链连接,剪式连杆的后下端铰接有滑块,滑块与底架滑动连接,第一搁置架底部设置有丝杠螺母机构,丝杠螺母机构包括丝杆、丝杆螺母以及轴承座,轴承座固接在第一搁置架底部,丝杆插设在轴承座里面,丝杆螺母套设于丝杆,丝杆的后端连接有摇动把手,两个剪式连杆的后上端之间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剪式连杆的后上端铰接,驱动杆中部与丝杆螺母固接。

优选地,脚轮与底架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

优选地,第一搁置架上设置有输液架,输液架包括输液杆、第一挂钩以及第二挂钩,第一挂钩设置于输液杆中部,第二挂钩设置于输液杆顶部,输液杆为伸缩杆。

优选地,担架包括第一担架杆、第二担架杆、固定横杆以及担架布,第一担架杆与第二担架杆通过固定横杆连接,担架布两侧边分别与第一担架杆和第二担架杆连接,固定横杆底部设置有滑轮。

优选地,第一担架杆和第二担架杆两端均设置有防滑把手。

优选地,防滑把手端部设置有连接卡扣,第一搁置架和第二搁置架前后端均设置有安全卡槽,连接卡扣与安全卡槽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第一担架杆上设置有小型氧气瓶和急救包。

优选地,担架设置有弹性保护带,弹性保护带两端分别与第一担架杆中部和第二担架杆中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医疗简易病床,包括可移动床体和担架,可移动床体包括底架、可升降支撑臂以及担架搁置架,底架设置有脚轮,可升降支撑臂装设在底架上,担架搁置架包括第一搁置架和第二搁置架,第一搁置架与可升降支撑臂顶部连接,第一搁置架前后端均设置有手动螺旋升降机,手动螺旋升降机顶端与第二搁置架连接,两个担架分别放置在第一搁置架和第二搁置架上。当要将担架上的病人移动到可移动床体上时,通过可升降支撑臂带动第一搁置架下降,手动螺旋升降机带动第二搁置下降,病人躺好后,控制担架搁置架上升,确保病人的休息空间。需要升降担架搁置架时,操纵转动手柄和摇动把手即可,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部件可移动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部件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部件手动螺旋升降机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医疗简易病床,包括可移动床体10和担架20,可移动床体10包括底架101、可升降支撑臂102以及担架搁置架103,底架101为矩形框架,底架101的底部设置有脚轮104,脚轮104为万向轮,可移动床体10可沿各个方向移动,可升降支撑臂102装设在底架101上,担架搁置架103包括第一搁置架105和第二搁置架106,第一搁置架105与可升降支撑臂102顶部连接,升降支撑臂102起到支撑第一搁置架105的作用并能带动第一搁置架105升降,第一搁置架105前后端均设置有手动螺旋升降机107,手动螺旋升降机107顶端与第二搁置架106连接,手动螺旋升降机107起到支撑第二搁置架106的作用并带动第二搁置架106升降,两个所述担架(20)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搁置架(105)和所述第二搁置架(106)上,这样遇到大型事故救援时,能同时运送两位病人。当要将担架上的病人放到可移动床体10时,通过可升降支撑臂102和手动螺旋升降机107分别带动第一搁置架105和第二搁置架106下降,病人躺好后,再控制担架搁置架103上升,确保病人休息空间。

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手动螺旋升降机107包括升降丝杆108、蜗杆109、蜗轮110、箱体111以及转动手柄112,蜗杆109和蜗轮110均设置在箱体111内,箱体111安装在第一搁置架105上,转动手柄112与蜗杆109端部连接,蜗杆109的齿条与蜗轮110的外齿圈啮合,蜗轮110内圈设置有内螺纹113,升降丝杆108插设在内螺纹113内,升降丝杆与第二搁置架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接杆组,中间连接杆组114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杆115和两根竖直设置的第二连接杆116,第一连接杆115的中部与升降丝杆108顶部连接,第一连接杆115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连接杆116的底部连接,两根第二连接杆116顶部均与第二搁置架106连接。通过转动手柄112控制蜗杆109旋转,蜗杆109带动蜗轮110转动,通过在蜗轮110内圈设置内螺纹113,带动升降丝杆108上下移动,升降丝杆108通过中间连接杆组114带动第二搁置架106升降,当需要升降第二搁置架106时,摇动转动手柄112即可,操作方便。

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可升降支撑臂10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剪式连杆117,剪式连杆117的前下端与底架101铰链连接,剪式连杆117的前上端与第一搁置架105底部铰链连接,剪式连杆117的后下端铰接有滑块118,滑块118与底架101滑动连接,第一搁置架105底部设置有丝杠螺母机构119,丝杠螺母机构119包括丝杆120、丝杆螺母121以及轴承座122,轴承座122固接在第一搁置架105底部,丝杆120插设在轴承座122里面,丝杆螺母121套设在丝杆120外,丝杆120的后端连接有摇动把手123,两个剪式连杆117的后上端之间设置有驱动杆124,驱动杆1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剪式连杆117的后上端铰接,驱动杆124中部与丝杆螺母121固接。转动摇动把手123使得丝杆螺母121能沿丝杆120的轴向前后移动,丝杆螺母121通过驱动杆124带动剪式连杆117的后上端一起左右移动,剪式连杆117后下端设置有曲柄滑块机构,进而整个剪式连杆117的后端都能通过丝杠螺母机构119左右移动,剪式连杆117的前端分别铰链连接在底架101和第一搁置架105上,于是当剪式连杆117的前端随丝杆螺母121左右移动时,第一搁置架105也会随之升降,因此,需要调整第一搁置架105的高度时,转动摇动把手123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脚轮104与底架101之间设置有减振弹簧125,减振弹簧125能减少病人在运送过程中因为道路不平而产生的晃动,避免二次伤害。

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搁置架105上设置有输液架126,输液架126包括输液架127、第一挂钩128以及第二挂钩129,第一挂钩128设置在输液架127中部,第二挂钩129设置在输液架127顶部,输液架127为伸缩杆,当病人需要紧急输液时,将输液袋挂在第一挂钩128和第二挂钩129上,这样就不需要医护人员用手举着给病人输液了,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还能减少在运送病人过程中因为救护人员过多造成的道路拥挤,延误救援时机,输液架127设置为伸缩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输液挂钩进行升降。

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担架20包括第一担架杆201、第二担架杆202、固定横杆203以及担架布204,第一担架杆201与第二担架杆202通过固定横杆203连接,担架布204两侧边分别与第一担架杆201和第二担架杆202连接,固定横杆203底部设置有滑轮205。在将病人运送到可移动床体10过程中,病人放到担架布204上,能增加病人在运送途中的舒适度,担架20的一侧放到担架搁置架103上后,通过在固定横杆203的底部设置滑轮205使得担架20整体能迅速放到担架搁置架103上,这样能加快救援进程。

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担架杆201和第二担架杆202两端均设置有防滑把手206,能防止抬病人时出现手打滑的现象。

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防滑把手206端部设置有连接卡扣207,第一搁置架105和第二搁置架106前后端均设置有安全卡槽130,连接卡扣207与安全卡槽130可拆卸连接。将担架20放到担架搁置架103上后,将担架20上的连接卡扣207插设在安全卡槽130内,不仅能防止担架20在运送病人过程中出现滑落,还能阻止担架20晃动。

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担架杆201上设置有小型氧气瓶208和急救包209,小型氧气瓶208能在病人需要吸氧时,及时供给,急救包209能在病人需要紧急抢救时及时提供简易救助,避免延误最佳救援时机。

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担架20设置有弹性保护带210,弹性保护带210两端分别与第一担架杆201中部和第二担架杆202中部连接,弹性保护带210能在运送病人过程中拖住病人的腰部,减少病人在运送途中的晃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