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73552发布日期:2019-04-20 05:5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医疗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医疗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病床是指病人修养时所用到的床有普通及多功能病床,病床也可称为医疗床、护理床等。病床是病人在休养时使用的,主要使用场合有各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目前医院现场使用的病床,大多是通过智能控制设备进行控制的。而控制病床进行移动、固定等操作可在机架cpan上和/或操作间的ctbox上操作,也可通过无线手持端进行控制。

目前,通过无线手持端与智能控制设备配合使用,对病床进行移动、固定等操作时,存在手持端控制信号延迟、手持端控制无效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手持端在对病床进行控制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一种医疗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一种医疗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的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检测装置在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的标识信息;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标识信息,并对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

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则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接收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当前所述手持端发送的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操作指令控制医疗设备执行与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为0-3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标识信息,并对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多个标识信息;

将所述多个标识信息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进行逐一验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检测装置在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的标识信息的步骤包括:

在预设周期内通过所述检测装置在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的标识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则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接收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当前所述手持端发送的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操作指令控制医疗设备执行与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不匹配,则返回所述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标识信息,并对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的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手持端的id信息。

一种控制系统,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在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的标识信息;

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手持端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并对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则所述控制装置接收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手持端发送的操作指令;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操作指令控制医疗设备执行与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

所述手持端设置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医疗设备之间,且所述手持端在使用时朝向所述医疗设备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基于预设周期在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所述手持端的标识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射频识别读卡器,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和至少一个所述手持端通信连接,用于在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所述手持端的标识信息;

急停键,与所述射频识别读卡器相邻设置,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系统急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手持端的id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医疗设备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检测装置在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控制装置获取所述检测装置发送的标识信息,并对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则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接收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当前所述手持端发送的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操作指令控制医疗设备执行与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可以通过所述检测装置在安全距离范围内对所述手持端进行检测,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手持端进行配合,对所述医疗设备进行具体操作。避免了安全隐患,使得医生可以一边观察病人,一边对所述医疗设备进行具体操作,从而使得医生操控起来更简单便利,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疗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10控制系统

100检测装置

110射频识别读卡器

120急停键

200控制装置

300手持端

400医疗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设备控制方法,应用于包括检测装置100和控制装置200的控制系统10,所述方法包括:

s102:通过所述检测装置100在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

可以理解,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的具体数值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保证所述手持端300在使用时不存在安全隐患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的数值可设定为1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的数值可设定为2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的数值可设定为3m。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端300只有在所述检测装置100的安全检测距离范围内,所述检测装置100才会对所述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进行检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信息可以是所述手持端300的编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信息也可以是身份识别号。

s104: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标识信息,并对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

可以理解,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标识信息的获取方式不限,只要保证所述控制装置200能够获取到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00可通过有线数据传输的方式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00也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可以是射频信号传输、蓝牙信号传输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标识信息的数量不限,所述标识信息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所述标识信息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100在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到的多个所述手持端300的所述标识信息,可同时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200。从而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对多个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逐一验证。

s106: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则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接收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当前所述手持端300发送的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操作指令控制医疗设备400执行与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是指: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完全相同。只有在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完全相同时,所述控制装置200才会认定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当前所述手持端300的身份是合法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当前所述手持端300的身份是合法的,则所述控制装置200接收当前所述手持端300发送的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控制命令,从而所述控制装置200依据所述控制命令控制所述医疗设备400执行与所述控制命令对应的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医疗设备400可以是病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可以是移床、曝光、对所述病床进行扫描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端300在使用时,需面向所述医疗设备400进行操作,防止在操作时出现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端300需在所述医疗设备400和所述检测装置100之间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100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200和所述手持端300通信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00与所述医疗设备400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所述检测装置100在安全距离范围内对所述手持端300进行检测,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对所述手持端300进行配合,对所述医疗设备400进行具体操作。避免了安全隐患,使得医生可以一边观察病人,一边对所述医疗设备进行具体操作,从而使得医生操控起来更简单便利,安全性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为0-3m(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端300只有在所述检测装置100的安全检测距离范围内(即所述检测装置100周围3m内),所述检测装置100才会对所述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进行检测。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设定所述检测装置100朝向所述医疗设备400的一侧为安全检测范围,所述检测装置100背向所述医疗设备400的一侧可设定为不检测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通过摄像头按照预设视频算法确定在急停按钮(设置于所述检测装置100内)附近是否有人(可以通过捕捉人的特征点进行判断是否有人,比如头部、肩部等)。若有人的话则允许进行移动端安全相关的操作,再按照人操作所述手持端300的手拿方式,确定操作者的操作面对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面向病床操作移床就能够正常移床操作,不是就不允许进行移床操控。通过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检测装置100的配合,可进一步增加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标识信息,并对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多个标识信息。将所述多个标识信息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进行逐一验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00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所述控制装置200只能匹配一个所述手持端300。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装置200接收到多个所述标识信息时,会对多个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逐一验证,直到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才会停止对其它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通过这种验证方式增加使用时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检测装置100在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的步骤包括:在预设周期内通过所述检测装置100在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

可以理解,所述预设周期的具体时间不限,只要保证所述检测装置100在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周期的时间可设定为200ms(毫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周期的时间可设定为100ms(毫秒)。所述预设周期的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则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接收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当前所述手持端300发送的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操作指令控制医疗设备400执行与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不匹配,则返回所述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标识信息,并对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不匹配时,则所述控制装置200重新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标识信息,直到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所述检测装置100才会停止对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增加了所述控制装置200与所述手持端300匹配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手持端300的id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id信息可以是身份标识号、唯一编码、专属号码等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手持端300对应一个所述id信息。

请参见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系统10,包括检测装置100和控制装置200。所述检测装置100用于在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所述控制装置200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100和所述手持端300通信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00用于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并对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则所述控制装置200接收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手持端300发送的操作指令。

所述控制装置200还用于基于所述操作指令控制医疗设备400执行与所述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所述手持端300设置于所述检测装置100和所述医疗设备400之间,且所述手持端300在使用时朝向所述医疗设备400一侧。

可以理解,所述检测装置100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保证能够在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100可以是标识信息读卡器。所述检测装置100也可以是其它具有标识信息检测功能的芯片。

可以理解,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的具体数值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保证所述手持端300在使用时不存在安全隐患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的数值可设定为1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的数值可设定为2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的数值可设定为3m。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端300只有在所述检测装置100的安全检测距离范围内,所述检测装置100才会对所述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进行检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信息可以是所述手持端300的编码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信息也可以是身份识别号。

可以理解,所述控制装置200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保证所述控制装置200具有对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验证的功能以及具有对所述医疗设备40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医疗设备400可以是病床)进行控制的功能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00可以由单片机和显示器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00也可以由cpu(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器组成。

可以理解,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标识信息的获取方式不限,只要保证所述控制装置200能够获取到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00可通过有线数据传输的方式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00也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获取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可以是射频信号传输、蓝牙信号传输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100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的数量不限,所述标识信息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所述标识信息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100在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到的多个所述手持端300的所述标识信息,可同时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200。从而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对多个所述标识信息进行逐一验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验证结果为所述标识信息与预设标识信息相匹配是指: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完全相同。只有在所述标识信息与所述预设标识信息完全相同时,所述控制装置200才会认定与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当前所述手持端300的身份是合法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当前所述手持端300的身份是合法的,则所述控制装置200接收当前所述手持端300发送的操作指令。并基于所述操作指令生成控制命令,从而所述控制装置200依据所述控制命令控制所述医疗设备400执行与所述控制命令对应的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可以是移床、曝光、对所述医疗设备400进行扫描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端300在使用时,需面向所述医疗设备400进行操作,防止在操作时出现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端300需在所述医疗设备400和所述检测装置100之间使用。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所述检测装置100在安全距离范围内对所述手持端300进行检测,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对所述手持端300进行配合,对所述医疗设备400进行具体操作。避免了安全隐患,使得医生可以一边观察病人,一边对所述医疗设备进行具体操作,从而使得医生操控起来更简单便利,安全性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100还基于预设周期在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所述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可以理解,所述预设周期的具体时间不限,只要保证所述检测装置100在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周期的时间可设定为200ms(毫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周期的时间可设定为100ms(毫秒)。所述预设周期的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100包括射频识别读卡器110和急停键120。所述射频识别读卡器110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200和至少一个所述手持端300通信连接。所述射频识别读卡器110用于在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内检测至少一个所述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所述急停键120与所述射频识别读卡器110相邻设置。所述急停键120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系统10急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读卡器110与所述控制装置200之间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进行通信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识别读卡器110与至少一个所述手持端300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可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式。采用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可使得信号传输更加安全、稳定。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系统10出现突发情况(比如设备故障等),可通过所述急停键120控制所述控制系统10急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安全距离范围为0-3m(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端300只有在所述检测装置100的安全检测距离范围内(即所述检测装置100周围3m内),所述检测装置100才会对所述手持端300的标识信息进行检测。在一个实施例中,可设定所述检测装置100朝向所述医疗设备400的一侧为安全检测范围,所述检测装置100背向所述医疗设备400的一侧可设定为不检测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手持端300的id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id信息可以是身份标识号、唯一编码、专属号码等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手持端300对应一个所述id信息。

综上所述,本申请可以通过所述检测装置100在安全距离范围内对所述手持端300进行检测,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200对所述手持端300进行配合,对所述医疗设备400进行具体操作。避免了安全隐患,使得医生可以一边观察病人,一边对所述医疗设备进行具体操作,从而使得医生操控起来更简单便利,安全性更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